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 歌曲赏析 如烟


2008年,33岁高龄的阿信写了《如烟》,收录在专辑《后青春期的诗》里,那一年我高考,那一年开始狂听五月天,是的,他给了我一个如盛夏般狂欢的18岁,和一个比18岁还要繁茂的盛夏。一晃就听了十年,有的歌听久了就腻了,厌了,倦了,但是这首歌每次听,不止是听它灿烂如同少年飞扬的旋律,清澈如同少女明眸的辞藻,更是一种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时间段甚至是不同的分秒去倾听歌里对生命的慧悟,对残缺的抱憾,对美好的伤怀,歌曲很美很绚烂,短短几分钟唱出了人从入世到离世的一生,正如朴树在《生如夏花》里唱到的: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也是阿信在这首歌里所想要表达的人生须臾,生命美丽来不及珍惜,一直都没有理解他是站在什么视角写出的这首歌,他或她,一个浪漫无邪的少年?一个心潮澎湃的青年?一位感春伤秋的中年?或是一位笑面死亡的老人?直到今天早上听到一位老人的离世,活这么大的我竟不知如何安慰生者,有时候语言是这般无力,文字是如此苍白。

人生如烟,白驹过隙,林夕在《红豆》里写道:一切有尽头,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人活著的时候太忙了,忙到来不及思考,反而死去却得到了永恒,如果人真的有灵魂,不如站在故人的角度,来安慰生者坚强,珍惜此生。「我坐在床前,转过头看,谁在沉睡,那一张苍老的脸,好像是我,紧闭双眼,曾经是爱我的,和我深爱的,都围绕在我身边,带不走的那些,遗憾和眷恋,就化成最后一滴泪」这是第二段的起始,一直都没读懂所写的是什么场景,什么含义,直到今天才明白,这是故人的灵魂在离开身体后的一次回望,也就是歌词中「我」的第一视角,而阿信将一位故人的离去,写的如此平静,没有哭天喊地,没有泣不成声,平静到甚至看不出底下的暗流涌动,只有爱「我」的和「我」爱的亲人围绕在我身边,这大概就是故人生前莫大的安慰及离去后灵魂的安息吧,而最不舍的,就是这些眷恋的人和遗憾的事。

所以他说「再给我一次机会将故事改写,还欠了她一生的一句抱歉」,人生本无完美,我相信歌曲里的「我」是个非常棒非常优秀近乎完美的人,却依然有那么多缺憾想要去改写。阿信在全篇的七个气势恢宏贯彻人生的发问中问到「有没有那么一朵玫瑰,永远不凋谢,永远骄傲和完美,永远不妥协?」有吗?这是我「年少无知」时对人生的发问,「为何人生最后会像一张纸屑,还不如一片花瓣曾经鲜艳」直到「终年顿悟」时才发现,为了追寻这朵永不凋谢的玫瑰,我们把它描画在了纸上,这真的就完美了吗?为了追求不凋谢,我们错过了萌芽,错过了含苞,错过了盛开,错过了绽放,到最后也未曾真正鲜艳过,因为你是纸上的玫瑰,到最后也只是一张纸屑。如果你因为相信了人生而相信了完美,你也就相信了人生的完美,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完美而错过了人生,你也就错过了完美的人生。所有的人生都不完美,所有的故事都有残缺,所有的相处都有争吵,而「我」离去时最放心不下的相伴一生的「她」,不管我自己觉得待她有多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一生肯定是欠她一句「抱歉」的,礼貌又得体的两个字,包含了离别时最真挚的爱,正如相遇时她对你说的那句:余生请多指教。

这里我要插入阿信于2018年,也就是《如烟》十年后发布的《转眼》里——「这是我自传最终章,写这首长诗,用一生时光」——与十年前这张专辑的同名曲《后青春期的诗》里「谁说不能让我此生唯一自传,如同诗一般」遥相呼应,而十年后的这张专辑,取名——《自传》,不得不叹服阿信对时间的驾驭,十年仿佛就在昨天,敢问哪位导演又能有如此宏大的剧本,将十年前后的两个微小细节微妙连接,不惊扰不喧哗,不谄媚不追随,只有有心的人才会发现,青春埋下了太多的伏笔。

