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確一點,迪迦奧特曼的三個基礎作戰形態分別是複合型、強力型和空中型,藍紫色的空中型也有翻譯成「天空型」的叫法,對應英文都是Sky Type而非Speed Type,因此不存在所謂「速度型」的概念,而且空中型也只是在一部分速度指標上高於另外兩個形態而已。

其次,空中型在TV出場很少而且劇場版根本可以說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登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點在於迪迦的三形態戰力轉換設定某種意義上是萬代倒逼圓谷搞出來的操作。據一些古早資料顯示,我們目前所熟知的迪迦TV故事的一些原始企劃概念的靈感都有借鑒葛雷TV和奈歐斯1995版原案的部分設置,而眾所周知,這兩個奧特曼一直是一副樣子打到底的,黑歷史資料也沒有披露過奈歐斯和葛雷還存在什麼藍色形態或者混色形態的設計方案,因此迪迦會有這種紅藍(或者說紅紫)雙色戰力切換的設定基本可以篤定是財團B為了多賣手辦專門想出來的靈感。

而凡是當過設計師的人應該都能想到,如果某個設計方案的初始idea是別人塞進你腦子裡而不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那麼你對應這個idea所考慮出的第一套方案一定不會是什麼特別獨闢蹊徑的新鮮玩意兒,同時也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十全十美。

而即便天才如丸山浩先生,也沒有能夠避開這個套路。

DC漫畫中的紅色超人(Superman-Red)與藍色超人(Superman-Blue)

事實上,科幻英雄人物的「紅藍分裂」這個思路,DC漫畫公司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曾經弄出來過(那還是在奧特曼誕生之前的1963年)——白銀時代由於紅氪石將超人人格一分為二而製造出的紅色超人(Superman-Red)與藍色超人(Superman-Blue)就一度成為過當時漫迷羣體中熱議的話題,同一主題的故事線在1981年和1998年又按照不同時期的畫風重啟/再版過兩次,但有關的核心基礎設定並未出現太大變動:紅色超人的個性偏重行動優先於思考,而藍色超人則恰恰相反,「紅武藍文」的概念也可以說從那時起就定下了基調。

而迪迦的創作團隊在這一概念面世近30年過後的時間裡,所進行的創作和設計很可能也有意無意地借鑒了這個非常經典的思路——儘管通常不開口說話且以巨人姿態示人的奧特戰士很難從舉動中看出狹義上的文武之分,不過紅色代表力量與攻擊、藍色象徵速度與閃避這樣的技能點設置也算是對「紅武藍文」大方向的一個另類引申。

但問題是,初次嘗試將這種辯證統一的設定思路運用於奧特系列的圓谷在迪迦這部平成TV正統開山作中把不同形態的特性區分設置得過於簡單,雖然很有效地凸顯了紅藍(or紅紫)之間的差異性,但卻幾乎沒有顧及平衡性層面的考量。

迪迦奧特曼強力型設定圖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強力型:

強力型的英文名稱對應過來是Power Type——注意這個用詞,它和後來戴拿的Strong Type(強壯型)所用的名稱並不是100%的同義詞。事實上圓谷不僅僅給強力型迪迦賦予了體術上和物理抗性上的優勢,還把大量的強力光線和能量攻擊技能給點到了這個形態上。除了該形態本身的招牌必殺技迪拉修姆光流和三形態共通的手掌光彈這個兩個光線技以外,強力型額外擁有的光線/能量類小技能還包括第2話的單手小型屏障、第15話的迪拉修姆能量轉換、第21話和第31話的彈射光流(分別用於封鎖空間轉移和直接擋回對手的光球)、第26話的熾熱衝擊戰法和第51話的強力型專屬哉佩利敖光線(類似歸曼希奈拉馬的隱藏必殺,雖然從沒打出實際威力但也從來都被認為是極強力的招數)等等,甚至第12話當中表現形式接近柔性技能的奧特泡泡球都被強力型用了出來。

