嵏材愕惱J知!!從腦科學的角度,來帶你知其所以然,從根源知道自己為什麼堅持不下來,也帶給你真正切實有效的方法。

耗時6天!霏兒巨獻!我就是靠著這個方法,從為了查資料看一眼手機就能玩上3個小時而不自知,變成一整天無紙化學習也能保持超高效率。就是真心想要讓你們獲得改變,而不是憑著熱血的衝動,而獲得僅僅一時的改變。全文3800字,希望你能用5分鐘的時間,認認真真地讀完。

獻上思維導圖~

一、人的身體裏不只有一個自我

當你想要認真開始學習的時候,腦海中總有另一個聲音,響起來:就玩一會兒手機,就玩一小會兒

當你想要開始鍛煉減肥的時候,你的腦海中總有另一個聲音,這麼好喫,再來一口吧,就一口

當你堅持了跑步了三四天,另一個聲音響起,休息一天獎勵自己一下吧。

於是這「一下」「一會兒」變成了你的噩夢。

你看,我們並不是隻有一個自我,當我們想要開始上進自律的時候,腦海中總有反對的聲音來阻撓我們。

而這背後的原因,就是由我們大腦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

現代腦科學的研究理論顯示,我們的大腦分三層,最裡面的一層是在爬行動物時代就已經發展好了,他指導我們身體的各種本能行為和反應。也就是掌管我們本能的爬行腦。

比如我們看見老虎就撒腿就跑,就是本能反應,是從我們的老老老老祖宗,也就是原始人那會就進化出來的。

輩分大,自然地位就高咯,一切會被視為生存挑戰的威脅,都會被放在第一位。

第2層大腦在哺乳動物時代發展出來了,對應我們大腦中的邊緣系統。簡單來說,它就是用來生產各種各樣的情緒的,這實際上是對外部各種刺激的綜合性的反應。

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一哭父母就知道我們有哪些需求,我們做出對外界行為的反應,通過喜怒哀樂來表達自身的需求。

當人類繼續進化,最終發展出了獨一無二的第三層大腦:大腦皮層,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前腦額葉,這裡掌管著我們之所以為人的理智。所謂更為理性的人就是前腦額葉區域相對發達的人。

比如boss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批評了你,你心裡雖然有怒氣,但是你為了不被炒魷魚,也一定會忍住的。那麼這個時候就是理性在起作用,他幫助我們權衡利弊,做出對於我們更優的選擇,而不是憑著本能行事。

你可能會說,我是來聽方法的,這些亂七八糟的都是啥?聽不懂!

嘿,別急嘛,之所以你們聽了那麼多方法,收藏了那麼多高贊,還是忍不住玩手機,就是因為,你沒有搞明白拖延、低效背後的底層邏輯

那麼,為了讓你們徹底搞明白,來上一個大栗子~

在2000多年前,西方的哲學家就曾做過精妙的類比:

人的靈魂有三重本質,

一個騎手駕馭著黑馬白馬拉著的戰車,黑色的馬代表著慾望靈魂(對應著掌控我們本能的爬行腦),

白色的馬代表著意志靈魂(對應著掌控我們情緒的邊緣系統),

而那個騎手則代表著理性靈魂(對應著掌管我們理性的大腦皮層),他駕馭著兩匹神駒,勇往直前。

那麼,我來考考你,從這個十分精妙的比喻中,你能否解釋,我們究竟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

答案就是:

我們執行力差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的騎手實在是弱爆了!!!

弱小的騎手根本控制不了未經訓練的黑馬和白馬,它們就是脫韁的野馬,在我們的舒適區撒著歡兒,打著滾兒。

畢竟,與本能相比,我們的理智是多麼不堪一擊

什麼?你說你不信?

那好,我來告訴你,我們的騎手他有多弱呢?

就是,一旦騎手開始和黑馬和白馬對抗,結果永遠是騎手必輸無疑

想想每一次你掙扎著不玩手機,手卻好像永遠不聽大腦指揮的經歷吧,你就明白了,僅僅靠著「意志力」,和情緒/本能對抗,我們永遠不能管住自己。

有人總說「要戰勝自己」,「要超越自我」,其實這種想法是很有害的,而且是違背事實的,因為自己是不能被戰勝的,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騎手、白馬、黑馬三者達到和諧的相處。

這麼枯燥的理論你都看下來了,說明你是一個願意深度思考的人,不妨點個贊把這個回答mark一下再繼續看,以防找不到噢~

二、讓大腦心甘情願做事,就像哄小孩

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去違抗自己的本能,而是與他們和諧相處,如果你擺正了這個心態,那麼接下來就容易多了。

人都是情感動物,我們想要提高自己的執行力,一味的和情緒對抗是萬萬不可的,一定要讓我們有一種「心甘情願」的感覺,那具體怎麼做呢?

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兩匹馬更加地聽話,不要把阻撓你做事的大腦想像成十惡不赦的大怪獸,你要把它們想像成小孩子,讓它心甘情願為你做事,就要就像哄小孩一樣,連哄帶騙。

1."哄"

怎麼哄他呢?你要知道騎手的肌肉和我們身體上的肌肉是一樣的,是需要不斷地去練習的,我們練習地越多,它就會變得更加地強大。

比如你想要戒掉甜品。因為你知道大量的食用甜品對身體不好,而且也沒有必要,但是黑馬卻不這麼想。喫糖使你感到快樂,你看見糖就是想喫,那怎麼辦呢?你應當有規律地去拒絕他。比如說我們告訴黑馬,再待1分鐘,10分鐘,1小時再喫,拖延一段時間再按照黑馬的想像行動。

雖然表面上看其實好像沒什麼效果似的,因為最終我們還是喫了啊!但區別就在於,直接就喫是即刻滿足的表現,而過一會再喫,如果你試了你就會發現,因為我們騎手的肌肉是需要鍛煉的,當我們把「及時滿足」,換成了「延遲滿足」以後,我們的騎手是會逐漸變得更強大的。

2.「騙"

它有兩個方法,一是告訴他「有毛用」,二是告訴他「有多好」。

1)「有毛用」——描述未來的藍圖

我們的大腦總是遵循著」最省力原則「,大腦中的黑馬和白馬是無法看到一件枯燥的、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有什麼好處,而眼前的、能看的見的快樂在它們看來就是全部

【敲重點ing!!】

所以你明知道喫甜食會讓你長胖,但因為可以獲得一時味覺的滿足,你還是喫了。

明知道作業多的寫不完、馬上要考試了,但因為玩手機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樂,你還是一邊焦慮,一邊玩手機。

只有它看到一件事情的做成之後有多好,它才能更有動力去完成。

這個想像並不是指的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要十分具體,你要能激發起情感的共鳴(想想你那隻還在撒歡兒的白馬吧!)

如果你只是乾巴巴地說我要減肥!!即使你喊上100遍,你還是懶得邁出第一步。但你對自己說:如果今天我少喫這口東西,明天再少喫一點,日積月累下來我就可以變瘦,變瘦了以後就可以穿我心愛的小裙子了,就可以拍美美的照片了!

我今天做一個俯臥撐,明天能做兩個,每天堅持運動,一年以後我就可以擁有8塊腹肌,我就可以去追我的女神了!!

這麼一想是不是就有動力多了?

你還可以大開你的腦洞,藍圖越細緻越是你渴望的,就越能激發你的動力。

2)「有多好」——闡述偉大的意義

還記得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嗎?面對棉花糖的誘惑,很多小孩子沒有到10分鐘就放棄了,但是還有些少部分小朋友他們竟然忍住了,其中一個小朋友講述了他是如何忍住的過程,他說我把那個裝著棉花糖的盤子想像成一個畫框,而那棉花糖是畫框裏的畫,所以它是我能看到的,但實際上卻是我伸手拿不下來的,也就是喫不到的。

這個小朋友能忍住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於他沒有強行忍住不喫,而是換了一個視角,把棉花糖想像成了一個喫不到的東西,這樣棉花糖本身也就會減少它的吸引力了。

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那我來舉例子吧,我寫作不是為了賺稿費(也沒有人給我www),而是每寫一篇文章,被更多人看到,就可以真切地幫助到更多的人給你們帶來切實的改變,這也是我寫作的初心所在。每每想到這個,即使很困很累,寫作起來我也像打了雞血一樣起勁。

泥萌的點贊也是對我最大的認可與鼓勵喵~

你看,當你把一件很小的事情,用很多偉大的意義來描述它,無論別人相不相信,只要這是你真正的願望,就可以激勵你立即行動。要知道,最難的不就是「開始行動」嗎!

越學越帶勁——成就感的增加機制

知道為什麼玩遊戲能讓人上癮嗎?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遊戲的成就感機制十分巧妙,巧妙到讓人慾罷不能。

那麼,我們想要學習像打遊戲一項輕鬆,雖然我們不能降低學習本身的難度,但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學習中的成就感來讓我們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1.不要去抵觸情緒。如果你十分不想幹一件事情,卻想要堅持下來,拚命給自己打氣,其實是效果甚微的,反而會加劇負面情緒的抵觸作用。

2.良好的心理暗示。也就是當我們開始煩躁或者不想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暗示自己,「學習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已經做得很好了,我想做得更好一點」,這種簡單的話術,多重複幾遍,你就會感覺到內在的能量會被激發出來。

這張圖我覺得超燃!送給你萌!

3.勞逸結合,學習更輕鬆。有時候學習學累了,嘴又特別饞,就想喫點東西。但是喫多了又怕胖,所以我一般會喫一個代餐奶昔,最近在喫的是這款低卡芋泥代餐奶昔,是它就是它~可以大口吃芋泥、肉眼可見超多黃桃粒,飽腹感更是槓槓的!喫完以後幸福感滿滿,學習起來就更有動力了!

軟軟糯糯很好喫!
谷之優品芋泥椰汁代餐奶昔淘寶¥ 79.00去購買?

