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問這個問題的人,生活一定是美好的吧。可能跟你看到的電視劇裡面那些從小被遺棄,長大後華麗轉身的孩子不一樣,這些孩子長大後,大部分的生活可能都比較局限,比我們想像中更為窘迫。他們也不是不努力,而是真的命運如此。

在中國,孤兒院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福利院」。我95年的,從小在雲南的某三線小城的農村長大,在我們那裡家庭條件相對好一些的,衛生環境能達到標準的可以幫福利院帶孩子,福利院每個月會給這樣的家庭一些報酬,就相當於寄宿家庭吧。報酬雖然也不多,對於大部分農村家庭來說,這筆報酬也是相對可觀的,而那些被寄宿的孩子就跟著幫帶他們的家庭去到各個家庭生活。

接下來說到的幾個福利院的孩子,都是我在2007——2009年在鎮上上中學時期認識的,有的是我那時候的好朋友,有的是我們班同學,有的是我們班同學家裡幫帶的,故事很長會慢慢更。

小小的故事

昨天一個朋友突然微信聯繫我,詢問小小的情況,小小是她們公司其他部門的同事,看她總是一個人就好心帶她一起玩,結果現在她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大吼大叫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問我她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她的問題讓我想起我和小小的那段友誼。

第一次認識小小,是在六年級的鎮上組織的小學生運動會賽前的乒乓球桌上,那是雲南的冬晨,霧很濃,她扎著低低的馬尾,額頭的碎發和霧水一起貼在腦門上,穿著一件泛白的紅色毛衣,脖子上掛著一把鑰匙,抓起一把桌上的球拍,吸著鼻涕,用像男孩子一樣嘶啞的嗓子,咋咋唬唬的跟我發起挑戰。她敗了,用更誇張的音調強調著我技術如何厲害,儘管她嘶啞的聲音里全是對我的誇張的讚美,但我和大多數驕傲且矜持的小女孩一樣,沒辦法對眼前這個邋遢的小女孩產生任何友好。但卻因為她男孩子一般的聲音記住了她。

真正和小小產生友誼的是在初中分班前的軍訓里,她穿著那件周末集市上最常見的男生的運動服外套,再看見我的時候還有些尷尬,然後也積極的幫我搬東西,一起鋪床。偶然得知她是福利院的孩子,從小被父母丟掉了,一個老太太幫養她,感覺她也挺不容易,不知不覺和她走的很近,成了最好的朋友,好到常常睡一個床。

後來分班,成了隔壁班同學,還經常去找她一起上廁所,還會因為她的新朋友吃醋,雖然那時候當了個小班長的我朋友比她的多。因為不在一個班,我時常看到她和她們班的男生在一起打球,一起玩,有時候一起打球,她會問我以後想幹嘛;我說想考大學,你呢;她突然大笑起來,她也不知道,然後給我一拳說著,以後出息了不要忘記她的話;我也給她一拳,糾正她那叫「苟富貴勿相忘」。她笑稱,對對對,你是狗(苟),她永遠都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

後來當了學校學生會主席,她知道的時候還跑過來替我開心,調侃我以後她犯事了饒她一馬(學校抓紀律)。有一天看到她被幾個女生圍住在說什麼,我趕緊過去看,她紅著眼睛告訴我,她奶奶(幫養她的老太太)家房子被燒了,她可能要被送回昆明福利院了,那時候第一次見她哭,不知所措。好在,受災情況不是很嚴重,她也沒有回昆明福利院。那個中學是傳聞中的草包學校,我時常想起我跟她說的我要考大學的事,在初二結束的那一天,我向我媽提出轉學的事。

爸媽花了很大力氣,出了五千塊錢,幫我轉到市裡最好的學校。 臨走前一天到原來學校辦理手續,那天是開學第一天,快和爸媽一起離開的時候,她來找我,喊我好好讀書。轉學到新學校,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宿舍,寄宿在別人家,為了跟上新學校進度,很難,壓力很大,回家也沒有和之前的朋友聯繫,跟小小基本斷了聯繫,後來那所學校搬到市裡和另一所學校合併了,關於她的消息,基本都靠周五坐公交回家路上遇到的之前的校友口述。

再次跟她聯繫起來是在高二,那時候她沒考上高中,讀了某個職中,有了手機,加了我的QQ,後來因為被盜號,就又跟她斷了聯繫。去年我家去外面吃飯,離桌時,覺得隔壁桌的有個聲音很耳熟,果然看到她,覺得驚喜又加回了微信。

