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學生,想要介紹一下自己的建築,用PPT的模式,但是不知道用什麼樣的邏輯或者是都介紹一些什麼,有一點苦惱_(:з」∠)_


假如讓你介紹一支筆,你會怎麼介紹?首先一套亮點展示,之後開始陳述市面上的筆會有哪些問題,其次你想出了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然後有了這支筆:第一這支筆能順暢的寫字,不會用一般筆尖卡住下不了墨;第二墨量大不會輕易用完;第三是精心的設計使筆很美觀,握感好;第四等等等……

把上面的筆都換成你的建築,一個介紹邏輯就生成了。我們來轉換一下。

一:先放幾張效果圖和局部特點放大圖,抓住聽眾的目光,引起好奇心。

二:剖析現狀同類建築都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改善哪些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體驗。

三:這些想法需要落到本次項目的用地里,所以開始分析用地條件,得出一個結論用以限定你的設計。

四:設計過程,這一部分就是你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提出的對問題和需求的解決辦法。

五:特點詳解,記住你後面這部分不是分析,是解讀。你把你的設計亮點放大,單獨拉出來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選擇了這種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解決了上面提到的某某問題,滿足了任務書的某某需求。

六:最後展示一下分析圖,指標,證明你的方案是成立的。

這種是非常常規的方案彙報的模式,大多是彙報文本都是這樣一個邏輯,不管什麼類型的建築都可以套用。這種方式適合那些本身的設計邏輯不是很清楚的同學,他們可能自己還雲里霧裡,沒法結合自身的方案生成邏輯去介紹,可以用通用的去套。但是如果你自己的方案邏輯是清晰的,那就要按照自己的生成邏輯去介紹,最好不要套用。

上面這是GMP重慶火車站的投標方案文本的目錄,可以看到GMP的介紹邏輯是和上面不同的。

GMP把方案當成一個產品,將這個產品分成了幾個部分進行介紹,這很像是手機發布會介紹手機的那一套邏輯,先把亮點打出來,拍照強大,立體聲,120W閃充等等等等,然後再具體介紹手機每個部分的特點與優勢。這樣的介紹的邏輯是建立在設計者自身非常強硬的設計邏輯上,他是這麼做的,他就要這麼說,跟著設計師的思路走,聽眾才能聽懂。現在我們用手機發布會的路子來分析一下這個目錄,詳細拆解內涵的介紹思路。

第一,手機特色展示,簡潔易懂,抓人眼球。初代小米MIX和Mate30的前期預熱廣告很有特點。

小米MIX1
華為Mate30

MIX的一個框表達了全面屏的特點,屏幕內外無邊界,一切都是超前的;Mate30一個圈呼應的是手機背後的圓形攝像頭,直接開闢了一個新的辨識度標誌。那麼GMP是怎麼做的呢?在章節一裡面,GMP把他們最新的理念和所作的創新直白的丟在了觀眾的面前,結合多篇幅的細節效果圖,非常直觀且具有衝擊力。

第一章節

儘管到這人們還無法看到方案的整體面貌,但是對方案的特點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後被吸引著去了解設計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第二、手機拆解展示。

iPhone11Pro三攝
華為Mate30Pro 瀑布屏

第一印象給人以巨大的衝擊、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後,就應該是產品每個部分的講解了,比如iPhone11Pro的三攝和Mate30Pro的瀑布屏的詳解。GMP把設計方案當作一個產品,將這個產品拆解為第二章節總平面、第三章節流線組織、第四章節站房建築設計、第五章節結構、第六章節景觀和第七章節室內。每個章節都有詳細的講解設計師在過程中是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得出結論。每個章節分別解決了哪些現有的問題,比如當初P30和P30Pro預熱的時候展示的是解決了長焦的問題,小米首推四軸防抖的時候展示的解決了拍照手抖的問題,iPhoneX的劉海解決的是面部識別通用性和安全性的問題。你同樣可以把你的設計拆分成你需要的幾個部分,分別對應的是什麼什麼問題。GMP這個投標做的比較全面,所以拆分的部分多,你如果沒有那麼多內容就少拆分幾個部分。