4.我們還可以利用微習慣法。先設一個5分鐘開始的目標,如果這5分鐘做到了,那麼我們就鼓勵自己,「我這麼輕鬆地就開始了5分鐘的學習,而且我迅速進入了狀態,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很棒的!」而且一旦你開始投入進去,過了五分鐘你可能感覺還意猶未盡,拖延的懊惱、焦慮統統敗下陣來,勝利的成就感充斥著你,不想幹事情的煩惱就已經被學習的熱情取代了~

三、你需要的,僅僅是多一點的耐心

我們要平和地接納自己現在的狀態,而不是自欺欺人。

我們不可能重啟自己的人生,無論你現在的自己手上的牌怎麼樣,我們都可以通過不斷地改進來讓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整天幻想著自己能馬上成為超級自律的人,那樣一定是不現實的,你也更容易產生挫敗感。

還記得白馬黑馬和騎手的比喻嗎?我們能做的只是慢慢的看著他們一點點的成長——騎手變得更加強大,能更好地掌控兩匹馬,而白馬和黑馬也更順從。

但是,我們永遠有出錯的時候,永遠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即使最終,這三者也都並不是完美的。這都沒有關係,我們要做的就是,一點一點的成長。耐心一點,慢慢來,你總可以看到自己的改變的。

「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僅此而已。

私信我【1】,獲得霏兒為你準備的放下手機後高效學習的方法噢`

點贊加關注,@霏兒 帶你飛!

來吧,我知道你們需要它↓↓↓只要需要考試都可以康康,實操性超強!!

大學期末考試如何複習??

www.zhihu.com圖標

必必必看乾貨!!!!沒有雞湯,只有一看就會用的乾貨↓↓↓

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www.zhihu.com圖標

接下來我說的這些方法,可能會觸動你的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會適度的引起不適。但它可以讓你做出改變,真正的愛上學習。

建議先雙擊屏幕,點贊防丟失,真的很有用。我沒有誇張,是有理論和真實案例支撐的。回答有點長,請耐心讀完,可以先關注 @韓大叔,繼續讀。

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學習?」,你先不用著急回答,先來看看下邊這個參考消息。

我昨天去了中國美術館看到的一幅油畫《昨天 今天 明天》,畫中描繪的是恢復高考後第一屆大學生上課情形。大家如饑似渴、專心致志求知的神情,對我觸動非常大

1977年,取消高考十年後第一年恢復高考,有570多萬人參加了考試,按當時的辦學條件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些人為什麼費那麼大勁去學習,當時的學習條件差,學習環境也非常艱苦。

很多人都已經結婚,也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要在工廠做工,只能抽空學習。例如,雷頤——「喫完飯,別人在打牌,我就在複習,都是複習到半夜,中午整個車間機牀轟鳴,一點沒把我打醒,太累了」;許紀霖——「每天下午(大學的新華書店)進新書時,要去搶。10分鐘就賣沒了。我們下課也就十分鐘,趕緊飛跑到書店,看看今天有什麼新書,有的話趕緊搶」;

這些人為什麼這麼拚命,和其它沒有去參加高考的人一樣,繼續在工廠做工,不是很好嗎?

不好。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可能是僅有的一次逆天改命的機會。雷頤通過高考上了大學,後來成為了歷史學家。許紀霖也成為了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學習這件事對於他們這類人來說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們是自我驅動的,他們不會問怎樣放下麻將真正的開始學習。

不得不說,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強烈的渴望改變,渴望有錢,渴望有地位,渴望有尊嚴,學習對我們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的意義。所以,手機就成了學習的障礙,麻將成了學習的障礙,任何一件事都成為學習的障礙。

是不是任何事都可以成為學習的障礙呢?

如果我猜對了,請雙擊一下手機屏幕,給我點個贊,讓我知道一下呀~

接下來4步,由內而外,讓你真正的愛上學習:

1、第一階段:向錢看齊,激發對金錢的渴望

如何逼自己真正的學習,如何逼自己真正的自律,方法一大堆。知道了很多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關鍵問題是,還不夠慘,還不夠窮。人們為了自我保護,喜歡矇蔽自己,覺著自己的生活還不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初中的時候走讀,每天中午帶飯。那時候每天帶兩個饅頭和一些黃瓜鹹菜。那時候真是每天都很飢餓,但內心卻很充實。餓了就「啃書」,那也是我唯一的希望。我只知道要考上重點高中,就不會每天都喫饅頭。工作以後,一旦發現自己有安逸的心裡。就會主動去刺激自己,去一些招聘網站看看一些高收入的崗位。去一些奢侈品網站,看看價格。發現自己距離還差很遠,回來又繼續努力學習。

如果你沒有動力,就把賺錢作為第一目的。讀完一本書,自己的儲蓄賬戶能夠增加多少虛擬貨幣。最好能夠給自己帶來實際效益。比如,你是做銷售的,那就讀一些銷售技巧類。學習之後馬上應用,能夠帶來成單。這就是對學習最大的反饋。

不要羞於談錢。魯迅在教育部任職時,每個月薪水300塊大洋,當時北京市民最低生活費是兩三塊大洋。他一方面拿國民政府的錢,一面還罵國民政府。(出自《見識》——吳軍)

每個人學習的動力不同,家庭背景也不相同,但改變的初心是相同的。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瞭解自己,發掘自己努力的元動力。老韓剖析了很多心理學書籍,通過總結和思考,總結了一套提升學習動力的方法。如果你也想突破自己軟肋,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老韓大叔】,我把這些心理學方法分享給你,歡迎你來一起進步,很高興認識你。

關注公眾號【老韓大叔】回復【書單】領取50本值得跪讀的高質量好書

魯迅是拿筆杆子賺錢的

2、第二階段:逼自己,死讀書(學習)

當你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時,你還靜不下心學習時,這時候就需要死磕自己。死讀書,我用的辦法就是抄書,邊讀邊抄書,就像小時候寫家庭作業。

小時候學習的目的很簡單,一心想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長大以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就不那麼單純,無法專註。看似坐在椅子上學習,其實腦袋裡不是在想昨天女朋友為啥不理自己、老闆能不能給加薪、晚上又去哪裡嗨皮、最近有沒有什麼好看電影。

治療這些問題,就是要讓手和腦並用,目的是讓手沒有機會去碰手機,讓大腦也不閑著。

最重要的一點是給自己設定個目標,不抄完不要離開座位。哪怕是尿褲子,也要待在原地。這是一種持續完成目標,獲得最終成就感的動力。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爬山這件事,如果你停留在原地,你永遠也爬不到山頂。如果你一直邁步,你終究會登頂,除非你放棄。

設定目標,抄書,就是一個爬山的過程。中途離開位置就等於你放棄,只要放棄一次,就次次都想放棄。只要成功一次,就次次都想成功。人心就是這樣奇怪。

曾國藩讀書一句一句的讀,上一句不理解,就不讀下一句。必須要弄懂書裏的內容。(《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曾國藩的學習方法,稱之為「愚恆」的方法,對大多數人根本不適用。因為,當時信息流通慢,好的學習方法被埋沒了。其實,牛逼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花2倍的力,就能輕鬆得到4倍的回報。老韓,我在自己的公眾號【老韓大叔】,裏分享了4個頂級的學習方法,幾乎可以說涵蓋了所有學霸的學習方法,包括哈佛的學習方法,老韓我都在自己的公號【老韓大叔】一一的分享給你,你一定要來。

關注公眾號【老韓大叔】回復【自律】領取長期高效自律祕訣

3、第三階段:向前看齊,尋找榜樣的力量

經過以上兩個階段,你已經初步獲得一些成績。不過,很快就進入了瓶頸期,學習效率低,成長的進步慢。三分鐘熱血的勁頭也過了,開始不斷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行?這樣努力奮起,最終會得到什麼?

其實,我們都清楚,做出任何選擇都有機會成本。選擇了A,意味著就不能選擇非A。時間花在了學習上,同樣的時間,就沒辦法花在了手機上。

我們就是不斷權衡利弊,是要獲得瞬間的安逸,還是要獲得長久的安逸。這一步需要加上催化劑,在你的領域尋找一個榜樣。先模仿學習,然後在尋求超越。

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的名詞,叫「知識的詛咒」,說的是當我們知道一件事的時,很難想像不知道這件事的人,是怎樣一種心理狀態。其實就是默認,我們知道這件事,所以人也應該知道這件事。反過來就是說,如果我們不知道一件事,也很難想像出知道這件事對我們的好處。

打個比方:

我們做一件事,以為做到90分,就已經很牛叉了。殊不知,我們以為的90分,不過是高手眼裡的60分,甚至可能更低,毫無競爭之力。

所以,為了打破這種知識詛咒,提高自己競爭力,也是為學習這件事加上催化劑。需要找到你所在領域裡的一個標杆,也就是大家共識的牛人。以此為標準,去學習,向前看齊。

4、第四階段:組隊學習,或找一個私人教練

明明已經發朋友圈立Flag了,為什麼不管用?還是堅持不下去?你需要有人時刻能夠督促你。靠自律沒辦法的話,那你真的需要一個私人教練,要花錢的那種。在學習之前,壓上「賭注」,如果中途放棄,就會輸掉賭注。

在一段感情中,你付出的越多,就越不捨得放手。學習也一樣,你不喜歡學習,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了。當你在學習上,付出的越多,就越想付出,越想得到回報。在學習之前壓上賭注,也就是先付出一部分,你就想要得到回報,而繼續堅持下去。

到這裡,如果你還是沒辦法真正地開始學習。建議你去爬一座大山,去體驗一下爬上的過程和登頂的感覺。因為人生就如同爬上,有很多人和我們結伴而行,也有很多「敵人」,因為越是到頂端,可利用的資源就越少,但是風景也就越好。

你只有逼自己一次,達到頂峯體驗過這種巔峯的感覺,你就不會允許自己失敗,而有足夠的動力,去克服學習障礙。包括玩手機、玩麻將、玩大煙槍等等。

總結一下:設定學習目標,逼自己完成一次目標,找到榜樣達到社會認同的標準,組隊分享你的成長。大腦不喜歡複雜東西,有時候簡單粗暴的方法,反而最有效。

我整整3天時間,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請花1秒鐘給我雙擊點個「贊」吧,~ 謝謝你 ~

我是老韓,是知乎上專註於成長和職場進階的答主,如果你想認識我,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老韓大叔】。我把10年不那麼輕鬆,甚至可以說一路磕磕絆絆,坎坎坷坷的全逆襲成長經驗分享給你。你一定要來,我在【老韓大叔】的公號等你。

我也會分享跟許多大牛朋友學到的理財祕訣,500本優質書籍和私人書單,高效有趣的學習法,以及無痛戒掉手機、養成自律的變好方法,還有一份職場成長大禮包一起分享給你,讓你更好提升自己。

關注公眾號【老韓大叔】回復【禮包】領取為你精心準備的全部資源

關注 @韓大叔,跟我一起成長


二話我也不多說,先送圖!