就是這麼粉紅泡泡滿滿的一招,要不是後面立刻銜接了一發迪拉修姆光流,你說這是高斯月神的感化技我沒準都信……

毫不誇張地說,這個水平的戰力表現除了不能直接從空氣中憑意念拔刀之外,各方面和艾斯在昭和擔當的「近戰法師」定位已經很接近了,而且比起艾斯當年的設定還多出了等身戰靈敏度和水壓抗性層面的優勢,後期物抗/魔抗隨著實力的提升也是越來越高(第50話最後徒手接了佐加兩發光球然後手拋反擊,可以說打得非常自信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極實用的姿態。其它答案評價這個形態為「大古快樂型」,對此我只能表示——快樂不快樂什麼的,誰用過誰知道

更關鍵的是,強力型所無法掌握的一些其它的小技能(多以強大的意念和高光能飽和度為前提)基本上也都被點到了複合型身上——譬如說細胞轉換光束、定身束縛光線、變種斯派修姆和集點殺傷、面殺傷與超能力破解三種用途於一體的計時器閃光等等,再加上複合型本身還具備基礎形態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常態哉佩利敖光線作為其招牌必殺技,客觀上把強力型快樂不了的那部分快樂也都勻得差不多了……

迪迦奧特曼空中型設定圖

那麼對比之下再來看空中型呢?

顯而易見,空中型不僅沒剩下什麼太多技能可選,而且點技能的方向也必須偏向於高閃避和高敏捷性,造成的結果就是除了三形態共通的手掌光彈以外,專屬空中型的純攻擊性技能只剩下兩個——其一是該形態壓箱底的必殺技蘭帕爾特光彈(三形態必殺中從視覺效果和數據上看都是最弱),另一個就是在第6集和第7集連續用過兩次的高速撞擊戰法。

而除此以外,由於體術水準上的弱勢和意念類技能上的短缺(空中型在如此強調敏捷性的前提下居然都沒有表現過哪怕一個低能耗瞬移一類的技能),導致這個形態基本上成為了撤退or追擊專用型,經常動不動一出場就是直接先上靜態飛行模型。

【事實上迪迦TV當中有好幾次關鍵時刻切空中型的戰例都是為了單純跑路或者追殲殘敵,後者的典型參見第13話追擊勒比剋星人飛船的戰鬥,幾乎不涉及機動戰,前者最著名的例子則是第25話對第二代基裏艾洛德的前半段戰鬥——都快變成「打不過就跑」的黑歷史了……

飛得那叫一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最後還給人追上去打下來了……

一系列因素綜合起來,最後導致空中型從設定上就變得鮮有亮點——僅有的兩個超能力技能當中,奧特自愈只在第6話對加佐特一代目的時候治療了一下大臂的外傷,後面對於變身前遺留的內傷統統無能為力。而第3話、第23話和第47話先後使用過的冷凍光線幾乎成了TV中後期迪迦切換空中型的唯一戰術目的(關鍵這還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攻擊性技能),而且隨著TPC和GUTS在劇情後期研發出比較實用的液氮冷凍武器,客觀上這一招也顯得越來越不是那麼亮眼了。

就這一招,個人認為最能體現空中型獨特價值的技能,後面還被人類學會了……

第二個因素就是CG建模特效在迪迦TV拍攝時期還並不足夠成熟。眾所周知,由於現實中從來沒有人可以真正不藉助機械器材自主飛行,因此一切科幻影視作品中表現超級英雄的空戰戲份都需要用到特效。昭和時期的奧特系列作品處理空戰場景的方式是通過靜態吊線飛行模型結合近景半身拍攝的切換運鏡,就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已經具備了很出色的視覺表現力,但侷限性也非常明顯——因為無論是模型還是真人皮套演員的拍攝姿態都相對固定,因此無法表現非常華麗的高機動空戰場景,如果戰鬥場面表現過度,就容易不可避免地帶給觀眾呆板和失真的感覺。

參照初代VS扎拉布的這一組「高難度的空中野合」,是不是會感覺莫名的違和?

