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說他們是聖母,叛國賊,是因為過去,馬萊一直把帕島當成流放巨人化的艾國人的樂園,這些無垢巨人對島內居民形成威脅,之後萊納上島搶奪始祖,胡佛踢破了第一道牆,造成了島內居民至少兩成的傷亡,接著又踢破第二道牆各個兵團又損失幾百人,接著在調查兵團各種行動中,又損失不少,直到wall maria奪還戰,調查兵團幾乎全軍覆沒,前期馬萊對帕島單方面迫害基本到此結束。

不難發現,由於馬萊各種敵對活動,帕島很多無辜居民被牽扯其中,兵團里許多親密的戰友慘死,可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過去,也沒有害什麼人,更沒有像祖先那樣做錯事,他們只是普通活著罷了,為什麼要迫害他們呢?即便是償還罪孽,一定要用這種趕盡殺絕的方式嗎?所以,當救贖之光——艾倫出現後,島內長期被迫害的情緒就越來越難控制,牆外秘密被公諸於眾後,變成了一種難以控制的復仇氣焰,馬萊對帕島的大規模進攻成為導火索,艾倫的滅世行為部分來源於此。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過去,帕島居民討厭被迫害,因為他們是無辜的,如今,劇情反轉,他們擁有滅絕他人的力量,那麼是否應該利用這股力量去報復對方?

這是個很難扯清楚的問題,單看過去的種種,應該給予敵人致命一擊,不僅是替死去的同胞報仇,也為了保護自己的未來,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要做到滅絕所有外人的程度?畢竟外人中也有很多人是無辜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們沒有對牆內進行破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牆內人無辜的人不願被迫害,那麼就迫害牆外無辜的人嗎?有人可能會說,這是他們沒有機會害人,如果有他們和馬萊一樣,那就變成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可能性說,這毫無意義,現實就是,無辜的人一定會被滅絕行為牽扯。我認為韓吉阿爾敏他們一定是因為這個才要去阻止艾倫。

這就是分歧點,是否全部一竿子打死?還是要分清楚牆外的成分,敵人進行打擊,無辜的人要放過?關鍵點就在一個程度,有些人覺得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就支持艾倫。有些人有惻隱之心,不能成為自己憎恨的加害者就反對艾倫,雙方爭執不下。

個人認為,艾倫的想法的確沒錯,想要帕島未來的安穩,毀滅世界是一個做法,但是太過血腥。韓吉阿爾敏的想法的確也令人認同,但是他們還沒有給出一個解答:阻止艾倫之後,如何停止世界對帕島的迫害?目前看來,大部分人都認為即便阻止艾倫,帕島被世界接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難道他們真的能用愛感化世界嗎?總之,艾倫做的太絕,韓吉阿爾敏們的想法太過理想,缺乏可行性和現實性,兩方都有不能接受的地方,單論可行性一定是支持艾倫,單論人性一定支持韓吉阿爾敏。



因為韓吉和阿爾敏的確就是聖母,或者,為了避免歧義,應該說他們是聖人,而且不僅他們兩個,可以說調查兵團本身就是一個具有聖人情懷的組織。

艾爾文團長,韓吉,米克,尼斯,納拿巴,還有利威爾班,米克班的精英,這些人哪個像是在同期畢業生中排不進前十的?他們本可以成為牆內的新貴,甚至帶著家人雞犬升天。好,就算進不去前十,他們最差也是合格的訓練兵,參加駐屯軍團喝點小酒過點小日子總是可以的。結果呢?他們選擇為了人類的自由參加調查兵團,初戰存活率僅有50%,為人類之自由,流血請從我開始,這不是聖人是什麼?

