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覆思考曾經別人做過的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包括說過的一句話,都會放心裡反覆揣測,越想越煩躁,明明對自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2.想到過往一些好朋友的逐漸疏遠,想要抓住卻無可奈何的無力感

3.莫名覺得自己孤獨,沒有朋友(事實是有三兩個好朋友,但不在身邊)

4.會害怕自己說錯什麼話,做錯什麼事引起他人不開心,對我不喜歡,很在意別人的看法。


你的問題是太閑了,太閑了就容易胡思亂想,就容易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我的建議去設一個小目標,然後通過努力實現它。這種成就很容易建立信心。

另外不要把人際關係或者感情設為目標,因為情緒是不可控制的,太關注這些會讓你患得患失。建議去參加個小競賽啊或者考證。

不得不說,掙錢和運動是可以讓你最快拜託胡思亂想的狀態,沒有比錢和美貌更吸引人的了,你會發現胡思亂想的那些事都不重要。當然,別把這些當作全部,還是想說學習真的很重要。

希望幫到你


很正常,你這種在心理學屬於討好型人格,建議你多讀一些雞湯,接受只有一兩個朋友、甚至沒有朋友都是正常的,我們有家人、有親人也許就足夠了。

等你步入社會,你更會發現,你幫我、我幫你才是朋友,那麼如果你沒有本事、沒有資源,幫不到別人,那你再舔也沒有朋友。

挑一兩個同學或是剛參加工作的人,沒事湊一湊,吃吃飯喝喝酒,如果發現尿性相近就試試做朋友吧,但彆強求。

朋友一路走來一直在換,這很正常。


朋友,相信我,那是你還不夠強大。

等你足夠強大,當然這種強大一定是要建立在腳踏實地之上,比如收入,外貌,身份等等,你會發現你已經不care身邊任何一個人的目光,只care自己開不開心,快不快樂。

所以想那麼多做什麼,早起跑步,白天奮鬥 閑時看書,少想多做!


題主所描述的這種情況,其實在很多人的身上都曾經出現過,讓我們來透過這些表現,看看這些表現之間都存在什麼樣的共同點。

當我們將自己抽離出來之後,就會發覺,這些所有的表現中都有一個共性的特徵,那就是當事人非常在乎這些來自於外部的評價。長期以來一直以這種外部的評價體系為標準,在定義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就忘記了自己內在的真實需求。

所以,希望題主可以看到這一點,然後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在需要,然後試著找到自己內在需求和外部環境的平衡點,這樣慢慢就不會對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態感到過分焦慮了。

題主不妨可以試著感受一下。


這種情況說明你對自己不自信,或者活得太遷就別人,屬於討好型人格,失去了自我

人與人的相處都是相互的,順其自然的去維護關係如果你們屬於可以做朋友的人,大家都能有相互的感覺,如果人家不把你當回事,你就算上杆子人家也不會領情。人生朋友不在多,在於精,如果你的朋友總讓你不安,說明你們不屬於可以走一輩子的朋友,真正的朋友相處下來都是舒服的,所以放下那些無謂的焦慮,順其自然每一段關係才舒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