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重新看步步驚心,看到若曦作別八爺時,其實心裡倒是很心疼八爺,如果說若曦真的愛八爺,為什麼不能陪他,即便最後會輸,為什麼非要他放棄。畢竟八爺真的是個很可憐的人了,什麼都沒有就只能自己爭取,不服命運的人罷了。


我覺得若曦老八,若曦老四的感情放到現代依然非常有指導意義,是值得反覆思考的。

若曦和老八的戀情看似美好,實際上這裡面迴避了很多很多問題,只能夠存在於類似於「真空」的草原環境下,一等到回京,現實的壓力襲來,若曦被迫去面對老八的身份與野心之後,才看清眼前的這個人並不真的理解或信任她。若曦內心對自由的執著,在老八看來不過是一種情趣,是錦上添花之物,她若真嫁了老八,就該收起這些心思,做個「明事理」的側福晉。(這個論調是不是很熟悉,即使是現代大部分女子結婚之後,是不是也是被如此要求的,做一個持家的賢惠妻子?)

若曦當時未必全都明白,(她真的徹底理解要等到還了手鐲之後),但她敏銳地察覺到這不是她要的生活。所以她借著「皇位」這件事來考驗老八,這個「要我還是要皇位」的問題,其實本質上不是個單選題,而是個簡答題(23333)若曦從頭至尾都清楚,老八不可能要美人不要江山,她問的是她在老八心中的位置(你想要什麼?你又願意為此犧牲什麼?我們的愛在利益面前是不是無足輕重的?)老八此時比較恰當的回答應該是坦誠皇位對他的意義,再說清楚若曦之於他的意義(然而他自己其實也弄不清楚他對若曦的情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不是給一些虛妄的承諾。倘若老八對若曦當真是一片誠心,我認為若曦是可以奮不顧身的,那句「我是個貪生怕死之人,不值得挽留」只是借口罷了。

我覺得很多人耿耿於懷的是若曦在與老八的感情中懦弱逃避,可為什麼在與老四的感情中就可以掏心掏肺,「將心生死以之」,甚至不惜抗旨不嫁在外人看來什麼都好的十四,忍受浣衣局十年的清苦生活。其實很簡單,因為若曦老四的關係是建立在真實且相知的基礎上的。若曦在對老四動心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解並且欣賞老四的處世態度,所以有了兩人泛舟荷塘,有了若曦主動關心老四在貪污一事上的處境。太子求親一事,不過是逼著若曦立刻做個決斷,她沒辦法再逃避自己的婚事了。若曦選了老四那一番心理活動,看著全都是理性的計較,本質上說明的是若曦一旦碰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在感到無助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去求老四,因為她潛意識裡一直覺得老四是「救命稻草」,是「唯一有辦法的人」。當然若曦和老四定了口頭婚約的時候,仍然是現實的算計大過於真情的。

而真正地徹底交出了心,是在老四坦誠「想要」皇位的時候。老四先是主動答應了若曦永遠不和她說假話,若曦神思恍惚,於是想到了那個她想問的問題。我覺得若曦此時應該覺得老四會選擇不回答,畢竟她自己的身份實在太特殊了(康熙身邊人,八阿哥側福晉的親妹妹),老八對她都沒那麼信任,更何況一向城府森嚴的老四?但我猜以若曦對老四個性的了解,她心裡恐怕覺得老四不會對她說謊,若是此時說謊,老四在她心中也不過是個不把她當回事的偽君子罷了。但她想都沒想到,老四竟然說了實話。這句「想要」背後的深意非常複雜,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一是老四對若曦個性的了解,知道她不可能對別人說,這是無與倫比徹徹底底的信任(還是來自於老四這個城府頗深,疑心頗重的人,若曦的震撼可想而知),二是對若曦的重視,老四沒有把她當作隨便可以糊弄的小姑娘,也知道她問這個問題是極其認真的,是一場賭博,而她與他之間是平等的,是被尊重的,這是核心。

如果說那句輕描淡寫的「想要」拿走了若曦的心,那之後的雨中罰跪是堅定了兩個人相守的心。老四扔掉了傘,陪若曦在雨中淋雨,老八和十四是為若曦撐傘,這其中微妙的差別和深意,對其他人而言可能懵懂,若曦卻立刻就明白了。前者是「我與你同甘共苦,共患難」,「你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你即是我」,後者是「只要我有能力,我會儘力保護你」,這兩者之間的感情的深度已是差了很遠。


