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文宏的一句「早餐不能喝粥」引起網友熱議。對此,張文宏表示,很多網友批評但有一個不接受。針對病毒的抗體產生要靠什麼?全部是蛋白質。他認為重症轉輕症最主要的一點要保證營養和蛋白質,這時候,靠粥和鹹菜你就麻煩了。而且,中國人最喜歡喝魚湯了,魚渣也要吃掉,都是蛋白質。(第一財經日報)


作為重症醫生,我懂一些營養學。

經常(非常經常,包括今天)被家屬問,需要怎麼給病人增加營養?要做一些什麼東西送過來?

ICU的病人,大多無法自己吃飯,經胃管鼻飼為主,就是把流體或半流體經過一根硅膠管打入患者胃裡,或者小腸里。靜脈營養更複雜,在這裡不展開講。

有些家屬要把病人愛吃的,或者認為有營養的送過來,我通常都是不贊成的。

中國人傳統上認為有營養的,一般是熬煮之後粘稠的東西,比如魚翅、燕窩、海參、銀耳、驢皮、魚鰾、鹿筋等等,動植物膠質,毫無意義。如果是湯,無論是雞鴨魚肉,烏龜王八,凡是叫「湯」,99%以上是水,毫無意義。

一切營養素,本質上還是還原成糖(澱粉)、脂肪、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電解質)。

我看一切食物,都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均衡營養最重要,病毒感染的患者,腫瘤的患者,蛋白質的比例可以升高一些。糖尿病的患者,澱粉的組成可以調整一下。都是小調整,本質不變。

喝粥是病號飯,是好的。前提是和誰比較。如果在根本沒有肉蛋奶的古代社會,花費時間、燃料去熬粥是不值得的,但病號可以因此減少自身消化系統的工作,減輕負擔,當然更好。

有肉蛋奶的情況下,也談不上排斥喝粥,調整比例而已。

說升糖指數的,還是要增加係數,比如總量,比如速度。

我們的病人,首選24小時勻速泵入腸內營養液,如下。

標準產品,1ml營養液1大卡熱量,脂肪、蛋白、糖均衡配比,各種微量元素、電解質全都包含,有恰當的纖維素保護腸道功能。想控制全天多少熱卡,就喝多少毫升,常溫保存,無需冷藏。

(成分表來源於網路) 本品為復方製劑,每瓶500ml中組份為:

蛋白質 ------------ 19 g

脂肪 -------------- 17 g碳水化合物 -------- 69 g鈉 --------------- 375 mg 鉀 --------------- 625 mg 氯 --------------- 425 mg 鈣 --------------- 300 mg 磷 --------------- 235 mg 鎂 --------------- 100 mg鐵 ----------------- 5 mg

鋅 -------------- 3.75 mg

銅 --------------- 0.5 mg 錳 ----------------- 1 mg 碘 ---------------- 50 μg氟 --------------- 0.5 mg 鉻 ---------------- 25 μg 鉬 -------------- 37.5 μg 硒 ------------- 18.75 μg維生素 A --------- 0.3 mg維生素 D3 ------- 1.75 μg

維生素 E -------- 3.75 mg

維生素 K1 --------- 25 μg 維生素 B1 -------- 0.5 mg 維生素 B2 ------- 0.65 mg 煙醯胺 ----------- 4.5 mg 維生素 B6 -------- 0.6 mg 維生素 B12 --------- 1 μg 泛酸 ------------ 1.75 mg 生物素 ------------ 50 μg 葉酸 -------------- 50 μg

維生素 C -------- 22.5 mg

膽鹼 ------------- 100 mg

本品輔料為水


其實這個說到底,張主任被網友罵,是觸碰到了傳統養生學的逆鱗。不管是粥還是魚湯,迷之養生大仙們總覺得湯越稠,就越好,所以粥也是很營養的。

養生大仙不愛分析,如果他打開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一查,會發現不管是粥還是大米飯這些,都不過是高糖的碳水化合物。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一個關於調節血糖的新概念

並不是說粥都沒用,GI高沒用,也不是說蛋白質只能靠牛奶補充。重點是人家就是在討論早上怎麼儘可能的補充蛋白質,那當然是對症下藥的推薦,說與其喝粥不如吃牛奶有什麼問題?

