最近看了熊培雲的&,在看的過程中有感悟也有收穫.但有一個習慣,喜歡去豆瓣里看相關書評,了解大家的看法.但,你懂的, 總有人說這本書好,說這本書不好.請問如何判斷一本書的好壞?可以以這本書為例,謝謝

豆瓣典型書評:那麼你做了什麼 (評論: 一個村莊里的中國)


這不是很好么?一本一邊倒說好的書反而失去了你去學習它失敗之處的價值。成功的方法就那麼幾個,但失敗的方法有很多,所以對於好書不妨花些時間了解它不完美的地方。書本身並沒有太多好與壞,那不過是人貼上去的標籤。

翻過來說怎麼評價,其實重要的不是評價,而是發現它的成功與失敗之處。這個有太多說法了不一一贅述,但總的來說讀得多了就會有體悟,而且人與人一定不一樣。這是由貼標籤的性質決定的。同樣的內容你覺得好別人不覺得,這是由於三觀和審美決定的,無所謂對與錯。只是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標準,不要人云亦云。做到了這一點,再參考上一段的兼聽則明,一般就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了。


能帶給你價值的書就是好書,對我個人而言判斷標準如下:一、是能給你帶來知識的;二、是能啟發你思考的;

三、給你帶愉悅的享受的;

四、能解決你某一問題的;若能實現任何一個我就認為這就是本好書,你覺得呢?

虛構類和非虛構類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虛構類,更多的是一種感受,閱讀之中和閱讀之後,你都是有切身感受,而這種感受通常是不會欺騙你的,據此,你大致可以進行自己的判斷。這個類別書籍的書評看看即可,大可不必計較,某些人的境界總是高於我們的,他看山不是山,而我們依舊看山是山,那又何妨?

非虛構類,則大致是一種知識闡述,無論是物質層面或者精神層面,於是知識的構架、闡述的方式、體系的完整性、自洽性,以及末了自己對於知識的領悟都是可以進行判斷的依據。這個類別書籍的書評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性的,而書評也可作為書籍知識的補充和註解,與自己的理解相比較,取長補短,有何不可?


過段時間還想再讀一次的書

讓人更清晰深刻地了解世界後仍有熱情積極生活。


看完有種想推薦給別人的衝動

哈哈~~或許自問自答,有點奇怪,但最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有點思路,所以權且記錄下來.

正如我當初,寫下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不清楚的是如何判別一本書的好壞, 甚至不知道如何判別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他們的好壞,因為在我覺的,似乎他們雙方都講的很有道理, 站在哪一個角度看,都是對的.

但或許正是站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問題也不同.(ps:其實這有點涉及邏輯),出發點不同,切入的角度不同,標準不一樣,自然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評判的也不一樣.就拿&來說吧, 許多人贊同他是因為熊培雲關注農村,通過大量的筆墨來描寫農村這些年所經歷的,所遭遇的,尤其對於一個農村出生的孩子,是非常有共鳴的,對於讀者來說也很有啟發;但也有很多人批評這本書, 是因為熊培雲在駕馭&如此宏偉的題目時,所展現出來的文章的深度和結構上的瑕疵,難免令人失望.

所以仔細去除梳理正反雙方的論點,論據,所依據的道理,所佔的角度時,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不過還是感謝各位知友的指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