如今的互聯網時代,許多人都會有種無力感:「感覺現在的書和文章都太多了,根本看不完也看不過來。」


雖然的確在這種信息爆炸時代,內容鋪天蓋地越來越飽和,但真正優質的內容其實是越來越少的。


事實是,你之所以感覺信息太多,恰恰是因為你懂得太少,以至於無法分辨到底什麼內容纔是對你真正有用的,以及你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吸收消化它。


如果你每天還在靠刷公眾號和知乎,看 b 站和抖音來學習,看似每天都在暴風吸入的內容,其實都是些知識碎屑殘渣而已。


這也是我建議的,信息越爆炸,就越要減少攝入的密度,提高輸入的精度。少看書,看好書,少掃視,多吸收。


以下的兩種讀書方法,是我驗證的最好的讀書方式,我用類比的方法呈現出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想問問你,有沒有感受過這樣一種狀態:


在做某件事的過程中,你忽然有一種周圍全都安靜了下來,噪音聽不見,整個世界就只有你和你手頭上的事情的感覺。等到你做完了事情伸個懶腰,一看錶才發現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而自己卻毫無感覺。


這種「心流」的專註狀態,除了我小時候趴在地板上拼樂高時有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了。


可能你也很久都沒這種感覺了,因為現在的信息爆炸時代的特性就是「隨時幹擾,一直在線」。


社會心理學有個概念叫「注意力稀釋效應」(Attentional dilution),是指當主要信息和不必要的信息一起出現的時候,不必要的信息,會對人類的判斷產生幹擾。


看書恰恰是一個需要高度專註的事兒,現在卻是個泛娛樂社會,知乎、微博、短視頻、遊戲……幹擾因素簡直時刻在對你的專註力單方面吊打,甚至羣毆。


許多人會從直接切斷幹擾來源入手,比如看書時斷網靜音把手機扔兩米遠,或者走喬布斯的極簡主義模式,直接把自己扔到一個沒網沒人沒任何干擾事物的環境讀書,但由外界喧囂,自己靜如止水。


但這還是治標不治本,想要獲得高度的專註力,首先你做的事情是需要對你有足夠吸引力,足以讓你從中感受到樂趣的,不然就算不玩手機,不和周圍的人聊天,你還是會感覺窗邊爬過的螞蟻都真值得觀察一番。


就我的經驗來說,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讀書能夠讓你獲得最佳的閱讀體驗,纔是最最最重要的。


現在的書太多了。


很多人坐下隨手翻開書,看兩行覺得都在說些不明覺厲的劇情,對自己沒什麼幫助,不看了。或者說覺得乾貨又太枯燥太長了,看完都該猴年馬月了,沒耐心看完。


由錯誤的閱讀方式,引發超爛的閱讀體驗,必然讓你無法耐心認真的閱讀下去。


所以沉浸閱讀,首先要從內部感受來調節。


內部感受的調節


俄國哲學家別林斯基曾經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在這裡,教你兩種應對不同圖書種類的閱讀方式——


第一種,我稱它為「威尼斯閱讀」(Venetian reading)。


這個名字是我隨興取的哈哈,因為我很喜歡義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先別錘我,繼續看你就會懂為什麼這麼取名了。


威尼斯水城是義大利的靈魂城市,它有著蜿蜒的河道、流動的清波。


懂得欣賞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應該會在月夜裡,招手叫一支「貢多拉」 ,沿著運河水道輕搖遊行,讓自己逐漸迷失在迷濛夜色中,領略水上古城的魅力……


這樣鋪墊的意思是告訴你:


這種閱讀方式呢,也像是去水城威尼斯旅行一樣。


旅行的意義在於體驗,你很難說清楚在一次旅行中你會有什麼具象化的收穫,因為你旅行不是為了撈金,不是為了求知,也不是為了艷遇(也不一定),只是單純的為了【獲得體驗】。


這種體驗,可能是對歷史遺跡的驚嘆,對自然奇蹟的敬畏,對人文風情的嚮往等等。總之,因人而異。城市那麼大,無論文科生還是理科生,畫家還是數學家,不同的人會根據自己不同的閱歷,再從相同的事物中得到不同的體驗。


而有些城市,或者說有些書,是需要越有耐心的深入瞭解,纔能夠體驗更多的。


所以用這種方式讀書,重要的是體驗。


讀《活著》,你體驗苦痛與生命力,讀《白夜行》,你體驗愛與救贖,讀《月亮與六便士》,你體驗桀驁與夢想……


即使很難說你從中學到了什麼硬知識,升級了多少認知,但這種從劇情而來的體驗感,讀到某段話對你忽然之間的啟發,會提高你認知世界的水平,讓你對生活的變數更加從容,對命運的多樣性更加接納。這些,都是讀書無法顯露在外的。


而體驗這種事很玄妙,那就是——「你無法為了獲得體驗而去體驗」。


因為體驗這種事,本身就是發生在沿途隨機的細節中的。如果刻意去尋找,它反而容易消失不見。


用我那崴腳的量子力學知識類比,為體驗而體驗,就像「一觀測,就坍縮」的粒子一樣,光是測量本身,就會改變被觀測量的狀態,使其化為烏有。


所以想要獲得體驗,重要的是兩點:

  1. 你必須讀得「慢」。只有「慢」下來,你才能悠哉的欣賞沿途的風景,而不是走馬觀花。
  2. 你必須不帶什麼知識性目的。只有摒棄功利心,你才能品位出細節劇情,而不是浮光掠影。

那這種體驗型閱讀,適合什麼書呢?


其實想要從白紙黑字的書籍中獲得體驗,就不得不需要「想像」,畢竟我們都是經由感官和想像來體驗事情的。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莫提默說到「不要抗拒想像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因為想像文學就是在闡述一個經驗本身,那是讀者只能藉助閱讀完全書,才能擁有體驗,甚至帶來一種享受。


所以體驗式閱讀就相當適合閱讀想像類文學,比如文學小說類、泛科普類、詩集、戲劇劇本、藝術攝影集畫冊類的書籍。


記住,對體驗類的書籍,我們不應該要求效率,而應該要求沉浸。


在這裡也給你推薦幾本我覺得體驗很有趣的書(選自豆瓣 top100 ):


《藝術的故事》、《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人類簡史》、《月亮與六便士》、《所羅門王的指環》、《1984》、《梵高傳》、《復活》、《百年孤獨》、《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第二種呢,我稱它為「雜貨鋪閱讀」(Grocery store reading)。


雜貨鋪有什麼特徵?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5 篇內容

鹽選專欄

降維力:比你的同齡人高一個維度去思考

柴桑 思維段子手

¥19.90 會員免費

編輯於 2020-11-02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王振宇王振宇可去公眾號「學不成歸來」認識我

圓桌收錄等 2 項收錄

截至目前我接受了41個知乎夥伴的諮詢,其中足足有20個夥伴都提到類似「如何戒掉手機?」的問題,可見被這個問題困擾的人真的很多。

老實講,我很納悶單單一個「如何戒掉手機」在我看來異常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值得那麼多答主大書特書,更神奇的是,仔細看完之後發現大多數都浮在表面,竟然完全沒有很受用的感覺

那麼文章開始之前,我向你保證:

文章全文很長,這是因為我想儘力幫你把道理講清楚,但真正涉及到戒掉手機的操作建議,5分鐘就可以看完,不僅極其方便操作,而且有效,人格擔保。

我是王振宇,一名生活黑客,我相信「但凡有規律,凡事皆可hack」,學習如此,人生也如此,戒掉手機自然不在話下。

為了方便閱讀,我先把內容的結構告訴大家,如果心急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部分,但我不建議你這樣做,前兩部分作為第三部分的鋪墊,足以讓第三部分的真正效用放大10倍不止。

Part 1 為什麼要戒掉手機?

Part 2 為什麼戒不掉手機?

Part 3 怎樣戒掉手機?

這篇答案包括導圖、碼字、排版檢查校對,大概花了2天時間,如果對你有用,還請花1秒鐘點個贊。謝謝你:)

Part 1 為什麼要戒掉手機?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學派認為:

人生有三個追求是不證自明的,他們分別是,第一、想要進步;第二、追求幸福;第三、追求自由。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沒人不焦慮,沒人不想進步,沒人不想通過進步獲得幸福和自由。

那為什麼要戒掉手機呢?稍微對照一下就知道,僅僅沉迷手機這一個行為就直接完美地違背了前面說的三個追求

是的,同時而且全部違背

因為沉迷手機,我們浪費大量時間在智能手機上,進步從何談起?沒有進步便沒有發展價值,沒有發展就沒有價值,我們追求的財富自由從何談起?沒錢還被手機控制,時間自由從何談起?既沒進步也沒價值;沒有財富也沒有可支配的時間,幸福又從何談起?

看吧,沒有誇張,三條追求無一例外,全部違背。

這還不夠。

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一書中,嚴肅論證了「注意力是每個人最寶貴資源」的觀點。

什麼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最重要、卻被人忽視了的寶貴財富?