其實若曦應該是知道,八爺不是真的愛她。

八爺的玉鐲,最先是送給姐姐的,他最初的意中人也是姐姐。八爺喜歡的是在戈壁灘上騎馬、笑聲爽朗的姐姐。於是他去向皇阿瑪求婚,這件事卻無意間讓姐姐的心上人被派去戰場,最終獻身疆場。但他娶姐姐進門的時候,見到的卻是一個哀怨的、對他充滿仇恨的姐姐。

八爺心裡一直留著初戀的位置。

後來八爺見了若曦。若曦當時只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活潑可愛,熱情似火。她和當年的姐姐年齡相仿,性格相似,長相也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這樣一個靈動美麗的小姑娘,簡直就長在了八爺的審美上。

記得八爺給若曦講完他和姐姐的故事時,若曦想要掙脫那個鐲子。

「這是給姐姐的。」她說。

「不,這是給我的心上人的。」八爺抓住若曦掙脫鐲子的手說。

若曦對八爺來說,就是姐姐的手辦。就像甄嬛是純元手辦一樣。八爺喜歡的只是「若蘭若曦那種類型的小姑娘」,而不是她們本人。

若曦那麼聰明,怎麼會不知道?「在草原上,只有你我,但是在宮裡,我們之間有你的老婆你的孩子,還有你的過去。」若曦這樣回答八爺,她很清醒的。

我想若曦對八爺問「要皇位還是要我」的問題時,不是不清楚答案是什麼。只是給自己一個理由離開八爺吧。


首先若曦不夠愛八爺。

其次,八爺是九龍奪嫡的敗者之一,最後的結局很慘,若曦是知道的。

那麼換成是你,知道一個人的結局已定,自己跟他能在一起的時間只有十六年。

你會怎麼做?

要麼勸他別再爭皇位了。你們能一輩子好好在一起。

要麼就只有十六年,最後跟著他滅亡。

你願意嗎?

一個未來人,曾經在現代長大,活了二十幾年,有二十幾年記憶的人,讓她跟著一個歷史人物葬送在一段歷史裡。

就像本來你是在一條長河走的,讓你進入一個短暫的小圓點裡消失。

你願意嗎?

再說為何不走上計,幫他奪皇位。

想想奪皇位需要什麼?

1.改變歷史的膽魄 2.驚人的權謀智慧

3.寧願和後宮佳麗三千分享一個男人

首先說一,在若曦第一次見到康熙時,問了她幾句話,她嚇得站不起來。

這裡可以表現她並不是真正的拚命三妹,在歷史上威嚴的皇權面前也是會有懼怕。

所以說,她並沒有改變歷史需要的控制力和膽量。她對於歷史只能保持一種敬畏。

其次,說到驚人的權謀智慧。她本身是個聰明人,但論權謀,肯定不及阿哥。這一點毋庸置疑。

若曦不是沒有想過改變下歷史,在太子被廢,幾位阿哥力薦八阿哥鼓動各位大臣推薦他上位時,若曦曾寫過一封書信,猶豫了幾次後終於要寄過去,但是卻沒能來得及。

這終於知道歷史就是歷史,她只能做旁觀者,做個小小的提醒而已。然而時間走的太快,每個人都在迅速走向他們該有的結局。

在改變歷史不可能,愛人又不願意收手只能毀滅時,若曦寧可跟著最後的勝者,跟著時間走下去,不讓自己葬送在歷史中。


最近重溫了步步驚心,答案很簡單,因為不夠愛。

  • 若曦和八爺的感情像一夜情,一夜之後各回各家。草原上不問世事的幾個月就好像放縱的「一夜」,天明回到現實,現實有八爺未來的結局有八爺的孩子福晉,這一切像阻擋在他們之間的一堵牆,不夠愛沒有勇氣和力量打破這堵牆,所以只能分開。
  • 或許更恰當的說法是他們在一起像學生時代的戀愛,懵懂美好的初戀,在一起的時候什麼也不管不問只為了純粹的美好愛情,畢業就要各奔東西。你願意放棄去北上廣的機會和我回家鄉小縣城過小日子嗎?不願意,好,拜拜!更何況她已經知道他在北上廣混不出頭來。