到了平成年間,迪迦時期的圓谷製作組開始有意識地嘗試使用CG建模的手法來表現各種原來必須藉助模型完成的飛行場景。然而俗話說得好,步子邁得大了容易扯著蛋,從迪迦TV前4~6話的成片質量來看,這種嘗試委實談不上成功,不但前3話當中的CG飛行畫面總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僵硬感,甚至那個直至第4話纔在TV當中首次出現的回歸傳統視角的初版變身動畫也因為一個並不出彩的CG迪迦造型而搞得不少人很是齣戲。

第2話的CG起飛,肢體動作的僵硬感還是挺明顯的

第4話首次出現在迪迦TV中的經典沖拳變身,試圖突破傳統技法的思路相當好,但由於CG建模的不成熟顯得問題非常大,一方面視覺比例總感覺不協調,再一個也多少讓人覺得「沒內味了」

雖然沒有明確的歷史資料記載相關的事件,但我們完全可以推測出在前6話拍攝的過程中,特攝班和CG製作組的主要負責人一定為究竟怎麼處理接下來劇集中的變身和飛行特技戲份而吵過了無數的架。最終我們看到整個主創團隊從第7話開始達成的妥協和默契就是儘可能地只使用單一靜止動作的CG建模或是回歸傳統的摳像結合實體模型來表現關於奧特曼的飛行特技戲份,而動態的三維CG則主要用在戰鬥機和導彈之類的不需要過多複雜機動的拍攝對象上。

德克薩斯光束的炮門展開動作,這個在後期的劇集當中已經是用得很熟練的戰隊機體CG,但仔細觀察一下還是假……

不過由此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第7話之後的迪迦註定不可能做到在空戰戲份上較之於昭和時期的視覺表現力產生本質性的突破,那麼與其為了表現空中型的紙面設定而死摳這一部分,不如將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利用相對成熟的特攝技術來表現新穎的劇情內容上,以免因小失大。

於是這樣一來,技術表現力的不成熟也顯著地削弱了空中型原本可能擁有的高光——在砍掉了絕大多數的高難度特技空戰之後,空中型的數據屬性其實可能滿打滿算只有20%得以真實體現在了最終的劇集當中,其中比較突出的戰例或許也就是第24話對陣利特瑪魯斯時切換形態閃避強酸噴射(只避開了酸液卻沒避開觸手)和第38話與發爾頓的交手當中通過高速地面衝擊試探對方實體所在位置的幾個鏡頭,與高光頻仍的複合型和強力型相比,自然是遠遠不如了。

這瘋了一樣的高速撞擊戰法也沒試出怪獸的本體在哪個方位,最後還是靠隊長的助攻才擺平對手……

需要說明的是,其它回答當中有人表示圓谷在迪迦中不表現空戰的目的是為了省錢,對此我只能表示他們實在是對圓谷這一羣瘋魔的尿性缺乏最基本的瞭解——首先在迪迦TV立項時期,整個圓谷公司的財政危機已經有了比較顯著的緩解,拍攝迪迦更多的是在賭奧特系列的國民聲譽而非單純為了收回投資爭取盈利本身。其次,根據包括小中千昭在內的一干主創的回憶來看,迪迦拍攝期間的圓谷創作團隊基本上就是一羣天天在企劃室裏一邊搶著拋出各種天花亂墜的拍攝概念、一邊輪流脫下皮鞋敲桌子的主兒,就這幫人對於經費問題從來都是抱著一種「這啥?能喫嗎?」的態度,因此如果他們拍出來的作品從事後來看有什麼很Fancy的視覺概念好像該玩玩不出來,那沒有別的可能性,那就是真的他媽玩不出來……