與多年未見再加回微信的一般情形不一樣,就像媽媽調侃我莫名其妙那樣,我竟然在打完招呼後不知道再說什麼好,從來也沒想到,那一年最親密的人,隔了時間,還是會成為陌生人。小小彷彿很興奮,總是給我語音電話,讓我幫她考試,就是她念題目念選項,我幫她選;讓我幫她輔導她小侄女做作業;讓我幫她找一個她覺得很好用的軟體,她記不得叫什麼名字了;基本上我都會幫忙,儘管她根本不分時間,無論我在幹嘛,後來也是慢慢變成了沉默的微信好友,我時不時會看到她發的朋友圈,有時候是生氣激動的文字,有時候是她的上班圖片,儘管經常有錯別字,通過她的朋友圈我也知道了她找到親生父母的消息,他父母家離我家很近。

(外出,有人看的話回來再更)

二更····················································································································

上回說到,小小與親生父母相認的事。小小父母住在我們當地的一個搬遷小區,住戶大多數都是我們的鎮上的人。我還和我媽說到這件事,親生女兒找回來,發現居然與自己同一個鎮會不會很尷尬,媽媽頓了頓,「確實吧,如果真的是那個地方的人的話。」

生活依舊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過著各自的節奏。畢業後,我到了廣東的城市工作。小小的消息,也只是從她每天斷斷續續發的朋友圈知道,她好像和家裡吵架了,換工作了,她家好像在裝修,她和我發小(女)成為了部門同事(共同好友評論可見以及她們一起出遊的合照)等等等等,一周後,小小突然在我上班時候給我打了微信電話說是想租我們小區的房,她媽媽告訴她,她們小區周邊有幾個喝醉酒的人晚上鬧事,讓她和幾個朋友合租一個房,問她預算,她說6個人1200平攤;因為小區能接受多人合租的房東較少,幫她問過之後,也大多沒有了下文,她這邊也沒有再來找我問過租房的事。

隔了幾天,朋友突然給我發了消息,問我是不是認識小小,小小究竟是什麼樣的女孩子。在朋友的吐槽中,小小還是那個小小,特殊的敏感點,誰對她稍微好一點,誰就是她的救命稻草,這樣的她受不了別人的忽視,受不了別人有新朋友,敏感脆弱;稍有點點不滿就大聲指責別人,講話難聽不經過大腦,常常把別的同事氣到哭;一邊跟朋友說著小小的不容易,一邊又勸著她可能缺愛的人就是這樣吧。突然她就說到小小的事,說是她媽媽要求小小每個月上交工資,大潤發小員工,一個月兩千多自己留500,其他全部上交給她媽媽。大潤發培訓在昆明,有員工食堂提供免費的餐食,因為不好吃,大家都出去吃了,周末大家都回家,出去玩,只有小小,自己在培訓處吃著員工餐,住著培訓職工宿舍,沒有人跟小小一起。朋友可憐她一個人,常常吃飯去哪裡都叫上她一起,小小也漸漸對她有了依賴。我也跟她說了小小之前打算在我們小區租房的事,朋友突然就激動起來,感覺是她媽媽在攆她吧,小小家到大潤發也就500米的位置,再擔心晚上出來等一下她就行了,讓小小在外面租房,又扣下了小小的大部分工資,她這個親生媽媽的行為真的讓人迷醉。

朋友後來還是和小小沒在一起玩了,我也不意外,沒有回應單方面的同情畢竟也只是同情,更何況同情還換來了爭執與抱怨。小小現在,還是每天在朋友圈發布著自己的生活與抱怨。

其實在這個故事裡,我倒是蠻希望小小能夠像大多數影視劇形象那樣,勇敢、快樂、感恩然後為自己爭氣,終於苦盡甘來。可惜,現實如此,長大又能怎麼樣呢?就像誰也不知道小小是怎麼被送到福利院的,她的媽媽有沒有去找過她,小小的未來會是什麼樣?誰也不知道。關於知乎裡面為什麼沒有孤兒這個問題,大概就是,有一部分人是根本不知道知乎是什麼的,儘管已經9102年了,知乎對於她們來說沒有用;過的好的,幸福的孤兒,他是不會知道自己是孤兒的;只有不幸的,從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拋棄的,被代養的小孩很小就過上了在別人屋檐下寄居的生活,身邊的小朋友好奇你的身世,你還要笑著承認是的,我就是福利院的孩子,然後背負著,上不了好學校,沒有讀高中,最後在社會的邊角,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

我常常在朋友圈刷到一條小小發一條小白狗的動態,配的文字是「好久沒見,你今天又(有)想我嗎?」,定位是她媽媽的小區。

三更。。。。。。。。。。。。。。。。。。。。。。。。。。。。。。。。。。。

因為疫情原因,各種事情只能往後推遲,我也暫時呆在家裡,於是就常常遇到小小,便不由得問起她的事,更正之前說的幾點:

1、她的同事口中說的她媽媽其實是收養她的奶奶,小小不想被太特殊對待,在同事面前就把奶奶叫成媽媽;

