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審美這件事要從三個方面來說

  1. 能力不足
  2. 超越當前審美
  3. 審美真的不夠

審美這件事雖然每個人的感受不同,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標準的。

判斷美與不美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起來能讓人愉悅的就是美的。

能力不足型

畫畫這件事能力還是很重要的,也許他現在畫的不是很好,剛開始畫或者正在摸索著進步。

他知道他自己畫的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在努力進步,這就是眼高手低。

畫的不好看,未必就代表他審美沒到位。

在繪畫里有很多學術派的,學一些美術史論,他們精通美術史要說審美肯定沒有問題,但是畫的未必能達到極高的水平。

就像是我能欣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但是我畫不到達芬奇的水平一樣。

超越當前審美型

也許你覺得這個事有點扯淡,看完接下來的真事可能會有新的看法。

莫奈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創始人

現在看起來是不是很厲害。

當初他可是被人唾棄的

印象派的名字是因為被恥辱的嘲笑才產生的。

現在大名鼎鼎的莫奈,在當時只是一個無名小輩。

在19世紀的法國,現實主義與反現實主義畫派一直在激烈的鬥爭,所有的官方學院都在進行著這一鬥爭,所以官方學院不允許其他畫派的作品進入沙龍展覽。

1863年有4000件年輕有為的畫家的作品被拒之門外,這件事在整個社會轟動了,所以拿破崙三世出面過問了這件事情,由此舉辦了落選沙龍。

1874年這些畫家決定舉辦一個「無名畫家展覽會」。

當時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被批評家「路易 勒魯瓦將這次畫展嘲笑的稱作」印象派畫展。「由此印象派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後來出名厲害的過程就不說了。

很多繪畫作品在開始的時候是被世人所不待見的,但是當時大家不喜歡,不代表未來不喜歡。

美的標準也是在變化的。

審美真的不夠

這一種應該就是題主說的那一種,這種人是真的存在的,有時候也不能怪他,這個有可能跟周圍的影響有關-被動審美

如果去過日本會發現,日本的平面設計水平很高,就算是隨意的一張宣傳單牌匾都很好看。

反觀中國的以大和醒目為標準的設計大街上隨處可見。

讓日本一名沒學過設計的人,來初次嘗試設計,他做出來的內容也會美一些的。

這就是我們被周圍環境所影響造成的被動審美審美。

審美這件事需要我們自身和周圍環境共同的努力,誰都想做最好的,那就要去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我高三的時候去老四川美院學習的時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教我們的那個老頭教授說過:「眼睛比手重要,畫畫最主要的練的是眼睛。」

我以前畫畫經常會遇到一段時間特別難受,總覺得畫不出來,或者畫什麼都覺得很難看很難受,我一個學二胡的女同學跟我說,她老師跟她說過一句話:「當你覺得拉琴拉不出來,很難受的時候就是你長功的瓶頸期,一定要堅持突破過去!」

後來明白了當你學習畫畫或者做別的藝術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時期,因為你的眼睛,耳朵,或者說你的審美,欣賞水平提高了,但是你手上的功夫跟不上,所以你會很難受,就是你知道自己畫的不好看,但是手上的功夫又不夠,跟不上眼睛的審美,所以你會覺得很難受,一旦堅持,手上的功夫突破了,跟上眼睛的審美,那你的功力就會大漲。

所以學藝術最重要的天賦就是美感,你得知道什麼是好看好聽是美的,什麼是不美的,然後再去通過後天學習手上的功夫,來做出達到自己審美水平的東西,同時期也會看很多別人的作品,各種藝術作品提高自己的眼睛審美水平,但是眼睛一定走在手的前面。

如果一個人懂很多畫畫的技術技巧,手上的功夫也夠,但是審美不夠,自己畫的畫自己看不出來哪裡好,也不知道哪裡不好,你說他作品的水平能到哪去?


因為老師就沒有審美,或者不強調審美,學生就更不關心審美,學技藝,自己修行很重要,引路老師的水平更重要。


學繪畫的朋友,大都經歷過一個難受期。總感覺畫不出來或者畫什麼都覺得很醜很難受,這個時期就是「手跟不上眼」的困難時期,眼裡的審美提高了但是手上的技術沒有跟上,這個時期一定要堅持,一旦手上的功力跟上了眼睛的審美水平,就會功力大增。

