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個人認為不是達不到,而是實力有,但是晉陞不到......)...................

有三個原因吧,「路徑依賴」、「比賽壓力」、「運氣/上升通道」、

一是「路徑依賴」問題;

引用上述回答者 @搏擊者 的回答:

非軟體時代靠的天賦和老師。

軟體時代靠的是精研開局,軟體招多,基礎殘局過硬。

假設現在已經做出了一步決策,而且這一步決策強大到不可能再被改變,那麼只能再在這一步決策的基礎上再往下展開新的決策分支。路徑依賴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既有能力積累的限制。過去的選擇將會限制今天能做的選擇。這是因為大多數的人都傾向於選擇細微的改變,卻不會做出非常大的巨變.

過往的選擇其實也是基於過去的優勢做出的,而這種選擇會進一步加強這種能力。

軟體時代應該是從2012年左右開始普及的吧,那麼我先說一下

非軟體時代的棋手;

很多省、市級冠軍的棋手,經過訓練,他們會形成一種下棋的路徑,或者說布局體系,比如說開局,別人走過宮炮;那麼他很可能會走挺七卒進行應對,至於為什麼這麼走,很簡單,他熟悉這個布局啊;

一些老的特級大師其實也存在路徑依賴問題,比如說,你讓柳大華特大走新式的布局,他可能走得沒有新一輩的棋手好,因為他以前走的定式會阻攔他去學新的定式;所以如果你看最近幾年柳特比賽的棋譜,你會發現有一些棋譜柳特會在布局上吃虧一些,雖然能下,但並不是那麼好下;

非軟體時代的棋手,他們的思路已經形成「路徑依賴」了,暫且來說就是已經定型了,要改也只是小修小補,所以較難有所作為;

而軟體時代的棋手,

比如說 閻文清的高徒 象棋魔童 孟繁睿;

以及 外星人 王天一;

蜀山少俠 鄭惟桐;

他們更加懂得使用軟體走出布局飛刀進而讓自己獲得布局上的優勢,然後讓雪球不斷的滾大;

我講到這裡,你肯定會提出反駁,不對啊朋友,軟體時代又不是只有 王天一、鄭惟桐在用軟體;省級、市級棋手也在用軟體啊,為什麼他們就沒有提升呢?

沒錯,確實現在幾乎所有高水平的棋手都在用軟體,說不用軟體我是不信的;

那麼,這就引出了我的第二個要說的原因「比賽壓力」;

首先,省級、市級棋手;跟專業大師的比賽強度不太一樣;

比如說,碧桂園杯規定了只有全國個人賽奪冠的特級大師才能被邀請參加;

還有就是專業的象棋比賽,比如說象甲團體賽,至少需要省冠軍以上才能參加;

這些賽事的壓力,跟參加一個 學校組織的象棋比賽、縣的比賽、區的比賽、市的比賽的強度和壓力是不一樣的;

大家下棋可能或多或少的會感受到,

如果你跟 實力高於你的棋手經常下棋,那麼你的實力也會提升比較快;

如果你跟你同水平的棋手下棋,那麼你能夠保持在自己的實力;

而如果你經常跟實力低於你的棋手下棋,那麼你的棋力水平很可能會下降;

「比賽壓力」會讓一些棋手突破自身的水平,當然了壓力過高可能也會讓這些棋手心理遭受打擊;

當「比賽壓力」都已經無法讓棋手實力上漲的時候,那麼這種時候就很需要「運氣/上升通道」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我說的「運氣/上升通道」

首先,根據中國象棋協會棋手技術等級(2019年4月1日起實施)的規則;

中國象棋協會棋手技術等級(2019年4月1日起實施)_稱號?

www.sohu.com圖標

獲得 「象棋大師」的途徑有

(一)亞洲錦標賽少年個人第一名;

(二)全國智力運動會專業組個人前6名,團體前3名;青年組個人第一名;

(三)全國錦標賽(團體)前6名;

(四)全國錦標賽(個人)第二至十六名;

(五)全國青年錦標賽、全國等級賽個人第一名。

換句話說就是

1、亞錦賽少年組第1;

2、智運會前6、智運會團體賽前3、青年組第1;

3、全國團體賽前6;

4、全國個人賽前16;

5、「凱威杯」全國等級賽第1;

這裡,我不得不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我要舉出一位很值得同情的棋手;

「金馬車-蔡佑廣」

金馬車-蔡佑廣

蔡佑廣的實力,其實已經到了大師水平(許銀川說到了 中等大師的水平),然而他就是晉陞不上;

我覺得任何一個關注象棋比賽的愛好者,都不會認為蔡佑廣下棋的實力不行吧?

