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沒慾望。


不是抖機靈。

人在一種「沒慾望」的狀態下做事,會更專註,更不容易放棄——有書籍稱這種狀態為「心流」。

事實上,慾望與其歸類為「動力系統」,不如說它是「點火系統」。就像一個發動機,慾望最合理的作用,只是點燃汽油蒸汽的那個打火器,而在打完火之後,打火器將關閉。之後負責為汽車提供動力的,是汽油,是設計精巧精確的發動機,是層層聯動的傳動裝置,是這些東西作為一個整體起的作用。

對應到人,則是人的身體資源和精神資源,是刻意訓練的習慣,是理性計劃和判斷,還有「覺知」。

事實上,人的動力系統的「點火器」,除了慾望外,恐懼、焦慮、習慣、無聊、甚至隨機事件都可以充當。

另外,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個發動機,一直在點火是是什麼狀態。同樣的,一個人頻繁的被自己的慾望、恐懼、焦慮、習慣、和隨機事件起作用,那麼他一定會表現為盲目、易變、過於謹慎或者過於衝動,以及犯下大量的錯誤。


所以分析關於「人的認知和行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人的複雜性,把問題細化再細化庖丁解牛一般,這樣纔有可能找出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真正的改善方法。


恐懼迫使人們服從,利益引導人們服從,信仰則產生髮自內心地服從。


比慾望更強大的力量是恐懼,比恐懼更強大的力量是信仰。


真正讓一個人迅速強大崛起的並非慾望,而是當你有了想守護的人事!


所謂人性就是人的動物性本能,也就是逐利性,說到底趨利避害就是慾望。

人作為社會性動物,推動文明進步和發展恰恰是要發揮社會性集體性。意味著為了集體利益有時需要犧牲個人利益,這就是捨生取義。

因而我不對提問者進行有罪推定,這個問題本質上還是屁股問題,或者說是考驗一個人三觀。如果是認可國內廣泛認知的性惡論,必然認為趨利避害是人發展的最大動力,如果認可的是性善論,則認為是捨生取義。

看你願意相信哪一邊,亦或是折中一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