你們感受一下小中千昭的面相也能發現,這一票主創骨子裡都差不多一類人來的……

第三點則是涉及到迪迦兩位皮套演員各自的長短板問題——空中型迪迦的TV版御用皮演正是被國內奧迷譽為「小蠻腰」的知名特攝皮演權藤俊輔先生。從當年的資料上看,他在出任迪迦以及後續的平成三部曲皮演時期始終保持著極為健美的倒三角身材,這與他相對更為「粗壯」的皮演搭檔中村浩二先生形成了鮮明對比,也使其成為了空中型迪迦皮演的不二之選。

但這樣的低體脂倒三角身材儘管在靜態和半靜態Pose戲份當中顯得非常完美,但對於激烈的格鬥動作戲而言則會稍有些力不從心(主創團隊的回憶也提到權藤穿上迪迦皮套之後只適合站在那裡裝B),這就導致了空中型不便安排過長時間的高強度打鬥戲份。而同樣的任務對於出演強力型、後期複合型以及大結局閃耀形態的中村浩二來說,卻反而是最為得心應手的,因此在後期戰鬥場面日趨激烈的情形下,權藤以及空中型迪迦的出場次數減少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到了一年之後的戴拿TV拍攝時期,經驗更為豐富的圓谷也對戴拿的三形態戰力轉換設定做出了相比於迪迦而言更注重平衡性和互補型的改動——同樣以偏藍冷色係為主色調的戴拿奇蹟型在保留了高機動性與高敏捷性的同時,幾乎點滿了絕大多數的意念技能和超能力技能。而側重攻擊力和破壞力的強壯型則徹底改走體術達人路線,所有技能當中只保留加爾納特炸彈這一項光線必殺技。這樣極富針對性的改動使得戴拿TV當中特攝戲份的表現難度立刻得到顯著降低,在避免盲目引入過多不成熟的特效表現技術的前提下,戴拿奧特曼三個形態的紙面數據實力都得到了足夠充分的展現,儘管飛鳥作為人間體也存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奇蹟型超能力解決戰鬥的問題,但就整體的視覺平衡度而言,戴拿無疑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更加強調超能力而非敏捷性優勢的戴拿奇蹟型

然而開拓出這條道路的迪迦卻終究不可能做到在TV本篇收官之後大幅度顛覆設定,於是乎在後續的主線劇場版、主線OV以及各大羣像劇場版當中,正統空中型迪迦僅僅只在《古代復甦的巨人》和艾克斯奧特曼劇場版《來了!我們的奧特曼》當中重新參加了僅有的2次戰鬥(後者也是目前僅有的一次空中型高機動特技空戰,但打得非常亂,鏡頭也給得遠不如強力型和複合型精彩),其他時間裡則基本處在被一路雪藏的狀態當中,甚至在作為本篇世界觀正統劇場版的《最終聖戰》裏也沒有嚴格意義的登場——那個繼承了蘭帕爾特光彈作為必殺技的「爆發形態」與其說是使用黑暗能量的空中型,不如說更接近於最後光暗轉換引出複合型之前的準備形態,身體色彩也是複合型條紋而非空中型條紋的光暗倒轉。放在空戰場景的視覺效果表現力已經完全今非昔比的當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遺憾。

《大決戰!超奧特8兄弟》劇場版中複合型迪迦VS希伯利特的高機動CG空戰,雖然建模還多少有一點PS2遊戲的粗糙感,但動作細膩度明顯已經完全超越了90年代

因此,倘若論及空中型迪迦出場次數偏少這一事實的背後緣由,與其說是官方的排斥,不如說是由於官方在初始設定上的倉促以及後期製作中的一系列技術限制,才最終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先糾正一個錯誤,迪迦基礎三形態是複合型、強力型和空中型。

藍紫色外表的是空中型而不是速度型,儘管他的地表移速最高,但和複合型只相差0.5Mach,在地面戰中速度優勢不明顯,水中移速和地下移速更是和強力型、複合型相差甚遠,本形態也不具有加速移動的技能,稱之為速度型實在名不副實。

然後空中型的空戰確實具有壓倒性優勢,迪迦還沒有以強力型姿態在空中發射迪拉休姆光流,即使可以,也不能在飛行過程中使用,相反空中型的飛行格鬥技巧很高,各種光線技能應用上流。最重要的是空中型的飛行速度是7Mach,比複合型高2M,比強力型高4M,空戰是速度為王,空中戰場才能展現這個形態的優勢。

回到問題,空中型出現次數很少嗎?