調查兵團的成員身負自由之翼,調查是手段,人類的自由才是他們的根本目標,他們要終結巨人給人類的壓迫和恐懼,還人類以自由。然而他們發現世界的真相之後,一切顛倒,他們反而成了人類壓迫和恐懼的來源,艾倫甚至要以巨人之力毀滅全世界所有生靈,這是與調查兵團的根本價值取向相悖的,所以他們無法坐視不理。

調查兵團從來沒變,艾倫,也從來沒變。


這是一個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問題。

種族滅絕,無差別屠殺,這種事在文明社會的人聽來第一反應肯定是不對的。這就是第一層次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但是不這樣做帕島就會被世界圍剿,大多數人都會認同生死存亡之際不能刻板地用仁義道德去套。先生存,再發展。這是第二層次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但是如果更進一步思索為什麼我們會有"種族滅絕是錯的"這樣的道德觀念,繼而追索到道德的本質,其實會發現道德是人與人在反覆博弈中逐漸總結出來的一套以合作為目的,儘可能減少無謂內耗的行為標準。道德的核心本來就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只從自己出發想問題,往往會忽視太多。

舉個例子,現在的局勢是大家覺得韓吉和阿明太聖母,明明可以直接踏平世界解決問題,卻非要自廢武功,甚至不惜為了馬來人和昔日戰友自相殘殺。

但是你們想過沒有,九大巨人里四個現在行蹤成迷(艾倫和吉克失蹤),剩下五個都在帕島,而這五個人里有四個都是馬萊人。

一旦這幾個馬萊人絕望了,踏平世界我們是做不到了,踏平帕島么努力一下還是可以試試看的。

(又看了一遍,配幾幅圖)

何況馬萊方面還掌握著艾爾迪亞人無腦巨人化技術,多了沒有,每天空投幾百個到帕島上來還是可以的。

來啊,互相傷害啊!

你們就這麼確定艾倫和城牆巨人還有餘裕保護帕島么?

所謂核威懾就是基於這樣的平衡。你可以毀滅世界無數次,我只要毀滅你一次就可以了。

阿明阻止大家殺法爾科時說的理由是怕殺了他萊納會傷心。

讀者紛紛表示這個人怕不是被貝爾托特奪舍了吧?

然而如果放在現實中,阿明的做法一點問題也沒有。

萊納現在還是可以爭取的力量,還可以是和馬萊方溝通的橋樑。但要是斷絕了他最後一絲念想,你們誰有把握在死傷慘重之前搞定他?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如果阿明這樣說,書里書外的人應該都能理解。然而如果把話說到那個程度,這個故事裡最後的一點溫情也沒有了。

(其實阿明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了)

同理,哪怕僅從為帕島爭取時間,穩住馬萊方的四個巨人的角度來看,韓吉和阿明的選擇已經是物超所值了。否則以帕島現在的狀態,耶格爾派和憲兵加起來有一個算一個,真正擁有和巨人熟練作戰經驗的屈指可數。如果馬萊四巨人眼看滅世結局無可改變而決定魚死網破,就算有雷槍,帕島要付出多大代價呢?

我無意說韓吉和阿明心裡的算盤就是打得這麼清楚的,我更願意認為他們就是善良正直而已。但要記住的是道德也好善良也好,從來都不是空中樓閣,往遠了看是無數先人的經驗總結出了這套標準體系,往近了說是各方背後力量平衡在背書。要是一味想著走極端圖痛快,耶格爾派原型的下場還不夠清楚么?


評論里各路人馬和我討論"不地鳴帕島就死定了","地鳴威力比四個巨人大多了"之類的戰略戰術問題。那我就在這裡統一論述一下為什麼我認為現在帕島也死定了,甚至死更快。僅從技術方面分析,不涉及三觀。

地鳴的威力無疑是巨大的,但像現在這樣把所有牆巨都派出去,帶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帕島徹底失去了後續戰鬥力。

