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覺:

25歲之前手底下存個五六萬是非常不錯的,既然考慮了這個問題,代表你有想法去存錢,這是非常不錯的苗頭,應該去合理規劃自己對金錢以及積蓄的概念。

改變對金錢的觀唸的過程非常的痛苦,我來分享幾個點吧。

一:少買了很多不必要的物件,必要的物件都上了一個檔次,反而總開支少了。

二:一開始是想被動讓自己存錢,所以買了房子,結果房產增值,換了更大的房子。

三:自從把錢不當作消費品而是投資品之後,願意關注金融產品,研究錢生錢的方式,讓理財的效用幾何倍數擴大。

不管有多少瑰麗的夢想,你得先獨立地活下去。我不認為沒有脫離父母庇佑的孩子有什麼資格追求自由的理想,所謂你的父母還在苛且地擔擾現在,你有什麼理由去追求詩和遠方呢,其實你沒啥資格談歲月靜好。

不管你的到手月薪是多少,定存20%到貨幣型基金,或者各種理財通、餘額寶等靈活的理財產品會有很大的好處!


有的人,身無分文,安貧樂道不焦慮。

有的人,腰纏萬貫,焦慮的徹夜難眠。

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存款,而是你掙錢的能力和心態。


這個自己可以計算,工作多久,進賬多少?為錢焦慮?

你做什麼工作?銷售?設計?自己開公司?還是普通工人?

每個人首先得好好解剖一下自己,瞭解自己是個什麼材料?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再挖掘挖掘一下自己的潛能,再挖掘挖掘自己的奮鬥目標,目標小點,短期能不能完成,比如你要多少存款。然後用你所能做到的方法,銷售方案,等等。能賺多少錢,能儲存多少,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離你理想的目標就不遠了。

只有對自己瞭解。你把時間用來焦慮,可再焦慮也沒有用,只有立刻,馬上行動起來,目標才會離你越來越近。


不會為存款整日焦慮的人應該是早已實現了財富自由的人。

即使在沒有工作能力的時候或者在不工作的時候,依然有著固定的能保證家庭基本生活的收入,這就需要在前期買入資產,而不是買入負債資產,也就意味著這個時代的增值品。

焦慮與否,其實與存款的多少無關,而是說你目前階段創造財富的能力有多大?你越早能實現財富自由,被動收入越高,出路也就越多,自然而然就不會被存款而折磨焦慮了。


我二十多歲時都沒想過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