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教育程度比較低,文學素養幾乎沒有。感覺自己理論感很差,讀書抓不掉重點,所以就試著讀了一些文論和哲學類的東西,結果發現實際上我看的文論好像更關注的的是文學本身的定義,而不是如何解讀作品本身,哲學類的我也只能勉強看一些簡單的,我應該繼續看理論類的書還是就多讀讀名著什麼的大夥能不能給點建議。


簡單地來說,你看小說的時候不僅僅只關注故事時,這體現出文論對理解文學作品顯著的幫助。

首先,要分清楚閱讀是分很多種的,就文學作品的閱讀而言,有研究性的閱讀、有享受性的閱讀、有思想性的閱讀等諸多閱讀方式。最簡單地來說,如果不研究某本外國小說,只是為了享受故事,那大可不必讀有些又臭又長的序言。讀《安娜·卡列尼娜》不懂拱頂型結構也不會阻礙你在文學閱讀中獲得的精神層面的享受。

其次,文論並不是只有本體論。套用艾布拉姆斯的分類方式,文學理論或文學研究至少有四個維度,世界、作家、作品、讀者,儘管這個分法不是絕對的定論但已經足夠讓一般人了解文學理論研究的範圍。研究世界的主要就是外部研究,比如創作的時代背景,這一類是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批評主要採取的方法,最機械的使用就是《祥林嫂》與封建禮教的關係。研究作家的,傳統的是傳記式解讀,也就是知人論世,試圖用文學與作家生平進行對應還原,例如《紅樓夢》研究中研究曹雪芹的家世。研究作品的主要是形式主義、結構主義批評,它們不關注作品以外的內容,只關心文本內部的結構肌理。讀者為中心的理論,主要是接受美學的研究,簡單來說比如杜甫詩的地位形成不僅僅依靠於藝術成就,更與宋朝人的接受選擇有關。

再次,我簡單舉個例子,如何用文學理論來分析作品。汪曾祺先生有一篇小說叫《受戒》,大家都很喜歡,其中有一段內容描寫小英子和明海采荸薺的場景。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裡痒痒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大家都覺得的這段好,究竟好在哪裡。如果從敘述視角進行解讀可窺探一二,這段話毫無疑問是敘述者說的,可又是誰在看呢?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這段話究竟是敘述者看到的還是,明海看到的呢。大概率屬於後者,也就是敘述者用了明海的視角,明海和小英子都處在最無邪的童年,所以目光也最是無邪,看小姑娘的腳丫子其實很欲的內容,但敘述者通過明海的眼睛來看實際就把這層慾念給淡化了,明海眼睛裡的先感受到的是美,接著是不可名狀的「欲」,因此他才痒痒的。但如果沒有這層童年視角,純粹用很欲的筆寫這就不是受戒了,更不是汪曾祺了。而如何將慾望淡化轉為美,靠的就是敘述視角的變化。

這自然只是最粗淺的解讀,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如何用理論分析受戒,可以看看畢飛宇老師的《小說課》,其中的解讀最為精彩。

文學理論對於普通讀者而言並不是研究用的,而是用來進行文本解讀的。失去了文本,也就失去了理論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我倒不建議上來就啃大部頭的理論原著和哲學書,可以看看一些運用文學理論的具體文學批評實踐,有時候批評分析和閱讀都是一種享受。以下幾本都可以作為入門書籍。

畢飛宇的《小說課》

小說課(增訂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 畢飛宇 著 雜文京東¥ 36.80去購買?

格非的《文學的邀約》

文學的邀約京東¥ 33.80去購買?

南帆老師的《文學理論十講》

文學理論十講/名家十講系列京東¥ 27.50去購買?

我是中文系老學長,關注 @梧桐聽雨 ,將獲得更多有關文學理論與研究的乾貨。


那是你沒讀到好書。我推薦一本適合上手的文論:


您好,從您的問題來看,我覺得您的困惑在於「認為自己無法正確的閱讀,無法穿透文學作品而看到作者想表達的本質所在」。換句話說,您不想讓閱讀變得簡單,而是希望可以每次都能獲得一些更深入的體會。