「有没有那么一种永远,永远不改变,拥抱过的美丽,都再也不破碎,让险峻岁月不能,在脸上撒野,让生离和死别都遥远」,往前回读,在「我」回望我死去的躯壳前,我曾回忆过最美好的过往,渴望岁月能饶过自己,曾经也傻乎乎的渴望永恒,所以在首段发出七个人生问句的第一问,那是一种在面对死亡的恐惧,还是一种祈求死神的悲鸣,我们无法窥觑诗人的内心,但在十年后的《转眼》里,阿信沿袭一贯的风格,用提问的方式——「有没有人知道某种秘方,不必永生只要回忆不忘,我不怕死亡只害怕遗忘」告诉了我们答案,从「让生离死别都遥远」到「不必永生……不怕死亡」,是阿信内心感悟的变化,还是一种与时间遥望的回答?已经不重要了,或许我们已经有答案了,或许永远都不需要答案了。林夕在写给王菲的《暗涌》里写道:「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大词人一生修佛悟道,小心翼翼,因害怕失去而不敢触碰,而阿信反其道而行之,不紧触碰,还要倔强的拥抱,并相信美好的东西不会破碎,甚至要与时间为敌,与岁月抗衡,因为年少,所以无所畏惧,年少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这也是阿信区别于其他词人独特的放肆和温柔,所以在阿信出版《你不是真正的快乐》的同年,词圣出书回应他《原来你非不快乐》。

而《转眼》里提到的「也曾那般花漾」、「那一年的我,曾和你一样飞扬」、「世界曾疯狂,爱情曾绽放」。「花漾,飞扬,疯狂,绽放」八个字描述正是《如烟》里「七岁的那年抓住那只蝉……十七岁的那年,吻过她的脸」,「书包里面装满了蛋糕和汽水」,「男孩和女孩都有吉他和舞鞋」,十年过去了,张扬的少年也学会了收藏,学会了隐藏,学会了珍藏。再往回望,「生命是华丽错觉,时间是贼,偷走一切」,而《转眼》同样用一个提问——「有没有人告诉我真想,时间就是最巨大的慌」,一语惊醒梦中人,时间究竟是小偷偷走了我们的曾经发生过的生命具象,还是骗子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从未发生过的生命幻想,「以为的日常,原来是无常」,有的人从未真正年轻过,年轻的姿态,年轻的活过,年轻的心,而不至于在垂暮之年再来回望此生年轻时未完成的遗憾,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只是八十岁才埋,而有的人活著的时候仿佛永远都不会死,死后又好像从未活过。

回到全篇的首句「我坐在床前,望著窗外,回忆满天」,转眼十年后答道「回忆如窗,冷泪盈眶,风景模糊如天堂,孤单的大床,谁贴近我脸庞」,回忆、窗、床、脸庞,一个个熟悉的场景,抽象或形象的意象浮现,映证著一切都在「耳际眼前此生重演,是我来自漆黑,而又回归漆黑」,曾经围绕在我身边的爱我和我爱的人,变成了孤单的大床,时间究竟带走了什么,「儿孙们都忙,就让他们忙,离开的时候,就当我飞翔」,曾经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恐惧,不舍,希望大家都在身边,而今面对死亡,平淡,豁然,不惧孤单,在生命的最后漆黑时,对自己发问「下次我又是谁?」,阿信是个浪漫的人,他答道「我从婴儿床,再走回光芒」,此生已已,不必不舍,下一生,我还是要做个满身光芒的人。

2018年,年仅43岁的阿信便出了他人生的第九张专辑《自传》……


强答一波

如烟发行的那年 我十岁

在青春期启蒙的开始 我听到了这首我根本不明白的歌

只记得那句

「男孩和女孩都有吉他和舞鞋」

「笑忘人间的苦痛只有甜美」

当时的我还太小 还不足以体会人间的苦痛所以根本无法领会到这首歌

再到后来 只觉得歌词好听

转眼发行 这一年我十八岁

八年时间我已经能够听懂如烟 甚至也能明白转眼 八年时间足以让人成长

而这次 我听见了他唱

「成就如沙堡生命如海浪」

「浪花会淘尽所有的幻想」

我就知道他变了 不是往坏处 而是往好处

他变得成熟了 他相比较八年前的自己 已经开始慢慢看透了这最后将遗落的东西 也明白了生命的无常

「有谁能听见 我不要告别」

「我不怕死亡 只害怕遗忘」

从如烟到转眼 从歌词中便足以窥见他的心中所想

阿信也曾说过自传就是前面很多歌曲的2.0版(我也忘了到底是不是他说过了但是有看到这么个说法)