注意力。你的注意力,真的很少,一天下來,能夠集中起來有產出的注意力,弄不好往往只有兩三個小時而已,如是不珍惜他,不消說你能不能成功,僅僅「有收穫」都是根本做不到的,不是嗎?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本質上不屬於你,你只能試著與它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纔是你所擁有的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 —— 從這個角度望過去,人生其實是公平的,因為你的注意力確實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棄。所以,那結局是好是壞,其實真的是你自己選的。如此看來,很多人的敗局很早很早就已經定下來了,因為幾乎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已經養成了四處浪費自己注意力的習慣,任由自己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點點滴滴或者大把大把地流失 —— 這樣的人若是能夠成功,天理何在?所以,你必須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這可能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建議 —— 因為,最終,你的一切價值,都是你的注意力的產出。

隨意浪費自己的注意力,什麼有價值的事情都不做的結果註定是「一事無成」,這件事從無例外。

一句話總結就是,一個人所有的價值(包括進步、成長、財富等等),都是合理分配注意力的結果,隨意浪費寶貴的注意力,和浪費生命無異。

最終有些人的結局將是不曾進步、沒有自由、失去幸福的悲慘一生,而他們的慘狀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更可怕的是,他們也許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那麼慘是因為什麼,還有比這件事情更殘酷的嗎?

真的還有!!

不妨問你三個問題吧,你坐穩了,因為這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血腥。

1)你還記得你昨天刷手機刷到了什麼嗎?

—— 「好像有點印象,看了篇10w+的文章,寫的好像是…哎 寫的是啥來著?我咋記不起來了…」

2)你還記得你7天前刷手機刷到了什麼嗎?

—— 「……」

3)你還記得你一個月前刷手機刷到了什麼嗎?

—— 「……」

沒猜錯的話,你現在應該很心塞吧?別急,還有更心塞的,你現在打開你手機裡面的時間統計吧,也許你在手機上花費了4個小時,但結果就是你什麼印象都沒留下來。

連印象都沒留下來,你怎麼指望他們去改善的你的生活呢?

你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就是這麼被浪費掉的。

再看看你手機上那些經常打開的APP吧,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是注意力殺手。

不管是朋友圈裡的爆款文章,抖音裏的漂亮姐姐還是B站裏的爆笑視頻,說到底都是為了收割你寶貴的注意力,然後把我們寶貴的注意力和時間打包賣給廣告商,結果就是APP和廣告主都賺得盆滿缽滿而我們卻深陷「沉迷手機」的坑裡無法自拔。

現在關於為什麼要戒掉手機這個問題,我們的結論也就非常清楚了

沉迷手機讓我們浪費掉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同時違背進步、自由、幸福三大人生追求,最狠的是手機讓我們失去進步的機會還不夠,還讓我們無意識地為APP和廣告商打工,居然還不給工錢,實在是太氣人了。

Part 2 為什麼戒不掉手機?

(注意!絕對不是要完全戒掉手機,手機作為強大工具,合理使用值得提倡,下面的討論都是基於沉迷手機過度使用的基礎之上)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無比沉重,一旦回答清楚,很多人的價值觀都會受到衝擊,但為了更好的自己,現實無論多麼殘酷,我們也要選擇面對不是嗎?

簡單說,戒不掉手機是因為手機上的App不偏不倚地切中了人性兩個最根深蒂固的特質,因為如此,我們才被困得動彈不得

先將手機上最讓人上癮的APP,簡單做個分類,一類是娛樂消遣類,一類是社交軟體類

------

先說娛樂消遣類,顧名思義就是用輕鬆愉悅的內容,讓你欲罷不能,其中以王者榮耀代表的遊戲和以抖音為例的娛樂內容軟體都屬於這一類。

這類軟體利用的人性特點是:

#人性貪圖短暫的享受#

很多人都聽說過「延遲滿足」這個詞,這個詞常被用來討論自控力、自律、以及個人成長。

簡單說,所謂延遲滿足就是不做那些只有短期快感、長期來看沒有價值的事情,而應該做那些哪怕短期沒有任何快感甚至充滿痛苦但長期來看卻具有巨大價值的事情。

的確有道理,但「延遲滿足」是反人性的。

這背後的道理是這樣的:

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生產率才快速提升,所以人類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只不過近200年的事情。而在先前的幾十萬年裏,人類都過著缺衣少食還受野獸威脅的日子,在今天活明天就可能死掉的時間裡,一旦了有了可以享受的機會,最好的選擇就是「及時行樂」。考慮到這段悽慘的日子是如此漫長,人在基因層面就養成了「貪圖短暫享受」的習慣。

現在再看看遊戲和娛樂軟體,無一例外都正好切中了這一痛點。

比起所謂的延遲滿足,比如學個習、背個單詞、健個身…

王者峽谷來一場?爽!

看抖音小姐姐跳個舞?過癮!

刷個B站沙雕視頻?好玩!

但然後呢?留下無盡的悔恨和空虛罷了。

------

再說社交軟體類,微信,QQ,微博等等都算這一類。

這類軟體利用的人性特點是:

#人是社會化動物#

相信你見過太多人時不時拿出手機,先打開微信朋友圈看看有沒有小紅點,再看看QQ空間有沒有小紅點,然後看看微博有沒有小紅點。

要是有呢,趕緊點進去看看誰又點了贊,誰又給了評論,然後回來刷一刷朋友圈、再刷一刷動態、最後刷一刷微博。

要是沒有呢,那就直接刷一刷朋友圈、再刷一刷動態、最後刷一刷微博。

一天來個好多次,一次來個好幾分鐘,一天下來幾個小時就沒了,問問他看到什麼了呢?好像又沒留下什麼印象。到最後這種狀態發展到近乎強迫症的地步,說不浪費時間那是假的,但因為社交軟體上都是社交夥伴發表的動態,不刷他也是反人性的。

而這背後的道理是這樣的:

同樣是在遠古時代,在人類發明強大武器之前,人類和野獸相比從來都弱勢羣體,單挑挑不過,於是隻能報團取暖,採用所謂「眾人齊心」的策略,這就導致人類的狩獵、飲食、居住都是羣體活動,過程中自然涉及到人與人的交往,即所謂的社交。這種習慣演化下來,就決定了人成為了羣居的社會化動物社交成為了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看看風靡全球的社交軟體,無不切中這一痛點。

有人點贊?開心!

有人評論?我好重要!

有人私聊我?咦…ta該不是喜歡我?

但結果呢?生活被屢次刷新的社交動態打破得四分五裂,時間和注意力白白流失。

現在明白了,之所以手機那麼難戒,是因為手機上的APP死死地卡住了人性的命門。

當前正逢現代人越來越焦慮,對自我發展自我進步的訴求愈發強烈,僅僅因為人性固有的弱點便向智能手機低頭,總會不甘心的,那麼下面就是這次的正餐——「怎樣戒掉手機?」

只要你敢看還敢用,我就敢保證他有效,就這麼自信。

Part 3 怎樣戒掉手機?

#1 「停!真要開始嗎?」

既然戒不掉手機是因為我們被APP切中了人性的要害,換句話說,APP以智能手機為載體通過人的本能把我們征服了

那要對抗原始的本能,我們自然需要用點更先進的玩意兒,這個玩意兒就是和人性本能相對的人腦智能

具體點說,就是將人類和其他物種相區別的能力—— 可控的思考能力

再具體點說,就是基於主動思考的自我覺知和自我引導能力

沒怎麼聽明白?沒事,因為我剛剛說的壓根不是人話,完全是為了顯得厲害的裝逼言論,哈哈哈

那麼用人話簡單說,在我看來,戒掉手機的關鍵有且僅有一個,那就是你需要記住並隨時提醒自己:

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維克多 · 弗蘭克,他在納粹集中營中受到了殘酷的虐待。經歷了無數的波折和思考後,他想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活出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 · 富蘭克林

哪怕在最艱苦的歲月,也可以選擇積極向上的態度。

【我把給我提供靈感的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的PDF版本放在了公眾號 學不成歸來 後臺,回復「意義」自取】

不僅是針對態度,面對戒掉手機這件事,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

針對任何一個行為,我們也都可以選擇!

老話講「萬事開頭難」,這句話的另一個理解角度就是:一旦開始,後面的事情就傾向於自然發生甚至逐漸走向失控。

玩手機就是這樣,而且非常典型,一旦不經意打開鎖屏,開始刷新朋友圈,很多人就進入了無意識玩手機的狀態,一發不可收拾。

但同時我們也意識到的:

任何行為永遠都有一個開端,如果能在開端就解決問題,後面的無意識失控也就再無發生的可能。

這時候有人說了:「你這不廢話嗎?我要是能控制住不開始還需要來看這個答案?」

非也非也

控制住不開始這件事情聽起來有多困難,做起來就有多簡單

簡單到一共只有三步:

1)在每個行為開始前先強行打住,然後主動用大腦提醒自己前面那句已經重複三遍的話:「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2)緊接著問自己:「你正面對的這件事,做?還是不做?」

3)稍作思考,選擇對的答案,直接做。

完了,就這麼簡單。

有多好用呢?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試試戒掉玩手機。

想像你正在圖書館上自習,然後不知怎麼的你就放下了筆拿起了手機,你那足夠智能的手機激活了抬手亮屏功能,你正面對著自己熟悉的鎖屏。

好在你看過了這篇回答,於是你意識到你即將要打開鎖屏開始玩手機了,你也意識到一開始玩手機你可能就要失控了。

但你還記得這篇回答告訴你在行為開始前先強行打住,好的,指紋解鎖的那個手指暫時還沒有放上識別器。

接著又想起這篇回答說你要主動提醒自己「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好的,你接受了,針對玩手機這件事情,你是有選擇的!