難道我問菜市場去哪裡走,你指了遊樂場給我就對嗎?看清問題再好好說話,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稀缺的能力。

也虧張主任還會出來再解釋一遍,畢竟不是明星,也不靠粉絲吃飯,其實不解釋照樣不影響大家對他專業素養的信任,但他還是出來繼續科普了。作為走到這種高度的大佬,還能這麼接地氣地向大眾科普,真的很不容易,我身邊副高以上的大佬,根本沒興趣上網做科普,平常被請去給學生,同行講課都會先考慮一番檔期,大家應該好好珍惜這樣的實力派上鏡頭孜孜不倦地給你講解。

為什麼這次反響這麼大,貼標籤貼到張主任頭上了,我想原因主要是張主任終於說到了他們能夠入場撕的內容了,畢竟之前講什麼如何防控防疫的內容都太專業了,這下終於提到一個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終於能聽懂一點字面意思了。

養生大仙總是覺得湯越稠越好,不管是粥還是湯,恨不得勺起來能拉絲,他們很難相信湯的蛋白質含量遠不及肉塊本身

另外,還有一點多吃蔬菜水果是沒錯,就算不是為了重症轉輕症也應該多吃,但是別為了補充VC特地去買各種泡騰片,沒必要。

雖然VC增強機體免疫力是有科學依據的,但是增強免疫力≠消滅病毒。維生素C總歸還是一種微量有機物質,是通過增強我們機體的免疫系統消滅病毒的能力,而並不能直接消滅病毒,也不能直接降低降低感冒癥狀的嚴重程度。別這時候被那些藥店廣告給吸走了,張主任說VC有好處,就拚命去買葯吃。


嗯?剛在新聞上看到張文宏回應了,知乎這邊就刷到了這個問題

這件事的前因是張文宏15號說了一番建議「中國的小孩早上要吃雞蛋牛奶和三明治,不要吃粥」的言論,引發爭議,一些人說他崇洋媚外什麼的,說吃粥沒有什麼不對

如何看待張文宏教授建議「現在中國的孩子早上只能吃三明治、雞蛋、牛奶,不許吃粥」??

www.zhihu.com圖標

然後21號,張文宏對網上的爭議做出了回應

為了方便大家看文宏到底說了啥,我還是先把原視頻搬運過來

視頻原話:

我們要針對病毒有一個特異性的抗體要產生,靠什麼,全部是蛋白質,所以很多人在網路上就批評我,各位網友可能也是很關心我啊對吧,在網路上我知道可能最近比較熱,但是很多的,批評我的人更多一點,這個我知道的,比如說說醫生賺很多錢了,這個都是,很顯然我是比較窮的,我就跟你們歐洲的這些醫生沒法比我跟你說。但是有一點我可以明確告訴你,他們當中還有一個批評我是不接受的,我認為這個輕症轉重症最主要的一點,你要保證充足的營養、蛋白質,所以我當時給他們講,我說你在這個時候你靠吃粥吃鹹菜,過日子的話你就麻煩了。因為你生病了吧比如說,你家裡比如說親戚啊什麼生病了,人家會說你對他表示比較愛護啊,你會熬一鍋粥過來給他吃對吧,再然後他又沒胃口,然後你就給他弄點鹹菜,粥加鹹菜,我告訴你這個都是抗體出不來的節奏,你知道吧,我們需要的是抗體要出來。所以這個時候啊你怎麼預防,你現在已經生病了,我覺得掌握兩個情況:第一個情況,讓自己,只要你的胃口允許,一定要今天有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這時候你吃牛排已經吃不下了,我是什麼時候讓你吃牛排呢,牛排是經常吃牛排,等你生病了你再吃牛排可能你也吃不下了對吧,這個時候最容易消化的是什麼呢,雞蛋、牛奶,是吧,雞蛋呢要保證,肉能夠吃一點要吃一點,然後呢魚湯,中國人最喜歡熬了對吧,魚湯喝進去以後,最好把那個魚,魚渣也給它吃掉。這個蛋白質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是什麼呢,一個抵抗力。然後還有維生素C,蔬菜啊這個東西能吃多少也要吃。

劃重點:

1.蛋白質是產生抗體的最重要的營養素。

2.等你生病了再吃牛排也不好消化,牛排要吃可以平時吃(三明治就被扣崇洋媚外了這還來牛排,文宏真是剛啊)

3.生病的時候雞蛋牛奶是最好消化的蛋白質,應該保證充足供應。

4.魚湯中國人最喜歡熬了,喝湯的時候最好把魚渣也吃掉。

5.維生素C也很重要,蔬菜也要多吃。


以上是文宏的意思,但我還是想從我的角度來解讀一下,我認為他這段話仍然是有瑕疵的,因為他是從感染科醫生的角度來說,在面對病毒感染這個特殊的時期下,重點強調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作用。

這其實沒錯,對於感染科醫生來說這2樣營養素就是與對抗病毒關聯最大的營養素。

但是從我們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我們一直說營養要均衡,均衡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對於人體營養要有全局觀,不能厚此薄彼。