朋友,閱讀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我們不要太焦慮了。從您的表達來看,您應該是很喜歡讀書的,只要保持閱讀,問題都會慢慢變得清晰。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祛魅「文學」和「理論」,不要總覺這些都是很厲害的東西,自己很難理解。相反,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非常通俗的,面向普羅大眾,大家喜聞樂見。部分理論也是這樣,通過作者的深入淺出,很容易讓人們明白(除了一些專門領域)。也就是說,好的文學從來都是寫給普通人的,而不是專門寫給學者的。另外我們也要明白,文學本身就是「隱晦」的,這也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如果將作家的創作活動比喻成講道理,那麼這個道理就是通過「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來表達的,是通過模擬現實生活來揭示一些東西,一個滿篇大白話的文學作品不足以引起震撼,更不能達到文學所想要的效果。這種朦朧很迷人,所以想要了解文學背後的本質,就要走出這篇森林。

如果我們覺得一些文學作品很難讀,那麼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們的閱讀水平還不夠,另一面也可能因為作品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作者的表達不易讓人理解而已。拋開第二種可能,我們來談談第一點,如何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呢?一個人閱讀水平很高,我認為主要有這幾點:1.閱讀量大,門類豐富。2.可以很好的分辨優秀作品。3.可以很好的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容。首先,如何提高閱讀量?當然就是不停的閱讀作品了,文學的體裁類別很多,小說、詩歌以及散文等等,我們都可以拿來閱讀,多讀多看,自然就會有很好的積累。如果您一開始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該讀什麼書,建議您可以先從「文學史」開始看起,這裡推薦這個答者的回答:

有什麼比較好的中國文學史書籍推薦? - 包茅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00102/answer/780345751

實際上,文學史是理論的一部分,是學者根據歷史進程所探究的文學發展狀態,在這幾本書的內容中,學者提到了數不勝數的作家和作品,而這些能夠載入文學史被後人研究的作品相信也是經典且值得一看的。不僅如此,文學史也對其內容進行了評析和判斷,通過閱讀,可以很好的理解文學與社會歷史發展的關係,這也對「讀懂讀透」文學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參考。有了很好的閱讀積累,那麼第二個問題也迎刃而解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有了點底子,在將來的閱讀活動中,相信您就能很好的分辨什麼優秀的作品,什麼是平庸的作品而避免浪費時間。接下來第三個問題,如何很好的理解文學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呢?我認為這是個具體的問題,也是個十分技術性的問題。拿小說來說,我們首先需要對小說的構成要素「人物、情節、環境」進行拆分研究,以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舉例,它的人物是「女學生頌蓮」,情節是「嫁入封建家族陳府大院中,最終在與陳府老爺眾多妻妾的權力鬥爭中走向精神崩潰」,環境則是「新中國成立前的舊社會」。那麼這部作品表達了什麼?我們可以認為它揭示了封建禮教黑暗的面目,也可以說它表達了女性生存世界的某種悲哀··· ···總之,對此的解讀很多,但總是離不開作品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所以一切討論和思考都要以作品自身為出發點。那麼我們在閱讀中就需要帶著這樣的意識,在讀完一部作品後,自覺拆分它的敘事內容,自覺分割它的表達框架,在構成要素所使用的意象或象徵背後,找到文字實指的社會現實或人性真相,那麼一部部作品我們就一定獲得思考的成果,也許它和其他解讀不同,但這份思考是非常來之不易的,也是閱讀活動最重要的一部分。總之,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時也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們善於思考,就可以還原作品的完成過程,並獲得最本質的意義。

在完成以上最基礎的閱讀過程後,我相信您的閱讀就已經升級了。那時您一定會自覺或不自覺的閱讀其他更深入的文學理論,了解文字表達的技巧,與敘事方式的異同。不過這一部分我也不是非常了解,您可以看看其他答者的回答,這裡推薦:

關於文學理論的經典的書籍有哪些??

www.zhihu.com圖標

最後,我並不了解哲學,不能為您提供很好的建議,不過我覺得也可以從閱讀哲學史開始。有一些不錯的哲學史教材,可以幫助我們快速了解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有哪些不同的哲學流派,有哪些哲學主張和重要學者,哲學史可以幫我們快速豐富和入門,這裡推薦:

哪本哲學史讀物值得推薦? - 在高處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16121/answer/131667873

希望的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聽過庖丁解牛嗎?差不多就是那樣。一般幾刀就看到一些作家的根底,但是越拆你越會發現,有些作品,怎麼拆也拆不完,理論的盡頭,刀子的盡頭,竟然還有一些作品,那麼這些,就是偉大的作品了。


理解文學作品要立足於理解生活,而非理解理論,哲學。當然,你也可以通過文學理論,哲學,來對文學作品做一些透視,但根本地說,文學作品不是讓你這樣來用的。就好比雖然你也可以在饜足之後對食品做一番把玩,但食物是用來讓你吃的,而不是讓你把玩的。對文學作品的理論和哲學透視,就只是這種饜足後的把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