2、那個小區也不是她親生母親的家,是她爺爺奶奶的;

3、她的親生母親確實是從貴州(非地域黑)來找過她,跟我們想的結果不同的是,她的親生父母來找她是為了要求小小對他們進行贍養義務,每個月要給她們錢,小小不同意,他們就在小小奶奶家撒潑、打鬧;在多次報警無效之後,小小奶奶讓她先在外面住,等她親生父母走了再回來,所以就有了在外面租房住的事情,小小同事大多都是相互認識的本地人,小小不願讓他們知道就編了上文中租房的理由(借口牽強啊)。

我一回來小小就跟我說了她和我朋友之間的事情,小小脾氣火辣,但心地善良,其實朋友和我都明白,所以在我的撮合下她們還是玩在了一起,當然小小也沒有之前那麼粘人了。

關於小小親生父母的事情,我聽小小說完之後,很氣憤,就問她是不是她親生父母沒有別的孩子了,小小說還有兩個,她在其中排行老二。

「那他們為什麼非得要你來養他們?他們又沒有養過你。」我問。

「誰知道呢,好像是另外兩個不養吧。」她說得無奈又無所謂,「我只養我爺爺奶奶,是她們把我養大的。」

「其實,初三你轉學時候,我爺爺他們幫我留了一級,希望我好好學習的。」小小頓了頓說,「我爺爺那時候甚至都要求我好好學習考個高中了,只是你知道,我真的學不進去,我不是那塊料,我爺爺奶奶對我真的很好。」

「嗯,畢竟你對他們來說就是他們的孩子了,你現在不也挺好嗎某潤發跑單量排第一?」我安慰她,「不過你確實應該好好對你爺爺奶奶。」

「嗯,是的。」她回答我。

其實我挺開心,她還是以前的樣子的,沒有因為時間像有的人一樣說著些陰陽怪氣的話,朋友就是朋友吧,不管過了多少年還該是朋友。她還是會因為友情苦惱著煩悶著,也因為這樣衝動的狠狠揍了一個一直在她面前逼逼賴賴的同部門女生。她告訴我的時候我覺得她就像還在十年前,我一邊好笑一邊問她後事如何,她說領導給她下了個懲罰單,因為業績突出,決定給她一個機會,她的其他同部門同事好像挺關心她的,一直問她有沒有吃虧什麼的,我說她還好沒吃虧,不然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跟她見面了很多次,總是會說起原來一個中學的那些人,有的人早早結婚生子、有的人結婚又離婚又結婚、有的人坐了牢、有的人出了軌、有的人成了貴太太、有的人死了、也有的人終於跟市委部門沾上了邊,一見面就會說著他與市委的特殊關係;

其實還是挺感嘆,小小還是原來的樣子,好像經歷了社會,還是永遠像自己,努力的工作、用朴樸實實的方式生活著,乾乾淨淨無所畏懼。

希望小小她一切都好,也希望她的所謂的親生父母長個心,再也不要來打擾她的生活。希望贍養法再完善一點,對這種生下來就丟棄,老了又找回要求贍養的人只希望他們能得到他們應有的懲罰。


因為不願提及。你想知道我就說一些吧。我和我孤兒學校的朋友,故事大致一樣是孤兒,但各有各的悲傷,的確有像電視劇演的那樣的故事,但大都無法改變命運。

第一個同學中考時沒有戶口,他養父東奔西走後來上了電視,他爸爸和媽媽因此都找到了她。她當初是被遺棄的,她媽媽應該不到十八歲就生了她,爸爸比媽媽大十多歲,現在都各自成家有孩子了,她媽媽很漂亮,她也是。父親是局長,後來把她弄到了很有名的高中讀書,但是她沒有基礎沒有毅力據她說她幾乎每天都罰站,後來念不下去輟學了,她養父雖然是養父但年紀很大像爺爺,後來得病去世了,她學念不下去,父母各有家庭,都為難,她也大了就一直在外面打工,我還給她送過被褥,借過她錢,現在沒什麼聯繫了,但是她男朋友從來沒斷過,現在的男朋友應該對她不錯,看朋友圈他們有一隻狗,她每天健身,他們還總出去旅遊,婆婆應該也不錯,她們一起去美容,祝福她吧,願以後的生活都是充滿愛與幸福的。

第二個同學是有先天殘疾,脾氣不太好,同學都不太喜歡她,我覺得她長得蠻像楊丞琳,很可愛的,我和她還可以,她說她是福利院送來的,被人拐賣的,後來我念高中走了,和她再沒有聯繫了,但是有一天在中央台一個倪萍主持的幫助尋找親人的節目里我看到了她,她坐在那裡和主持人說著經歷,也不記得父母了,後來父母出現就跪下了,場面很感人,我看節目時也一直哭,她父母是山區的很窮,也沒有文化,她還有三個姐妹,一直道歉說對不起她,不知道後來他們怎麼樣了,希望能過好這一生吧。