第三、手機價格。

小米1發布會名場面

所有問題都解釋清楚了,就該算算數字了。你作為買家該花多少錢來獲得這樣一個產品,這是我作為設計師應該告訴你的,給你一個價格指導,避免你花冤枉錢。建築和手機不一樣,手機直接告訴你一個價格就行,建築就需要告訴你這個價格怎麼來的,因此你需要一個指標,把每個部分的指標嚴格的計算出來,告訴甲方這就是花錢的地方。指標除了計算投資估算,還可以驗證你的設計是否成立,如果有些指標超過了規劃條件限制,那這個方案就是不成立的,所以你需要展示指標來告訴甲方,我這個方案妥妥的。

手機中的」指標表「

第四、額外解釋。

手機參數解釋

這個備註解釋可以理解為把自己吹上天的牛逼往回勒一勒,避免打臉。設計說明一定程度上是有這樣的作用的。一般理解的設計說明是把設計中涉及到規範詳細羅列,結構水暖電的指標和計算方式羅列出來,然後告訴甲方這些都是按照規定計算的理想值,如果實際使用中有什麼做不滿的地方以實際的為準,不要回頭扯皮。建築設計的特殊性在於,很多空間、設備都是要預留一定的變動幅度的,而且一般都會往大了預留,比如前期總建築面積需要10000平,那考慮到施工圖會加上建築表面的構件、建築牆體保溫層,屋頂設備間以及施工誤差,報規的時候會按照11000㎡報,但是你得跟甲方解釋,我多報1000不是為了多收1000平的設計費,而是為了給未來項目建成了施工驗收減少麻煩,自然而然的甲方也就會接受這部分的投資了。當然你現在還是大一,這一部分不用考慮。

其實總結一下你可以發現不管怎麼介紹,最重要的還是你的設計邏輯。建築設計其實本質上就是甲方或者任務書提出條件和問題,你找到一個解決辦法去滿足要求而已。你的設計邏輯就是你解決方法,你是用什麼方式去解決問題就用什麼方式去介紹方案。你也可以套用通用的邏輯,但這不是真正好的方式。

還有一點,很多人做好了文本只會照本宣科,會寫不會說。這個問題其實好解決,這裡我有個小竅門。首先把文本里的文字盡量減少,越少越好,少到只提取關鍵詞,但是觀眾看的不是很明白,這個時候文本就變成了你的提詞器,你甚至不需要背誦文稿,看到了關鍵詞提示你就知道這一頁要說什麼東西;其次把演講當成聊天,不用太嚴肅,你是在介紹你的產品,不是在上課,你要把你的同學老師當成外行人,再不濟當成廣場舞大媽,你要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去解釋的你想法,說的話最好能口語化一點,不要有太多的書面用語。我彙報的時候一般只寫提綱,不寫文稿,彙報過程中還可以和甲方邊聊邊解釋,這樣有助於拉近你和聽眾的距離,聽眾聽的進去,你解釋的也清楚。這一點可以多聽聽相聲,相聲就是在台上台下的閑聊之中把聽眾帶入到預設好的情景里,你可以多聽聽,去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節奏把握。最後就是自信,你得知道,你是全世界最了解你這個方案的人了,你就是你自己的」懂王「,在老師告訴你你的問題在哪之前,你的方案就是完美的,你就是大師,如果你自己都不信你的方案是無懈可擊的那怎麼讓別人為之買單?

所以一定一定要記住,理清你的設計思路,你怎麼做就怎麼說,文本就是你腦子思考的步驟和過程

」我挖了一個坑「

」我栽了一棵苗「

」我澆了一盆水「

其實就是這麼回事。


每年都要以畢業設計為例給我帶的畢業生講解如何表述自己的方案。

理論上說不存在一個絕對最好的方式。

正常情況下先提供場地信息,和與設計最直接相關的觀察與分析,即所謂context。

然後根據任務書要求與場地環境引入概念闡述。

在概念表明之後按尺度順序與流線順序簡要說明建築構思。

選擇少數有特點的空間或者最重要的節點深入表達概念。

以呼應概念的方式簡要總結。

道理都很簡單。細節很重要。

1:邏輯詞一定要準備好。

大部分學生甚至參加工作的建築師準備設計介紹的時候都以內容要點為主,而事實上影響聽眾信息攝取的關鍵在於如何用邏輯詞連接。大部分人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只會說「然後」。一個方案70個然後,這個方案就沒法聽了。

