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漫漫,隊友很重要


叛逆期,絕對是讓你頭痛的最高級。


為什麼說育兒是頭疼的呢?其實這很快樂的呀!!

難道你們不覺得嗎?

  1. 你是不是經常因為孩子把玩具丟的到處都是而頭疼?

其實是幼兒在生長過程中必然階段,從孩子七八個月左右能將物品拿起開始,大腦就開始主動的對手眼腦進行協調,在寶寶不斷的探索中,也讓寶寶有了自我意識,寶寶會了解到自我與外界之間的聯繫。

其實他開始不是真的有意丟東西,就是經過不斷反覆,來了解為什麼物體會下落,為什麼玩具離開手能跑那麼遠。(當然了,你配合他撿東西,還逗他,他會覺得真好玩,我不也得配合配合你,繼續丟吧)我們陪他們玩其實也是自己玩,不快樂嗎?

當然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如果還繼續有意的丟東西,那就是問題了,一定要正確的引導,可以適當的示弱,「寶寶,又丟東西了,那咱們換一下,媽媽丟東西寶寶撿怎麼樣?」(讓他也感受一下被溜的滋味,咱們也解解氣)。然後在收拾玩具的時候,說「那個小汽車離媽媽好遠呀,寶寶能幫媽媽拿一下嗎?」(孩子也有同情弱者心理,這招百試百靈)。

2.你是不是因為孩子經常把東西放到嘴裡而頭疼呢?

這是孩子口欲期的表現,從嬰兒兩個月起就會對手,腳趾,等所有在嘴邊的東西感興趣的現象。因為小孩對事物的未知性,而吃對於人是天性,自然的會將所有物品放入嘴中(這是個啥?我嘗嘗吧!)。大概到一歲左右,大部分孩子基本不會再有這種現象了。

人類同其他哺乳動物不同,其他哺乳動物出生就會走,而人類剛出生就是個廢廢,進化到最後只剩下吃這一種求生技能。所以不要過分擔憂初期將物品放入嘴裡的現象(當然一定要看好孩子,萬一東西不大不小卡住了,就後悔莫及了)。孩子吃手的時候挺可愛的(我兒子兩歲半了該出手指睡覺呢,各種招數都用了,我也無能為力了,欲哭無淚呀!)。

對於大孩子還是吃手,把東西放嘴裡的現象要及時干預,因為可能是在口欲期,大人干涉的太早,引起孩子的不滿足(就好像為什麼北京青年裡楊冪那個角色對鞋子的依戀)。就是一種需求不得,在能自己掌控自己時候的一種「報復行為」

3.你是不是因為孩子穿上衣服不脫,妥了衣服不穿而頭疼?

先說脫了衣服不穿吧,人生來就是什麼都不帶的,在原始社會,根本就不穿衣服的呀,只是隨著人類進化,擁有了社會意識,進而產生了害羞心理,才逐漸增加遮羞的「設備」,所以小孩不穿衣服絕對是原始天性。再說說穿上衣服就不脫吧,每天大人都會給他灌輸「不穿衣服羞羞」,類似洗腦,孩子自然也記住了,「脫了衣服褲子你看到我**咋辦?」

我家孩子就是,一摸他屁股,就「不摸,羞羞」,要是玩瘋了準備洗澡,拽著領子就跑,還邊跑邊喊「不脫不脫」。有一次去汗蒸,忘記帶他的衣服了,有個年齡較大的服務人員,去摸他的小弟弟,這件事每次提起,我兒子都會說「奶奶又摸雞雞了,羞羞」(太可愛了)。然後每次洗完澡,他都會光著屁股滿屋跑,大人還會逗他,咬屁股啦,給他逗的不行,自然也就不愛穿衣服啦。

孩子不愛穿衣服一定要引導他,告訴他,不穿衣服會感冒,小蟲子可能會爬到屁屁里。一定要讓他知道不穿衣服是很不文明的事情,很羞。而且一定要讓他有自我保護意識絕對不能夠讓其他人摸自己,這樣很不禮貌,是不對的。

孩子是我們家庭的一份子,從我們擁有他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肩負著養和育的重任。不僅僅要讓他身體健康成長,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有錄視頻的習慣,所以有時候看著兩個孩子玩耍,打架,興起也不去管倆人是否打出花了,拿起手機先拍在說(前提是兩個人都是安全的)(我就成功的拍到過老大無緣無故打老二)。所以在當時覺得特別頭疼的事情,回想起來,真的是一種滿滿的幸福。

幸福其實很簡單。


10歲之前,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頭疼的是要操心奶粉的質量、衣服的質量,害怕他生病,還要時時刻刻得看著,不然一轉眼他就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磕了碰了,一會看不到就心慌。他還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常掛在臉上的黑眼圈在提醒著自己正在變成一個很「強大」的人。

