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高中黨學生,以前乃至現在的語文老師都說四大名著是必讀的。可是我對三國比較感興趣所以只讀了《三國演義》,也讀了《三國志》。現在喜歡東野圭吾和村上春樹的書,然後對其他名著提不上興趣。我想問一下我該去讀那些必讀的書嗎?


這十本書名,看一下,僅作參考

一、《我的精神家園》

二、《中國哲學史》

三、《迦陵說詞講稿》

四、《白鹿原》

五、《百年孤獨》

六、《三國演義》

七、《紅樓夢》

八、《傅雷家書》

九、《圍城》

十、《讀書》

真實感受:對於各類書單,我是覺得,看看就好,書還是自己喜歡,讀多了自然也就學會選擇了,什麼書好,什麼書不好,自己心裡有一桿秤。朱光潛說過:你玩索的作品越多,種類越複雜,風格越紛歧,你的比較資料越豐富,透視越正確,你的鑒別力越可靠。

如是而已。


孤獨的人必讀村上春樹。

因為人總是會孤獨的出生,並孤獨的死去。


沒有的。

適合你的,最好是你喜歡的,纔是你必讀的書,我喜歡推理也許你喜歡科幻或者文藝。

發現自己的喜好纔是真的。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並不是所有的語文老師都讀過他們所說的「必讀的書」的,甚至包括四大名著在內。

其實,只要真的感興趣,把一本書讀通讀透,也就足夠了。如果為了「必讀」而讀,硬著頭皮啃,讀得再多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真正讀懂了,半部也就夠用了。如果僅僅為了應付所謂「必讀」,哪怕讀完四庫全書,不過是個書獃子罷了。

照著自己的興趣,多讀幾遍,多讀一些就好,有機會能夠深入一下則更好。所謂「必讀」,除非以後以此為專業讀研讀博,否則不過是個噱頭罷了。網上還有那麼多「必去」的旅遊景點呢,難道也要一個個旅遊一遍。喜歡就好。


《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國是部金融史》系列

Ethnic America: A History by Thomas Sowell

傳統文學作品《傲慢與偏見》以及張愛玲作品全集

我在現場:性社會學田野調查筆記


插圖版金瓶梅


感覺自己高中時和題主幾乎一摸一樣的,恍惚間還以為自己提的問題。

我覺得是沒有所謂「必讀的書」的,但是值得讀的書有很多。可以試試讓自己的好朋友推薦,無論什麼類型都可以,我就是在好朋友的推薦下閱讀了《時間旅行者的妻子》、《1Q84》、《大秦帝國》、《尼羅河上的慘案》、《王夫之傳》等等;讀後都覺得很有收穫。我覺得一方面這樣拓寬讀書面很方便,而且志趣相同好友的推薦往往更合口味,同時也能更瞭解好友。

恐怕人在每個階段因為閱歷的不同,應該讀的書也不同吧。祝好!(⌒▽⌒)


看對於「必讀」的定義了就高考而言,有的地市會考到一些所謂必讀書籍的內容,所以大多還是要讀的吧不說高考的話,個人覺得並沒有什麼必讀不必讀的,讀書就是個個人愛好,喜歡什麼就讀什麼唄,逼著自己去讀不喜歡的書也沒啥用(順帶提一句,如果不是很好的學校,中學語文老師的平均水平極為有限…建議題主拿老師的話當參考就好)

沒有所謂的「必讀的書」,讀書的類型和是否去讀只和自己的選擇有關。書是用來塑造人格和開拓思想的,好書可以成為征服文字路上最大的武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