2:避免負面用語。

在方案陳述中,很多人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即設計是將不好的變成好的,或者我做的比原來好所以我會獲得認可。更有甚者慢慢形成一種敵對習慣。批判的時候深惡痛絕,誇設計的時候信口開河。

實際上,陳述中任何部分的負面信息與用詞都會造成負面情緒影響。會有點《你怎麼那麼好看》的視覺效果。加上學生的觀察判斷力本身不足,好壞直接定性八成被噴。事實上評委和甲方需要看到的是你的設計呈現是否符合他們的預期。那些感情可以說是相當浪費了。

講客觀環境的時候,我會建議用緩和一點的語氣,講自己的時候,堅定一點。

還有一種負面用詞是所謂「自謙」。「這個做的不好」類似的話請刪除,你做的不好怎麼有臉上來講呢?你是故意做的不好么?設計課程要求的就是你在這裡用你最好的努力做出最像樣的設計,所以無論如何應該是這個時間點最好的你。如果不是,那也是你自己的問題,你所謂的謙虛並不會讓評委對你好一點。

3:條理存在於細節

開場自我介紹與問候是必不可少的,職業一點的著裝是必須的,表達過程中的節奏把控、最後收尾的乾淨利落都是讓聽眾相信你的設計和你自己的品質是匹配的。

4:避免廢話

切忌用「這是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效果圖」作為句首。評委不瞎,看不出是什麼圖八成你的設計已經糊了。講這些沒有任何幫助。你的設計表現是通過圖紙和你的敘述解釋,讓人更快更直接體會到你的創作。永遠不要說這是什麼,要說通過什麼圖紙在空間上/尺度上/流線上/表現上等方面是如何達成目的的。圖紙是表達的工具,不是結果。

5 ppt陳述注意

ppt要保持簡潔和緊湊。每頁ppt平均停留時間不超過30秒,每頁的信息也只有這麼多。盯著一幅圖看久了人會懈怠無聊,畢竟不是找茬遊戲你也不希望你被找茬對吧。不要大段文字,適當關鍵標題和重點段落或者簡短的引用就可以了。

不要放任何圖文無關的排版裝可愛,職業不是用來裝可愛的又不是國產弱智職業劇。有裝飾可以,一定要和設計的基本形式與色彩搭調。用方盒子做設計就不要用泡泡的版式,你沒法甩鍋給ppt設置的。

不要做太花哨的特效,字體不要太花且不要超過兩種。

沒必要啥都配上英文,切忌不要自己不懂還強行用網頁翻譯。只會顯出你的自以為是和無知。用英文並不意味著高級,強行用且用錯了會讓你的基本定調很low,得不償失。

一定要檢查拼寫保存多個版本的文件以及備份pdf以防排版換電腦崩了。

6:永遠準備至少兩個渠道攜帶你的重要文件。永遠不要寄託設備完善永不出幺蛾子。你自己才是講解中最重要的部分。


只要有邏輯地自己設計建築。


我很久沒做過建設設計了,但回答大一的學生,我還可以講講。

設計任務書分析:首先對設計任務進行分析,提煉出精準的需求!

場地分析:然後進行場地分析,包括地塊周邊的環境(道路、周邊建築、周邊景觀等等)和內部的地塊條件(範圍、面積、地形、原有道路、景觀資源、原有建築等)

設計理念:結合設計條件和場地的分析,創新一個設計理念,設計理念是設計師在空間作品構思過程中所確立的主導思想,它賦予作品文化內涵和風格特點。(一般做好了設計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時候,也已經了解了自家的創作內容,根據自己的創作內容去創新或者借鑒別人的設計理念都是可以的)

造型演變過程:緊扣設計理念,結合場地概況和設計要求,演示你的設計過程。建築設計一般是體塊的組合,通過疊加、減除、錯位等設計手法最終形成怎樣的造型意向。

空間功能賦予過程:根據建築的性質(醫院、辦公樓、商場、住宅、美術館..........)在其體塊內部空間上賦予功能,空間功能的安排需要有邏輯性,為什麼這裡放展覽廳、為什麼這裡放主卧、為什麼這裡開一個中庭等都必須有依據,此依據是來源於項目的前期分析,包括場地、建築性質、建築規範等

整體設計效果的展示:經過一輪的演變,你的作品最終是做成什麼樣的,讓觀看者對其有一個整體的印象,這就是展示你總平面圖、每層建築的平面圖、立面圖、鳥瞰圖、局部效果圖的時候了。