10-18歲,是孩子的教育。

你覺得孩子大了一點,自己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但不知道為什麼,他總是一回家就關上房門,跟你對話的次數越來越少,偶爾輔導作業還會跟你拌嘴。「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很難管」你發出一聲感嘆,但忘了自己曾經也有被父母發現早戀,差點離家出走的念頭。

18+歲

他成人了,好像終於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但他的大學志願填了離家1000多公里的城市,你又開始擔心他的安全,害怕他交友不慎,遇人不淑。

你看,其實育兒沒有最頭疼,只有更頭疼。我們只能在當下,在自己的角色里,幫助他慢慢地成長。


希望他成為優秀的人自己卻沒有優秀的養育之道。

任何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類型,但是往往優秀的孩子背後都需要有更加優秀的父母。

我兒子快1歲半了,正處於最難搞的階段,不會表達,不懂的控制自己的行為,無法正確理解我們的意思……

我常常苦惱,比如希望培養他愛閱讀的習慣,但是經常都會中斷幾天,沒辦法堅持每天定時定點,這是我作為媽媽不夠自律;比如希望他獨立能夠學會自己吃飯,又因為他不肯好好吃飯而不得不一次次的妥協給玩具哄著吃;比如希望他能夠更加聰明、靈敏、懂事………

溫柔而堅定,對於我來說真的太難了,經常面對他的調皮搗蛋執拗無理取鬧而崩潰發脾氣,經常為了自己能夠暫時舒服一會兒而順從他破壞了原則底線。每次都會跟自己說要溫柔要堅定要堅持,但是現實就是每天都頭腦爆炸,身心疲憊……


可能是不得已和婆婆一起住


育兒最頭疼的 無非就是圍繞孩子的吃、玩、睡 這幾點

孩子吃的好睡得好玩的好,基本上就沒啥大問題了

這是孩子自身的一些問題,除了這個就是教育的問題

一個家庭里的角色太多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一大家子養育一個或者兩個娃,最重要的是必須有一個拍板的人

媽媽覺得孩子熱了,脫衣服,奶奶覺得孩子不熱不讓脫衣服

爸爸覺得孩子吃飯葯認真,外婆覺得能喂多少是多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老一輩覺得他們是對的,爸爸媽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

到底該聽誰的,誰來拍板,這個拍板的人是最重要的

帶娃最害怕的就是,作主和給意見的人太多了

舉個例子,媽媽覺得偶爾給孩子吃個糖果沒關係,今天給孩子一顆糖果

奶奶也是這樣覺得,又給孩子一顆,這就很頭疼了

所以,一定葯確定好這個拍板的人是誰,那所有的育兒的東西都聽這個人的,就行

這一點是大多數家庭最難做到的。


如何團結隊友和爺爺奶奶。小孩子一有爺爺奶奶護體,各種壞習慣就開始了。所以統一育兒戰線最難,其他還好


五歲娃,幼兒園中班,操心他生病,操心給他報興趣班,操心在幼兒園能不能適應集體,能不能跟上老師上課節奏,周末得考慮去哪裡玩,約上他哪個好朋友


焦慮和攀比。

各種各樣的焦慮和攀比。這些很容易讓我們擔心害怕、更有「責任感」、更有緊迫感、更強勢、更容易逼迫孩子、更容易自我暗示——這都是為了孩子好,而悄然偏離了養育、教育的初衷。

這讓孩子很累,而你會比孩子更累,甚至崩潰。


最頭疼的應該是老公不參與,家婆不關心吧。


免疫力不好,經常生病


作為養育者,不懂育兒知識,也不願去學,卻非要按自己以為正確的方式去教育一個原本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然後把他帶偏。


我兒子十四個月,對我來說,現階段是孩子身體不舒服。


家中老人的多管閑事


1、剛會翻身的時候絕不躺著

2、剛會坐的時候絕不躺著

3、剛會蹦達的時候絕不坐著

4、剛會走的時候絕不蹦達

5、剛會跑的時候卻再也不想走了,只想抱著

6、晚上睡覺各種姿勢各種旋轉

7、睡覺姿勢不對,那我就哭給你聽

8、餓了哭給你聽

9、困了哭給你聽

10、玩具不好玩了哭給你聽

11、尿尿了自己看著就不告訴你

12、拉臭臭的時候姿勢不對就不拉了,然後抱起來的時候重新拉一身


有個很困擾的問題怕就是來自各方面的聲音了,這樣對,那樣不行,兩個月讓你加輔食的,讓你吃各種奇怪的東西催乳的,更別說孩子有個生病的情況全家亂成一團了。所以一定要多多學習,用強大的知識和專業儲備加持自己,才能統一聲音,加油媽媽們


育兒過程中,最頭疼的就是孩子生病的時候,真的是手足無措


最頭疼的是孩子哭鬧,卻不知道為啥哭鬧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