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指西線制空權,那麼丟失制空權的關鍵時間段是1944年3月-6月「流血的夏天」。在此之前,由於盟軍護航戰術不完善,以及大航程戰鬥機不夠,德國空軍可以以相對較少的損失率進行飛行員消耗,這其中在1943年8月,打出了單日讓盟軍損耗超過25%(26.5%,單次損失25%被認為是維持空中作戰的關鍵節點)的戰績,直接讓第8航空隊在接下來的2個月里停止出擊。但隨後,盟軍開始集中護航戰鬥機與轟炸機群持續了近3個月的不間斷轟炸後,硬生生的將德國西線空軍的鮮血流盡,使之在未來的諾曼底作戰中根本無法發揮作用,同時西線空軍的巨大的損耗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補充,飛行員的訓練和補充也需要時間的,德軍之後再也無法拼湊起可以維持西方防禦的空中力量。

如果是東線制空權,那麼在1941年12月之後,德軍就主動放棄了維持絕對制空權的念頭,一個是消耗太大,到了12月德軍的東線飛機數量就只剩開戰時的一半,這還是算上了馬上要被調到地中海去的第2航空隊的前提下。另外一個就是東線實在太廣,無論蘇德空軍都無力維持前線的絕對制空權,即使是蘇軍,一直到戰爭結束也未能完全控制天空。


1939年底,德國有51萬噸的航空燃料庫存。1940年,生產和進口72.1萬噸,消費量96.6萬噸。阻止德國儲備大幅下降的原因是從法國庫存中繳獲了275,000噸,這使得帝國在當年結束時庫存增加了613,000噸。

1941年,因為巴巴羅薩行動對燃料供應嚴重超額,德國生產和進口了91萬噸,消耗了1,274,000噸,從而在年底將庫存減少到254,000噸,或略高於其1941年1月1日儲備的40%。事實上,如果沒有被繳獲的法國航空汽油,德國將在當年年底之前用完航空燃料!

1942年是非繳獲供應量超過消費量的第一年,但幾乎沒有繳獲,一共生產了147萬2,000噸,消耗了142萬6,000噸,也就是說當年富裕4萬多噸,加上之前的儲備,也就是總庫存是30萬噸。

如果大規模增加新飛行員的培訓,那麼這些庫存將會被迅速消耗光!

另外注意一點,即便沒有增加新飛行員的培訓,但43年美軍大量介入,德軍戰鬥出動劇增,同樣會大幅度增加汽油消耗。

同樣要注意的是41年也不可能擴大飛行員培訓,因為庫存就那麼點。

在42年以前,德國飛行員先要在Fliegerersatzabteilung 進行大概6個月的新兵訓練,然後是到 Fluganw?rterkompanie 學習航空基礎知識2個月。

再到 A / B Schule 飛行學校接受100到150小時的基礎飛行訓練,大概為期半年,最後編入 Ergaenzungseinheiten(作戰訓練部隊) 當戰鬥機飛行員,整個周期大概是13個月,飛行時數為150到200小時。

然後爆發了巴巴羅薩行動,這時候德國空軍開始玩命的飛,高強度的飛,雖然俄國空軍不經打,但高強度出擊導致的事故損失劇增,一年內損失了4400名左右的飛行員,為了確保前線滿員,大量教練被派到前線作戰,這導致訓練質量開始大幅度滑坡,倒霉的是這些教練大頭來自Ergaenzungseinheiten。

總的來說到1943年還能勉強湊合,這時候大概能受到160小時的培訓,不過44年big week導致德國空軍一下子損失了2千飛行員,為了彌補損失,飛行員的訓練標準被降低到112小時,其中50小時是基礎訓練,40小時相當於原來的 Ergaenzungseinheiten ,另外20小時在實戰部隊訓練。

到1944年9月,開始直接取消關閉各種訓練學校,教員直接被拉到前線作戰,到1945年2月基本上徹底停止了飛行員的培訓。


看了許多知友的答案,有說產能的,有說裝備的,還有就說是P51的,其實都對,也都不對。因為德軍西線制空權的完全喪失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果,不是某個獨立因素決定的。我就從戰術的角度簡單的談下,在1944年血染的夏天之前,p51其實就已經在西線投入作戰了,德軍在軍需部長施配爾博士的領導下,1944年軍工產能其實反而是二戰的高峰,那麼為什麼1944年夏天德三空軍突然從還能頑強抵抗,變成了毫無還手之力呢?