因此我斗膽在這裡給文宏做一點補充,就是蛋白質和維生素C誠可貴,但其他營養素也不能忽略,人體營養是一個整體,一個都不能少。

我有一點擔心大家聽了文宏這番話,矯枉過正,只關注蛋白質和維生素C,又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不吃主食啦,或者高蛋白的同時忽略高脂肪的風險啦,那這樣也是不好的。

人家醫生的角度,這個情況下是把蛋白質和維生素C當藥用的,在你沒生病的時候,維生素C可以作為膳食補充劑日常進行補充,而當你生病了感染病毒或細菌的時候,這個時候維生素C的身份就不能叫膳食補充劑了,這個時候維生素C是可以作為藥物來使用的。

這就是一個營養素它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應用方式。

文宏作為感染科醫生,我認為他更多的是看重這些營養素在對抗疾病方面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當然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確實要特殊注意攝入這些針對性的營養素,但對長期的大眾日常營養來說,我們不能光盯著蛋白質和維生素C,而是應該攝取全面、均衡的營養。


然後關於喝湯要吃肉的問題,湯里的營養物質其實很少,蛋白質也很少,只有在消化很不好胃口很不好的情況下,喝湯能更好消化,也能補充一點營養,但大部分情況下,湯里的肉都比湯本身有營養價值得多。

更詳細的原因請看我這篇回答,看看兩年前我在知乎告訴大家湯的營養價值不高不如吃肉的時候,我被罵成什麼樣了

身邊有人煲湯只喝湯,煲湯的材料都是倒掉的,這是不是很浪費?營養在湯里還是在材料里??

www.zhihu.com圖標

他這個等級的專業醫生,用這麼淺顯接地氣的方式來向大眾反覆解釋一個基礎道理,知道自己被罵了也不生氣,不改口,繼續科普。

真沒啥可抱怨的,我前面說那麼多補充,不是嫌棄他說得不全面,主要是怕有些人營養學知識少,理解能力差,容易走極端。結果一些人又開始罵我,我發現有些人就是純噴子,不管別人說啥反正都能找到噴點

說實話,文宏要是像我平時在知乎答題一樣啰啰嗦嗦一堆話,深怕不嚴謹被杠精抓住,每一句都展開來講——那根本達不到目前傳播這麼廣的效果

他這麼一爭議,然後我們這幫有時間長篇大論的再趁機跟進一下,這不就是一次大力度的全民科普嗎,多好的事

我懷疑文宏就是故意的,傳播鬼才,不求準確,但求有效


還在罵我為什麼叫他文宏的,裝熟的,都是假粉絲噢[白眼]


溥儀回憶錄里,他小時候,皇宮講究孩子不能撐著,他餓啊,偷吃東西,嚇得小太監把他抱起來拚命顛他,非把吃了的吐出來不可。

所以清朝貴族子女夭折率高的嚇死人

我嚴重懷疑太醫們在坑皇帝們。

實際上任何習慣都離不開實際的物質基礎

比如我小時候,村裡流行一道菜,就是把火腿腸切片,擺在盤子里,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但是在那個時候,這是很不錯的肉食,而且價格也合適。

就這麼擺盤子里。

後來因為當時農村農業費用收得多,大家都沒錢了

火腿腸也買不起了,就出現了火腿腸拿人屍體做的,這種謠言

大家也就順其自然廢除了這道菜,

有宴席的時候還是打點豆腐

這就是我說的,習慣和物質的關係

古代咱們窮啊,乾飯怎麼夠吃,只能加水吃稀的

蔡明老師演的老電影海霞里,收養一個孩子不就說:大不了做飯的時候多加一碗水

懂了吧

就是混個水飽

隨著時間的進步,物質的豐富

現在喝湯和稀飯都是很小的一碗了,有肉吃誰喝湯啊

或者就乾脆更稀一點,當水喝了就

都是這種,兩口下去就沒了

也就吃個味道

那種抱著一大碗喝的已經很少了

以前缺少油水,畢竟幾斤糧食喂下去,動物才能長一斤肉出來。所以肉都吃的很少,主要是吃主食,做的飯菜也都是下飯菜。發展到極端就是鹹菜了,一根鹹菜條能吃完一個大饅頭吃完一大碗米飯那種。

但是隨著物質的豐富,鹹菜已經逐步從下飯發展成了單純的好吃了

我們這些中年,啊不是,青年男性,在80年代的時候一頓飯真的是幾個饅頭都吃的下去,菜就兩三道

現在吃飯,半個饅頭都吃不完

烏龜王八海魚淡水魚牛肉豬肉香肉等等等等不香么?

當然很多人還是有誤區。就是吃飯必須得吃碗米飯吃幾個饅頭才叫吃飯

但是

還是這句話,隨著物質的豐富,這都在變化

我爸媽也是從以前的,你得吃點飯啊,必須給你遞幾個饅頭

變成了今年春節的,他們自己都說:就給我半個饅頭吧,算了飽了還是不吃了··

你看滿桌子牛肉驢肉豬肉魚肉,拳頭大肉吃進去就撐的受不了了,你還能吃得下去饅頭?

