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主義,哲學


世界上還有比生死存亡更重要的事。

《There Must Be More to Life Than This 》

————

花兩年時間自愈。

從「死亡毀滅所有價值」的想法 轉為「死亡賦予人生最大價值,甚至死亡本身都具有價值,且此價值的大小完全可以由你自己決定。(人不分高低貴賤、但人格分。類似那句話,「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

逐漸認同尼採的酒神精神和本體藝術化的觀點。

——

「要正確認識世界之存在,只有把它當作一種審美現象。」因為「只有全然非理性、非倫理的藝術家之神,才會在創造中如同在破壞中一樣,在善之中如同在惡之中一樣,願意知道他自己有同樣的快樂和勝利;在創造世界的時候,他從豐滿和過剩之苦悶中,從積聚心頭的矛盾之苦惱中,解放了自己」?。

世界本身並無意義,它不斷產生和毀滅個體生命的活動本身也並無意義,如果你要用真理或道德的眼光去探究它的意義,你只會失望,會對生命本身失去信心。可是,一旦用藝術的眼光去看世界,無意義的生成變化過程突然有了一種意義,那就是審美的意義。在尼采看來,舍此別無肯定存在的途徑。「藝術的本質方面始終在於它使存在完成,它產生完美和充實,藝術本質上是肯定,是祝福,是存在的神化。」?藝術使有根本缺陷的存在變得完美無缺了,那根本缺陷就是存在的無意義,而它獲得意義也就是它的完成。被如此藝術化了的本體,人不再感覺其荒謬,人居住在這世界上就如同居住在家裡一樣了。

藝術化的本體已不是傳統形而上學所追問的那個本體。尼采是根本不承認那個與人漠不相關的本體的。對於他來說,世界之本體即世界之意義。評價本身即具有形而上學意義。形而上學不應該是追究世界本原的活動,而應該是對世界做出評價即賦予意義的活動。「人最後在事物中找出的東西,只不過是他自己曾經塞入的東西:找出,就叫科學;塞入,就叫藝術、宗教、愛、驕傲。這兩件事本身就該是遊戲,也應當繼續搞下去,鼓足勇氣搞下去——一種人去找出,另一種人——我們這種人!——去塞入!」?本體的藝術化之所以可能,祕密全在於此了。(《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

發現走這條路的人不止我一個人,著實還有別人同樣從審美的角度重新獲得存在的價值。

「向死而生」這個觀點可以藉助佛教十念法裏的「念死無常」來理解。也像海德格爾所言,我們需要死亡帶來的焦慮,以免淪陷於「日常狀態」(everydayness)。在「日常狀態」下,我們其實半死不活,充滿了讓人麻木的幻想。

或許我們應該將死亡作為人生的起點(不管是否真的有彼岸),而非絕望的終點,隨時準備好滅亡~ 與其說時間是海綿裏的水。不如說,時間就是海綿,我們拚命往裡灌水233。雖然生命的長度不可控,但我們有賦予效用的主觀能動性,價值可以由你自己創造~

也可以嘗試去在音樂裡面找到一些共鳴的點。聽的不多,打開我新世界大門的是黑色安息日,然後意外地發現也有人將黑安的風格與尼採的深淵理論作比較。感興趣的話可以瞭解。

從最開始抵觸死亡,到重新審視死亡,最後接納和認可死亡。但小心到最後不要發展到對死亡的偏執。之前喜歡my chemical romance的一張專輯《the black parade》,是張概念專輯,背景圍繞一個晚期的病人等待死亡的來臨,最終獲得解脫。但國外有女生被這種概念「誤導了??」走偏激路選擇了自殺。

其實你真的願意去思考虛無主義的出路的話,你會驚喜地發現,古往今來,有很多人,不同領域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著「生存還是毀滅」這個永恆的話題(前提是,當你意識到,to be or not to be這確實是個問題233)

尼采說上帝死了。上帝是死是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還活著,既然活著,那就得變著法兒地好好活著~ 畢竟宇宙的奧祕比你想像得還多呢,如果將探索真理作為人生目標,你可能畢生還不夠用呢~

想到道德經的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或許人生之所以虛無,就是上帝給你機會去填充它,使之有其用,並可以為你所用,只要你願意。

喜歡葛吉夫的那句「人可以再生,但是為了再生他必須先死去,而為了死去他必須先清醒過來。」

與其逃避生命的虛無、去麻木自己,倒不如一起踏上這次深淵旅行,因為這很有可能是你限於此生、卻能夠再活一次的真正機會~


(本人高三黨,因抑鬱休學在家,不過已經從認知上解決了根本矛盾,情況開始好轉。)

十四歲開始發現世界的無意義,之後通過閱讀,瞭解到虛無主義,便陷入其中,四年來一直都在抵抗,曾跟隨荷爾德林,尼采,梵高,犬儒主義,達達主義,海子等,但都無法解決根本的痛苦。在一些事件後,信念反覆破滅,最後不得已休學在家,心理治療也沒有什麼效果。近半年來深刻接觸存在主義,通過自我的哲學治療走出了虛無。

其實,不應該是走出了虛無,而是坦然地承認虛無,同時也接受荒誕,大膽地去存在。如果早一些聽胡塞爾的勸,把純粹而緘默的體驗帶入到其純粹的意義表達之中,可能我也就會早些遇見現在的自己。

