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rms,多少lufs,多少峰值。總覺得自己的歌響度提不上去。哎。。。。。


響度是母帶要決定的事,混音最後你給一個有完整headroom的original就行了,peak可以適當壓一丁點(讓波形整體大那麼一點,理論上音質會好一些些),也可以不壓。有說法是說peak要小於-3db,我覺得倒不必那麼死板。

那麼假設你是要問自己混完直接給到客戶就拿去發單曲、需要你決定響度的情況(也就是自己做個簡單母帶):

我個人不怎麼看錶頭,以聽為主,拿類似風格國內外最近幾年做的比較好的、或者這位歌手其他的歌來聽一下,再回來對比一下自己的,看是不是覺得響度上遜色了或者太吵了,調整一下,控制到和別人差不多就行了。如果控制到和別人差不多,但有些位置明顯壓碎了,那就比別人小一點也沒關係(當然能回去檢查一下這個位置到底出了什麼事、徹底解決一下更好)

為什麼習慣這樣勒,因為你看錶頭是很僵硬的,假設你做一個rb或民謠這樣樂器不多、動態不大的歌,你會發現其實上面有很多headroom可以加響度,但你死命看著表頭給加到極限,既有壓碎了自己沒檢查出來的風險,也會造成你這個響度過大。其實我個人是真不覺得響度越大就越討喜,響度太大不就意味著細節也越發的藏不住而且容易變形嗎?而且別人聽歌時切歌過來突然覺得太大,一下被你震的快聾了那也沒什麼好印象啊。所以還是和市面上大部分的比,不輸也不贏,讓聽眾舒服,最好。

至於表頭數值參考方面,個人經驗是RMS在-8到-9一般就算安全的,如果混音混的沒問題前提下硬要加的話,到-7應該也可以,最極限見過-6還沒壓碎的,再大就大概率不行了。然後lufs的話,youtube的建議是-14,不符合的話它會自動幫你加減;spotify也是建議-14,apple music建議-16,這些可以參考一下(其實都挺小的。感覺現在不流行大響度)我自己做常常會是-12到-14之間左右的樣子(還是看曲風啦……)peak的話建議從limiter那邊設定好在-0.2或-0.3,大致就安全了。


一般我在混音階段不太考慮響度【一般來說混音階段成品也不太要求響度,留下足夠的headroom即可。

我個人猜測你的意思可能是後面沒人給你做一般意義上的母帶了【也就是混完直接發,那麼提供幾個一般性思路:

  1. 如果發布作品的平台有要求,一般以平台為準【音樂平台的話外國平台比較常見的有響度分級制度。
  2. 國內一般沒有,通常比較常見的音樂公司喜歡RMS-8的樣子【前段時間已經開始徵集響度分級制度意見稿了,但是近期應該還是不會有。

Ps:我個人不建議過分關注響度能不能提上去,說實在的,過分的提升響度一定會讓作品變得更難聽。關注作品是否擁有合理而良好的動態性遠比你想盡辦法去提0.x個db的lufs對作品質量的提升大得多。


看風格唄,抒情歌-14-12lufs的樣子差不多。響度上不去往往是低頻太響了,需要想辦法削低頻才能更響。換句話說,我個人還比較喜歡低響度的音樂,因為他們往往低頻豐富而真實一些。


peak在-5到-7lu之間 均值不低於-14lu我一般是這樣每個人都有點不同


根據我個人經驗,響度提不上去跟你混音導出響度有一定關係但不是必然關係,混音乾淨響度才能往上提,到母帶那一步你也要看是誰做,要是自己做你就的根據音樂風格和設備及插件情況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案,要是給母帶師處理,我聽一位老師說過,不爆紅的情況下沒有混音響度要求必須在多少以下,他們應該有自己的辦法,但是混音的質量還是直接影響最後的成品的,專業母帶師也沒法化腐朽為神奇。


這個問題我也研究了好久,也看了很多資料。我發現雖然大家都在講不要追求大響度,但是商業作品還是有一個很嚴格且隱晦的標準。你去看歐美的重型音樂,導入宿主就是一塊兒磚,大概能到-5左右的變態響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類音樂過母帶前的混音是非常精準的,所以你要把注意力放在各音軌的動態和均衡上,提供一個簡便辦法,每個軌道上限制器,最終總軌餘量會大很多


單純混音階段,留到-12rms比較常見,到母帶之後一般不超過-8rms

不過這個是老式的計量方式了,具體新的計量可以去參考一下歐盟的響度標準體系


這是我最近比較喜歡聽的一首歌經過WLM檢測後副歌部分的情況

limiter設定值和最後檢測值還是有所出入的。這段雖然平均LUFS在-7,但整體聽起來沒有想像的那麼響,是一首很好聽的RNB古風歌。瞬時值可以看出來離0就差一丁點,保證不爆電平就行。

我自己是一般用limiter時把平均響度設定在-12到-10LUFS左右,如果是EDM或者很燃很炸的歌曲可以再往上提一些。TRUE PEAK一般-0.2左右。

如果你limiter拉的很高,卻總覺得自己歌曲響度不夠大,可能聽覺疲勞了,也可能是混音階段沒有混好。建議休息一下再來或者混音再整一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