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自己的腦海中構建出了一個人物,她在我的眼中簡直無可挑剔,我們之間可以說愛的刻骨銘心。後來讀了《三體》,簡直感覺羅輯與庄顏就是我和她的翻版。我想問一下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這樣的一個「她(他)」嗎?


活了20年,暫時沒有。

可能以後會有。


好問題。這是一種心理學投射。

其實每個人都差不多,愛的並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某一種人,或者說一個勾勒了具有某些相似特徵的群體的肖像

(可以試著回憶自己歷任女朋友,幾乎一定擁有某種類似的特徵)

舉個心理學上經典的例子,假如你七歲的時候養過一條狗,它每天陪伴你,與其說是寵物,不如說更像一個家庭成員,而在你八歲左右時,它在過馬路的時候被車撞死了,當著你的面。

這件事在你純真幼小的心靈上構築了一道傷疤,隱含的邏輯就是你沒能夠保護弱小。

在你未來漫長的人生中, 你就非常有可能拚命尋找一個靈魂、思想、精神、肉體上某一方面或都比較孱弱的女孩子,並不惜生命去保護她。從某種角度,你保護了她,就彷彿你回到童年,保護了那隻陪伴過你的寵物。

你通過保護你當下珍視的她,緩解了一生籠罩在你良知和勇氣上的陰霾。

上述這些發生在你的潛意識中,你很可能不知道,但你清醒意識下的決定就是找一個羸弱的女孩子,並儘力保護她。那麼你的靶標對象就是略帶自卑、老實本分、善良溫柔、甚至有點兒窩囊的女孩子。這樣,你的第一條或某一條「標準」或「要求」就誕生了。

你的種種標準和要求包括但不限於:飽讀詩書、慢聲細語、書香門第、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樣,你的肖像就完成了。然後開始出發拚命尋覓。

說到底,每個成年人的行為,都是其童年的縮影,或至少在滿足其童年未竟的願望。


你曾經或正在狂熱愛的每個「現實的」人,都是庄顏。

你愛的對象僅能存於你的想像,

你會說,ta就在我身邊共同生活,ta是存在於現實的。

那麼當你追求ta狂熱過頭時;當你和ta被迫異地只用微信保持聯絡時;當你們處於同居但各自投入工作時;當你們躺床上激情過後背對背時,關於ta的「現實的印象」逐漸消失,需要通過你的想像力來將對方填補完整。

甚至,纏綿擁抱融入彼此時,也不免有疑問ta心裡在想什麼。

這樣說來,似乎不存在實存的愛的對象了。

也不,只要你充分尊重人的有限性,充分體會幻象,那幻象即是實存,討論幻象背後的東西似乎意義不大。

所以於我而言,愛自己想像中的人物並沒什麼值得說道的,樸實無華

且枯燥


有!有!有!

我看了《三國》後,愛上了劉玄德。——歷史人物。

我看了《三體》後,愛上了章北海。——虛擬人物。

我看了《紅樓》後,愛上了林妹妹。——虛擬人物。


有的,但是最近他都沒有出來了,是兩兄妹,我很愛他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