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是甜的,香瓜是甜的,所以叫「瓜」的蔬果應該都是甜的——這是歸納,已知個體推測羣體;

所有姑娘都一個鼻子兩隻眼,所以我猜二姨介紹給我相親的小姐姐也應該是一個鼻子兩隻眼——這是演繹,已知羣體推測個體。

歸納和演繹都是推理過程,所以結論可能不準確:比如苦瓜不是甜的;二姨介紹的小姐姐去年不幸工傷變成了雷神索爾的樣子....


歸納法是對觀察、實驗和調查所得的個別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推理形式,其主要環節是歸納推理.歸納推理可以分為三種方式:完全歸納法,簡單枚舉法,判明因果聯繫的歸納法.

歸納法的主要作用在於:

1、科學試驗的指導方法:為了尋找因果關係而利用歸納法安排可重複性的試驗.2、整理經驗材料的方法:歸納法從材料中找出普遍性或共性,從而總結出定律和公式.歸納法的優點在於判明因果聯繫,然後以因果規律作為邏輯推理的客觀依據,並且以觀察、試驗和調查為手段,所以結論一般是可靠的.歸納法也有其侷限性,它只涉及線性的,簡單的和確定性的因果聯繫,而對非線性因果聯繫,雙向因果聯繫以及隨機性因果聯繫等複雜的問題,歸納法就顯得無能為力了.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推理方法,不可能做到完全歸納,總有許多對象沒有包含在內,因此,結論不一定可靠.

演繹法與歸納法相反,是從一般原理推演出個別結論,演繹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

演繹法的主要作用是:1、檢驗假設和理論:演繹法對假說作出推論,同時利用觀察和實驗來檢驗假設.2、邏輯論證的工具:為科學知識的合理性提供邏輯證明.

3、作出科學預見的手段:把一個原理運用到具體場合,作出正確推理.

演繹推理是一種必然性推理,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推出的結論是個別,一般中概括了個別.事物有共性,必然蘊藏著個別,所以「一般」中必然能夠推演出「個別」,而推演出來的結論是否正確,取決於:大前提是否真確,推理是否合乎邏輯.演繹法也有其侷限,推理結論的可靠性受前提(歸納的結論)的制約,而前提是否正確在演繹範圍內是無法解決的.

歸納法和演繹法在認識論中的辯證關係:歸納法是由認識個別到認識一般;演繹法是由認識一般進而認識個別.

一、演繹必須以歸納為基礎.人們先運用歸納的方法,將個別事物概括出一般原理,演繹才能從這一般原理出發.演繹是以歸納所得出的結論為前提的,沒有歸納就沒有演繹.二、歸納必須以演繹為指導.人們在為歸納作準備而蒐集經驗材料時,必須以一定的理論原則為指導,才能按照確定的方向,有目的地進行蒐集,否則會迷失方向.三、歸納和演繹相互滲透和轉化.

思維過程中,歸納和演繹並不是絕對分離的,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既有歸納又有演繹,歸納與演繹相互連結、相互滲透,相互轉化.

摘自 百度作業幫。

1、

在說什麼是演繹推理前,我們先看個例子:

「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上面這句話的邏輯非常簡單,生活中也經常用到。比如:

「所有贊同我的人今年都能找到對象,你贊同我,今年你能找到對象。」

上面這個簡單的邏輯,就是看起來「高深莫測」的演繹推理。

由一個大前提「所有人都會死」,和一個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推導出結論「蘇格拉底會死」。

所以演繹推理定義就是:由一個大前提和一個小前提,推導出結論的推理邏輯。

2、

那什麼是歸納推理呢?同樣還是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

「張三贊同我的回答;李四贊同我的回答;王五贊同我的回答;

「我的回答收到了贊同」

上面的例子就是一個簡單的歸納推理。

所謂歸納推理,就是找到幾個事物的共同點,然後通過共同點去概括這幾個事物。

3、

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是什麼,上面的例子已經描述的非常清楚了。

很明顯,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推理邏輯。

要說他們的不同,在我看來,它們最大的不同,體現在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使用場景上。

先看個例子:分析張三的生活是否需要改變

演繹推理

分析張三的生活狀態是否需要改變,我們首先要看張三的生活存在哪些問題。

如上圖所示,張三的問題主要有:

  • 作息不規律
  • 飲食不健康
  • 缺乏運動。

知道了問題,接下來就是針對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由問題分析得到的原因有:

  • 睡覺手機還有電
  • 天天喫外賣

找到了原因,接下來就是針對每個問題,依次找到解決辦法:

  • 睡覺前別玩手機了,選擇看書
  • 自己做飯喫
  • 找個管得住自己的女朋友

上面是一個常見的分析問題的思考方式。

分析張三的生活需要哪些改變,我們會先找出張三目前生活存在的全部問題,然後逐一分析原因,找出應對措施。

當你找到了張三的問題,也分析出了原因,且找到了解決辦法以後,我們一般怎麼把上面的思考結果告訴張三呢?

按照上面分析問題的思考邏輯順序嗎?

當然不是!

