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說每次都是走馬觀花,曾經的一本《鋼煉》兩天下來看完,而後整本書看完也就看了個情節(小說都是這樣,至於散文我都不知道我看的重點看什麼)

還有一次買過關於舊日本海軍戰爭史的書,但是也是隨意翻翻就看完了,有的戰爭史細節記得一鍋粥一樣,甚至有的根本沒記住。這種走馬觀花的現象很困擾我,想求教一下解決的方法


說說我自己的方法:

1.心態:

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思考,這樣我就會有選擇性地去閱讀相關書籍,在閱讀時也同樣會保持思考和批判;閱讀不能過多的帶有功利性,特別是散文,歷史類的這種書籍的閱讀,所以不要苛求自己去記住書本的什麼具體內容,保持閱讀,不是為了感動自己或者去炫耀什麼,而是為了讓自己有新的認知和新的思考,最終的目的讓我們身心愉悅,不要本末倒置了。如果硬是要量性考量閱讀的效果的話,你可以藉助腦圖這種工具來幫助自己閱讀。

下面這個就是我自己閱讀黃仁宇《中國大歷史》以及查閱了相關資料大致總結的【國家政治體制演變史V1.0】腦圖

國家政治體制演變史V1.0

當然並不是任何類型的書籍都適合這樣做筆記,那不同類型的書又怎麼保持高效閱讀呢?就是下面要將的技巧!

黃仁宇作品系列:中國大歷史(新)¥ 17.10起2

2.技巧:

讀不同類型的書有不同的自我要求,有不同的閱讀技巧,不同的書不同的作者也會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所以推薦一本指導閱讀的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別笑,我們大部分人都有閱讀(閱讀的門檻很低),但是對於閱讀本身這件事我們卻從未學習過;就像我們大多數父母,都是第一次來這世界做父母,卻從未思考過要怎樣學習做好父母。

如何閱讀一本書(精裝)¥ 44.70起2


首先得說一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不是專業書籍。其他諸如文學作品等,其實採取泛讀就可以的,無非是擴展知識體系,或者個人修養愛好。

倒也無需糾結是否走馬觀花,不過你說的問題也是確實存在的。

不久之前,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有人說可能是書籍內容不夠吸引人導致的,當然不排除這個緣由。但有一次,我發現,本來是印象很深,且很是深度喜歡的一本書。一段時間過後,也是怎麼樣也表述不出來其具體內容了。

出現這種情況,內心多少有點苦楚,彷彿心愛的東西在不經意間離去一樣。索性開始琢磨,也算摸索出了一點簡單易行的方法。分享一下吧。

1、準備一支筆,在翻閱書籍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引起共鳴,或者是觸動我們感覺的文字時,就將其留下痕迹。(不介意做筆記,因為做筆記會打亂閱讀思路。)

2、在手機不離人的時代,手機里下載一個記事本的軟體,我常用的一個,叫「素記」;選擇她最初是因為這個名稱,後來發現也好用。用這麼一個APP的作用是:在閱讀過程中,某些文字或者某個章節刺激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有所感悟,或者有所想要表達一些思想的時候,快速的用手機記錄下來。

3、也是我目前在做的。對於好的書籍,我會在過後做一下筆記的整理,每個人的閱讀方式及習慣的不同,對書籍的內容理解也都存在不同。而對於一本自認為的好書,最好的做法就是將其做一個簡單的整理。

關於這點,早些時候,我是通過文檔整理,近日各種緣由,索性建了個與夢想掛鉤的公眾號,也算給讀過的書安了個窩吧。

通過以上操作,很明顯的感覺,在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後,記憶力明顯加深。我想,這種加深也是對書和閱讀者最好的感恩了吧。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一點點用處。


做個筆記寫篇讀後感,講給別人聽


每曰讀書 如何突破自我[美] 奧贊·瓦羅爾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2021-02-07 06:40:19 特別是,對於那些有權威有名望的成功人士及其組織,走出迴音室舒適區或自嗨區尤為難得。 我們必須有意識地走出迴音室。在做某個重要決定之前,先問問你自己:「誰會不贊成我…2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找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靜下心來看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