總平面布局的分析:關鍵陳述建築與外部內部環境的關係,例如朝向、開口、與外部道路的銜接、與外部景觀的關係、場地的處理、內部資源的利用等。還有附上一張設計指標表,用地面積、各功能用地佔比、總建築面積、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化率、建築高度、地下車庫個數等指標。

功能分析:每層平面圖的分析,這個功能布局分析需要合理性。

交通分析:外部、內部動線的分析,平面動線與垂直動線的分析,人流動線與貨物動線、車流動線的分析,消防通道分析,停車場分析等,這個交通分析需要符合建築規範。

景觀(綠化)設計分析:告訴別人你的景觀是怎樣設計的(一般做建築項目都很簡單帶過,說明下設計手法和運用元素以及展示下景觀效果即可,因為景觀設計本來就是一個專業,分析的內容可多了)。

視線分析:一般都是景觀視線,這個是提高項目價值的一個設計點。

建築風格分析:你為建築賦予了哪種設計風格?為什麼要選這種風格?這種風格的特點和表現力是怎樣的?在設計中採用什麼元素、材料來體現這個風格?等等

日照分析:根據建築的性質,有些項目是需要進行日照分析,例如住宅、學校、療養院等,這些建築都要嚴格符合日照條件。

其他特色分析:你的設計有其他特色需要加以說明的

個人才疏,暫時記起來那麼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按照出正圖的邏輯思維,一點一點順次安排自己的前期調研、中期設計,和最後後期技術圖施工圖紙效果圖等等。

1.項目簡介。包括容積率、建築佔地面積,建築面積、綠化面積等等,可以製作成卡片形式排列在正圖開端一角。

2.設計理念。這部分就是你自己用文字來簡易表達自己的設計靈感和你的建築設計靈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做成這樣,目的是什麼。注意!!三四句話足矣,建築重在用圖示語言表達自己的作品,你不是文科生,不需要講的天花亂墜。

3.場地分析。從大區位到小區位,風玫瑰圖、降雨降水折線表、日照情況、Google earth衛星圖、項目位置等等,把你做場地分析的那一套圖搬上來,依據一定的邏輯,比如從大到小從易到雜,或者從小到大從雜到易來介紹都可以。

4.施工圖、技術圖紙。這部分是你的設計的重中之重,它從技術方面詳細地介紹了你的作品,哪怕一扇門,一個開窗,一個柱子的位置都關乎你的設計的優劣,技術圖紙一定要畫的準確,不能瞎畫。介紹建築的時候也可以從平面圖開始引導老師們,從哪裡是進入的主入口,哪裡是次入口,綠化安排是怎麼樣?總平面圖的合理布局是什麼範圍,有沒有安排指北針等等…一定要準確。

5.分析圖。分析圖可以分成很多種類,單單從建築上你可以用ai製作建築的概念生成圖解,可以用su建模後用ps和ai製作爆炸圖來充分說明自己建築的結構特點以及內部功能。也可以從流線上分析,交通流線或者是其他目的性的流線都可以,這部分就是你用圖示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的意思,要邏輯性和目的性強,要從小推大,這部分切記不可葫蘆攪茄子,亂成一團是無法讓老師明白你的設計到底是怎麼落地的。

6.效果圖。這是考驗你對軟體的掌握能力,要求視角選取的透視讓人舒服,也不用一個勁的鑽研炫酷的圖,能清楚表達就可以,渲染嘛,基本技能,洒洒水啦。多安排幾組不同視角的效果圖,利於表達自己的建築形態。

7.模型照片、手工概念模型的推導流程。即把你的建築做成手工模型的最後一步,你需要拍照,貼到正圖上或者電子版排版到正圖上,如果是電腦模型,那最好把初期的方案過程一步一步的概念模型也放上去,就是體塊模型。在做方案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先落地概念模型,就是體塊模型,其實這個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學沒把這些小模型當回事,因為一個項目可能要做十幾二十個幾十個的體塊模型,把這些模型記錄下來,拍照排版貼圖,也是一份很好的說明自己的設計的方式。

本人介紹項目和出正圖的順序和邏輯就是按照上面的來,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邏輯,所以僅供參考即可。


