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為了讓劉備既能取西川,又能師出有名,是仁義之師,不惜捨身忘死,以自己生命為代價,總覺得這樣不是最好的辦法,是劉備逼得他沒辦法了纔想出來的下策,因為本來劉備文就只有諸葛亮和龐統,而龐統死了,就只有諸葛亮一人,雖然諸葛亮是臥龍,但是畢竟只有一個人,治理一個國家工作何等巨大,最後諸葛亮也是因為操勞過度而死了,覺得當初如果龐統不死的話,劉備還是有很大把握能一統三國,由龐統鎮守荊州而不是關羽,這樣就不會被陸遜攻得兵敗身亡,劉備張飛就不會復仇心切也含恨九泉了。所以就是想問當初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能兩全其美的取西川嗎?


題主看的新版三國吧,新三國這樣安排,也是想成全了劉備的仁義,畢竟取益州也是大備備被黑的一點。劉璋再無能,也不可能拱手相讓益州,當初請劉備入川目的也是為了保全益州,只是沒想到會反客為主。【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孫吳,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這是龐統對劉備說的,龐統認為荊州是三家必爭之地矛盾之地,不應把重點放在荊州,題主說龐統鎮守荊州,荊州不會丟,其實不一定,東吳力爭荊州,但隆中對也提出要與孫吳修好,這就矛盾了。

如果龐統不死(荊州丟了的情況下),龐統肯定反對劉備東徵,如果勸住了劉備,沒有夷陵慘敗,歷史會怎樣發展也說不定呢。


既然是談演義,那就可以可勁兒胡說了……

演義裏龐統和徐庶關係還行,再加上老徐本來就是老劉自己人,可以看出來阿瞞內部有人可以聯絡。然後,派出魏延假裝和劉備旗下文官不合投奔曹操,曹操愛纔不會殺魏延,然後魏延和徐庶兩個人合力來一出狸貓換太子,讓徐庶偷偷進宮換出漢獻帝劉協,魏延過五關斬六將一路護著劉協來到荊州地盤。

劉協出來了,劉備必然師出有名,再加上三個都是姓劉的,劉協讓劉璋歸順肯定沒問題,這樣的話,西川就名義上還是在劉璋手下,但實質上已經屬於被劉備控制的劉協手下了。

忠義兩全!!!


劉備取蜀並不仁義。當時我記得龐統給了他三個計策,劉備選擇了其中不上不下的那條,也就是把來使砍了。砍完和一羣人開心的喝酒,還被龐統鄙視了。別被演義帶跑了。龐統就是意外死的。
龐統死是意外劉備無論如何都要取蜀的且當時的噱頭也不是龐統死了

是張松內應信件被截,被劉璋殺了。

劉備借這個事兒,利用過去兩年再蜀地安穩的人心煽動起戰役討伐劉璋
個人認為,龐統的死並不是為了劉備能夠仁義的取下西川。用點腦子想,如果龐統真的想讓劉備這樣仁義的取西川,他可以把這個計策說給劉備聽,然後送個糜芳這樣的人頭就行。何必送了自己的人頭,那麼多謀臣可沒有幾個獻計把自己人頭獻進去的。大家都挺愛惜生命的。 所以我還是覺得龐統死於急於求成的意外

瀉藥,首先 從結果來說 在孫權和曹操的眼裡無論怎麼得到西川,都不是不義的,因為龐統死了取了西川,曹操和孫權肯定會說:哼,玄德假仁假義。

那還有誰了?漢中的張魯,此時張道人馬上就要面臨曹操的大軍壓境,自身都難保了,還管劉備仁義如何?而且我個人認為張魯可比劉備仁義多了,曹軍打過來 張魯主張投降,一方面本來就親曹,一方面就是怕百姓生靈塗炭。額,說偏了。

總之 即使 因為龐統落鳳坡殞命而奪下西川 也依然落不下仁義之名

仁義之名本來和帝王之志就有衝突

想要仁義之名 只有一個辦法 把荊州給了孫權 把西川給曹操, 解除了兵權 帶封道歉書去曹操那肯定 獲得仁義之名

豈止我都覺孟德兄和仲謀弟感動哭了

個人公眾號 夜陌 歡迎關注
既然是演義,隨便你怎麼編劉備都是仁義的。如果說史實,劉備怎麼做都不是仁義的,只是弱肉強食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