這樣的孤注一擲戰法其實真的很像珍珠港。傾全國之力a一波,然後呢?沒有然後了。等美國緩過勁來日本本土就只有天天挨汽油彈的份兒了。

地鳴甚至比珍珠港還不如。偷襲珍珠港至少真的干趴了美國大量飛機。可牆巨是從地上慢慢走過去的。從發動地鳴開始至少走了三天。如果說韓吉從這邊可以看見巨人到達馬萊產生的蒸汽的話,你們覺得馬萊那邊看不看得到巨人下海的時候產生的蒸汽和煙塵?馬萊官方再怎麼不相信艾爾迪亞人集體白日夢,結合這個觀測結果也該醒悟了吧?然後呢,巨人渡海的這段時間夠不夠馬萊剩餘的飛艇緊急升空?夠不夠附近船隻離港避險?馬萊甚至可以再派幾條飛艇過來慢慢把帕島看個夠,反正帕島這邊真心什麼都沒有了。之前防空靠的是猴哥扔石頭,現在大家最好趕快找到猴哥,再說服他繼續幫大家打飛機。

(再看發現撤離飛艇已經把地鳴的情況回報馬萊了。這下馬萊掌握情況應該更早更準確了)

除了飛艇空襲,靠船隻把陸軍運來帕島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大不了繞個遠避開牆巨行進路線。然後呢?帕島真心什麼都沒有了。沒有牆;僅有的大炮估計都跟城牆一起摔爛了;職業軍人們不是死傷慘重,就是比起作戰更擅長搞運動的新兵蛋子;主要武器只有槍和雷槍。

除了軍事人員,馬萊國大部分人民群眾在了解到牆巨就要踏平世界這個事實之後,首先會想到的是往哪裡跑?現在世界上最不可能被踩踏的地方就是帕島了。啥也別說了,收拾家當先去帕島避避吧!然後到了帕島會不會越想越氣,於是加入軍隊或者乾脆自己組織起來搶一波?

然後隨著地鳴大軍逐漸擴散到全世界,懷有相同想法的人只會越來越多。想保持自己的生命財產和軍事實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們都送來帕島。新仇舊恨一起算,帕島人民能堅持多久?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未必就是艾倫設想的戰法。我個人認為艾倫現在的最優選擇是讓牆巨沿著馬萊海岸線一字排開,圍而不攻保持威懾。或者艾倫現在就在帕島,或許可以再次變身始祖巨人突襲入侵者。但歸根結底還是那個問題:誰也不知道艾倫到底怎麼想的。甚至艾倫身體里那個人格還是不是艾倫都不知道。忘了前幾任始祖巨人繼承者了么?艾倫之所以一開始還能不受影響是因為他沒有王血,可現在連王血要素也集齊了。更何況他可是身兼三巨人之力,也要受三個巨人意識影響的。

和這一系列可能的後果比起來,四個馬萊巨人能造成的破壞僅僅是第一波意思意思。雖然我們讀者都相信艾倫應該是有他的深謀遠慮,最後應該不至於變成這樣兩敗俱傷的結果,但是韓吉知道嗎?從韓吉的角度來說,就算不考慮人道主義,現在最迫切的需求也是和艾倫談談——馬萊甚至全世界可能確實都要倒大霉了,但是我們帕島剩下的人又該怎麼辦?您到底有主意沒有?管還是不管?地鳴一時爽,全島火葬場?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我們真沒必要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軍事永遠是政治的延伸。無論地鳴的威力有多大,一味迷信暴力終究是要栽的。當然,我相信艾倫肯定另有打算,但真的沒必要因此指責韓吉聖母叛國。


滅世主要的問題是,超大巨人的移動速度太慢了。。。

人家馬萊有飛艇有郵船的,中東那邊甚至科技比馬萊還發達,你超大巨人龜速移動離開帕島,我飛艇坦克鐵甲艦載著現代化軍隊繞後一天就踏平你農業國。

幾十萬個巨人組成的軍隊在他們那個世界暫時是無敵的,但是你這軍隊只有一個指揮官,而且民眾還不能隨軍移動,帕島就像是個本體沒有水晶保護的戰錘巨人面對著七八十個開著超跑的阿克曼一樣。

咱說阿爾敏這種主動閹割的做法指定是不行,要我想的話,辦法差不多就是讓艾倫利用自己強烈的意志力,讓自己和後續的繼承人努力學習島外的科學知識,學好數理生化環材土木工程啥的,艾爾迪亞有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每學完一門就通過始祖之力灌輸給每一個艾爾迪亞人。

