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買對」,只要是合格產品,按時更換濾芯,都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只是達不到預期凈化效果。

但是買到用不合格的凈水器的確影響健康。過濾後重金屬超標的新聞不只一次。


凈水器沒買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次品對水造成再次污染,一般對水沒有凈化作用,和用自來水一個樣,非標達不到凈化標準,國標只達到標準,換濾芯成本高,純水機為最好,成本比較高,最好選擇售後質保期0費用凈水器,制20升水成本(機器、水費、電費)不超過0.80元的為最佳,凈水TDS值達6ppm以下,並保證水質始終如一的省事,安裝優化,實用,售後零費用省錢。


選品牌的千萬別貪便宜或者被推銷了


其實只要理解一點,帶有RO反滲透技術的凈水器,能達到水出來就能飲用的標準。因為RO反滲透膜能過濾幾乎所有金屬元素和細菌病毒,過濾出的水只有水分子。但後期換Ro濾芯的價格也相對昂貴。

沒有RO反滲透膜的,一律只能燒開後才能喝,而過濾出的水比原水乾淨許多,僅此而已。而後期換濾芯成本比較低,甚至一些前置過濾器(只能過濾泥沙、鐵鏽等大顆粒雜質),能終身使用不用更換,就是水中的重金屬元素和細菌還存留。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凈水技術有兩種:一種是反滲透技術,它可以將水中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完全濾除,但同時也濾除了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這種技術得到的純水雖然很乾凈,但是缺乏人體必需的鈣、鎂及微量礦物元素,長期飲用純水會增加健康風險,並且對兒童骨骼發育、中老年人防止骨骼鈣流失、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不利。

另一種是超濾技術,它的過濾精度更低,能保留礦物質,但同時卻無法濾除重金屬。有些廠家宣傳超濾凈水器是可以保留礦物質的凈水器,其實是避重就輕,既然不是純水,那麼水裡就可能會有直徑小於超濾膜孔徑的細菌、病毒、化學污染物存在,雖然也可能會有一些是對人體有益的元素,但在現在的水環境下,安全都難以保證,何以談健康?

無論是反滲透還是超濾,這些傳統過濾技術都是依靠濾膜的孔徑大小進行過濾,就像「篩子」一樣,而重金屬和礦物質的原子大小相近,利用孔徑過濾無法將它們有效分離,要麼全部濾除(反滲透),有麼無法濾除(超濾)或濾不幹凈(納濾)。

所以說,在現在的凈水技術框架下,要想喝到安全又健康的飲用水是很難的。

但也並非沒有可能,目前,一種更領先的「NSP膜色譜雙效凈水技術」黑科技已經出現,這是一種已申請25項發明專利,被水質檢測機構的權威人士譽為「領先行業20年」的技術。搭載這一核心技術的凈水機解決了超濾保留礦物質但不安全,反滲透安全但不健康的行業普遍問題。

通過採集南北方多個城市膜色譜過濾後的自來水,發現其水質結果完全可以媲美瓶裝的優質天然飲用水(相比某山泉,有的礦物質含量指標甚至更高),相比瓶裝飲用水,還能隨時使用,更方便、不限量,並且不存在二次污染、溴酸鹽消毒副產物等問題。


只要是正規渠道銷售的凈水器,錯也錯不到哪裡去吧?我國凈水器是採取行業准入機制的,產品有沒有水批,這是凈水機/凈水器產品正規與否的證明。可不要小看了這個水批,這是國家對涉水產品的一種嚴格管控。體現國家對飲用水安全的重視。

水批全稱為「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件」,國家在相關法規中明確指出:凡在飲用水生產和供應過程中與水接觸的輸配水設備、防護材料、化學處理劑、水質處理器、飲水消毒設備等均稱為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簡稱「涉水產品」,如家用凈水器、純水機。

所以,購買凈水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先問問有沒有「水批」。當然如果不相信廠商的話,也可以自己登陸官網查詢,方法是登陸要查詢的企業或品牌公司所在地的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網查詢或者電話查詢。


無論是超濾反滲透,還是納濾,凈水器理論本質都是去除雜質和污染物的,能獲得國家「水批」的產品各項出水指標也都會達標,無所謂買錯不買錯。但如果我們使用不善,或者產品不具備自清洗功能,機器自身還可能成為二次污染源。許多進口凈水器產品在衛生安全抽樣檢查中存在砷超標、菌落總數超標以及有機物去除率不合格等問題;一些帶儲水桶的凈水器使用一段時間後,感官指標、細菌指標都會超標。濾芯造成的二次污染更是普遍現象。所以,我們選擇凈水器的時候盡量選擇無桶設計、抑菌材料、帶自清洗功能的中高端產品。


凈水器買對買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水質好的地方,買普通的超濾機就可以了,嚴重污染的地區,建議買反滲透機。長期居家強調飲用水健康性能的,可以買膜色譜凈水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