把每一個設計作品當做一個故事去闡述,每個故事也都會有起因,經過,結果。這便是我們設計中的邏輯。

起因就是場地,前期的場地分析,場地的特殊性選出一個設計的設計場地,通過場地的分析得出一個相匹配的設計功能,通過對場地信息的研究和整理進一步得出方案的設計概念

經過就是方案的設計過程,將設計的場地信息、功能和形態進行結合轉義成空間形體,在這個階段同學們就開始進入到了方案中的實際設計階段了,將前期所有的信息進行梳理、匯總、精簡進入到建模階段。

結果就是方案最終的表達,每一個方案的最後需要通過圖紙將方案從場地到設計進行圖紙的表述,同學們在學校的課程作業中工作量感覺最大的地方,調整平面,繪製剖面,糾結立面。

編輯於 2020-06-1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奇妙空間旅行奇妙空間旅行建築學 國際米蘭 Babymetal

大一就開始建築設計了嗎?如果是課設,就要有邏輯地開始設計;如果是案例分析,就要查閱了解別人如何有邏輯地設計的過程。

所謂邏輯,經常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設計的最開始往往是對設計要求的了解,並在了解中發現所要表述的問題,這就是邏輯的第一步;之後是對問題的繼續研究,包括問題的現象、問題的輻射範圍、問題的受眾、問題的時間和問題的本質內容等,這是邏輯的第二步;第三步是創作過程,基於問題出發,列舉陳述解決方案就是表述設計最終成果。

所以有邏輯地介紹建築不是一種表述方法,而是有邏輯地設計建築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大一就開始建築設計了嗎?如果是課設,就要有邏輯地開始設計;如果是案例分析,就要查閱了解別人如何有邏輯地設計的過程。

所謂邏輯,經常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設計的最開始往往是對設計要求的了解,並在了解中發現所要表述的問題,這就是邏輯的第一步;之後是對問題的繼續研究,包括問題的現象、問題的輻射範圍、問題的受眾、問題的時間和問題的本質內容等,這是邏輯的第二步;第三步是創作過程,基於問題出發,列舉陳述解決方案就是表述設計最終成果。

所以有邏輯地介紹建築不是一種表述方法,而是有邏輯地設計建築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可以通過講故事讓別人從故事中逐漸了解你的設計。

或者從發現場地問題,提出概念想法(簡單設計說明),敘述概念在作品中的體現(解決問題過程)。

不要一開始就講平面這裡是什麼功能那裡是什麼功能的形式去介紹。


第一步介紹:調研分析

做好一個建築作品前期你需要做大量的調研,比如如果是文化性的建築:文化背景,如果是商業性的建築:市場背景等等,然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可以成為你要說的第一點。

第二步介紹:場地分析

從總平面開始,分析場地,建築如何適應場地融入場地。面對地形,如何布置主次入口,如何組織交通流線。

第三點介紹:平面分析

大概的體塊總平做好,然後細做到平面,分析平面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獨特的人性化設計等等。

第四步介紹:剖面分析

剖面表現出你的建築的內部空間的尺度與變化,可以從平面引到剖面,展示在內部空間的感受。

第五步介紹:立面分析

效果圖展示建築的各個角度,分析立面設計的原因和手法。例如大面積開窗,偏心入口,雙坡弧形屋頂是想給人怎麼樣的氛圍,是想表達一種什麼文化。


自己回答3個問題(按順序)

我做了什麼?what

為什麼這麼做?why

我怎麼做的?how

然後把它們以圖像的方式展現

版式上注意圖片和文字關係一般的關係有幾種:

  • 圖片為主文字為輔,一般用於展示作品文字稍加解釋
  • 文字為主圖片為輔,一般是標題和前期的設計說明
  • 文字和圖片比重接近,通常是關鍵點的標題和展示

不要帶有無意義的裝飾性元素在你的ppt中,會分散注意力。

準備演講稿反覆推敲邏輯是否存在漏洞,「我覺得、我認為、我想、應該、可能、…」這類觀點性的闡述後面應該都要緊跟是你的證據、素材來源、數據和事實的調查研究,不然就是自說自話。

在演講尾聲,可以大膽的說明自己哪部分想到還不夠深入,希望老師和同學提出建議和修改,幫助你提升設計水平。

所謂邏輯就是清晰的講明白你做了什麼,怎麼做的,並且站在聽眾的角度上考慮溝通是否無障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