然後你又想起這篇回答提到下一步是問自己「你在面對的這件事,做?還是不做?」「那這手機是玩兒還是不不玩兒呢?」

於是你開始思考,「玩兒還是不玩兒呢?我現在在圖書館,我是來學習的,如果玩兒了,這上午可能又過去了,我都大三了,要是不學習怕是考不上研了,這考不上研究怕是找不到好工作,這找不到好工作怕是贏取不了白富美了,這贏取不了白富美…媽的,太可怕了…這手機不能玩兒!」

於是你就嚇得扔掉了手機,重新拿起了筆…

看吧,就這麼簡單。

# 你可能會好奇這麼簡單的步驟為啥會有用呢?

其實很簡單。

第一步在開始前強行打住,其實是為了克服順從人性的無意識的開始行為,通過提醒自己「記住!你永遠有選擇!」給了自己暫停下來思考並做出正確選擇的緩衝時間和機會

第二步通過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疑問句,引導自己針對面前這件事情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理性的選擇,進一步克服本能帶給我們的影響。

到了第三步,你最初的衝動已經所剩無幾,此時按照理性選擇行事的困難和阻力已經小了很多,那麼按照正確的選擇行動就好了。

如果用生動形象的話來表述整個過程大致如下:

1)你的好兄弟或者好閨蜜對你大喊:「哥們(姑娘)!!別衝動!!!手機ta在勾引你啊!!!而且這個妖艷賤貨ta戴面具了!!!!你先冷靜冷靜!!!!脫了面具之後ta很醜的!!!!不信你揭開面具看看!!我沒騙你!!!你別上當啊!!!!」

2)你面不改色地揭開了ta的面具…「靠!媽的!!真的很醜!!!」

3)你頭也不回的走開了…

可能會質疑說,做出了選擇就能直接行動嗎?沒這麼簡單吧?我咋覺得這麼難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答案可能是你想像不到的——對於做出選擇後立即行動這件事,你認為他難他就難如登天,你認為他簡單他就簡單到不可思議。

因為嚴格來講,人的每個行動都是被大腦控制的,無非是潛意識控制和有意識控制的區別,前兩步我們已經儘可能消除了潛意識對行動的影響,於是就只剩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條路可以走。

「只剩下」也就意味著唯一,唯一也就是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人總是要行動的,並且我們從來都極少處於完全失控的狀態,那麼結論就是:

除非在極端情況下,人的行為總是可以被有意識的掌控的。

所以當你覺得做出選擇後馬上行動很難,相當於放棄了主動控制行為的權利,控制權交還給了潛意識,那麼結果就是你的行動真的就會很難;但反過來,如果你覺得做出選擇後馬上行動非常容易,打死都要把主動控制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上,那結果就是你的行動真的就會很簡單。

打個比方,我們說說早起這件事兒。

早上5:00的鬧鐘響了,你睜開眼睛,但分明感覺很困,如果就著人性追求安逸和舒適的趨勢你很想賴牀或者睡個回籠覺。但因為你看過這篇文章,你突然意識到針對起牀這個行為本質上你也是可以選擇的。

那麼「起?還是不起呢?」

你開始思考,起牀能夠儘快開始學習,提升自己,幫助自己儘快贏取白富美…而不起,一上午就沒有了,你啥都沒有改變,好像也沒啥意思。

於是你決定了:「起!」

接著一拍大腿,怒目圓睜,一瞬間就從牀上蹦了起來,早起就這樣成功了。

痛苦嗎?大概也就痛苦一秒鐘吧。

難嗎?這都叫難那你的人生經歷可真是太匱乏了。

回過頭看看「接著一拍大腿,怒目圓睜,一瞬間就從牀上蹦了起來」這句話,這就是不認為「選擇後立馬行動」很困難的行為模式,心理活動總是類似「不就是起個牀嗎?有啥困難的?所做就做!幹就完事兒啦!」然後一狠心一跺腳,好事兒立馬發生。

所以,請永遠高看自己一眼,把行動主動權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做出了選擇,幹就完事兒了,不就一狠心一跺腳的事兒嗎?有多難呢?

到這裡相信你現在已經理解了,為什麼戒掉手機的關鍵在於: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但我們還是想問,另一部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又是什麼情況呢?

還是之前那個場景

你正在圖書館上自習,然後不知怎麼的,你就放下了筆拿起了手機,你那足夠智能的手機激活了抬手亮屏功能,你正面對著自己熟悉的鎖屏,然後熟練地打開了指紋解鎖…

毫不猶豫地進入微信看了看小紅點,「哎,沒人點贊」,不管了,先習慣性刷刷朋友圈;

然後又進入QQ看了看小紅點,「咦,有人贊了我!害,不是我喜歡那姑娘,沒意思!」

退出來,再習慣性刷刷QQ動態;再然後進入微博,「嘿,熱搜又更新了,我靠,汪峯終於上頭條了??NB!」…

一套結束髮現又過了15分鐘…「我去!手機害人啊!我咋這麼菜呢?說好戒掉手機好好學習的…我是不是不適合學習啊??」

似曾相識吧?

但現在你已經發現了,他們的最大問題就在於:

「他們從來沒意識到面對手機的時候,自己竟然可以選擇。」

那麼結果自然就是順從人性的特點,無意識地開始,無意識地浪費時間和注意力,被APP安排得明明白白之後,還不忘感嘆一句自己的無能,真是要多慘有多慘不是嗎?

---- 小分割線 ----

方法發表以後收到了一些反饋,甚至有夥伴付費在諮詢裏提問我

「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出關於做還是不做一件事的正確選擇呢?有時候挺糾結的。」

非常簡單,我們之所以做不出正確的選擇,往往都是因為理性的思考被人貪圖短期享樂的本性幹擾了。既然本性只考慮眼前或者短期,那麼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把思考問題的時限刻意拉長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下面這句話記好了,一瞬間解決90%的選擇困難:

「我現在做什麼才對十年之後的我最有價值?」

· 「早上醒來,起?還是不起呢?」

不起對十年後的我有巨大價值嗎?沒有,好像只是讓今天的我爽一點罷了。

起牀提升自我對十年之後的我有巨大價值嗎?有的,而且進步和成長還可以積累,每一步的價值都幾乎無限大。

那就起牀吧。

· 「學習還是玩手機呢?」

玩手機對十年後的我有巨大價值嗎?沒有,好像只是讓接下來半小時的我爽一點罷了。

學習對十年後的我有巨大價值嗎?有的,考個好大學,考個好研究生,找個好工作,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那就學習吧。

就這一個心法便足以幫你克服大多數誘惑,做出更好的選擇了。

---- 小分割線 ----

最後,你知道這個方法最牛逼的地方是什麼嗎?

他不僅可以用來戒掉手機,而且可用來戒掉幾乎任何不好的行為!

比如戒煙,戒賴牀等等,只要你想,你可以用他來戒很多東西。

親測好用!誰贏誰知道!!

#2 「停!真要繼續嗎?」

如果第一個方法居然沒能阻止你開始,現在你已經開始了玩手機,那這時我們要做的事情就變成了怎樣讓玩手機的你儘快放下手機,避免無意識狀態下玩失控了。

正所謂「犯錯不可怕,能及時止損也是大智慧。」

所以這大概可以看成第一個方法失效時候的補救措施。

方法類似並且同樣簡單,同樣是三步:

1)進行任何行為的過程中,不停追問一個問題:「我在幹嘛?我到底在幹嘛?」

2)緊接著追問自己,「我該?還是不該繼續下去?」

3)稍作思考,選擇對的答案,直接做。

回到剛剛那個情景,當你問自己在幹嘛的時候,你猛地意識到「該死!我居然又在該學習的時候玩兒手機了…」然後你問自己該不該繼續玩兒下去呢?「再玩兒贏取不了白富美了啊…媽的!太可怕了!…不能繼續了…」,於是QQ動態還沒刷完呢,你就嚇得扔掉了手機,重新拿起了筆…

依然簡單且優美不是嗎?

依然嘗試用生動的語言表述一下,大概如下:

1)你對自己進行了靈魂拷問「我在幹嘛??」然後自問自答道「我居然和這麼醜的手機牽手逛街呢???我怎麼了??!!」

2)你突然感到背後一涼,油然而生一種緊迫感,「不行!我得趕緊溜!!」

3)你甩開牽著的手,扭頭對手機說「emm,不好意思啊,學校突然有點事兒,我就先走了,你自己保重…」然後趕緊逃離了事故現場。

看吧,簡單易懂,恭喜你成功把自己從失控的邊緣拯救了回來。

說到這裡,順帶說一句

常被人掛在嘴邊的「自控力」其實不必一步到位,過程中不停審視不斷修正狀態同樣是做到「自控」的好思路。

#3 一些小技巧

說完前面兩個大招,下面提一些輔助技巧,綜合應用可以讓你的手機戒得更加痛快。

1)物理隔絕手機

顧名思義,就是把手機放在取不到的地方。

比如:

· 去教室上課,手機放在宿舍;

· 去圖書館學習把手機放書包裏壓根不拿出來,然後把書包放在離自己比較遠的座位上,雖然有被當成惡意佔座的風險,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 hhh

2)提前設置手機

· 開始學習前打開飛行模式(親測:哪怕打開了飛行模式,不把手機放得遠遠的話,對於重度手機上癮患者作用不大)

· 開始學習前直接關機(這個方法比飛行模式稍微好一點,因為手機開機需要等大約一分鐘,一分鐘結束玩手機的衝動就消退很多了)

· 開始學習前打開強制鎖機類學習APP(類似番茄ToDo,Forest之類的應用,大致邏輯就是設定專註學習不玩手機的時間,一旦玩了手機,任務就失敗。親測發現這類應用還是對本身自控能力就比較強的人更有效)

· 好像有的手機已經有了「禪定模式」,就是設置時間點擊開始,手機直接變「磚」的功能,如果你的手機碰巧有這個功能,學習前打開它唄。

3)互相監督

· 找個共同學習的好友,一起組隊學習並約定不玩手機,雙方互相監督,誰食言就請對面一杯奶茶什麼的

· 網路直播學習(哪怕你沒有粉絲也沒有關係),一方面手機被用來直播了,你就不方便玩兒了,另一方面人在攝像頭面前總是會本能地規矩很多。

好了,關於如何戒掉手機的方法就這麼多,數量不一定最多,但絕對足夠你解決這個問題了。

如果認真實踐上面提到的方法之後,你依然沉迷手機無法自拔,你真的可以提刀來見我,我都不帶逃跑的

最後,題目問的是如何戒掉手機去學習,現在手機已經戒掉了,你以為我還要長篇大論談學習嗎?

我纔不要呢,寫了這麼多,我都累死了,我要去玩兒了!

