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說過一句十分著名的話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

一個城市沒有圖書館,那我真的很難相像。雖然現在去的不頻繁,但是書總是一個心靈寄託所在。

杭州市曉風書店

南京市先鋒書店
北京三聯
北京


正如一個知友回答的,不會怎樣,因為我們可以在網上買書。

是的,在電子閱讀和線上購物如此發達的今天,一座城市失去書店,真的不會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喜歡的書,無論是電子版還是紙質版,總能買得到;喜歡書的人,總會有各種渠道和方法找到自己心儀的好書。

遙想在書店還不是很興盛的年代,人們通過相互借閱,手抄書籍,來獲取書中知識;再近一點的時候,很多城市街角邊的各式各樣的租書小店,是讀者找尋心靈寄託的所在。很多愛讀書的人的童年記憶中一定有在新華書店一坐就是一整天,吹著空調看漫畫的場景;又或者買了心儀的書,拍著長長的隊,就為了見到喜歡的作家一面的歡欣雀躍;還有在一排排書中發現自己找了好久的某本書的欣喜若狂。書店帶給我們的美好回憶,大概是網上購物替代不了的一種樂趣。

這個時代一直在飛速變遷,從早時的街邊租書小店,到後來的獨立書店,連鎖書店,網上書店。我們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書籍發生連接,但是體驗感卻有些不同。

長久以來,書店一直都是一處獨特的所在,在這裡,很多東西都可以變得慢下來、靜下來。

去商場店鋪購物,大概都有類似體驗,要是不買點東西,始終是不好意思,如果店員很熱情,麵皮薄的人,更是會羞赧難掩。但是在書店不會,哪怕閑逛或者呆坐一整天,也是可以心安了理得的,因為這裡是書店嘛。而且在書店買書的感覺和在網上買書的感覺略微不同:在網上,大多目標明確,選定想買書目,比價,下單,等快遞,一氣呵成。在書店呢,更多像是像一場邂逅,有點像談戀愛的感覺。沒想過要遇見的兩個人,好巧不巧,撞見了,看對了眼。沒想過要買書,翻一翻,發現很對味口,於是欣然收入囊中,這種可遇不可求的感覺,體驗過的人都懂。

有人說,好像很多年都沒有逛過書店了,一個城市有沒有書店真的不重要了吧。但是呢,當你走近書店的時候,那種寧靜平和的感覺,它又很能抓住你的心。這大概是書店仍舊能存在下去的理由吧。並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給到這樣的體驗呢。

也有人說書店是城市的靈魂,私以為,這種說法,未免誇張。但是,有書店的城市始終更加可愛一點。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先鋒書店,作為書香城市的南京,大概會少了很多韻味吧;如果廣州沒有1200書店,那些孤獨的失眠的人,夜晚會少了一個好去處。童年時如果沒有新華書店的免費空調,大概漫畫都要少看兩本;沒有街邊的一角書屋,也許就遇不上同樣喜歡某個作家的可愛女生了吧。如果沒有書店,那些作家簽售會,去哪裡看呢;如果沒有書店,那些同好交流讀書心得的讀書會,可能就更難找了。

書店作為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你說非有它不可吧。不見得,畢竟沒有書店我們還有圖書館可以去,買書可以上網店,還有有聲書籍可以聽。但是呢,就像吃東西,我們有麻辣的川菜可以吃,也有偏甜的粵菜可以選,淮揚菜清新鮮美;魯菜濃油赤醬,更多的選擇,才會有更多的體驗,如果城市沒有書店,買書大約就像吃外賣,也能吃飽吧,總歸少了點味道。

所以呀,如果城市沒有書店,真的會少了點樂趣呢。

發佈於 2020-04-2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每天為你讀書每天為你讀書更多讀書,歡迎添加我的讀書微信號(syxumin1985)

謝邀@Ryannn

那這座城市就失去了靈魂。


那這座城市就失去了靈魂。


「1996至2016,先鋒書店20年,從一家書店到現在的十三家門店,從生存的貧瘠之地到現在的崢嶸繁茂,從大地上異鄉者孤獨的背影,到現在文化地標的萬眾矚目。

先鋒,很多人來了,又走了。但留下了,我們的記憶,他們的氣度。

周國平,濮存昕,白先勇、蘇童、吳念真、魏德聖、王小帥、易中天,白岩松、余秀華、張嘉佳,聶永真……」

(多圖預警,皆為本人拍攝,搬運請註明出處)

每次去南京,不去先鋒總會覺得行程中缺少了什麼。無錫的先鋒分店惠山書局也數次到訪。

或許現在的先鋒充斥著拍照打卡的「偽文青」,但它依舊是我內心深處的迦南地。

在先鋒的五台山總店,有一個巨大的十字架。

創始人錢小華曾解釋過:「十字架是我苦難生活的見證,也是我人生的永恆追求。在當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人性的敗壞已腐蝕人的靈魂。先鋒像是一座莊嚴肅穆的大教堂,給城市喧囂的人們提供嚮往和憧憬,也提供心靈庇護。

我想他的話中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城市沒有了書店,塵世的我們或許少了座風雨飄搖的避難所,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難捨劫後的萬卷斜陽。

這座避難所或許不是讓我們倖存,而是讓我們救贖自己。

私以為,這就是城市書店存在的意義吧。


會導致他因為下鄉回來找不到半夜開門的新華書店而睡不著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