是的。TV本篇只出現11次。

為什麼?

因為1998年拍攝條件和技術所限,空戰拍攝成本高、技術要求高、視覺效果差強人意,因此創作人員也無法給予空中型太多的出場機會。而地面戰和水下戰就沒有變身空中形態的必要。


迪迦紫色形態的正式稱謂其實是空中型,不過的確是速度的代表,所以私下非官方稱為速度型也可以。

這個形態力量有所下降,但空中飛行速度,地面敏捷性、跳躍力上升。不過在水中、地下等高阻力環境下因為力量不足所以速度反而偏慢(此時強力型反而走速最快)。從數值上看官方設定還是比較合理的。

雖然顧名思義空中形態能在空戰中能發揮最大優勢,但地面戰中也能發揮作用。比如對基裏艾洛德(1代目)時,曾以敏捷優勢壓倒對手,列傳裏重現這幕時甚至加上了新的殘影特效顯示出迪迦空中形態的動作敏捷性。對抗丸迫奈扎和立特瑪魯斯時則敏捷地迴避了對手的攻擊。在對抗法爾頓的幻象分身時,則展現了地面高速移動衝刺的技能「迅雷衝刺」。並非「空中型」就只擅長空戰,其地面戰作用也不小,但關鍵得看敵人類型和戰鬥方式。

又比如新生代裏,歐布斯佩修姆哉佩利敖在對抗瑪伽古蘭德王時,身體紫色部分發光以高速閃避怪獸攻擊,再以身體紅色部分發光予以力量打擊,此處就是繼承迪迦空中型和強力型的速度和力量的運用。更有對瑪伽龐敦時以超高速空中環繞怪獸全方位釋放斯佩利敖光線的華麗運用。像澤塔奧特曼的廣播劇裏所提到的街機形態西格瑪胸章,也是運用到了迪迦的速度和力量兩種屬性(此外還有夢比優斯的火焰與佐菲的冰凍,從能力描述看比捷德的火焰領導者形態能力更全面)。此外迪迦的羅布水晶對應屬性是風,這塊水晶介紹有明確有描述過其屬性其實是對標迪迦空中型(雖然勳章是迪迦複合型),並且連顏色都是紫色,並且疾風形態名下飛到空中的次數比其他三個形態多。另外歐布天空衝擊極限形態,更是直接借用了迪迦空中型和麥克斯的力量,把超高速空戰能力發揮到極致。

與空中型對標的強力型出場次數多了一倍不止。後期官方在修訂時,甚至對於強力型有著類似於偏上位形態的曖昧描述。不僅破壞力提升了,而且肉體防禦力也明確增強,尤其對付重量級敵人時不變成強力型就很難對付。而前文也有提到,強力型在地中、水下的走力也比空中型出色,空中形態原本較弱的力量在高阻力環境下會難以發揮,相反強力型反而依靠力量克服阻力障礙,不會因為環境帶來的阻力太過於影響自身戰鬥力。這點玩過怪物獵人tri的玩家肯定有體會,水中戰中原本那些輕便靈活多攻擊段數的武器如片手劍、雙刀等難以發揮,但原本笨重卻單發攻擊力高的武器如大劍大鎚等沒受太大影響反而更能發揮接近地面戰時的原有威力。這個就意味著強力型的適用面高於空戰型。