所以说 这不仅仅是气质很像 更像是写了一首长诗 如烟是曾青春飞扬的上半阙 而转眼就是成熟稳重的下半阙

你看 他已不再害怕告别。


《如烟》是青春的迷茫,《转眼》是余生的感慨吧,这两首真的都深入人心。


既然看到了这个问题那我就尝试按照我的经历来解释一下。

《转眼》是五月天里我的最爱,后来通过《转眼》回头去听《如烟》,再一次对五月天深深的感叹。

我总结了一下,它们都是对于过去无尽的遐想和回忆,不同的在于《如烟》照应的是「青春」这个话题,而《转眼》是照应「人生」这个话题。

《如烟》当中,阿信用没有半句重复的歌词,描绘了一整个青春的故事。

开头是现在已经垂垂老矣的主人公,通过对窗外的回忆,对生命的思考,开始了过往的陈述。

七岁的那一年 抓住那只蝉

以为能抓住夏天

十七岁的那年 吻过他的脸

就以为和他能永远

一边是孩童的玩耍,一边是爱情的温馨,可终究是都过去了。

这一段是对时间的控诉,控诉为什么美丽都会破碎,控诉为什么生离死别这么常见,控诉时间是贼偷走一切。因为美好总是转瞬即逝,夕阳再好但也将近黄昏了。

带不走的那些 遗憾和眷恋

就化成最后一滴泪

于是第二段的描述也变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对过往的遗憾。过去总是会有一点一滴让我们无比追悔,有些故事的结局并为是我们想像那样,欠的那句抱歉永远没机会再说。

但是这是世界运行的规律,时节春夏秋冬,月亮月圆月缺。我们只得期盼自己内心有一个世界,永远美好。

于是,接下来便是青春的色彩。

骄傲完美不妥协,双眼无猜与无邪。

如果我们重活一遍,会不会这么珍惜青春,不浪费时间?

五月天是擅长时间的处理。

这个时候想起了《干杯》:

「现在就是 那个未来 那个世界

为什么 你的身边

我的身边 不是同一边」

它是提醒现在的我们,是不是与当年我们想像的自己一样?而未来的我们是不是与现在我们的想像一样?

我之前写过一句话:对过去最大程度的惋惜,就是对现在最大程度的热爱和对未来最大程度的憧憬。

我相信五月天想要告诉我们的力量也是如此。

而《转眼》囊括的东西就不仅仅是青春了。

顺便提一句,《如烟》MV里的三次时间转换真是巧妙,第一次是罐子摔破,第二次是亲吻打乱,第三次是盒子无有。

还有,那个时候五个大爷真是年轻。


以前也多多少少听过五月天,不能算铁杆歌迷。但08年听了如烟,让我爱上五月天。自传听了转眼,让我希望自己的葬礼如果能有背景音乐,我希望是转眼。

如烟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在临终前的自我反省,透漏出对这个世界的不舍,对未完成的事的遗憾,对曾犯下过错的悔恨。如此来讲,如烟是不美满的,是充满不舍和无奈的离开这个世界的。

至于转眼,同样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不同的是他在临终前已自我释然。我的人生有过苦恼,不过也有过很多美好而幸福的事。就算不能笑忆过往,但最终我终究懂得了什么是人世间的挚爱,什么最值得珍藏。那么,死亡也许就不是终点,也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死亡是另一个起点,终于,我即将回到我曾挚爱的人身旁。行啊,儿孙忙,就让他们忙吧。当我离开的那一刻,我相信这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我飞往另一个起点的开始。我带著回忆,带著人世间一切的功与过,飞向远方。我想,转眼是充满释然与接受的离开。

谢谢五月天,谢谢阿信,能够带给我这么充满感动甚至震撼的歌词。甚至我无法想像,为什么40出头的阿信能够写出如此超越生死的作品。

最后,疫情无情人有情,加油祖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