這就是造型邏輯說的「腦和眼走在手前邊」,也就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美,訓練的時候先要思考你的審美立足點在哪裡?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訓練觀察力的過程,觀察能力也是審美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運用審美的能力來學習繪畫,然後在過程中去提高觀察能力、空間造型能力、色彩敏感能力…的藝術內在修養,並非腦袋眼睛不動、關注力全放手上。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逐步去觀察和思考,作者是如何畫的、他為何這樣做?從而逐步擴大眼界、提升思維,學會判斷好與不好,好在哪,不好在哪?只有訓練的審美立足點足夠清晰了,繪畫才可能有思路和目標,如此融入畫里,才能使作品有靈魂。所以提醒初學者注意兩件事,第一,觀察作品需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二,提升審美、應用審美、訓練形成審美立足點的意識。

講到這裡,我們一起來剖析這位楊·史雲梅耶同學的作品。

上圖是史雲梅耶同學的作品

這位同學很聰明,他把照片調得很灰,這是一個格調沒問題。但是調了那麼灰了之後,在訓練的時候一定有重點的。

造型邏輯學院認為它的重點在哪?

◆ 鋒利的短褲的邊緣

◆ 柔和的大腿的輪廓

◆ 手部輪廓的豐富性

◆ 頭髮的幾何流暢性

你已經把畫面調整到這個樣子了,包括它的構圖都是色塊的構圖,所以這張畫的所有的重點一定在輪廓上。

在輪廓上的這種能力恰恰是學院派的主要核心價值,所以這張照片實際上有點像學院派的味道,只不過色彩是灰的。

可是這個照片不是,這個美少女靠的是輪廓。你應該去看安格爾、修拉、德加這些,尤其是安格爾。

上圖作品:安格爾《尼俄柏頭像》▲安格爾《尼俄柏頭像》

▲安格爾作品

▲安格爾作品

學院派大師們對輪廓的這種高度的重視,他們整個一張畫全在畫輪廓,所以你只要把重心一移過去立馬味道就會出來。

所以畫畫其實並不難,難的是你站在哪個點去做什麼事兒??這個叫繪畫和造型的邏輯問題,有了這些,我們的力氣和時間才不會白花。

這位同學他現在還是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他是不是只要再加一層強調輪廓的感覺就好了?還是這是一個邏輯概念,它必須得先畫輪廓才可以?這兩個步驟方式都可以。

以前傳統的做法是如果這是古典油畫,傳統的畫家們一定會很認真地畫一張古典素描,完了騰印到畫布上。

▲安格爾《大宮女》素描與油畫

現代人的做法是快。我們都是畫宣傳,很快畫完後,認認真真地去把輪廓描好也可以。但是無論你用哪種方法,你首先一定要知道你的目標(就是你這張畫他的審美的立足點)在哪?

現在,我們回到今天的畫作,他這個調調你用印象派不是說不可以,出來的味道就不是這個味道,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其實是邏輯問題,就是畫畫你站在哪個角度的問題。

我們很多時候總以為自己的水平有問題,其實根本不是的,人的水平是一樣的。各位永遠記住,我們都是正常人,人水平都一樣的。

人的差別在於判斷,在於邏輯,在於起點和未來終點站的設定問題。這個才是繪畫有意思的地方,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技巧問題,你要擔心的是你的理解和觀念問題。

▲為美有道

審美分析、空間模塊、分形基礎、減法訓練、肖像大全、分形解剖、衣紋描繪、古典素描、現代素描、色彩大全,這些都是藝術里很重要的底層訓練,誰也無法一蹴而就,是有技巧有邏輯的完整訓練體系,如果自學自練或打亂成碎片化去學的話,會導致繪畫創作不成體系,結果就是三種1、畫不出來的。2、畫不好的3、不知道哪裡出問題了不明就裡的。

?自學太久或者碎片化學習的朋友,靠自己有限的基礎是很難去看出來自己的問題的,很多學習者努力很多年也摸不到門檻的原因,就是自學自畫、碎片化自由組合學習,沒法去判斷自己應該怎麼樣思考、怎麼樣學、怎麼樣練,更不知道標準是什麼,繞開技術,單畫作來講就無法達到自己所想、無法達到頂尖造型藝術水平、無法平衡畫作與參與項目的調性。所以我們才講完整有邏輯的學習頂尖造型訓練體系的重要性。


沒有審美是見的好東西太少。好作品看多了自然有審美。其實聽覺沒有審美的人更多,要不不會有那麼多人愛口水歌。


這再正常不過,有大師就有小丑。不可能要求所有畫畫的人都是畢加索倫勃朗。

還有,你覺得不美的東西可能有兩種原因:

1確實很醜2:你的審美層次沒達到人家的程度。


審美能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天生。一小部分後天培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