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惟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祕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我開始期待他的蝙蝠俠了,真心地。


看過一集暮光之城 對我來說並不是最有感覺的長相,兩年過去後幾乎再沒有印象

然後!Tenet結束我直接原地圈粉。

所有基於知悉的孤勇。他比主角更接近英雄。

詮釋真的很到位,而且這個頂著光環的人設真是太抓人了!

期待期待同樣人設光環的蝙蝠俠!


補充一下故事背景 大致是這樣 歡迎打臉

未來的男主認識尼爾 把他招募進信條組織 然後尼爾為男主在最後大戰的時候擋下了子彈 壯烈犧牲 這是一個救贖的故事 尼爾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的命運 但是他還是選擇了保護男主 他揹包上的紅繩是一個很大的伏筆 在烏克蘭歌劇院救下男主 在追車戲男主快要被凍死時救下男主 他們的友誼已經存在了很多年 最後的鏡頭就是男主看到女主接兒子Max Max長大後成了尼爾 故事到了未來 未來的男主把尼爾招募到信條組織 故事又開始一個循環

引用《無問西東》裏的一句話: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尼爾給出了最好的答案:Yes,I do.

再回到Rob,他演技真的有很大提高。 從塞德里克,愛德華再到尼爾,歲月磨平了年少的稚氣,比暮光時期的他更加成熟,而且笑起來真的很好看,彷彿像夏日的陽光,暖到心裡!看他的笑你真的會嘴角瘋狂上揚!!!尼爾是一個很冷靜的撬鎖專家兼物理學家,他的表情和說話的口氣完全符合我的預期,甚至比想像中更好。

BTW,他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希望蘿蔔能趕快好起來,我還希望看他的蝙蝠俠呢。


看《信條》前對他唯一的印象是塞德里克,也是看過的他演的唯一一部電影。

看《信條》後,開始期待他的蝙蝠俠了。並且對他的唯一印象改成了「尼爾」。


第一次get到他的顏!這個角色實在太好了,直接原地圈粉


驚艷


作為一個暮光之城時期的老粉,我能非常確定的一點是,他成長了。不再是暮光之城裡的他了hhhhh

在tenet裏最重要一點是,他對這個角色的演繹沒有給電影帶來違和感。個人覺得這也就夠了,是個好演員了。


演技比原來好了,長得比原來帥了,歲月拯救嫩牛五方!!


印象深刻,圈粉。


在信條裏演的真的太成功了!!一出現就是驚艷啊 真的進步太多了


看電影的時候對男朋友說尼爾長得好像我學長塞德里克(此時對他的印象是沒什麼演技的面癱吸血鬼)→(看完電影之後)嗚嗚嗚演的太好了吧!(為尼爾留下眼淚)


我的心中充滿了疑問:1個星二代和1個小鮮肉憑什麼撐起《信條》

看過《信條》之後,除了那高深莫測的劇情故事,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就是兩位主演的演技。

我甚至都沒有認出滿臉滄桑胡茬的尼爾,竟然是12年前《暮光之城》中的美少年羅伯特·帕丁森。

對於黑人演員大衛·華盛頓我更是一無所知,雖然2019年曾看過他主演的電影《黑色黨徒》,卻很難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對於他是如何一舉成為諾蘭作品的男主角,我心中疑惑萬分,直到我看到了他的父親:丹澤爾·華盛頓

順便科普一下丹澤爾·華盛頓,他是身價最高的黑人演員之一,也是第二位獲得奧斯卡影帝的黑人演員,曾主演過《颶風》、《訓練日》、《迫降航班》等耳熟能詳的好萊塢佳作。

大衛·華盛頓30歲之前還在追求自己的運動員之夢,但是跟腱斷裂後便只能在父親勸說下,成為一名演員。

如果說他是白手起家是不準確的,畢竟影帝父親在好萊塢有著一定的話語權,先是為他接下了美劇《球手們》,後又把他推薦給黑人導演斯派克·李,成為《黑色黨徒》的主演。

30歲才入行的演藝新人,在短短6年間實現了事業三級跳,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逐漸成長為好萊塢的新一線明星。

尤其是他在《黑色黨徒》中的精湛演技,讓父親喜出望外,更是不遺餘力地推銷自己的兒子。這個非典型的星二代,雖然是借著父輩的庇佑成名,卻能夠在強手如林的好萊塢演出自己的名堂,已經不再「啃老」。

星二代,逐漸成了實力派。

和大衛·華盛頓相比,羅伯特·帕丁森的演藝之路則更顯坎坷。

2008年的《暮光之城》讓他聲名鵲起,卻也讓他被外界打上「奶油小生」的偶像標籤。

「帥氣」是他唯一的代名詞,他的臉一夜之間成為萬千少女的夢。後來的事我們也都清楚,《暮光之城》系列完結後,帕丁森很長時間內都沒能找準自己的定位,也沒能拿出新的代表作。

直到2019年,他狠下心接了一個堪稱「醜陋」的角色,在《燈塔》中飾演一位新手看守人溫斯洛。

大段的哲理性臺詞足以讓任何一位演員叫苦不迭,而神經質的全程高能表演更是在考驗他們表演的每一處細節。和威廉·達福的全片對手戲,帕丁森都不落下風,他身上再也沒有之前的溫潤,更多了些閱盡生活後的粗礪感。

表演,最需要的就是這份粗礪感。《燈塔》上映後,讚揚聲紛至沓來,帕丁森也獲得了專業影評的空前認可。他為了貼近角色,減肥十公斤,瘦到脫了相,顏值粉們鬧翻了天,他卻樂於看到觀眾認識新的自己。

小鮮肉,儼然成了「藝術家」。

我們都知道諾蘭並不是一個善於發掘年輕演員的人,無論是《蝙蝠俠》中的貝爾,還是《盜夢空間》中的萊昂納多,或者《星際穿越》中的馬修·麥康納,都不是諾蘭發掘成名的。

但是近年來諾蘭在挑選演員時不再只看重名氣,也給了年輕演員更多機會,比如《敦刻爾克》中的菲恩·懷特海德和格林·卡尼。

2億美元成本的《信條》,諾蘭敢於啟用大衛·華盛頓和羅伯特·帕丁森,面臨著很多的質疑和風險。不過結果證明諾蘭選角的準確性,以及對演員調教的「點石成金」。

運動員出身的大衛·華盛頓,在影片中有了更多展示拳腳的機會,結實的肌肉線條和角色設置完美契合。而羅伯特·帕丁森的任務則是用「潤物細無聲」的演技,打動觀眾。

影片結尾處的分別,成了影片最大的淚點。兩人相識於多年之後,尼爾逆轉回來就是為了拯救戰友,像極了《大話西遊》中的訣別。

大衛·華盛頓一直被蒙在鼓裡,所以他知道真相後強忍淚水目送好友,而早已知道結果的尼爾反而可以一身輕鬆,坦然赴死,恍然大悟的觀眾早已被感動得涕泗橫流。

諾蘭沒有選錯演員,演員也沒有辜負觀眾。

一個星二代,一個小鮮肉,撐起了《信條》。


經歷大都會漂亮朋友燈塔之後,學長終於繼續閃耀銀河了。


b站看每次蘿蔔的鏡頭一出來彈幕就狂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