我認為是在於盟軍的護航戰術做了改進,而且是極其致命的改進-------P51前進控場戰術。在解釋這個戰術之前,我們先要簡單的了解一下西線空戰的簡單概括,二戰活塞戰鬥機,都是視距內用機炮進行格鬥,所以攻守雙方在進入戰鬥狀態時所處的相對位置,機體當時所保有的能量(什麼叫空戰能量自己百度)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德軍在攔截盟軍轟炸時,首先要做的是根據雷達的探測結果和前方觀察哨的觀測結果,推測盟軍的大致進攻方向,在得出結論的同時,戰鬥機部隊要起飛,進行集結,編組成一個機群,之後飛往預定空域進行攔截作戰。在使用新戰術之前,P51的護航方式是對轟炸機群進行伴飛,在遭遇德軍攔截時,以轟炸機為保護目標,與德軍交火,保護轟炸機。嚴格來講P51的空戰性能,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出色,該機為了大航程也做了不少犧牲。與德軍的後期109,190相比,並沒有什麼決定性的性能差距。所以雙方一直你來我往,打的有來有回。而在新的戰術部署中,P51並不對轟炸機進行伴飛,而是先於轟炸機部隊,提前起飛,以機群的形式進入作戰空域,這個時候德軍就難了,如果在探測到P51機群後,德軍立刻起飛集結,前去與美軍戰鬥機群交戰,得益於P51超大的航程和載彈量,他可以與德軍糾纏很久,在雙方打個精疲力盡,彈藥和燃料都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轟炸機群飛到了。基本就是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對德國的戰略目標進行狂轟濫炸。而如果德軍按兵不動,不提前起飛集結,等轟炸機部隊近了在起飛,你就必須頂著美軍戰鬥機部隊強行起飛,P51在交戰時會同時拿到相對位置,能量以及數量的三重優勢,任德三的飛行員再哈特曼附體,這種仗也打不贏。而德國空軍的產能,飛行員數量,裝備數量等情況都使得他們沒有能力同時應對分別到來的盟軍轟炸機和戰鬥機群。

小小的起飛順序成了壓垮德三西線空軍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使用該戰術的1944年,血染的夏天后德三西線空軍被打的血流殆盡,徹底失去了西線的制空權。


主要是資源和生產力不夠,製造業美國,蘇聯,英國加起來起碼是德國三倍以上了,體現在坦克,飛機產量上,還有德國生產的東西質量要求比較高,也不簡約。舉例子吧,戰爭事情坦克平均使用壽命可能也就一年,那就沒必要按照20年的使用上限精細製作。蘇聯製造的軍事裝備更加適合大規模戰爭,虎式再厲害也干不過5輛以上的t34。 還有德國全面動員得太慢了,主要是戰爭前期太順利,蘇聯,盟軍都是很早就全面動員了,婦女都全部排到工廠去了。美國和日本打仗沒有盡全力,實際上一直是歐洲優先的戰略,大多數空軍裝備資源都給的歐洲戰場,美國先有b17那樣的大型轟炸機,而且數量巨大,不列顛島就像是永不沉沒的航母,盟軍把德國工業區都炸得稀爛,德軍主力一直都被蘇聯拖著。 資源確實不夠,英美兩國基本上是全世界的物質和歐洲抗衡,1943年之後,德國的潛艇戰術就被制約了,盟軍的物資一直都是壓倒性優勢,德國的戰略重心一直在東歐,被拖著,實際上打的是不對稱戰爭。一直打架又一直被放血。諾曼底之前,英美兩國,美國確實是只用了半隻手和日本打架,主要精力在歐洲就是搞空襲,北非也不是隆美爾不如蒙哥馬利,是資源,後勤補給差得太遠。相持階段之後,失去閃電戰的優勢,德國就必輸了,蘇聯就像是血量不斷被奶上去的肉盾,美國英國是經濟爆表神裝的的adc,德國最多是個孤獨的上單。 希特勒太迷信科技了,然後被數量懟死了。 當時那個時代,導彈誤差那麼大,他相信飛彈能幹英國,其實效果很差。德國最早有噴氣式戰鬥機盟軍用的螺旋槳戰鬥機的頂峰p51野馬,十幾架懟兩三架,德國搞不過的。德國還從瑞典弄鐵礦石,羅馬尼亞搞石油,至於英國美國,面積上最大的地方都是資源產地。 德國人口大概蘇聯的百分之60,生產力略大於蘇聯,英美資源儲量是歐洲幾十倍,生產力應該是3倍以上,戰略戰術不落後,確實是堆都可以堆死。加上義大利1943年就投降了


喜聞樂見, 又見到瞎吹VVS的德黑了

首先, Yak-3是什麼時候開始在作戰單位里亮相的呢

The new warplanes began to reach fighter aviation regiments during the summer of 1944, when the Soviet Command was preparing to launch large scale offensives.

而在1944年的東線, 德空已經沒幾個戰鬥機聯隊還裝備著Bf 109F吧(笑)

在性能方面上

Yak-3 (VK-105PF-2) 在海平面處的時速為565km/h, 而在4400米的高度上的時速為640km/h。

La-5FN(量產機) 在海平面處的時速為573km/h, 而在6150米的高度上的時速為620km/h。

Fw 190 A-3的性能數據


當然到這裡,肯定有x粉會說,你看蘇聯測試的Fw 190 A-8就不如Yak-3。

然而蘇聯在模擬狗斗里對抗Yak-3, Yak-9U和La-7的是 重甲+重火力的Fw 190A8/R2或Fw 190A8/R8。

連毛子自己都認為沉重的Sturmj?ger不適合在空戰里對抗蘇軍戰鬥機。

The Soviets presumed that, rather than being used for downing bombers, the cannon were there for ground-attack purposes. The heavy Sturmj?ger was clearly ill-suited to aerial combat against Soviet fighters but it was regarded as being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Red Army.

至於德國人拿到的La-5FN戰鬥機, 那就更有意思了

抱歉,從德國測試的La-5FN來看, 不僅沒有看出某位答主所聲稱的La-5FN可以把Bf 109和Fw 190按在地上摩擦, 而且La-5FN在測試中的平飛速度屬實丟人。(不過可能和這架La-5FN的發動機存在的問題有關)

德國空軍測試La-5FN的原始文件


如果我們將某位知乎答主的結論帶入現實

而在現實中的1943年, 蘇德戰鬥機的損失比直接達到了驚人的 8.62:1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