「今天我們學習高等數學第三章:導數與積分,現在請阿爾敏教授為我們廣播」

至於軍事上地鳴出來先打一仗把馬萊的軍隊滅一波然後談判,以戰爭促和平,送還艾爾迪亞人,爭取發展時間,在島上大搞工業革命,加速四個現代化,多快好省的建設現代化艾爾迪亞共和國,待科技發展到可以科學控制怪誕蟲,才是真正的自由。


跑題回答,自寫自嗨。

《進擊的巨人》在90話後經歷了一次劇情轉換,也是一次內核轉換。

90話之前的內核是自由與探索和權力與保守之間的矛盾,劇情是解謎探險類的奇幻故事,在這一過程中,讀者群的主體多喜愛漫畫新奇的世界觀、真實且赤裸裸的災難塑造、熱血的情節和吸引人的解謎過程。

91話開始視角切換,伴隨的是故事內核的轉變。我看漫畫少,這種敘事手法不知道在漫畫界有沒有先例,但在文學作品中時有出現。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冰與火之歌》中的POV寫法,以各色人物的視角推進故事,搭建起整個世界。福克納更精通此道,多部作品運用這種手法,中文小說也時有這類作品。

切換視角的優點就是增加故事和立場的立體感。視角的切換就是立場的切換,讀者讀書總是把個人帶入第一人稱視角審視劇情,而切換視角迫使讀者帶入另一立場,從而發現故事的複雜性和其他人行為的理由,審視單一視角下的片面性和立場、經歷等對人的巨大影響。

連載漫畫使用這種手法是個不小的挑戰。視角和內核的轉變可能引起讀者群的變化。90話之後的讀者群可能更與某些嚴肅文學的讀者群重合。現在讀者群也許並沒有多大改變,但這個問題的提出就是這種寫法對讀者帶來的挑戰。畢竟,嚴肅文學的特點之一就是對人的固有觀念形成挑戰。

90話之後,故事內核變成了因為所處位置和立場不同引發的不同集體之間的矛盾。只要每個人的思想和慾望有所差異,不同的利益和矛盾就會存在,這是人類社會最深刻的矛盾所在,即所謂「只要世上有兩個人,就會有矛盾產生」。西方社會政治哲學著作幾百年來汗牛充棟,多是為了減輕和儘可能調和這種社會矛盾。《進擊的巨人》以此為題材,不可謂不深刻,諫山創的確魄力十足。

矛盾的根源,就是巨人之力而導致的人的不平等和威脅,巨人之力持有者對普通人的壓迫和威脅和普通人的恐懼和嫉妒產生的矛盾除非巨人之力消失,否則始終存在。而作者要讓讀者思考和感受的,就是矛盾對群體的撕裂和不可避免的鬥爭對人類的摧殘。因此諫山創的殘忍之處,不是用某個人物的死亡虐讀者,而是用無法化解的分裂和無休止的鬥爭使讀者的內心煎熬。

在這種敘述方式下,不能順利理解內核轉變的讀者就會沉湎於單方面的成敗而與更深入的思考失之交臂。所以不必奇怪為什麼這樣一部漫畫的死忠會表現出和漫畫所表達的思考完全不同的情緒。

這個故事現在最棘手之處是怎麼做才能讓矛盾的根源化解或儘可能降到最低的問題,而不是艾方和馬萊方誰勝誰負的問題。這個故事歷經兩千年,其中有過數次勝敗,如果只是討論誰勝誰負,那麼只要敗方不被斬草除根,矛盾就始終存在,漫畫中這段故事就會在未來繼續,陷入所謂歷史周期律。

而艾倫和吉克的方案分別讓其中一方消失,這樣一刀切無疑是最能根除矛盾的方法。但任何一方的消失都是毀滅性的悲劇,甚至這種悲劇和矛盾造成的悲劇相比也不遑多讓。千年來大大小小的戰爭和一場的涉及幾乎所有人的大屠殺,悲劇程度應該怎麼比較呢?以人數來衡量、以時間來衡量又是否合理呢?

