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消費和攢錢要均衡分配。不需要走極端。

假如手裡有5000,固定開支佔3000,剩餘的1000元可以一半消費一半儲蓄。

也可以按照比例來做資產配置。存夠短期開銷之後,保障,增值,都可以做到。


不能走極端,兩者兼顧並學會理財。沒有積蓄是不行的。


沒有絕對的真理,不是說,即時消費好,你就花的一分不剩,省錢好,你就一毛不拔,最好到垃圾桶里撿什麼回來。你要合理消費,了解什麼是自己需要的,還要未雨綢繆,留下一筆應急的錢。


一個類似的問題,我的回答:

whylovemyself:學生應該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應該攢錢??

www.zhihu.com圖標

關鍵詞:1. 及時消費。2. 省錢攢錢。 3. 當代年輕人。

實話實說,我國主流價值觀應當是省錢。但是我個人認為依據每個人不同的財務狀況和身份背景這兩者不是對立選擇,而是並列選項。

接下來具體闡述針對這兩種消費觀,我所了解到的可能原因。

關於省錢:

省錢不是葛朗台繼承者,而是楊白勞後遺症。那種骨子裡的開源節流和危機意識作祟,說白了就是之前窮怕了。雖然截止到目前80-10後也是自改革開放之後的時代紅利寵兒及得利者,但是作為年輕人,還是要接受各家的傳統家庭教育。而這些家庭教育者多半以80後之上的那批風險厭惡者和被歷經社會變革,深諳社會職場之道的父母輩。在他們眼中,肯定是主張節約和節省的。只有奮鬥過,經歷過苦難,了解社會內核的稀缺並切身參與競爭壓力,才會苦口婆心告誡子孫,節約存錢的必要性。而我國曆來的主張以往都是先苦後甜做派的。所以,就大面積主流價值觀而言,年輕人還是越早認清社會現實,勤儉持家為好。

關於及時消費:

可是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們的自主意識與自我覺醒也隨著世界多元化進程而萌發,所以,及時消費也不再被唾棄責罵,反倒成了一種被一批年輕人所熱衷追捧的生活方式。而且很多小康家庭的獨生子女從小也都是享受著度過的,是不能說一點兒挫折沒受過,但也相比之下比較優渥享樂的了。所以延遲滿足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而言,除非是在思想教育,否則毫無意義,反而誤事耽誤時間。所以大部分時間段內,給獨生子女們(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大部分年輕人們)的直觀感受是我想要就可以隨時得到。

資本推崇的及時消費或許是陷阱,但更多的是推動時代發展的一種手段。咱這麼想啊,要是大家都適用耐用耐磨高質量的好物,一用用十年的那種,然後對那些新奇事物也不感興趣,覺得自己的生活也都夠維持體面,生活運轉的都還不錯,無欲無求…這場景多可怕啊,沒有消費就隱含了沒有生產的可能,同時也抑制了發明創造與創新激勵。很多陰謀論者不忿現在的年輕人消費習慣,認為某唄等一種貸款平台,無限制地壓榨年輕人,甚至趁他們在沒有經濟能力和認知概念的時候不斷壓榨讓他們背負重重債務。說的可能是對的,但絕對不是完全正確的,甚至是有些誇張扭曲的。都不消費,沒有任何商業活動,這社會還怎麼運轉呢?難道要退化到之前的自產自銷,自給自足的原生態環境中嗎?正是因為資源稀缺,相對優勢,和貿易往來才促成了世界的整體大發展,人文環境大變革。

關於年輕人:

是,現在是有很多年輕人因為虛榮心和攀比心的雙重作祟,大肆揮霍,造成資源浪費和債台高築的局面,可是不能因此來完全質疑和痛斥互聯網電商及直播平台的疏忽,應該及時教育和規範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幫助他們梳理正確的消費觀。

這個問題的根本壓根就不是非一即二的選擇,而是每種選擇後所帶給年輕人的可能後果。

關於每種消費觀所導致的生活狀態:

以下是不記名採訪,採訪對象都是悲慘生活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生活中的無奈與艱辛。通過了解中年人的生活狀態,來給年輕人一個真實直觀的感受。目的不是販賣焦慮吸引流量,而是告訴年輕人每種消費及金錢觀帶來的結果,從而幫助年輕人儘早找到適合自己的消費習慣及金錢觀。

案例① 辛辛苦苦節省了錢,可是我的身體已經透支了,三高不說還有很多慢性病和腫瘤風險。平時加班熬夜拚命工作加油打工人,也沒怎麼享受過生活。渾渾噩噩的就度過了大半生,年近四十,雖然老婆孩子都有了,但是因為之前的焦慮導致自己光顧著省錢還房貸養老,未雨綢繆,卻忘了享受生活,忽視了人生的真諦。唯一解決的也就只有戶口這一項,其餘的感覺自己前半輩子白活了一場。唉,但願下半場能省點心吧,房貸沒還完,孩子的課外班不能落下,家裡老人的醫療費用可謂天價。只能無奈的對自己說,加油打工人。