  • 若曦不夠愛八爺,她也是有些怕死的,這是人的本性,她做不到明明清楚結局只能在一起十六年下場悲慘還義無反顧。
  • 八爺不願意為她放棄爭奪皇位,這一點很重要,或許若曦並不一定非要八爺放棄皇位,更重要的是借這個選擇想看清楚她在八爺心裡的地位,她對八爺來說更像錦上添花的生活調劑而不是真正的靈魂伴侶。她會覺得八爺不夠愛她,兩個人的感情應該是對等的,八爺做不到若曦自然也不會義無反顧。
  • 若曦難做到和八爺的妻妾兒子和平相處,從弘旺欺負若蘭後兩人的爭吵可以窺得一二,她一嫁進去必然更加激起和八福晉的矛盾,八爺夾在中間為難,一開始會向著若曦,難說以後會不會厭煩她,這就是兩人之間的定時炸彈。(和四福晉對比鮮明,四福晉不會成為兩人之間的阻礙)

小時候看劇跟著女主的感情走,選八爺選四爺都好,後來重溫,倒是為八爺感到唏噓。若曦因為不夠愛八爺,因為八爺以後的結局放棄了八爺。然後轉臉又要求四爺娶她,一開始僅是因為要自保,後來卻因為拒嫁十四被罰入辛者庫十年,她對四爺的愛才是可以突破阻礙的,對八爺遇到了阻礙便選擇放手了。

實際上和四爺的結局若曦又何嘗猜不到,若曦最後和四爺分開有一部分原因是皇家的無情,四爺的狠辣,她難以接受四爺對奪嫡參與者,她從小一起長大的知己好友的百般欺凌趕盡殺絕。可是這些人的結局,她一早也知道了,也知道將來會有這麼一天她會在中間左右為難,或許是沒有考慮這麼多,或許是刻意忽略了這些,但最後還是避無可避必須要面對。

PS:說些題外話,很喜歡玉檀,關於玉檀的結局很感慨。四爺對玉檀的處理很過分,這一事件加速了若曦離開的腳步,由這一事件發酵而來的八福晉事件直接讓若曦選擇了離開。很多人覺得玉檀犯錯應該受到懲罰,若曦是聖母,這種說法真的不敢苟同。玉檀不是個和若曦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普通宮女間諜,如果是這樣若曦去同情一個犯錯宮女可能有點聖母。但玉檀是誰,是和她親如姐妹相識相處了近二十年的摯交,犯了天大的錯也絕不該在大庭廣眾之下用如此酷刑。這個絕不該不是對一個帝王的要求,而是對若曦的四爺的要求。就算真的容忍不了玉檀,大可以把事實真相直接告訴若曦把玉檀趕出宮去,或者狠點把玉檀秘密處死,委婉點的做法可以暗示玉檀自己自殺撇清關係,若曦依舊會傷心但可以理解,因為玉檀確實犯了死罪,偏偏四爺選了一個最傷若曦心的處理方法,毫無預警地把玉檀大庭廣眾施以酷刑。四爺處理玉檀是為了藉此立威警告眾人更是發泄對於玉檀挑撥離間的憤怒可能也有為若曦的被欺騙而報仇,但就是完全沒有考慮到若曦的感受。玉檀騙過她,但近二十年的情誼不完全是假的,她做不到對玉檀的受刑無動於衷。就像九爺說的,他們受到十分傷害必還回去五分,不用八福晉的挑撥,玉檀的死已經回饋給了若曦五分傷痛。

很多人覺得後面的若曦很聖母,不像八福晉那樣一切為了丈夫以夫為天,若曦一直胳膊肘往外拐,為了外人頻繁和四爺衝突最後選擇離開。但我覺得這是個最好的結局,橫貫在兩人之間的太多了,一切都回不到從前了。若曦不可能做到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知己好友被丈夫百般折辱而無動於衷,對皇家的無情害死了對她疼愛有加的李公公也不能完全釋懷,也對自己煽動翅膀影響歷史進程害了十三爺而愧疚,雖然有她沒她結局依舊一樣,但她成了歷史的參與者推動者就不可能做到無動於衷問心無愧。

離開也是一種逃避,就像當年在草原上和八爺一樣,避開紫禁城的一切,可以毫無顧忌地純粹地去愛去思念。


謝邀

我是這麼理解的

1.若曦本是300年後的人,九龍奪嫡的結局怎樣她再清楚不過,八爺註定是輸家,輸得一敗塗地。而桐華在文章中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意思,都是若曦想獨善其身。

2.若曦和八爺的感情,其實並不是很純粹,八爺因為得不到若蘭的心,便轉移目標到了若曦身上,又怕重複若蘭的錯誤,所以他有保留。若曦也有自己的算計,對四爺處處照顧。一個有算計,一個有保留,這樣的感情,怎麼會長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