就連以前鍋里都要燉點稀飯,後來也不燉了

用我媽的話說就是

燉了你們也都不喝····

喝水就行了

後來我和我愛人回來了,打電話聯繫的時候,我爸媽現在也很少做稀飯了··

這習慣養成的很快的

回到我個人的看法

任何習慣都離不開物質基礎

現在我們物質雖然趕不上美帝那種幾十斤肉幾十斤肉的買

但是也沒淪落到混個水飽的程度吧?

是吧?

現在白粥主要就是一些腸胃不好的人喝了,而且人家喝這個也就是潤潤腸胃,還是要吃有營養的東西不是?

我一般在食堂吃早餐雞蛋是必備的,牛奶我喝不慣我拿豆漿,然後拿一個包子,在弄一碗牛肉粉或者牛肉麵。然後看很多人吃早餐就是去小餐館買一份白粥,在啃點油炸食品的,我總感覺這一上午怎麼撐的住啊···

當然現在主要的粥也是廣東的海鮮粥肉粥什麼的,粥只是單純的搭配了

都是物質豐富了自然就出現的

我們都知道,公式裡邊的數值變了,結果肯定要變

現在公式裡邊的碳水化合物已經變成了肉肉肉

結果肯定要變啊

你還犟著用以前的結果

那·······


十幾年前的暑假,我和我最好的哥們兒一起去內蒙旅遊的時候,碰到個讓我們很不爽的白佬。哥們兒就悄悄問我,我們倆一起上能不能搞定那個白佬。我看了看白佬的腿部肌肉,搖了搖頭,基於常年踢球的對抗經驗,我直接被勸退了。

我和我哥們兒當時180身高,體重只有140左右,雖然經濟條件完全支持我們胡吃海塞,但是在學校里待著,怎麼都吃不出能讓我們自信的肌肉來。

然後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的體重上升到190,又下降穩定在170,雖然遠離了每日兩場球的日子,蛋奶肉的充足供應卻讓我們的體格一度突飛猛進的改變。

但是我每次回憶起(多半是喝酒敘舊之類的場合)當年直接被白佬肌肉男勸退的場景,我不會感到好笑。

我只會感到不舒服,一種明明沒有受到羞辱,卻感覺自己好像被羞辱了一樣的不舒服。

憑什麼?這些白佬的經濟條件未必比我好,個子外型不如我,頭腦也簡單無聊,但是憑什麼他們一個個看起來都身強體壯,單純靠蠻力就能給我們帶來不快?

就憑他們肉吃的多?就憑那種簡單粗暴乏味單調的烹飪,僅僅就是因為蛋奶肉指數高,噸噸噸的往肚裡塞,就特么能靠力量碾壓我

那TM我看書學習學習看書有鳥用,一個白垃圾都能給我造成多年的心理陰影,我要是當年有身高180體重200的比例,我就算落個鼻青臉腫也要A過去啊。

不爽,真的不爽,這種先天本能感知到的差距帶來的不適感覺,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所以我司住宿舍的小夥子們每到周末下班集體出去浪,我都會告訴他們:

「多擼串多喝啤酒,多買點雞蛋鮮奶帶回來」。

是吧?

憑什麼我們中國人就TM要默認自己只有頭腦優勢,啊?

憑什麼我們不能是「既擅長腦力,又擅長體力」啊?

我TM最厭惡、噁心、憎惡的,就是看/聽別人說什麼「中國人擅長技巧性運動」或者「中國人就是學習好擅長腦力勞動」。

合著歐美給中國人做出的歧視性定義,我們中國人還要上趕著往裡鑽?

所以我之前有寫回答說我為什麼對美國那個楊什麼的競選人沒好印象,因為這貨就是個典型,處處迎合白人對華人的歧視性定義,自我標榜「我擅長數學」

賤不賤啊?真的,太賤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支持張教授?

因為這不僅僅是關乎入關所需的武德、切蛋糕的自主意願,這還能讓所有覺得「一旦中國人消費更多蛋奶肉,會影響他們吃進自己肚裡的份量」的費拉民們不安和不適。

而隨後兩三代中國人可能的體格飛升,更會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壓制和恐懼。

簡直沒有比這更美妙的主張了。

我們怎能不全力支持張教授?

這個輿論,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支持到底。


什麼什麼?有人要說黑人就是天生擅長運動,人種不同先天體質不同?

那麼請問,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是不是認為黃種人天生就是比黑人聰明?

來,種族歧視或者雙標,選一個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