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聲的同學唱的大多是大家都聽過無數遍的歌,鋼琴系的同學彈的都是古典作品。很少老師去追求新的作品,嘗試新的血液。大家一代接一代地演奏同樣的相隔久遠的作品,這樣的現狀該如何理解?


謝邀。

術業有專攻,鋼琴專業的通常都是付出大量時間來練習古典音樂。但不代表他們不會在業餘的時候彈丶acg,流行,要說從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其他風格當中什麼收穫都得不到的話我是不信的。

各類音樂風格的特點難點都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像是古典的復調(巴赫),在雙手協調性上要求極高,而且彈他的東西也極其費腦。

又像是jazz中的節奏型複雜多變,對節奏掌握能力要求特別高。(題外話,現在前衛類的音樂各種變拍變速也是非常繞腦的)

我個人覺得專業學演奏的學院派學生在課餘不妨也聽聽其他的風格,演奏一下其他類型的音樂。說不定能有很多意外收穫。

(當然,前提是本職工作做好)


當然要,這是一個鋼琴家的基本素質,不僅要彈新作品,還要多跟作曲家交流,這對演奏來說也是啟發,完全不接觸新作品的鋼琴家基本沒有吧。

瀉藥~

終於看到了一個喜歡的問題是的我要認真回答——其實我是比較想問 新的音樂作品 是指什麼新風格?

或者是新寫出來的作品?

其實我認為 新作品要多唱

各種風格的作品要多唱和作品誕生年代沒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幾十年前上百年前的作品 流傳到今天也是會有合理性 和可取性存在的在作品裡學習體會才能越走越遠 這個過程和作品時代沒什麼關係

而且也會有個人喜好的問題

比方說我很喜歡1920年到1948年的中國藝術歌曲很喜歡黃自 青主等人的風格而1949年到1980年左右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彩並不是很喜歡 所以我更願意選擇前者

作品中的有些元素 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淡化掉

比方說 一些政治引述很多老的東西經歷了時間的沉澱

美的不染塵埃

這才是真的值得學習和考量的地方學的時候會去想 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那時候 他身邊有什麼故事呢他寫出這首作品 是什麼心情呢唱出來的時候 才有一種滿足感不同的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時代

思量的東西也不一樣

表達的感情也不一樣但也就是在這個過程裡面慢慢發展無論新舊 喜歡就好

當然 作品的選擇 也可能是因為同門或者是同學之間

互相傾聽推薦「啊這歌真好聽!我想要學!」會有扎堆的現象也是正常的

老師不會留作品

留給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是一樣的也是可能的。但是無論是專業的表演專業也好教育專業也好學習音樂就一定要多嘗試新的東西這樣才能真的提高自己慢慢的 變得更好

瀉藥,是需要的。只不過是技術關都過了的情況下,現在古典音樂是比較經典的,打基礎和理解音樂,識譜啊結構和聲啊都是比較簡單明了的(除個別時期作曲家),所以如果這些都能過得話流行自然是要嘗試的,爵士啊什麼的都是音樂的其中,但聽我老師說流行的譜子很難識,她三小時也沒背出個啥。


新作品一直都有啊 我們老師就很喜歡讓我們唱新歌 也不反對我們唱通俗流行音樂

或者把一些歌用美聲唱法演唱 合唱也會嘗試新作品一直比如《傳奇》這種歌


當然需要。個人也常為「好曲子那麼多,人生那麼短」而矯情難過。


我也回答不了畢竟我主攻設計繪畫而不是音樂

對,你說的很對,特別是學聲樂的人,他們唱的歌都是聽過同學或名人唱過的,以至於我們拿到一首新的曲子。如果沒聽身邊的人唱過,就會不自覺的上酷狗 QQ音樂 百度 愛奇藝等查找唱過的人,聽他們的音頻,或看視頻,鋼琴也是。聽過幾遍,我們也就能大概記得曲子的旋律。但這大多都是模仿。是沒有靈魂的。其實我們自己就有這個能力自行去學會它,既然是這個專業的,我們都能看得懂他的譜,扒譜的時間可能會長一點,但如果有興趣有時間何樂而不為呢?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這才是我們自己的歌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要學會自己成長。

到這可能有點偏了,回到軌道上。鋼琴專業的人他們的曲子幾乎都是古典的沒錯,學的久的人應該都彈過李斯特 肖邦 莫扎特的曲子。什麼啊?你認識貝多芬哈哈哈。就他們學的曲子就寫的很好啊,風格也不一樣浪漫與現實,參與各種技巧都夠我們學的,現在流行歌的伴奏算什麼啊,幾個和弦就夠用,夠你配的。所以學習原先的東西都很不錯呢,如果喜歡也可以學習啊,有興趣有時間 喜歡 高興 愛 對吧嘻嘻。

支持多嘗試新的東西但是好東西也不要遺漏了哦

就說到這啦!


經典永遠是經典。

也許和其它學科不太一樣,歷史長河中的音樂作品積澱了人類幾乎全部的音樂哲思成果,學習這樣的作品演奏,是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

學成了,現代的新作品你也就信手拈來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