其實虛無不只是帶來了痛苦,或者說,痛苦不只是痛苦,自我被瘋狂地解構,也讓我在破碎中看清了世界和自己,明白了自己最內核不會因虛無而消散的東西。生命本真的激情和存在的意志,這是自然稟賦於我的,他們不會因無意義而不願給予我快樂。

現在的我,重新構築自己,為了保護和釋放內心純粹的本真而強大自己。至於思想觀唸的改變,如果你也如此經歷,你可能就能看見什麼重要而什麼不重要,什麼是虛設的什麼是本真的,你可以活的超脫,也能夠融入俗世,很多東西你都看得清,很多事情你都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你可能會不需要任何外在設定地去學習,明白知識的重要,藝術的重要,愛情的重要,而你也明白如何對待這些重要的東西。

可能經歷虛無後與你沒有經歷過虛無在表面上改觀不大,但在思想上,你可以確幸你的人生不論是什麼樣子,都值得一活,因為你曾思考過,面對荒誕驚疑過。世上只有艱難的路,你也只走艱難路。會在一定程度上感謝痛苦,會在更大的程度上理解他人,會有一種愛世界的情感油然而生。

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明白了,向死而生,活出本真。


能戰勝虛無者,在精神領域將戰無不勝。

我剛看到有個有八千多回答的問題叫做"什麼讓你堅定地相信無神論?" 和你的問題有關係麼?有的。

"神"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證實它存在(也無法證實所謂"超自然"不存在。)不過它很有用呀,不信你試試回答四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要去哪裡?""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有了"神"這條"輔助線"這題就送分了,"我是神的創造,神將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按照它的意願過完一生後我將回到它那裡去,按照神的意志生存就是有意義的。"

我和很多人一樣,覺得把這麼重要的究極問題都交給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超自然存在很不安全,萬一死後沒有天堂那我一輩子行善積德,與人為善,節律自己的慾望。。。不是虧慘了。

可是去掉這條輔助線再去回答這幾個問題我們就只有兩條路可走:1.造神。就像康德說自己是無神論者,然後把理性"Vernunft"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把自己從神的統治中解放了,又讓自己變成了理性的奴隸。康德的體系很完整,影響了好幾百年,可是慢慢的我們發現這個答案也是虛無縹緲,用虛無縹緲的理性代替了虛無縹緲的神性。

2.承認這個世界本身沒有絕對的意義,只是物理法則和時間雙重作用創造出的偶然。"我身家十億了那又怎樣呢?還不是有一天要失去一切,甚至陷入死後的虛無。" 虛無主義Nihilismus聽起來是這樣的毫無生機,可是它又是種誘惑,是種對所有憂愁苦難的解脫。

虛無主義非常有魅力,甚至所有反虛無主義的論斷從某個角度來說都是自我催眠,自欺欺人。我很愛的一個科普節目甚至說他們持有的世界觀是一種optimistisch Nihilismus,樂觀的虛無主義。因為我們真的找不到具有絕對意義的東西,世界說白了就是叔本華所說的Wille und Vorstellung,意志和表象,對我們個人或者對全人類有意義的事件或物品,對於自然萬物,對於宇宙的其他角落都是毫無意義的。

給自己打雞血,灌輸"正能量"也毫無用處。誰還沒有過午夜夢回時陷入深深恐懼的經歷。按照尼採的話,弱者這時就會重新給自己找個偶像,讓自己相信某種宗教理念,變回被奴役狀態。而超人,übermenschen,在於明知道世界無意義,生活無意義,犧牲無意義。。。還是勇敢地活下去並且自己去做一個給自己生活創造意義的人。

很多人內心上抗拒虛無主義,擔心年輕人陷入虛無和頹廢。可是認識到世界的虛無在我看來真是積極生活的開始,否則,漠視虛無,把眼前的世界當做它理所應當的樣子,就看不到現實生活的荒誕absurd,活生生把自己變成工具,機器,軀殼。

說個有意思的想法,前幾天聽一個博主說的。我相信這裡很多人是反對消費主義的,反對過那種"鄰居買了輛保時捷,所以我也要努力買一輛。表妹剛換了學區房,所以我家也要買一套。。。。" 盲目地買買買並不能實現有意義的一生。可是那位博主說,正是消費主義拯救了我們的精神危機呀,如果沒有這種"you are what you bought"的盲目跟風,大家天天面對一個找不到意義的世界不都得抑鬱嘛?我覺得雖然出乎意料,不過這說法真有趣。


走也要分往哪個方向走,不論如何肯定回不到過去的世界了,別去憧憬為好。

虛無主義的實質是沒有任何基準,故而要走出就需要重新確定自己的寄託所在,而這寄託不外乎以下三類:

1、世俗之物。包括親情、愛情等對他人的寄託,也包括對財富、權力等物質的寄託;2、信仰。宗教、各種主義、甚至是環保、和平等諸多抽象的目標;3、自我意志。雖然尼采沒有明說,但我猜測他在接受「上帝死了」到想成為太陽之間是有一段虛無主義的過渡期的。第一種人看起來應該和普通人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會對一度失去之物更加珍惜;第二種人嘛,很容易成為狂信者(無貶義);第三種人或許最符合題主所嚮往的「改觀」。不過,即便是那麼偉大而純粹的靈魂都在最後承受不住而選擇了自我毀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