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讀書也不算多但是也有30本以上,但是從來沒感覺過它們給我帶來過任何影響,最多只有和誰誰誰在交談的時候共同說到一本書然後討論一下,但也就僅此而已,應該是身邊的人讀的書都不夠多,從來沒感覺到身邊因為讀書而有什麼特別的氣質,所以想問一下各位大佬讀書是不是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你見過誰因為讀書而換了個人?


本人是一名語文老師。

前兩天和boss在吃飯的時候討論一個問題「你是因為什麼要來教語文?」

大家各有各的理由,有的人說是為了掙錢,有的人說一直挺喜歡語文的,不過討論的氛圍很熱烈,頗有種自嗨的感覺,因為平時和學生討論不到這些,終於有機會一吐「胸中所學」。

大家在討論的時候,Boss總結說,我覺得我在語文教學上是悲觀的。舉個例子,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問到學生一個問題「你們覺得要求你們讀的名著,或者課本上的文章有趣嗎?」學生們異口同聲的說沒意思,非常沒意思。想一想,初中甚至一些高中的孩子看不懂詩歌,或者看得懂但是不理解這有什麼好。大家來教語文,目的是讓所有學生都能理解這些文豪的心境嗎?或許是,但是我現在更願意跟學生說,你們現在可以不懂,但請你記住咱們課上講的話,如果這些話能讓你在某一天對這些「沒意思」的文章或者作者產生了一探究竟的衝動,或許這就夠了。

回過頭看到這個問題,多讀書是不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我想改變氣質的不是書,而是人的閱歷。你囿於懷才不遇的哀愁中,王維替你看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就明白人的境遇和宇宙時空的浩瀚比起來,實在不必自憐自艾,自作蓬草、歸雁。書籍其實在我看來更像是過來人的諄諄教誨,這些作者在用自己的人生跟你講道理,你什麼時候聽的進去別人的話,什麼時候就開始了改變。


我個人覺得,讀書,不僅僅是讀,更加主要的是去思考。讀書的意義是說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而當你在生活中能夠時常聯想到書中話語的道理之時,就更加能夠有所收穫了。讀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讀的書一下子很多就可以帶來多少效果,主要的是日積月累帶來的緩慢變化。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你很想盡量短時間一些比如一兩年內感受到很明顯的變化的話,你可以多去經歷一些事情,多總結思考,多與朋友交談人生中的一些定義。

例如,在路上遇到一個人隨地吐痰,你可能會想到的是他這麼做會帶來的危害,如果我去阻止或者建議他,應該如何提出,以什麼樣的態度提。這樣的人,他會做出隨地吐痰的事,可能的原因是因為從小到大的生存環境艱苦,還是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由此而反射出很多人所說的中國人素質差,究竟是因為簡單地歸結為世世代代的悲哀,還是整個中國傳統觀念中沒來就沒有這一類的教育導致的,等等一系列非常深刻的思考。

並不是讓你每件事都這麼想,而是需要你通過這種由淺入深的思考方式,去對待和總結人生。而讀書也好,看經典電影也罷,都可以把一句你感觸很深的話,應用到生活中,多加自己的體會,以及不斷反思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

雖然我說的大多數與多讀書改變一個人沒有看似沒有多大聯繫,其實想通過多讀書去改變整個人的氣質之類的,就和多看電影啦多去社會上生存經歷啦等方法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熟是一樣的。

(~ ̄▽ ̄)→))* ̄▽ ̄*)o(~ ̄▽ ̄)→))* ̄▽ ̄*)o

最後,我突然有感而發啦雖然很多廢話,但是我上大學兩年多,現在大三,真的幾乎每個月都感覺自己跟上一個月不一樣,心態和思維方式,還有成熟度都是一直在快速成長的。稍微誇一誇自己,真的有發現自己的談吐和思想高度和很多同齡人甚至更年長的人比有很大的優勢嘿嘿m9(′?`)現在的我,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並且為之努力,而且通過自己的見解和良性建議和身邊人共同進步,非常幸福(^o^)o

希望大家都能夠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順暢哈哈


大概不能。

這主要看你從書中得到了什麼,如果你通過讀書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從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努力提升自己,那麼氣質可能會改變。然而我們大多數人讀書,讀了就是讀了,沒有太多思考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讀了很多書。


可能有丟丟吧,作為一個學文學的,表示贊同。

我不知道怎麼影響自己的,我感覺自己變了很多,因為閱讀,我能在千萬個人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人生。

閱讀大概

會影響對生活的態度,

會影響生活質量,

會影響自控能力,

會影響心態。


不能

但可以幫你找到你的氣質

讀書呢!我感覺其實是一個,不斷發現自己的一個過程。很多時候都感觸其實是,帶領你發現那個,你想成為自己。


讀書主要是從中學到東西並利用到現實中,利用的好自然氣質就出來了。


看你讀什麼書啦


可以啊~正如三毛所說: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

那是當然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