但慢著…嘿嘿嘿…其實不寫的原因是我早就已經寫過了!!還是總共收穫8k+點贊的高質量答案噢~(雖然初衷是寫給高三的孩子的,但事實上適用於所有學習者)

放下手機後,總得先要進入專註狀態吧~

有什麼辦法能較快地集中注意力進入狀態??

www.zhihu.com圖標

然後那就開始認真學習唄~

如何在家學習??

www.zhihu.com圖標怎樣在高三靜下心來學習??

www.zhihu.com圖標

為了做到有用這篇文章真的寫了蠻久蠻久

希望大家點個贊,謝謝大家!拜託拜託

也可以點個關注和振宇做朋友

答主:王振宇(985大三在讀 | 生活黑客 | 知乎10萬關注)我有10個萬贊乾貨答案,關於高考的乾貨回答獲得了35萬的點贊+55萬的收藏,在知乎高三板塊排名第四,關於高三和成長我會在接下來的一年持續地做得更好更多

另外我的公眾號「學不成歸來」更值得關注

堅持每週乾貨更新(比知乎更快更及時),裡面把知乎總共50w收藏的原創學習方法、心態調整、考試技巧、個人成長的最新思考做了分類,也把高考真題、學習資料等等做了梳理和分享,5萬人在這裡獲得了真正的進步,歡迎你來。

-------- 分割線 ----

一轉眼距離寫下這篇文章已經一年了

一共獲得了3.2萬的點贊,2.7萬的喜歡

相信這篇文章的確已經給了許多人幫助,那麼我的初衷也就達到了

而過去這一年,振宇也已經變成了知乎高三板塊排名第3的答主

同時我也有了自己的作品,我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寫出了也許是第一本完全針對高考的系統提分學習方法論書籍《高三突圍》

全書28萬字的篇幅幾乎涵蓋了高三的所有問題,系統地從認知、心態、習慣、技巧、方法、學科六大維度為高三的同學提供了切實可操作的方法指南,這篇文章就被涵蓋其中,剩下內容的質量比起這一篇有增無減。

知乎點贊40次收藏70萬次是大家對它的認可,去年這些內容幫助了近100名同學提分100+,近500名同學提分50+。

我很有信心說針對高三的學習經驗,書中給你的也許已經是最好的了,不信大家可以自行進行對比。

瞭解我的同學應該都知道,作為一名高三答主我寫東西有一個堅持的原則,那就是

真正對學生有用。

這本書便是在這種要求之下寫成的,書籍發布以來已經有4000名同學開始實踐,既然過去的經驗告訴我提高100分根本算不得奇蹟,也許你也可以翻開這本書試一試。

書籍入口:在公眾號 學不成歸來 後臺 回復書名 高三突圍 即可進入書籍頁面

---------

收到很多高三同學的私信說希望有一個高三的羣,於是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建了一個2021屆高三的同行微信羣,不收費也沒有任何廣告,只有一羣如你一樣不停奮進的高三戰友。

雖然我是高三板塊排名第3的答主,但已經大四的我已經很難再真正深入到你們的生活中提供最具體的幫助,希望在這個聚集一羣同路人的地方能讓你們在互幫互助的氛圍裏找到自己的夥伴和戰友,真正體會到「其實你並不孤獨」

我會偶爾在羣裏分享高考相關的資源(真題、資料、文檔等等),也會在羣裏和大家交流答疑。

加入方式:公眾號 學不成歸來 後臺回復 同行 即可


截至目前我接受了41個知乎夥伴的諮詢,其中足足有20個夥伴都提到類似「如何戒掉手機?」的問題,可見被這個問題困擾的人真的很多。

老實講,我很納悶單單一個「如何戒掉手機」在我看來異常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值得那麼多答主大書特書,更神奇的是,仔細看完之後發現大多數都浮在表面,竟然完全沒有很受用的感覺

那麼文章開始之前,我向你保證:

文章全文很長,這是因為我想儘力幫你把道理講清楚,但真正涉及到戒掉手機的操作建議,5分鐘就可以看完,不僅極其方便操作,而且有效,人格擔保。

我是王振宇,一名生活黑客,我相信「但凡有規律,凡事皆可hack」,學習如此,人生也如此,戒掉手機自然不在話下。

為了方便閱讀,我先把內容的結構告訴大家,如果心急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部分,但我不建議你這樣做,前兩部分作為第三部分的鋪墊,足以讓第三部分的真正效用放大10倍不止。

Part 1 為什麼要戒掉手機?

Part 2 為什麼戒不掉手機?

Part 3 怎樣戒掉手機?

這篇答案包括導圖、碼字、排版檢查校對,大概花了2天時間,如果對你有用,還請花1秒鐘點個贊。謝謝你:)

Part 1 為什麼要戒掉手機?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學派認為:

人生有三個追求是不證自明的,他們分別是,第一、想要進步;第二、追求幸福;第三、追求自由。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沒人不焦慮,沒人不想進步,沒人不想通過進步獲得幸福和自由。

那為什麼要戒掉手機呢?稍微對照一下就知道,僅僅沉迷手機這一個行為就直接完美地違背了前面說的三個追求

是的,同時而且全部違背

因為沉迷手機,我們浪費大量時間在智能手機上,進步從何談起?沒有進步便沒有發展價值,沒有發展就沒有價值,我們追求的財富自由從何談起?沒錢還被手機控制,時間自由從何談起?既沒進步也沒價值;沒有財富也沒有可支配的時間,幸福又從何談起?

看吧,沒有誇張,三條追求無一例外,全部違背。

這還不夠。

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一書中,嚴肅論證了「注意力是每個人最寶貴資源」的觀點。

什麼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最重要、卻被人忽視了的寶貴財富?

注意力。你的注意力,真的很少,一天下來,能夠集中起來有產出的注意力,弄不好往往只有兩三個小時而已,如是不珍惜他,不消說你能不能成功,僅僅「有收穫」都是根本做不到的,不是嗎?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本質上不屬於你,你只能試著與它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纔是你所擁有的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 —— 從這個角度望過去,人生其實是公平的,因為你的注意力確實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棄。所以,那結局是好是壞,其實真的是你自己選的。如此看來,很多人的敗局很早很早就已經定下來了,因為幾乎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已經養成了四處浪費自己注意力的習慣,任由自己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點點滴滴或者大把大把地流失 —— 這樣的人若是能夠成功,天理何在?所以,你必須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這可能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建議 —— 因為,最終,你的一切價值,都是你的注意力的產出。

隨意浪費自己的注意力,什麼有價值的事情都不做的結果註定是「一事無成」,這件事從無例外。

一句話總結就是,一個人所有的價值(包括進步、成長、財富等等),都是合理分配注意力的結果,隨意浪費寶貴的注意力,和浪費生命無異。

最終有些人的結局將是不曾進步、沒有自由、失去幸福的悲慘一生,而他們的慘狀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更可怕的是,他們也許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那麼慘是因為什麼,還有比這件事情更殘酷的嗎?

真的還有!!

不妨問你三個問題吧,你坐穩了,因為這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血腥。

1)你還記得你昨天刷手機刷到了什麼嗎?

—— 「好像有點印象,看了篇10w+的文章,寫的好像是…哎 寫的是啥來著?我咋記不起來了…」

2)你還記得你7天前刷手機刷到了什麼嗎?

—— 「……」

3)你還記得你一個月前刷手機刷到了什麼嗎?

—— 「……」

沒猜錯的話,你現在應該很心塞吧?別急,還有更心塞的,你現在打開你手機裡面的時間統計吧,也許你在手機上花費了4個小時,但結果就是你什麼印象都沒留下來。

連印象都沒留下來,你怎麼指望他們去改善的你的生活呢?

你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就是這麼被浪費掉的。

再看看你手機上那些經常打開的APP吧,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是注意力殺手。

不管是朋友圈裡的爆款文章,抖音裏的漂亮姐姐還是B站裏的爆笑視頻,說到底都是為了收割你寶貴的注意力,然後把我們寶貴的注意力和時間打包賣給廣告商,結果就是APP和廣告主都賺得盆滿缽滿而我們卻深陷「沉迷手機」的坑裡無法自拔。

現在關於為什麼要戒掉手機這個問題,我們的結論也就非常清楚了

沉迷手機讓我們浪費掉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同時違背進步、自由、幸福三大人生追求,最狠的是手機讓我們失去進步的機會還不夠,還讓我們無意識地為APP和廣告商打工,居然還不給工錢,實在是太氣人了。

Part 2 為什麼戒不掉手機?

(注意!絕對不是要完全戒掉手機,手機作為強大工具,合理使用值得提倡,下面的討論都是基於沉迷手機過度使用的基礎之上)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無比沉重,一旦回答清楚,很多人的價值觀都會受到衝擊,但為了更好的自己,現實無論多麼殘酷,我們也要選擇面對不是嗎?

簡單說,戒不掉手機是因為手機上的App不偏不倚地切中了人性兩個最根深蒂固的特質,因為如此,我們才被困得動彈不得

先將手機上最讓人上癮的APP,簡單做個分類,一類是娛樂消遣類,一類是社交軟體類

------

先說娛樂消遣類,顧名思義就是用輕鬆愉悅的內容,讓你欲罷不能,其中以王者榮耀代表的遊戲和以抖音為例的娛樂內容軟體都屬於這一類。

這類軟體利用的人性特點是:

#人性貪圖短暫的享受#

很多人都聽說過「延遲滿足」這個詞,這個詞常被用來討論自控力、自律、以及個人成長。

簡單說,所謂延遲滿足就是不做那些只有短期快感、長期來看沒有價值的事情,而應該做那些哪怕短期沒有任何快感甚至充滿痛苦但長期來看卻具有巨大價值的事情。

的確有道理,但「延遲滿足」是反人性的。

這背後的道理是這樣的:

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生產率才快速提升,所以人類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只不過近200年的事情。而在先前的幾十萬年裏,人類都過著缺衣少食還受野獸威脅的日子,在今天活明天就可能死掉的時間裡,一旦了有了可以享受的機會,最好的選擇就是「及時行樂」。考慮到這段悽慘的日子是如此漫長,人在基因層面就養成了「貪圖短暫享受」的習慣。

現在再看看遊戲和娛樂軟體,無一例外都正好切中了這一痛點。

比起所謂的延遲滿足,比如學個習、背個單詞、健個身…

王者峽谷來一場?爽!

