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如回家都自己看慕課好了 在大學社交其實也沒有那麼那麼多 大學有用我承認 但是一些老師的課堂效果真的不大行 最後期末看慕課準備考試 感覺平時上課也太浪費時間了


本科東北某二本工科學校

一些老師上課比較隨意

大家也幾個人認真聽講

相互應付一下就過去了

考試放放水

師生一片和諧

上下一副得過且過的氛圍

上課就只是留下一點點印象

根本學不到東西

而且課程改革學時越來越少

厚厚一本書能講半本就不錯了

所以課下自己不得不看視頻學習

這方面我略有點經驗

當時大一的時候就開始看網課

白嫖各種985的課程

我學的機械專業,記得比較有印象的課程有山東大學、同濟大學的高數、北航的線性代數啟蒙、哈工大的理論力學、西北工業大學的機械原理、東北大學的機械設計、中國石油大學的材料力學和電工電子學等等等等

還記得後來複試的時候還看了哈工大的機電運動控制(我本科這課砍掉了,結果複試可能會考到)

(也不必非找985的老師 找個適合自己的就好了)

這些課程的學習為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後來才能從不知名二本考研到排名第一梯隊的大學

偷拍本科的課堂:

PS:

當然這只是學校的一個不如意的方面,只是這樣的學生和老師佔比略多,所以沒有好好學習的氣氛,我周圍一些能自己堅持嚴格要求自己的同學最後也都還不錯,所以也不必一味排斥上課,有些年長的老師還是非常認真負責的,我有幸在大學也遇到了幾位,真心感謝他們。


說實話我也有這種想法,老子聽了一學期的高數,愣是一個沒聽懂,懂的全都是靠老本,然後就是師兄給我推的蜂考,聽他講完就懂了,從剛開始不會做題到會做題,都是靠蜂考,然後平時數學課聽了確實跟沒聽一樣。同學們都說,老師講題,48秒還包含了拍照時間,雖然這是複習課,但是48秒我連題目都沒來得及看完,複習個毛啊!前期的時候怎麼講題,看不懂就繼續看!然後就是蜂考用同樣的時間給我講懂了同樣的知識點……然後就是很多同學開始不來上高數課了……下學期我一定不選這個老師的課,他段子講的是真的好,但是課堂質量,不可恭維。所以我也不懂對於一些對自己沒用的課,我們到底能不能不去上?

說到底,我們還是缺少了一種敢於遵從自己內心的勇氣。


少年,被你發現了本質。

中國的大多數大學的作用在於

1.給你個文憑

2.讓你別太浪

3.浪費你時間


如果是在985/211上課你就不會這種感覺了,慕課的質量始終比不上課堂上的質量;而在雙非的院校,大學四年你能學到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四年後你能拿到那本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現在的大學兩極分化很大,牛逼的大學越來越牛逼,水貨的大學越來越水貨。


補充下,我的學校不是985也不是211,只是一個普通末流本科,我女朋友是一本,我去找她的時候逛遍了她的整個校園,去過他們的圖書館,也旁聽了幾節課,那種老師講課的專業水平,那種學術都氛圍真的不是一個普通末流本科所能比的,差距是實實在在的,那才叫大學,我那隻能說是混日子。

評論區那些說985/211很垃圾的,可以抽空去找個末流本科的學校去玩一下,旁聽下,如果真的很垃圾,我接受你們的反駁


我理解題主的心情,因為我以前也這麼覺得。不過,我現在認為大學的奧義就在於浪費。

對於很多人而言,大學是為數不多你可以盡情浪費時間且不受父母約束的地方。此外,在大學,學生也暫時可以迴避生存問題。這是很重要的。

我來自農村,在大學以前,我基本上不可能脫離父母和老師的掌控,而他們都很喜歡迫使我保持服從。正是因為如此,我漸漸學會了把自己偽裝成乖孩子,而且還很容易緊張。同齡人可以輕鬆解決的事情,我往往在事前就很緊張,即便做了很多準備,關鍵時刻還是會失敗。直到現在,我都感覺在這一點上很吃虧。可是,這就是現實。我第一次有QQ是在高考之後,真正接觸網路和外界也是在高考之後。注意,我是一個95後。你能夠想像我到底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情面對同齡人的嗎?

自從進入大學後,我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時間,於是我開啟了我的浪費歷程。我先是選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參加過社團,也當過部長。然後去年又是自學計算機。可惜不夠努力,半吊子編程水平。現在,我又開始嘗試新媒體。從純粹功利的角度來看,大學的課程對我沒啥用,我的老師也喜歡按照美國的標準看待國內,基本上不接地氣。我的一系列嘗試也算是把自己玩死了。沒有掌握足夠多的技能,也完美錯過了秋招。說的更糟糕一點,我明年算是生死未卜了。可是,只有我自己心裡明白。這個社會拼的是綜合素質,而我以前只是個做題機器。打從進大學那天起,我的起點就比很多同齡人低。所以,儘管看上去我比同齡人還差一些,但是就起點而言,我算是在用我最快的速度前進了。

有些人認為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缺少上進心,斷言沒上過大學的農村人更敢於冒險。就我個人經驗而言,這只是一種錯覺。上過大學的其實比沒上過大學的要更活躍、更擅長冒險,因為他們有四年的過渡時間可以小成本試錯。相反,早早打工的人容易被現實打壓,失去稜角。那些看到抖音網紅的人其實對於下層缺少真實的感知。

所以,大學學費並不是用來上課的,而是用來「買閑」的。大學不試錯,畢業後就更容易一昧求穩。這樣的生活很愜意,但是這樣的人格沒有獨特性。

按照我的理解,上課是次要的,重要的在於探索。如果題主也是下層出身,那就好好考慮如何讓自己的思想、眼界和能力夠上中層的水平。如果題主屬於中層,那就想辦法多接觸一些中層的精英,看看這些人是如何選擇的。如果題主是上層,那就考慮創業,或者談戀愛也行。別看大家都在大學,看上去都在瞎忙活,這瞎忙活的心態可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的室友把時間全部交給了遊戲,而我則專註於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還有些我認識的人把時間交給了公益和競賽。

選擇權在你手上,大學生活的意義是需要你自己創造的。

(PS:慕課也是很重要的能力,畢竟出了校門就再也沒有人教你了,全靠自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