有人說沒有數據就沒有說服力,好吧,我還真就找到了蔡佑廣比賽對局的客觀數據...

從客觀數據看,蔡佑廣對「男子象棋大師的勝率」也達到了48%,也符合許銀川對他的「中等大師水平」的評價.

蔡佑廣PK象棋大師 - 中國象棋棋手數據統計-廣東象棋網?

www.gdchess.com

而就在不久前,「萬科·拾光杯-全國象棋錦標賽」

徐昱俊科 以 0勝4平5負的成績 晉陞 象棋大師,那麼你說這到底是不是「運氣」成分比較大?是的,你們沒有看錯,就是 0勝4平5負的成績.......

牛!寧波二中學生徐昱俊科晉陞象棋國家大師,寧波至今僅3位?

baijiahao.baidu.com圖標

對了,這個比賽 孟繁睿也有參加,不過別人的成績是 2勝5平2負;雖然沒那麼亮眼,但至少是過得去的成績吧? 他也是通過這個比賽獲得晉陞 象棋大師 的資格;

還有更慘的是 王禹博 6勝1平2負,居然團體賽第七,無法晉陞象棋大師......

所以總的來說,「路徑依賴」讓棋手形成了開、中、殘、的行棋習慣,「比賽壓力」能夠讓一部分棋手進一步提升水平,也能讓一部分棋手從此一蹶不振,「運氣/上升通道」則需要一些運氣成分,這三個原因共同作用起來,就造成了很多省、市級棋手(中國象棋)終其一生達不到國手的水平;因此我個人認為不是達不到,而是實力有,但是晉陞不到......(王禹博、蔡佑廣看到 徐昱俊科 以0勝4平5負的成績 晉陞 象棋大師 會不會哭暈在廁所呢..... )


非軟體時代靠的天賦和老師。

軟體時代靠的是精研開局,軟體招多,基礎殘局過硬。

以基礎殘局為例,單車勝單將的水平,特大和你沒任何差距。但是越複雜的基礎殘局,大師特大門願意下功夫研究,你願意么?

比如馬擒單士,我個人做到的極限是任何局面下10秒鐘殺對手-----不是標準圖形,這個不難做到,7歲的孩子就可以做到。

專業棋手基礎殘局下的功夫夠深,也有不夠深的,趙子雨大師10幾分鐘馬擒單士拿不下,說明一個問題, 什麼天賦幾乎不存在,靠的是後天的鍛煉。

在市冠軍以上,布局的威力凸顯。

布局越厲害,越容易漲棋。


沒必要


因為和其他競技運動一樣,如果十七八歲甚至十五歲以後,如果決定不走職業道路,不可能繼續有多大的提高了。會和職業棋手差距越拉越大。畢竟人要吃飯生存的。

當別人日復一日每天八小時復盤,和電腦拆招的時候,你每天板磚。無論如何是追趕不上別人的。


象棋水平的高低和棋手的天賦、心理、後天努力密切相關,但能否達到國手水平則主要取決於天賦。因為對棋局的理解、大勢的判斷、棋步計算的精準長遠都不是靠努力就能不斷提高的,很多人都對自己遇到瓶頸始終無法突破深有感觸。反過來,如果後天的努力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棋藝,不斷突破自己的瓶頸,那國手就會遍地都是。


1參加比賽需要錢,報名,吃住,路費。2參加比賽並不能得到獎金。

3最重要的是,中國象棋的布局,以及棋力,每年都會提高,就是所有人都會提高,這就需要天天學習,跟上,並且維持在高水平才能得到國手的名次。而且,人年輕時候學習的東西不容易忘,而新知識在年齡大了以後,越來越難學。從來沒有人能在20歲到70歲一直都是國手的。


天賦,算度,還有一點是必勝的信念,不能老和棋


此話是對圍棋來說的,象棋相對簡單,只要家裡有點錢,自個專心努力研究,40歲混個大師還是不難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