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學了醫,是因為高中畢業心智尚未成熟之時,對於自己、職業、社會、家庭的認知不足,僅通過媒體或口口相傳而報考醫學院。但是有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醫學生在畢業後不從事醫學相關行業,因為現實打臉的太厲害了。

所以,題主的問題就不對,絕對比例來說,其實不多,留下來的基本都是富二代官二代或者人脈資源廣的醫二代。學醫不能用來生存,收入來說是個性價比很低的職業。


我想,題主可能搞混了因果關係。

我們不是因為學醫很累,卻都想學醫,並從事了醫學。

是因為我們在學醫之後,在深入地了解了這個專業、職業以後,才會覺得學醫很累。學醫很累,是有一個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的。

在步入醫學專業初期,我們和其它非醫學專業的同學一樣別無二致,之所以在高考填志願時選擇醫學專業,絕大部分並非出自本意,大都來源於家長的價值觀,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們對究竟要學那個專業並不清楚。一句話,那個時候,我們都是玉石,可以雕刻成任何一塊璞玉。只不過,有一部分人,恰好走到了醫學這條道路上。

在經歷了後高三時代的親切問候之後,我們開始感覺學醫相對其它絕大部分專業來講很累。表現在專業書籍的卷帙浩繁,也表現在學業考試的瘋狂碾壓,還表現在整本書的重點,更表現在別人愛戀,我們看書,別人遊玩,我們看書,別人看書,我們還是在看書……

這樣的生活說不累?有正常邏輯的人都會覺得累。

只是,這個累在醫學生中有些許差別,有些人的累是心甘情願的累,因為醫學真是他們心中所愛、夢中所願,但有些人的累,是身體與心靈的雙重重壓。干著不喜歡的事情,學著提不起興趣的知識,感覺如同行屍走肉,這樣的生活真的很累。

從醫科院校畢業之後,並非所有人都從事醫學行業。

因為這個時候很多人對自己的職業已經有了規劃,很多人都舉得人應該遵循自己內心的感覺,干自己熱愛的事情,也有人受不了醫學行業的高壓力,紛紛選擇了退出。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醫學行業年年缺人,培養那麼多醫學畢業生都跑哪裡去了?

剩下的這一部分人,有得是迫於生計,也有的是真正熱愛的這個行業,但不管怎樣,他們都留了下來,組成了現在的臨床醫生。

都在紅塵中,哪有自由人?


說真的,當初我報志願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專業,我媽說你去學醫吧,世界上只要還有人你就不會失業。所以就學醫了。


不知道有多累


穩定,收入還可以,真的熱愛醫學的話,在幫助別人的時候確實會有滿足感,有時候患者一句真心的感謝會讓人很欣慰。學醫確實辛苦,知識多,學涯長,終生學習考試,回報慢,老來香,現在還有和患者溝通的問題,但真心喜歡的話,純粹做這一件事,也沒什麼不好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