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是心魔,不如說是一個伴隨終生的無解的心結。

嚮往宇宙真理、精神上的大道,能夠太上忘情,如此方得真正解脫,真正與自己和解,得到一生渴望的心靈上的平靜與自由。

但看著熱氣騰騰的人間,會關心人類命運,會想要奉獻所有的智慧和生命,為人類謀得福祉,如此一生,雖不得安寧快樂,也可無憾。

不是不想與一人相知相守,共度和諧一生。但卻無法相信他人。感情是脆弱的,生活中無數風險都能摧毀它,哪怕只是時間。感情也是一種利益關係,若我不是足夠優秀,不能給予對方平等的價值感,那麼感情也將不復存在。

歸根到底,心嚮往超越世俗,但卻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掙扎於俗世,而因為太擔心意外和失敗,毫無自信是否能跳出來。嚮往人們所有純真的感情,卻不懂也不想為它所縛,更無法信任他人。

關鍵點便是信任。INTJ的我喪失了對他人的信任,也喪失了對自己的信任,所以一生在不安中度過,渴望全知全能,如此才能為自己帶來真正的平靜自由。

投射到記憶中,便是INTJ在大人的打壓和否定下產生的濃濃威脅感,不優秀便會被拋棄,無人會為你托底,無人會接納你。這就是不安感的來源。

至於感情,或許對其他人來說是日常,是宣洩的入口,是溫暖的懷抱。但對我來說,感情是另一個世界的東西,完全陌生而與我無關。我早期沒有認識這東西,後期也就與之隔絕。有時候會感覺到愛的行為,然而心中也只轉化成利益相關,意圖回報以利益。更多的時候,是感覺不到。INTJ的感情,或許只是fi。


我說一個自己的:對「優秀」的執念。

「優秀」這個概念,本來就是建立在外界的評價之上的,而且是「必須把其他人都比下去」。

你可以在某件事上做到盡善盡美、在競爭中取得勝利。但把「優秀」本身當成人生目標的人,只有少數確實能有很高的成就,多數是摔得很慘的。

讀博前,我總是能找到同時坐擁「優秀」這個標籤和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的方式。讀博之後,我卻陷入了很久的抑鬱。我發現了在這個高度捲曲的社會裡,所謂「優秀」的標籤,大多數都是沒價值、沒意義的,或是對於本人而言不實際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好意思你都卷不過隔壁山。況且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往往是「女孩子不要那麼優秀」,那我豈不是就得「不優秀」一點才能被評價為一個「優秀」的女性呢?

但接受自己是條鹹魚又太不容易了,要有很強的自我價值感,以及很強的屏蔽別人評價的能力。


心裡一個似乎早已確定著的未來: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借得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終會在那裡得到救贖,終會於那處得此幸福,即使現在再卑微

所以決渺一切地向上、向上、向上:將一切贖予未來——鑄這能力,卻失去了幸福:假使未來亦終將失敗

INTJ極易出1號「完美主義者」的。這次選擇常於INTJ其自我覺醒的那瞬——而後那些1號INTJ心中的完美原型被用做作成了其苛刻地評判一切事物的標準。這意味著那些INTJ無論何時幾乎都會覺得自己是失敗的。——於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開始了:相較於其他人格,只有INTJ最有能力將心中的完美原型變現——但變現程度取決於其本身的天賦、能力。實際情況是:初期,每一次、每一次——妄圖以「人算」頂「天算」的INTJ都將沒落。於其餘人而言,INTJ幾乎業已足夠優越、足夠超越——可INTJ仍會覺那苦痛:Ni和Fi不願見任何一件有瑕之事出現;INTJ永在追求月亮最圓、花兒最艷的那一瞬:妄圖將其變作永恆。

所以心魔出現了:

——永恆向上,永恆超越。——。


與自己和解,這應該是很多INTJ的心結。

說簡單點就是放過自己,這是一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的事。在我的人生過程中,伴隨著很多類似於「頓悟」的東西。就是很多不得要領的東西,在某個瞬間伴隨著「頓悟」恍然大悟。不管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甚至包括遊戲,可能是解題技巧、模擬軟體或者是某個英雄。聽起來感覺這好像是一件很不錯的事,但是實際上是異常的痛苦。因為對於大部分intj而言,愚蠢是一件無法容忍的事,就我本人而言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不得要領的時候,那不是一個「愚鈍」可以概括的,所以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個笨比然後陷入和自己死磕的狀態。除此以外,我是一個很容易三分鐘熱度的人,大概就是弄明白了一件事是怎麼運作的,我便失去了興趣,尤其是在「頓悟」以後(這個問題在遊戲方面非常非常的明顯,以至於各類大作我都有涉及但是能完全通關的很少更不要說多周目)。之後就會再找一件自己沒那麼擅長的事繼續噁心自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我所認識的intj,無一例外的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東西在折磨自己,似乎追求完美是一個很難繞過去的話題。我已經算是一個有點不一樣的異類了,可以忍受交出不那麼完美的作品。但是實際上我是知道的,對於我比較在乎的東西也是一樣的追求完美。所以和自己和解可能真的只能是說說吧。

以上


1.感覺好像失去了愛的能力。

知道什麼時候該對別人的情緒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但是內心並無多少波動,甚至會分析他人對自己的這種情緒來源於何。比如與發小共同懷念小時候相對「無憂無慮」的時光,她會感傷,我會陪她感傷,但內心實覺沒有必要,不同階段有不同煩惱,不過是過去之煩不絆今日之事,因此覺得過去好罷了,甚至內心會鄙夷這種情感。又比如異性狂熱的追求自己,自己會準確的分析他的情感來源於何,比如因為他的原生家庭而導致他喜歡我。我的原生家庭相對來講算是幸福美滿,但與家人關係的處理中與我而講更像是一個任務,很少出自內心的感動與感恩。

2.和人必須保持距離,喜歡獨處到病態。像前面一位答主講的:拒絕依賴與被依賴。

比如假期回家的時候有幾個同鄉邀請我同行,即使我知道和他們同行會大程度解決我回家帶著行李獨自打車、搬行李等一系列的狼狽,但是我寧願一個人拖著行李走幾公里,坐幾個小時的車,也不願意在長途車上旁邊有個認識的人坐在旁邊,這樣意味著我無法享受獨處。

不喜歡和任何人討論生活瑣事,除非像和家人閨蜜間必須得靠這種話題保持感情。

3.非常重視隱私。我甚至連別人問「今天中午吃了什麼」這種問題都不願意回答。

4.覺得生活無趣,活著無聊,讓我堅持存在的意義在於責任。比如對家人的責任。

5.喜歡痛感,要求自己保持絕對清醒。清醒痛苦,但是拒絕迷糊,神經遲鈍的時候甚至會通過自殘而讓痛感刺激自己達到清醒。生活作息規律,咖啡是每日必需品,拒絕第二天學習工作中的不佳狀態,並不一定是為了學習工作,只是拒絕任何生理和心理狀態的不清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