攻擊講求的是能破防,再多段位的攻擊如果無法破防就無法產生有效傷害。雖然速度過弱也會影響命中,但並沒幾個敵人的靈活性高到不飛起來就能完全閃避強力型的攻擊。在命中率沒有拖後腿的情況下,強力型拳拳到肉的高破壞性就體現出來了。事實上第二集中就發生過如下對話(非原文,僅保留大意):「紅色形態是具有高破壞力的戰鬥形態。」「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這和個形態呢?」「因為靈活性有所下降,不適合對抗美爾巴這樣靈活的對手」。這臺詞給我個人感覺就是:強力型攻擊高(其實還防禦強)是戰鬥首選形態,但如果敵人很靈活,才轉用空中型對抗。而且偏力量型的敵人比偏速度型的也更多。而且即便是比較敏捷的對手,只要不至於能快到強力型跟不上打不到,那麼強力型或依然是首選(比如勒比剋星人)。要是覺得強力型對付起來喫力,大不了用回複合型,空中型是最後不得已的選擇。

然後從對戰的對手分析,大部分怪獸都是比起速度更偏重力量的。而星人的話一般比怪獸敏捷一些但也算不上速度型對手,多數都是比較平衡的類型。換言之迪迦的敵人也是以平衡或力量型居多(整個奧特系列基本也是),敏捷型對手較少,會飛的也不多畢竟多數是地面戰。而且迪迦空中型有幾次並非是為了發揮速度,而是為了使用該形態下才能用的冷凍技能。

迪迦的形態轉換能力在設計上還比較原始,加力量減速度or加速度減力量。到了戴拿官方在形態設定上來了一次大升級(官方也明確戴拿的形態轉換比迪迦更高階),像於迪迦空中型對標的戴拿奇蹟型,不僅比空中型速度更快(力量也更強)而且還有超能力,並且奇蹟型還能很好適應閃亮型難以克服的金星惡劣環境,這個就一下子加大了奇蹟型的各種適用面,出場率大大提升。當然為了防止過於imba,官方給戴拿限制了一次戰鬥中只能奇蹟型/強壯型二選一。像賽羅的月神奇蹟型也是繼承了速度和超能力,在此不贅述、

那麼沒有超能力的速度型戰士就難以發揮實力嗎?並非如此,迅疾如風的風真就是速度的代表。他擁有的不僅是速度,還有很強的遠程光線技能(手裏劍一類)、切割技能與其高速配合,通過這些技能很好彌補了攻擊不足。迪迦空中型的弱點就是無法造成強破壞力,肉搏破壞力不足沒有以超能力、豐富的光線技能等其他方面予以補足。當然還有一點,高速地面戰在特效還不發達的情況下也確實比較難製作打鬥畫面也是一個很大因素。

綜上,空中型的設定特徵限制(高速度、掌握冷凍技能、低破壞力、低環境適應力)、敵役類型限制,再加上地面高速戰當時的特效難度,導致其相對適用面較低,因此出場率地下。好在圓谷自戴拿開始就已經彌補了這塊,後來新的高速形態、速度型戰士得以充分發揮實力。


上面很多前輩都已經說過了,

迪迦有三種形態,官方叫法是——

複合型(平衡),空中型(速度),強力型(力量)

首先,這是每次登場出來的複合型

來源自百度百科圖片

飛行速度:5馬赫

走行速度:1.5馬赫

水中速度:1.5馬赫

地中速度:1.5馬赫

跳躍力:800米

握力:5萬噸

這個形態下,力量和速度十分平衡,複合型具有多彩的光線技能和精湛的格鬥術,綜合來說是比較全能的一個形態,也是登場次數最多的一個形態,各劇場版中上鏡率也很高,適合各種場合與情況的作戰,必殺技為哉佩利敖光線,在與基裏艾洛德人二世、邪惡迪迦這種強敵戰鬥時充分展現了此形態強大的戰鬥力。

