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既然被稱為三大巨頭,那麼海爾的實力絕對不會比剩下兩家差很多,此次海爾智傢俬有化的舉措,恐怕也會使品牌市值大大改變。首先,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出發,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已經在各自經營的品類中實現了單品引領,並正在實現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的場景引領以及生態引領。再者,在家電基本盤優勢依舊,海外市場持續發展成熟的背景下,實際上不斷強化了海爾智家構建全球統一平臺,並發揮全球協同能力的發展需求。當核心管理者、企業員工以及股東的利益趨於一致的時候,往往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並更好釋放出公司的價值。


我想這可能就是海爾智家對海爾電器實現私有化的原因之一吧。

對海爾電器實現私有化,海爾智家就能夠凝聚資源、集中管理現金、優化資本結構、節省財務費用,釋放企業的巨大潛力,從而獲得準確、客觀、理想的市場估值,擺脫市值無法追趕格力美的的偏見。


海爾市值確實低一些,但是營收卻超過了格力與美的,但在共同擁有的領域大家營收差不多。海爾的業務範圍比美的和格力廣。


市值只是衡量企業的一方面,實際上,海爾在這塊一直處於被低估的層面,在2019年的新年寄語中,張瑞敏就曾說過:「過去,海爾為祖國奉獻了一個產品的世界名牌;現在,海爾要為祖國奉獻一個世界級的物聯網模式。」全球化方面,由於先後收購了日本三洋白電業、美國GE家電業務、紐西蘭FisherPaykel業務,持股墨西哥MABE48.41%股權、收購義大利Candy公司,海爾實現了「海爾、卡薩帝、統帥、美國GE Appliances、紐西蘭Fisher Paykel、日本AQUA、義大利Candy」七大世界級品牌的佈局與全球化運營。因為海爾在國際化、產品高端化,目前相較另外兩家企業佈局更早,競爭力也更強,未來還是具備很大的想像空間的。


之前海爾智家、海爾電器雖然同屬海爾,但實際上是分立運營的,因此兩家之間的交易會被視作關聯交易而導致受限的局面。再一個就是兩家同為上市公司,在股東利益、業務流程中難免存在一些競爭和博弈。這就導致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雖然海爾實際上在行業之中處於領先地位,但其在市值數字上的表現卻顯得有些差強人意,導致大眾和市場對海爾一直抱有不及另外兩家的誤解。


海爾智能製造的核心競爭力是以用戶為中心,由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轉型,實現用戶的終身價值。數據只是一部分,在多個層面持續發力,塑造更好的體驗,纔是品牌更值得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人在海爾,利益相關,匿名了。

一句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某些企業仗著自己有點流量賺點小錢就跳臉了?欺負北方企業不懂互聯網?海爾在國外開拓市場,被發達國家電器企業圍攻的時候你們在幹什麼?現在大哥不再是大哥了,小弟就可以跳臉了?

之前國家發布電器檢測,25家企業只有海爾達標,請問其他虛標的企業,海爾在這方面有大做文章黑你們嗎?求你們要點臉行不行?自己產品不行,不去緊抓質量,反而在網上到處買水軍黑別人海爾,如果海爾是垃圾,那某些企業連垃圾都不如,還各個往自己臉上貼金,您配鑰匙嗎?

卡薩帝十幾年前立項,聯合國內外無數的設計師工程師,十幾年的技術積累,被國家領導當做禮物送給外賓的產品,黑子們把卡薩帝說的一文不值,沒人比你們更懂電器是嗎?

黑子們,你們去國外問問,再不成搜索外國網路社區,看人家老外知道海爾多些,還是某雜牌多些。

黑子們,你們去別墅區看看,你看那些有錢有品味的人用的國貨是卡薩帝還是某些換皮「高端貨」。

黑子們,你們去看看國內外的明星們,國內品牌是不是用卡薩帝最多?

海爾有問題嗎?有,是海爾內耗比較大,有些操蛋的事挺煩的,以前擴張的時候招了一批人,這批人在海爾上升的時候當上了官,沒吊本事還拿高工資,脾氣還大嘴巴還臭,但海爾的產品絕對是國內最好的,國際第一梯隊的。


曾經的海爾人,還是匿了

出來後發現海爾是真的有錢,但是,我說但是,對員工也是真的摳,又摳又小氣,我覺得但凡能提升一下員工的工作環境與工作體驗,可能海爾能更上一層樓

說的可能跑題了


有常識的人不會問出這種問題來吧,海爾集團有海爾智家,海爾電器,美國海爾和日日順四家公司,智家和電器都只是子公司,格力美的都是集團公司上市。茅臺的市值多不多,難道就是國內最強的公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