不太想說福利院里的同學了,說一個和我一起去念高中的同學吧,現在還有聯繫的,她呢,相比較算幸福了,爸爸初中的時候去世的,我初三的時候和她認識的,爺爺奶奶現在還很年輕,對她很好,姑姑把她當女兒對待,總帶她去玩,去吃好吃的,她很愛和我講,性格也很好,個子很高,我也很喜歡她,她本地的一家夫婦算是資助她吧,這對夫婦是高中老師,沒有孩子,她哥哥患尿毒症時當地媒體報道捐款時認識的,後來哥哥去世了,一直在資助她。她現在是一名小學老師,爺爺奶奶,姑姑姑父,資助夫婦對她都像父母一樣,希望她的人生就這樣順利走下去吧,祝福她。

有時間的時候再說福利院的吧,但大多不幸,還是就這樣吧。

說說我呢,不像福利院里的孩子,也不像孤兒,但我沒有人資助,我也不會笑著討好老師主動叫媽媽,老師也不會把好看衣服給我留著,有老師給過我錢和衣服我都不要,也有想要認我當女兒的,但就是說說我也是笑笑罷了,我的老師都說我很聰明,但我覺得我笨極了,我離重點高中差四分,我高考太緊張,失利讀專科辜負了待我如女兒的數學老師,小時候寄人籬下還不會討好人家,念書時有男孩示好還躲著,是她們眼裡的堅強冷漠的人,是她們嘴中那個不懂事不滿足的人。

我兩歲喪父,七歲喪母,十歲姥爺去世,十四歲爺爺去世,十五歲奶奶去世,親戚嫌棄我,我也嫌棄我自己,我不漂亮不懂事我太倔強,我努力讀書寒暑假就打工攢生活費卻還是躲不過命運的安排仍舊過不好,我情願我是從小生活在福利院就是那樣的孩子了,也不會有挨餓的時候,也羨慕有資助有親人疼愛的孩子,可我都不是。

有時候孤獨不黑暗,偏見才是。有人覺得你是掃把星,有人覺得你很堅強很聰明的,有人覺得孤兒都是沒教養的麻煩孩子,得讓孩子離她遠點,有人覺得你一定不努力才這樣。誰都可以隨便說愛你,指點你,可沒誰是真心對你好為你打算。

從我記事起沒喊過爸爸媽媽,沒被別人喊過寶貝,沒被深深擁抱過,黑夜裡做夢流浪在街上想起被人欺負控制不住一直哭沒人知道。我一直是一個人一直在聽別人的故事,同事說我愛笑陽光溫柔的,熱情生活享受孤獨可真好,可孤獨其實很痛苦,沒人懂你沒人愛你,外在內在我都是個孤兒。


有誰沒事把孤兒掛在嘴邊的 我是個孤兒 從記事起就在孤兒院,現在過得日子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


就電視里多吧,我是做民政工作的,70多萬人的縣9個正在享受待遇的孤兒,包括滿18周歲還在全日制學校就讀的,機構供養的沒有,想收養孩子的家庭很多但是很難,之前計劃生育年代只能指望親兄弟姐妹意外懷孕,或者城鎮戶口條件好的能收養得到。

父母一方死亡一方出走,服刑,精神智力殘疾這類事實無人撫養的孩子比較多,全縣有80多個,待遇比孤兒少一些,也都是祖父母這一輩的監護,想送養也普遍有人要

兒童福利院一般只有地級市才會有,沒有接觸過就不說了


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們生活中見過的孤兒一般都是父母不要或雙亡被送到親戚家撫養的,沒有住在孤兒院的。然而孤兒院的孤兒大多數是身體或智力有缺陷,所以才會被送到那裡。他們有的在特地為他們打造的地方上班,也許也會結婚會生孩子。

我在國外上的小學,是政府小學。我早晨特別早不到六點就得起床坐校車。然後我記得校車上有對雙胞胎,一男一女,送他們上學的人是個穿白衣服的老頭,手裡還拿著姓名冊之類的東西。他們也沒和車上的人說過任何話,他們之間也不怎麼交流。而且好像住在一個大的白色的房子里,早上天太黑我看不清。我後來才想他們會不會是孤兒,還是某種全方面的託管機構。


因為我們不會見到人就說自己是孤兒啊。而且孤兒大多不是在孤兒院長大的。


那些孩子看到電視劇應該會很戳吧,他們都在平凡的生活,努力的活著,努力的開心一點。太感性了,看到這個話題失眠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