這個形態實際上,是由黑暗迪迦奪走了達拉姆的力量(紅色)、希特拉的敏捷(紫色)、卡蜜拉的光明(金色),並將其與一同轉化為自己的力量後誕生的新的形態。

然後其次是強力型

來源於百度百科

飛行速度:3馬赫

走行速度:1馬赫

水中速度:3馬赫

地中速度:2.7馬赫

跳躍力:500米

握力:7萬噸

對比複合型的數值,速度大約降低了30%,力量提高了30%,官方說防禦力也提高了,赤紅色的身體,筋肉強化比前兩個形態更為厲害,全身的力量以及防禦數倍強化,因此此型態攻擊力和防禦力最高,具備一擊必殺的光線技能。以強悍的體力和持久力而自豪的力量戰士,但是由於速度減慢,對付身手敏捷的對手時會陷入苦戰,但能在深海強壓下自由地進行水中戰。此形態常常為了對付重量級的對手而登場,經常能扭轉局勢,擅長肉搏戰。顏色為紅銀兩色。必殺技是迪拉修姆光流,在TV登場次數為21次。

最後是咱們問題中提到的空中型

飛行速度:7馬赫

走行速度:2馬赫

水中速度:1馬赫

地中速度:1.3馬赫

跳躍力:1000米

握力:3萬噸

對比複合型,速度提高了大約30%,力量減少了30%,動作迅速而富有美感,一秒內能打出數十發手刀;也能使用電擊切將敵人劈成兩半,在空中也能進行高速飛行。三形態中最擅長空戰,與基裏艾洛德人的戰鬥亦展現了其出色的格鬥技巧。

確實,這個形態的迪迦奧特曼使用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只有在對付一些複合型沒法應付,強力型又不適合對付對手的時候,才會選擇這個形態,因此登場次數較少,在TV版登場次數為11次。

這是因為這個形態不適合大多數攻高,血高,防高的怪獸,TV版中大多數怪獸都很少有趨向於速度的,都是上來嗷嗷一吼直接硬懟,迪迦的空中形態算是身形矯健的俊敏戰士,速度與敏捷是強項,但是他是有弱點的,從複合切換到空中形態是需要犧牲一些東西的,比如說能夠造成更多傷害的力量與保護自己的耐力、防禦力,換句話說,迪迦空中形態就像是一個缺乏力量的刺客,身板極度脆弱,攻擊力還十分低下,根本就不適合用「慢慢磨」這種持久戰!

來看看主要是什麼形況下出現的這個形態:

先說說第一次出現,哥爾贊這種雜魚就不說了,說是力量型怪獸,卻比不過複合形態的迪迦,對上空中迪迦確實能被完虐,但是迪迦對上哥爾贊的大前提是,哥爾贊還有個隊友美爾巴,美爾巴是飛行的速度比較快的怪獸,在強力怪獸碾壓哥爾贊的時候偷襲,算是比較無奈的事,以迪迦第一集的狀態,雖然操作很好但明顯不可能雙殺,空中迪迦明顯不可能衝過去把挖洞的哥爾贊拉出來,況且還有美爾巴在一邊騷擾,總之,迪迦第一集的選擇很好,放走哥爾贊也有無奈的成分在內。

而噶地就不一樣了,噶地比哥爾贊厲害太多了!

屏障怪獸噶地會製造透明屏障,雙手的利爪在近戰中攻擊力很強,中程作戰還能夠甩動鞭子進行攻擊,遠程還會發射光線,以噶地的配置來說,空中迪迦明顯不適合用來對付噶地!

空中形態來對付希爾巴貢就更不行了!簡直亂彈琴!

希爾巴貢沒什麼遠程,但它壯碩的肉體擁有極高的防禦力,這意味著如果想要造成傷害,就需要極其強大的力量加持,消減力量的空中迪迦明顯不可能做得到!