看抖音小姐姐跳個舞?過癮!

刷個B站沙雕視頻?好玩!

但然後呢?留下無盡的悔恨和空虛罷了。

------

再說社交軟體類,微信,QQ,微博等等都算這一類。

這類軟體利用的人性特點是:

#人是社會化動物#

相信你見過太多人時不時拿出手機,先打開微信朋友圈看看有沒有小紅點,再看看QQ空間有沒有小紅點,然後看看微博有沒有小紅點。

要是有呢,趕緊點進去看看誰又點了贊,誰又給了評論,然後回來刷一刷朋友圈、再刷一刷動態、最後刷一刷微博。

要是沒有呢,那就直接刷一刷朋友圈、再刷一刷動態、最後刷一刷微博。

一天來個好多次,一次來個好幾分鐘,一天下來幾個小時就沒了,問問他看到什麼了呢?好像又沒留下什麼印象。到最後這種狀態發展到近乎強迫症的地步,說不浪費時間那是假的,但因為社交軟體上都是社交夥伴發表的動態,不刷他也是反人性的。

而這背後的道理是這樣的:

同樣是在遠古時代,在人類發明強大武器之前,人類和野獸相比從來都弱勢羣體,單挑挑不過,於是隻能報團取暖,採用所謂「眾人齊心」的策略,這就導致人類的狩獵、飲食、居住都是羣體活動,過程中自然涉及到人與人的交往,即所謂的社交。這種習慣演化下來,就決定了人成為了羣居的社會化動物社交成為了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看看風靡全球的社交軟體,無不切中這一痛點。

有人點贊?開心!

有人評論?我好重要!

有人私聊我?咦…ta該不是喜歡我?

但結果呢?生活被屢次刷新的社交動態打破得四分五裂,時間和注意力白白流失。

現在明白了,之所以手機那麼難戒,是因為手機上的APP死死地卡住了人性的命門。

當前正逢現代人越來越焦慮,對自我發展自我進步的訴求愈發強烈,僅僅因為人性固有的弱點便向智能手機低頭,總會不甘心的,那麼下面就是這次的正餐——「怎樣戒掉手機?」

只要你敢看還敢用,我就敢保證他有效,就這麼自信。

Part 3 怎樣戒掉手機?

#1 「停!真要開始嗎?」

既然戒不掉手機是因為我們被APP切中了人性的要害,換句話說,APP以智能手機為載體通過人的本能把我們征服了

那要對抗原始的本能,我們自然需要用點更先進的玩意兒,這個玩意兒就是和人性本能相對的人腦智能

具體點說,就是將人類和其他物種相區別的能力—— 可控的思考能力

再具體點說,就是基於主動思考的自我覺知和自我引導能力

沒怎麼聽明白?沒事,因為我剛剛說的壓根不是人話,完全是為了顯得厲害的裝逼言論,哈哈哈

那麼用人話簡單說,在我看來,戒掉手機的關鍵有且僅有一個,那就是你需要記住並隨時提醒自己:

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維克多 · 弗蘭克,他在納粹集中營中受到了殘酷的虐待。經歷了無數的波折和思考後,他想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活出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 · 富蘭克林

哪怕在最艱苦的歲月,也可以選擇積極向上的態度。

【我把給我提供靈感的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的PDF版本放在了公眾號 學不成歸來 後臺,回復「意義」自取】

不僅是針對態度,面對戒掉手機這件事,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

針對任何一個行為,我們也都可以選擇!

老話講「萬事開頭難」,這句話的另一個理解角度就是:一旦開始,後面的事情就傾向於自然發生甚至逐漸走向失控。

玩手機就是這樣,而且非常典型,一旦不經意打開鎖屏,開始刷新朋友圈,很多人就進入了無意識玩手機的狀態,一發不可收拾。

但同時我們也意識到的:

任何行為永遠都有一個開端,如果能在開端就解決問題,後面的無意識失控也就再無發生的可能。

這時候有人說了:「你這不廢話嗎?我要是能控制住不開始還需要來看這個答案?」

非也非也

控制住不開始這件事情聽起來有多困難,做起來就有多簡單

簡單到一共只有三步:

1)在每個行為開始前先強行打住,然後主動用大腦提醒自己前面那句已經重複三遍的話:「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2)緊接著問自己:「你正面對的這件事,做?還是不做?」

3)稍作思考,選擇對的答案,直接做。

完了,就這麼簡單。

有多好用呢?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試試戒掉玩手機。

想像你正在圖書館上自習,然後不知怎麼的你就放下了筆拿起了手機,你那足夠智能的手機激活了抬手亮屏功能,你正面對著自己熟悉的鎖屏。

好在你看過了這篇回答,於是你意識到你即將要打開鎖屏開始玩手機了,你也意識到一開始玩手機你可能就要失控了。

但你還記得這篇回答告訴你在行為開始前先強行打住,好的,指紋解鎖的那個手指暫時還沒有放上識別器。

接著又想起這篇回答說你要主動提醒自己「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好的,你接受了,針對玩手機這件事情,你是有選擇的!

然後你又想起這篇回答提到下一步是問自己「你在面對的這件事,做?還是不做?」「那這手機是玩兒還是不不玩兒呢?」

於是你開始思考,「玩兒還是不玩兒呢?我現在在圖書館,我是來學習的,如果玩兒了,這上午可能又過去了,我都大三了,要是不學習怕是考不上研了,這考不上研究怕是找不到好工作,這找不到好工作怕是贏取不了白富美了,這贏取不了白富美…媽的,太可怕了…這手機不能玩兒!」

於是你就嚇得扔掉了手機,重新拿起了筆…

看吧,就這麼簡單。

# 你可能會好奇這麼簡單的步驟為啥會有用呢?

其實很簡單。

第一步在開始前強行打住,其實是為了克服順從人性的無意識的開始行為,通過提醒自己「記住!你永遠有選擇!」給了自己暫停下來思考並做出正確選擇的緩衝時間和機會

第二步通過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疑問句,引導自己針對面前這件事情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理性的選擇,進一步克服本能帶給我們的影響。

到了第三步,你最初的衝動已經所剩無幾,此時按照理性選擇行事的困難和阻力已經小了很多,那麼按照正確的選擇行動就好了。

如果用生動形象的話來表述整個過程大致如下:

1)你的好兄弟或者好閨蜜對你大喊:「哥們(姑娘)!!別衝動!!!手機ta在勾引你啊!!!而且這個妖艷賤貨ta戴面具了!!!!你先冷靜冷靜!!!!脫了面具之後ta很醜的!!!!不信你揭開面具看看!!我沒騙你!!!你別上當啊!!!!」

2)你面不改色地揭開了ta的面具…「靠!媽的!!真的很醜!!!」

3)你頭也不回的走開了…

可能會質疑說,做出了選擇就能直接行動嗎?沒這麼簡單吧?我咋覺得這麼難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答案可能是你想像不到的——對於做出選擇後立即行動這件事,你認為他難他就難如登天,你認為他簡單他就簡單到不可思議。

因為嚴格來講,人的每個行動都是被大腦控制的,無非是潛意識控制和有意識控制的區別,前兩步我們已經儘可能消除了潛意識對行動的影響,於是就只剩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條路可以走。

「只剩下」也就意味著唯一,唯一也就是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人總是要行動的,並且我們從來都極少處於完全失控的狀態,那麼結論就是:

除非在極端情況下,人的行為總是可以被有意識的掌控的。

所以當你覺得做出選擇後馬上行動很難,相當於放棄了主動控制行為的權利,控制權交還給了潛意識,那麼結果就是你的行動真的就會很難;但反過來,如果你覺得做出選擇後馬上行動非常容易,打死都要把主動控制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上,那結果就是你的行動真的就會很簡單。

打個比方,我們說說早起這件事兒。

早上5:00的鬧鐘響了,你睜開眼睛,但分明感覺很困,如果就著人性追求安逸和舒適的趨勢你很想賴牀或者睡個回籠覺。但因為你看過這篇文章,你突然意識到針對起牀這個行為本質上你也是可以選擇的。

那麼「起?還是不起呢?」

你開始思考,起牀能夠儘快開始學習,提升自己,幫助自己儘快贏取白富美…而不起,一上午就沒有了,你啥都沒有改變,好像也沒啥意思。

於是你決定了:「起!」

接著一拍大腿,怒目圓睜,一瞬間就從牀上蹦了起來,早起就這樣成功了。

痛苦嗎?大概也就痛苦一秒鐘吧。

難嗎?這都叫難那你的人生經歷可真是太匱乏了。

回過頭看看「接著一拍大腿,怒目圓睜,一瞬間就從牀上蹦了起來」這句話,這就是不認為「選擇後立馬行動」很困難的行為模式,心理活動總是類似「不就是起個牀嗎?有啥困難的?所做就做!幹就完事兒啦!」然後一狠心一跺腳,好事兒立馬發生。

所以,請永遠高看自己一眼,把行動主動權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做出了選擇,幹就完事兒了,不就一狠心一跺腳的事兒嗎?有多難呢?

到這裡相信你現在已經理解了,為什麼戒掉手機的關鍵在於: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

但我們還是想問,另一部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又是什麼情況呢?

還是之前那個場景

你正在圖書館上自習,然後不知怎麼的,你就放下了筆拿起了手機,你那足夠智能的手機激活了抬手亮屏功能,你正面對著自己熟悉的鎖屏,然後熟練地打開了指紋解鎖…

毫不猶豫地進入微信看了看小紅點,「哎,沒人點贊」,不管了,先習慣性刷刷朋友圈;

然後又進入QQ看了看小紅點,「咦,有人贊了我!害,不是我喜歡那姑娘,沒意思!」

退出來,再習慣性刷刷QQ動態;再然後進入微博,「嘿,熱搜又更新了,我靠,汪峯終於上頭條了??NB!」…

一套結束髮現又過了15分鐘…「我去!手機害人啊!我咋這麼菜呢?說好戒掉手機好好學習的…我是不是不適合學習啊??」

似曾相識吧?