而事實上,現實生活中我們時時在面臨這樣的煎熬和選擇。為什麼世上總有戰爭?是什麼會讓千萬互不相識的人相互殘殺?為什麼人群中總有不和、擠兌和算計?為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衝突?當你冷眼觀世界,你一定會發現這個世界的荒誕和矛盾遠甚於《進擊的巨人》。但可悲的是所有人都無法一直冷眼觀世界,當有涉及自身的利益和矛盾,大家就會拋棄這種超然的立場,不自禁地投入到這場衝突和爭奪中,所謂「只緣身在此山中」。這種時候,也許很多人也會期望對立者能永遠消失,所謂「留地不留人」。

但這樣,我們就應該不再理會這種超然的「冷眼旁觀」,全身心投身於對自身利益的攫取嗎?若如此我們就會陷入霍布斯所說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而如他所言,正是為避免這種情況才會有社會和規則的產生。霍布斯、洛克、盧梭、孟德斯鳩、康德、穆勒、馬克思、韋伯、羅爾斯、哈貝馬斯……正是這些人的冷眼觀世界,孕育了正義、自由、平等、權利、分配這些觀念構建的社會體系。當人們以立場和固有觀念來分割成一個個群體時,又有一些人尖銳地指出某些固有觀念的虛偽和可笑、某些立場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人為捏造,如尼采,如福柯。

《進擊的巨人》中,由巨人之力決定,人群被鮮明地分隔成了兩個群體,而兩群體的訴求導致了兩種對立立場的產生。韓吉、阿爾敏等人承認了兩個群體的存在,但不承認兩種立場的合理性,至少在大規模屠殺的問題上,他們認為立場遠沒有千萬條生命重要。人類的共性要比差異多得多,但可能就因為這一點點差異導致了無數仇恨。通過賈碧等很多人的反思,作者向讀者傳遞出了對這種現象的態度,同時通過阿明等人的舉動展現試圖打破這種現象的代價和無奈。在無數普通人的存亡面前,這種差異是否更重要?至少在阿明看來,艾爾迪亞人與其他人此時是一視同仁的,他們都只是人而已,而他自己也無所謂哪一族人,只是一個人而已。所謂叛國,是因為他們把一些利益放在了族別利益之上,這是一些讀者無法接受的,此時他們的相關觀念受到了挑戰,我很理解他們。

無疑阿明等人陷入的困境是在保護一方的生命後,另一方有極大可能會在未來被消滅。而他們的想法是,先解決已經在進行的災難,未來的災難未來解決。即先解燃眉之急,車到山前再尋路。我們看到了在拋棄兩極思想後,想要兼顧雙方的艱難,但有些事,有些堅持,就是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謂聖母,就是這種堅持,在很多人看來這種堅持因其不可為或者背叛了當事人固有立場,是非常愚蠢的。我很理解他們。

我也理解韓吉、阿明他們。

有一部美漫叫《守望者》(以下涉及劇透),漫畫描寫了一個美蘇冷戰將不可避免地變為全球核戰的平行世界,最後的解決方式是由一個可以把地球輕易捏碎的人物曼哈頓博士充當整個地球的威懾者,通過摧毀數個城市、殺死千百萬民眾迫使美蘇面對外來威脅聯手勉強化解核戰。從而讀者看到,化解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方式,只有製造一個更大的矛盾,讀完讓人唏噓無奈。

《進擊的巨人》展現的是同樣的尷尬處境。這類作品,作者想要傳遞給讀者的就是在抉擇中的思考和種種價值觀的碰撞,讓讀者在掙扎中不再局限於個人的狹隘視角,看到人性在不同環境下的渺小和偉大,擁有更包容的心態和視野,而不是一個或圓滿或取悅讀者的結局,執著於誰勝誰負、誰好誰壞。培養對世事的深入思考要比一個結局有價值的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