說個現實點的,別說迪迦只能夠活動三分鐘,就算希爾巴貢一動不動讓空中迪迦打三十分鐘,都不一定能打死希爾巴貢。

七龍珠裏沙魯說過一句名話,在戰鬥的時候不僅需要力量,還需要速度,輸出再高放了個空大相當於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圓谷給迪迦奧特曼兩個公平的設定,強化力量的同時會降低速度,提升速度的話會減小力氣。

當然,還是有一些戰績的。

美爾巴

美爾巴是哥爾贊的親戚,也是超古代怪獸,他倆相約蘇醒後一起去盜迪迦之墓,分別拿到了一個奧特曼人頭,不料迪迦蘇醒,在他的掩護下哥爾贊順利逃脫,自己卻被空中型迪迦奧特曼消滅。

佐加

加坦傑厄的侵略先兵,也是超古代怪獸,造型和美爾巴很像,佐加的皮套確實是用美爾巴改的。擁有超快的速度,數量巨多,第一隻佐加以超快的速度躲過勝利隊圍攻,還給麗娜告白大古做了墊腳石,被空中型迪迦和白雪號打掉了一隻翅膀,因為想要肉搏所以忍痛撕下了自己另一隻羽翼,最後被強力型迪迦打倒。

加佐特

閃電人變異而成的怪獸,是人類依賴電磁波帶來的惡果,喜歡喫人,第一隻加佐特咬傷迪迦手臂,迪迦變成空中型飛到天上一邊躲避怪獸攻擊一邊治療傷口,最後打倒怪獸。

丸迫奈扎

宇宙之神那迦人改造的地球恐龍,胸部裝有中性子炸彈,還安裝了一圈加特林,為了躲避槍林彈雨紫色的迪迦大顯身手,無奈輸出較小被怪獸找機會重創。

利特馬魯斯

利特馬魯斯和噶地是迪迦奧特曼裏的雙尾怪和古墩,造型十分相像。利特馬魯斯能噴射強酸進行攻擊,為了靈活走位迪迦變為空中型作戰,於是怪獸先用觸手綁縛迪迦後再噴強酸攻擊,紫色迪迦被重創,陷入苦戰。

發爾頓

發爾頓相當於迪迦奧特曼中的嘎次星人,能製造自己的分身隨時更換位置,空中型迪迦一路狂奔把所有的怪獸都打了一遍,但發爾頓毫髮未損,多虧美女隊長趕來令怪獸主動暴露了位置,刪減版的空中型必殺技消滅了這隻海市蜃樓怪獸。

基裏艾洛德人

迪迦兩次對付基裏艾洛德人都用上了空中型,頭一仗大有成效,第二仗似乎是為了逃命,可是敵人已經徹底瞭解奧特曼的本事,一個大鵬展翅追了上去,紫色迪迦第一次在飛行速度上敗北。

所以,雖然空中型大大提升了速度,

但面對大多數怪獸時,明顯力量不足。

除非特定怪獸才會施展空中型,

因此出場率較低。


迪迦奧特曼十年老粉

迪迦有三種形態:強力型、空中型、複合型

強力型:紅色,力氣大格鬥強

空中型:藍色,速度快

複合型:紅藍色,結合兩者特點綜合,但某方面沒有一種強

接下來我們捋一捋迪迦的各種形態:

第一集:複合型、空中型、強力型

第二集:複合型、強力型

第三集:空中型、複合型

第四集:強力型、複合型

第五集:複合型

第六集:複合型、空中型

第七集:複合型、空中型

第八集:複合型、

第九集:複合型、強力型

第十集:複合型、強力型

第十一集:複合型

第十二集:複合型

第十三集:複合型、強力型、空中型

第十四集:複合型、強力型

第十五集:強力型、複合型

第十六集:複合型

第十七集:複合型

第十八集:複合型、強力型

第十九集:複合型、強力型

第二十集:強力型、複合型


太多還沒整理好,等下再更新

從分別數量上再分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