但現在你已經發現了,他們的最大問題就在於:

「他們從來沒意識到面對手機的時候,自己竟然可以選擇。」

那麼結果自然就是順從人性的特點,無意識地開始,無意識地浪費時間和注意力,被APP安排得明明白白之後,還不忘感嘆一句自己的無能,真是要多慘有多慘不是嗎?

---- 小分割線 ----

方法發表以後收到了一些反饋,甚至有夥伴付費在諮詢裏提問我

「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出關於做還是不做一件事的正確選擇呢?有時候挺糾結的。」

非常簡單,我們之所以做不出正確的選擇,往往都是因為理性的思考被人貪圖短期享樂的本性幹擾了。既然本性只考慮眼前或者短期,那麼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把思考問題的時限刻意拉長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下面這句話記好了,一瞬間解決90%的選擇困難:

「我現在做什麼才對十年之後的我最有價值?」

· 「早上醒來,起?還是不起呢?」

不起對十年後的我有巨大價值嗎?沒有,好像只是讓今天的我爽一點罷了。

起牀提升自我對十年之後的我有巨大價值嗎?有的,而且進步和成長還可以積累,每一步的價值都幾乎無限大。

那就起牀吧。

· 「學習還是玩手機呢?」

玩手機對十年後的我有巨大價值嗎?沒有,好像只是讓接下來半小時的我爽一點罷了。

學習對十年後的我有巨大價值嗎?有的,考個好大學,考個好研究生,找個好工作,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那就學習吧。

就這一個心法便足以幫你克服大多數誘惑,做出更好的選擇了。

---- 小分割線 ----

最後,你知道這個方法最牛逼的地方是什麼嗎?

他不僅可以用來戒掉手機,而且可用來戒掉幾乎任何不好的行為!

比如戒煙,戒賴牀等等,只要你想,你可以用他來戒很多東西。

親測好用!誰贏誰知道!!

#2 「停!真要繼續嗎?」

如果第一個方法居然沒能阻止你開始,現在你已經開始了玩手機,那這時我們要做的事情就變成了怎樣讓玩手機的你儘快放下手機,避免無意識狀態下玩失控了。

正所謂「犯錯不可怕,能及時止損也是大智慧。」

所以這大概可以看成第一個方法失效時候的補救措施。

方法類似並且同樣簡單,同樣是三步:

1)進行任何行為的過程中,不停追問一個問題:「我在幹嘛?我到底在幹嘛?」

2)緊接著追問自己,「我該?還是不該繼續下去?」

3)稍作思考,選擇對的答案,直接做。

回到剛剛那個情景,當你問自己在幹嘛的時候,你猛地意識到「該死!我居然又在該學習的時候玩兒手機了…」然後你問自己該不該繼續玩兒下去呢?「再玩兒贏取不了白富美了啊…媽的!太可怕了!…不能繼續了…」,於是QQ動態還沒刷完呢,你就嚇得扔掉了手機,重新拿起了筆…

依然簡單且優美不是嗎?

依然嘗試用生動的語言表述一下,大概如下:

1)你對自己進行了靈魂拷問「我在幹嘛??」然後自問自答道「我居然和這麼醜的手機牽手逛街呢???我怎麼了??!!」

2)你突然感到背後一涼,油然而生一種緊迫感,「不行!我得趕緊溜!!」

3)你甩開牽著的手,扭頭對手機說「emm,不好意思啊,學校突然有點事兒,我就先走了,你自己保重…」然後趕緊逃離了事故現場。

看吧,簡單易懂,恭喜你成功把自己從失控的邊緣拯救了回來。

說到這裡,順帶說一句

常被人掛在嘴邊的「自控力」其實不必一步到位,過程中不停審視不斷修正狀態同樣是做到「自控」的好思路。

#3 一些小技巧

說完前面兩個大招,下面提一些輔助技巧,綜合應用可以讓你的手機戒得更加痛快。

1)物理隔絕手機

顧名思義,就是把手機放在取不到的地方。

比如:

· 去教室上課,手機放在宿舍;

· 去圖書館學習把手機放書包裏壓根不拿出來,然後把書包放在離自己比較遠的座位上,雖然有被當成惡意佔座的風險,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 hhh

2)提前設置手機

· 開始學習前打開飛行模式(親測:哪怕打開了飛行模式,不把手機放得遠遠的話,對於重度手機上癮患者作用不大)

· 開始學習前直接關機(這個方法比飛行模式稍微好一點,因為手機開機需要等大約一分鐘,一分鐘結束玩手機的衝動就消退很多了)

· 開始學習前打開強制鎖機類學習APP(類似番茄ToDo,Forest之類的應用,大致邏輯就是設定專註學習不玩手機的時間,一旦玩了手機,任務就失敗。親測發現這類應用還是對本身自控能力就比較強的人更有效)

· 好像有的手機已經有了「禪定模式」,就是設置時間點擊開始,手機直接變「磚」的功能,如果你的手機碰巧有這個功能,學習前打開它唄。

3)互相監督

· 找個共同學習的好友,一起組隊學習並約定不玩手機,雙方互相監督,誰食言就請對面一杯奶茶什麼的

· 網路直播學習(哪怕你沒有粉絲也沒有關係),一方面手機被用來直播了,你就不方便玩兒了,另一方面人在攝像頭面前總是會本能地規矩很多。

好了,關於如何戒掉手機的方法就這麼多,數量不一定最多,但絕對足夠你解決這個問題了。

如果認真實踐上面提到的方法之後,你依然沉迷手機無法自拔,你真的可以提刀來見我,我都不帶逃跑的

最後,題目問的是如何戒掉手機去學習,現在手機已經戒掉了,你以為我還要長篇大論談學習嗎?

我纔不要呢,寫了這麼多,我都累死了,我要去玩兒了!

但慢著…嘿嘿嘿…其實不寫的原因是我早就已經寫過了!!還是總共收穫8k+點贊的高質量答案噢~(雖然初衷是寫給高三的孩子的,但事實上適用於所有學習者)

放下手機後,總得先要進入專註狀態吧~

有什麼辦法能較快地集中注意力進入狀態??

www.zhihu.com圖標

然後那就開始認真學習唄~

如何在家學習??

www.zhihu.com圖標怎樣在高三靜下心來學習??

www.zhihu.com圖標

為了做到有用這篇文章真的寫了蠻久蠻久

希望大家點個贊,謝謝大家!拜託拜託

也可以點個關注和振宇做朋友

答主:王振宇(985大三在讀 | 生活黑客 | 知乎10萬關注)我有10個萬贊乾貨答案,關於高考的乾貨回答獲得了35萬的點贊+55萬的收藏,在知乎高三板塊排名第四,關於高三和成長我會在接下來的一年持續地做得更好更多

另外我的公眾號「學不成歸來」更值得關注

堅持每週乾貨更新(比知乎更快更及時),裡面把知乎總共50w收藏的原創學習方法、心態調整、考試技巧、個人成長的最新思考做了分類,也把高考真題、學習資料等等做了梳理和分享,5萬人在這裡獲得了真正的進步,歡迎你來。

-------- 分割線 ----

一轉眼距離寫下這篇文章已經一年了

一共獲得了3.2萬的點贊,2.7萬的喜歡

相信這篇文章的確已經給了許多人幫助,那麼我的初衷也就達到了

而過去這一年,振宇也已經變成了知乎高三板塊排名第3的答主

同時我也有了自己的作品,我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寫出了也許是第一本完全針對高考的系統提分學習方法論書籍《高三突圍》

全書28萬字的篇幅幾乎涵蓋了高三的所有問題,系統地從認知、心態、習慣、技巧、方法、學科六大維度為高三的同學提供了切實可操作的方法指南,這篇文章就被涵蓋其中,剩下內容的質量比起這一篇有增無減。

知乎點贊40次收藏70萬次是大家對它的認可,去年這些內容幫助了近100名同學提分100+,近500名同學提分50+。

我很有信心說針對高三的學習經驗,書中給你的也許已經是最好的了,不信大家可以自行進行對比。

瞭解我的同學應該都知道,作為一名高三答主我寫東西有一個堅持的原則,那就是

真正對學生有用。

這本書便是在這種要求之下寫成的,書籍發布以來已經有4000名同學開始實踐,既然過去的經驗告訴我提高100分根本算不得奇蹟,也許你也可以翻開這本書試一試。

書籍入口:在公眾號 學不成歸來 後臺 回復書名 高三突圍 即可進入書籍頁面

---------

收到很多高三同學的私信說希望有一個高三的羣,於是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建了一個2021屆高三的同行微信羣,不收費也沒有任何廣告,只有一羣如你一樣不停奮進的高三戰友。

雖然我是高三板塊排名第3的答主,但已經大四的我已經很難再真正深入到你們的生活中提供最具體的幫助,希望在這個聚集一羣同路人的地方能讓你們在互幫互助的氛圍裏找到自己的夥伴和戰友,真正體會到「其實你並不孤獨」

我會偶爾在羣裏分享高考相關的資源(真題、資料、文檔等等),也會在羣裏和大家交流答疑。

加入方式:公眾號 學不成歸來 後臺回復 同行 即可


神經症(焦慮、強迫、疑病等)討厭的地方在於: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焦慮者知道不應該總是擔心「壞結果」,強迫者知道不應該陷入「無意義的重複」,疑病者知道自己對疾病的恐慌已經超過實際情況。

但就是「很難控制不去想」。

杜絕誘惑、想要自律最好的方法從來都是物理隔離,不要試圖考驗自己的自覺性。

吸煙酗酒者想要戒煙酒,最好的方法是脫離相應的場合,適當減少無意義社交。「手機依賴者」想要擺脫手機的束縛,最好的方法是短暫地把手機變成板磚(好喜歡「禪定模式」)。

同樣,對於神經症患者來說,也要嘗試找到「物理隔離」的方法,比如把手機設置成「板磚模式」,可以增加疑病患者查閱疾病的難度。焦慮患者短暫地脫離壓力場合,可以減少壓力源的持續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