案例② 我提前透支了我的信用卡,後來那些銀行都不給我貸了,說什麼信用不好。然後我就去找高利貸了,他們還好,沒有電視里演的那樣潑紅油漆什麼的,就是說讓我快點還錢,不然就*******(怕不過審,就星號替代吧,麻煩讀者自行想像把,反正不是什麼好詞)。沒辦法,看到那些好看的化妝品和衣帽箱包就像讓它們在我衣櫃里。小時候家裡窮,雖然現在好像更窮了,畢竟小時候也就是窮而已,但現在有好幾萬的債務。而且現在有了直播,看見那些好看的人用好看的東西,我也想擁有。某多多應用是便宜,但是他不夠上檔次 我連某寶都看不上,現在都得去專櫃,櫃姐給你服務的那種感覺真的很美妙。而且這是不斷出新品的,有的款沒買就感覺缺失了一個重要的東西,你心裡老想著那個沒賣的,都想的睡不著覺。我也不知道那些債務怎麼辦,對我來說就是個數字,大不了去賣咯,沒辦法,我也不想回老家,一回家就問代購,一回家就催我找對象,這麼多債務誰敢娶啊…………

所以無論怎麼選擇,最終都有難處,好處人盡皆知,但是壞處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看過扎心的例子之後,各位年輕人應該對消費和金錢觀有了一定的概念。

希望年輕人們都能有適合自己的消費觀。

以上內容均屬實,但是某些觀點言論可能存在偏頗,如有不對或其他有趣的觀點歡迎批評指正和留言。


主要看今後的國家政策。

改革開放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第二階段是先富帶動後富。這是對執政能力的巨大考驗,第一階段允許不平等的經濟制度存在,只為效率,第二階段要通過政策撫平這種不平等,用先富起來的人的財富,通過各種途徑帶動後富。年輕人就是後富。

第一階段里,不平等的制度有很多,外商的優待,遲來的勞動保護法,南山必勝客等等,這其中影響最大的一項是對房產的無稅化。在信用貨幣時代,一個國家從基層收取稅收的途徑有兩種:稅收和發鈔。新發鈔相當於從所有持有該貨幣的人手裡借債,去建航母,做殲20;對於資產,無法通過發鈔收稅,就應該稅法制定之後直接收稅,但是我國沒有房產稅,所以,過去幾十年,房產在中國是一項無稅資產,是一種國家經濟建設中黑洞般的存在。對個人來說,過去的房產就是一項避稅又抗通脹的優質資產。

現在國家要撫平這些不平等的制度,全面房產稅勢在必行,只要不是全面房產稅,只要有一點點口子,一個人免除一套,多少平米以下免徵,只要有這種口子,這巨大的失衡天平就恢復不了平衡。所以這裡可以對題主的問題給一個答案:如果國家開徵全面房產稅,就攢錢,如果國家沒有,就別攢了,花吧。

再講一講年輕人的苦。看到這個問題,覺得挺心疼的,雖然我自己也是年輕人。沒什麼人能真正講出年輕人的苦,那些升學考試的難,找工作的難,職場的難,都不是真正的苦,真正的苦其實是我上面講的制度上的失衡,一種為了效率的妥協。年輕人作為新的社會生活參與者,天然的不是既得利益者,所以當國家需要發展的時候,從年輕人這裡比較好獲取貢獻,而且信用貨幣制度內,發鈔可以解決基層組織收稅不力的問題,直接獲取稅收。過去幾十年,央行其實是我國的另一大稅收機構,但是央行的稅只對貨幣持有者(儲蓄者、打工人)有效,對於負債和資產持有者是無效的。所以,年輕人面對稅局和央行的雙重徵稅的時候,老一輩的資產持有者只用面對稅局,央行無法從他們這收稅(資產持有者如果同時有負債,那就更好了,連通脹都省了),而過去幾十年,稅局在基層的收稅能力大家心知肚明,職工的個人所的稅佔據全國個人所的稅的比例高到離譜,除了職工,其他個人沒有收入嗎?

現在國家正在通過政策扭轉這種不平衡,最大頭的兩項政策,一是房產稅,二是稅收改革。房產稅上面已經說了,稅收改革正在進行,國地稅已經合併,同時地方社保今年11月1日也已經移交國稅統籌入國庫,剩下就看稅收的執行能不能加強了,每一次抓住偷稅漏稅的人,都是對中國這架天平的一次再平衡,希望稅局的同志不要停下勤奮的小手。我們的政府執政能力堪稱史上最強,剿匪,禁毒,打擊走私,都很成功,但是像這種主動打破社會平衡,追求快速發展,然後再去恢復平衡的挑戰,還真是挺考驗的,年輕人可以觀望一下,如果房產稅能全面開徵,基層稅收得到加強,那麼未來可期,攢錢迎接更好的生活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