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要素缺一不可:工具和技術。

董地主對工具極其講究,就算充足的預算恐怕也難以實現。

  • :膠法要清透,要用老牛皮膠或是鹿角膠。
  • :要用特殊處理過的紙。有加草料的肯定不行,越細膩越好。傳董其昌喜歡用高麗紙,是桑皮紙。
  • :觀其行筆,便知是極好的筆。至少軟硬度要在純狼以上,否則難以實現。
  • :最不重要的一塊,不過還是有幫助的。

有了精良的工具之後,需要對工具精熟的掌控力,也就是說要很熟悉這些工具,並且有很強的書寫能力。人的技術是需要滋養的,只有長期的薰陶才能那一瞬間開花結果。寫作品時才用好筆好紙的人恐怕難以達到。

其實這種立體感的字非董其昌首創,從唐朝敦煌寫經就有,只是老董將其玩到了極致。放幾張其他圖一起賞析以下。

聖武天皇賢愚經

趙孟頫的太湖贊

老董的楷書

這個非雲二字是我模仿董其昌的墨法寫的。


紙用比較熟、光滑細膩的皮紙或者竹紙

墨選80年代以前的好墨,研得淡一點

筆要勁健的狼毫

用筆要拎著筆尖寫,多加提按……

或許可以得其一、二


墨也就罷了,先去買那種千把塊一張不洇又留得墨的表面軋光的紙來,然後隨便買塊油煙磨起來,拿一隻彈性好點的兼毫(或者狼毫),蘸飽了墨液,水分要足,但不要太濃,然後上紙書寫,就會出現那種滑膩,墨色流動,深淺不一,筆痕明顯,且中間常有白絲的墨跡感覺了。

第一要緊不要在生宣上書寫

第二要緊不要在表面粗糙的紙上書寫

第三要緊一定用油煙(松煙會缺少那種光澤)

第四要緊墨不要太黑

第五,若想圖便宜,其實也可以用那種用來做雜誌彩頁的表面光滑的印刷字寫,那種紙不著墨,但是因其光滑,也會出現董其昌書法中那種筆痕和墨色的呈現


感覺和墨的關係極大,非好墨不能為也!

先上圖。以下為用18元一支的羊毫、15元一刀的生宣、80元一兩的手工墨書寫。

(練字不到兩個月,獻醜了,請不要關注字,只看墨跡 )

之前去國博,看到董其昌行書《贈張旭》真跡,門外漢的我都被他那濃淡相間的筆墨華彩極度吸引,流連很久。回到家後就想知道他是怎麼寫出來的,所以就查資料,看見古人稱他為「淡墨尚書」,就理所當然的想,肯定是淡墨書寫的唄。

然後我就用一得閣墨汁加水開始試,偶然可以寫出,但要不停的試(就是在紙上隨便塗寫),十幾筆裏有一筆是濃淡相間的吧。遂放棄。

再後來有次去逛花卉市場,和裡面一個賣端硯的老頭閑聊,不知不覺被他感(xi)染(nao),就花500塊買了他一塊端硯,又花80元買了他一條徽墨。回來後那個後悔:我又不會寫字,買這麼貴的東西幹嘛?後來就想反正已經買了,就用這墨練字吧。但是練字是用大筆寫大字,很費墨的,所以不捨得用濃墨,就研墨的時候加了很多水,可是沒想到寫字時下筆一寫:呀,這不是就是之前想要的董其昌的那種感覺嘛!!!

所以就是淡墨而已。

當然我也看了其它人的回答,如 @滬上耕夫 大神所說,董其昌用的是細皮熟紙,可是我家連一張熟宣都沒有,沒法在熟宣上做實驗。等以後試了再來補充和探討吧。

—————————

雖然家裡沒有熟宣,但有A4列印紙,所以也試了一下,效果如下:


紅星加水,然後在很能喫墨的宣紙光滑面寫,或是找類似於卡紙的光滑紙張來寫,而且一定要注意董的側鋒與中鋒的變換,這個很重要


不好意思,這個我真不知道,但是謝謝你的邀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