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宏大的故事背景下,人類艱難處境,末日啊,危機啊,結果鏡頭一轉主角又因為各種原因入校,一邊上學一邊拯救世界,感覺特別無厘頭


對於大部分日本人的一生來說,高中時代和大學時代可能是他們最浪的幾年。畢竟再往後大部分人就乖乖去當社畜了。

因為為了讓觀眾產生「代入感」。

看動漫的大多數年齡都在15~2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大多數都在學校里學習。

所以把主角年齡也設定為這個年齡,正如同偶像劇都是二十歲左右年輕男女,反貪劇都是一群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很多年前,我就有疑問,為什麼日漫主角都是高中生而天朝的網文主角多是大學生呢?

再後來,加一個書友群以後,筆者的這個疑問就解開了。

整個書友群的讀者群體基本上都是大學生,他們每天都有大把的時間用來讀網文,並且有經濟條件來支持作者。

寫書的作者不一定是大學生,但因為讀者是大學生,大家往往都會把主角背景設定成大學生的緣故。

而輕小說同理,在日本消費輕小說的主力多是為初中生,高中生這部分人撐起了許多輕小說作家的收入。

為了讓讀者多些代入感,主角自然會如此設定。


謝邀就老軍醫的觀點,說說我的想法。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時候開始進入社會,稜角漸漸被磨平,最後成為一個任人擺布的皮球呢?日本人們的最純真的年代,恐怕,就是在校園裡這幾年,這些時光是最美的回憶。過了這個時期,他們就將變成社會機器里一具行屍走肉。而反觀中國,學生時代的少年只顧著埋頭死學,真正「解放」的時候便是大學時代了。

大學時代反而是中國少年們最美的時代,過了這個最後的純真時期,同學們都慢慢變得圓滑,世故,自私自利全寫在臉上……


雖然樓主的描述主要指超能力番,但是我還是要把日常番與超能力番分開來看。雖然我閱番也非常有限。

其實,日漫表現出來的是特別鍾愛中學階段,而實際上,首先是小學階段,無論是中日在非幼齡向動漫都是不太好用的階段,幼兒園到小學的年齡段往往更常用於用於角色們的回憶殺之中,而非整篇都講小學校園故事。因為小學生獨立行為更差,無論是身體還是情感都往往處在未發展階段。

如果描寫的特別成熟或者能力破格,往往就徒有小學生之名,觀眾就會產生「這tm是平凡的小學三年級!??」「小六胸這麼大???」之類的感慨。而且這種情況下往往也不會主要描寫校園生活。

那麼,問題就在於,為什麼日漫對於大學生活的描寫一直少之又少?

也並非不常見,比如《櫻花任務》《new game》《那就是聲優》《白箱》《青春紀行》……都是全篇主人公都幾乎處在大學年齡階段的故事,但是卻又並不怎麼以校園生活為主。《青春紀行》已經算是我所見過的非常不錯去描寫大學生情感經歷的番劇了。剩下的,比如我之前喜歡的《長騎美眉》,雖然主角一行人全部都是在校大學生,但動畫基本上完全集中於在公路上騎車了……而且《白箱》這類型動畫,主要描述的是大學生作為一種「准社會人」,步入工作初期的故事,而非大學校園故事。

其實仔細想一下很簡單,大學本來就沒啥好講的,人與人羈絆處於一個疏遠時期,沒有前後左右桌陪你上下學嬉戲打鬧、沒有長時間會陪著你的基友、不用每天固定參加社團、面臨就業的巨大壓力。

或許對於日本人來說,大學從來就沒有比中學多姿多彩的可能性。

日本的大學生在他們的腦海中往往都已經是「准社會人」了,寫不出青春幻想了。而且日本人選擇職業學校的情況更普遍,所以心目中關於大學生的形象就更現實化。(即使,對我們來說,雖然我們的高中階段都是悶頭應試,但就連我們都會不由自主的去追憶那花季和雨季。更不要說他們了。)大學本就是一個人情與幻想童話逐漸冷卻,無論你的理想實現與否,現實都即將降臨的時期。

只有在中學,一個人才擁有既幼稚又成熟的雙重權力。小學時太過天真浪漫心裡不裝著事,而在大學時熱情已經趨於冷卻。

而我們因為中學的特點,我們沒有行使這種雙重權力的空間。

我們最快樂最自由的時光是大一大二。然後該考研的就猛學一年,該工作的實習一下畢業就直接工作了。

所以,其實拋開受眾,我認為最重要原因還是回憶。

我們最自由快樂的回憶是大一大二,他們的是中學特別是高中。我們最能放開自己的時間段不同。所以潛意識裡,主人公大顯身手、絢麗多彩的人生所匹配、所需要的時間段就不一樣。他們從高三畢業開始想自己要幹什麼,我們在高三想自己上哪個大學,大三想自己要幹什麼。(這裡沒有貶義的意思,只是單純的不同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