大多數人會按照以下方式去告知張三以上思考結果:

歸納推理

首先告訴張三結論:你現在問題很大,生活必須做出改變了

接下來告訴張三分別要做哪些改變。

如果張三還有臉問你為什麼,那你就告訴他:

  • 作息從來沒有規律過,至於為什麼,心裡沒點b數嗎
  • 飲食這麼不健康,天天都喫外賣,天天喫外賣
  • 從來不運動,不要怪新冠肺炎,就是懶

通過上面的例子發現沒有,我們分析問題的思考邏輯和講給別人聽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按照分析問題的思路去講給別人聽,對於聽的人來說,首先要把問題裝進自己的腦子裡,然後再把原因裝進自己的腦子裡,且還要保證問題和原因一一對應。

當講到「睡覺前要把手機放到夠不著的地方」時,對於聽的人來說,還需要把對應的問題和原因,再次聯繫一遍。

而採用歸納推理的方式講給別人聽,當別人看到具體要做的改變,比如「自己做飯喫」時,就不用再想著去記住已經講過的問題作息不規律,以及相應的原因和解決方案了。

所以從使用場景的角度總結一下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區別:

演繹推理更符合人們分析問題時的思考習慣,更適合用在分析問題時;

而把內容講的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歸納推理就是更好的方式。


歸納是由許多個別事件提取出共同的屬性,形成一般原則。演繹是由一般原則應用到個別事件,包括包含關係和整體與個體關係。以上來自唯物辯證法和邏輯學。欲知詳解,百科吧。

一、演繹推理

假設你正在去飯店的路上,你想要用你唯一的信用卡——美國運通卡——付餐費。你給飯店打電話說,「你們接受美國運通卡嗎?」飯店女服務員答覆說,「我們接受所有的主流信用卡」。現在你能有把握地得出結論——他們接受美國運通卡。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我們來重新表示你所做的替換,使它符合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2000多年前所提出的三段論結構:

前提1:這家飯店接受所有的主流信用卡。

前提2:美國運通卡是一種主流信用卡。

結論:這家飯店接受美國運通卡。

亞裏士多德關心能夠產生有效結論的陳述之間邏輯關係的闡述。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包括這樣的邏輯規則的正確運用。

二、歸納推理

讓我們假定你已經到了飯店的外面,這時纔想到要看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現金。你再次發現你想要使用你的美國運通卡,但是飯店外面沒有相關的告示。你通過飯店的窗戶向裡面望了一眼,看到穿著考究的顧客,你也看到菜單上昂貴的價格。你判斷附近居住的是高消費階層的貴族。所有這些觀察資料使得你相信,這家飯店可能會接受你的信用卡。這個不屬於演繹推理,因為你的結論基於概率而不是邏輯的必然。相反,這是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一種利用可用的證據產生可能但是不確定結論的推理。

內容摘自《心理學與生活》


1、在西方,哲學of神學of邏輯學-先-後-形式邏輯哲學;

2、沒有中式的-形式邏輯學,而中式的形式邏輯學也衍生了許多奇奇怪怪的說法;

3、譬如,歸納演繹,這兩個術語名稱相同,但在形式邏輯哲學中壓根兒不是那回事:

以下是筆者的短文: 《康德的兩句話》

康德有1句話:

歸納we do not need any empirical experience to know that 100 + 100 = 200; 筆者& 歸納馬100,外延0照夜白,外延0白蹄烏,專名字起碼0+0; 歸納事100,外延0《照夜白》,外延0《白蹄烏》,專名字起碼亦0+0; 所以1+1=事物200外延專名字起碼0+0; 譬如, 馬&>照夜白|白蹄烏&《照夜白》|《白蹄烏》& 是on希臘文,依照由小而大的順序,符號「&>」先讀作「是而其=」,符號「& 康德另1句話: 演繹that it is analytic can be disproved by considering the calculation 5 + 7 = 12; 筆者& 演繹5+7=1&>0&<2, 空間序列:物質&>生物&>動物&>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靈長動物&>人物1&>0=蒙達麗莎&<2=貴婦& 時間序列:事實&>藝術&>繪畫1&>0=《蒙達麗莎》&<2=達芬奇所作& 是on希臘文,依照由小而大的順序,符號先1&>0=中間&<2後均讀作「是而≠」;

=========就這麼簡單(以下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

太陽s是s專名,副類名=主序星a是a恆星=正類名; 地球o是o專名,副類名=大行星a是a行星=正類名; 阿臧s是s專名,副類名=古人a是a人=正類名; 其間的「是」或「=」,只能「是而且=」不能絲毫的「是而≈」;所以,形而上學是對形而下學的再歸納;形而下學iv是,形而上學第v是,波菲力有清楚的表示,至阿奎那已經發展成第V因。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更喜歡用演繹推理,而不是歸納推理。

因為我們喜歡用確定性去推導不確定性。

而不喜歡用不確定性去總結出確定性。


當你進行演繹推理時 ,推理過程的第二個思想必須是對第一個思想的主語或謂語的評述。

這就是演繹推理

而歸納推理就是通常需要保持主語不變 ,改變謂語 ;或者保持謂語不變 、改變主語。


為什麼演繹不會錯?

因為不是你演繹的不對,而是你歸納的不對。

為什麼歸納是對的?

因為不是你歸納對了,而是你演繹是對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