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現在大三下學期,15年9月開學升大四。目前的情況如下:

1、就讀於一所211工科學校,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已經考過toefl(R28+L29+S22+W29=108)。3、已經考過GRE(V158+Q167+AW3.5)。4、目前的平均分大概在85/100,專業課應該更高些。GPA用WES演算法是3.5左右。

5、兩次校級獎學金,一個校級創新項目(做一個安卓應用,我完成的部分主要是聚焦爬蟲演算法、網頁解析和資料庫)。

6、有一些社會活動經歷:三下鄉、志願者(為本省的博物館做了志願者信息管理系統,資料庫)、自己做的自媒體(做消費類電子產品測評)。7、目前在學校的實驗室做片上網路(Noc)路由演算法的研究。8、估計沒有牛推。留學美國的期望如下:1、非常想去加州的學校,不過有學上就可以(top50最好~)。2、非常希望畢業之後能留美工作幾年。3、目前已經選定的一些學校如下:CMU(打算申矽谷校區的SE和本部的eBiz,純湊數畢竟CS第一還是想申申_(:з」∠)_),Columbia,UCLA,UCSD,UCI,NEU,UT Dallas,Stony Brook,希望能得到一些選校方面的建議。第一個問題是學校裏出國的人比較少,所以也找不到什麼參考,不知道應該定位到哪些學校比較合適。第二個問題是,現在打算DIY,但是在寫個人陳述PS的時候遇到比較大的困難,不知道應該在PS中展示怎樣的素質能夠讓對方學校滿意。希望有經驗的大神們能夠指點迷津。


題主你好,希望你能告知具體的條件可以具體分析

  1. 211院校其實也是有檔次分別的,有理工強校,有財經強校,有政法強校等;如果你不是北清復交的話,很多211/985的區別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大
  2. 不知道你的本科專業是什麼?計算機?信息技術?軟體工程?……
  3. 大四上學期還是下學期去研究所做實習?時間節點蠻重要的
  4. 創新項目和自媒體做到什麼程度?
  5. 有實習經歷麼?

給你建議如下:

  1. 如果家裡條件OK,那麼加州學校不止去到top 100,應該可以更好
  2. CS master只要你好好學習,尤其加州的話留美的問題不大


NEU坐落於富有歷史底蘊、古老與現代並存的波士頓市中心,在全球具有很高的聲譽。本人也很幸運的進入到這裡就讀NEU Align CS項目。今天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希望能讓你大致瞭解到NEU,也希望為想轉專業申請CS項目的同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項目錄取情況

有一種說法是這個項目錄取的同學幾乎全部都是中國和印度的同學,可事實並非如此,這個項目中中國學生的人數每年不等,大約在十幾個到三十左右浮動,而印度的學生幾乎沒有,主要都是美國本土的學生。不過這些美國的同學在入學之前基本上都有過和CS不相關的工作經歷,有些同學的工作經歷還很久,在這裡我還看到過40多歲的美國同學。我覺得boston校區在招生的時候應該是會優先招收那些本土的學生,因此國內的同學在申請的時候會覺得offer比較難拿。

CS Align是針對那些轉專業同學設立的課程,因此我身邊同學們之前的專業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不過大多還是以文商科為主。雖然他們的專業背景不是很強,但是這些同學的學校背景卻都是很優秀的,不少同學之前都已經有了碩士乃至博士學位,一開始著實讓我大喫一驚。就拿國內的同學來說,其中六七成都是海外教育背景,而且大家主要來自海外名校。我身邊不乏來自Duke、USC、GT、UW、PSU等名校的碩士,其中甚至還有一位牛津的博士,那些國內的同學則都來自於那幾個著名的985,可見大家的實力都是很強的。項目中那些美國的同學主要都是來自Brown、Washington Lee、SJSU等高校,同樣非常的優秀。儘管大家之前的專業有音樂、教育、生物、土木,彼此之間的差異很大,不過大家到了Align之後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這種氛圍也讓人感覺非常好。

相較之下CS-general的錄取情況就顯得正常很多了,項目中主要都是應屆的畢業生,而且那邊基本都是印度和中國的同學,人數七三開左右。對比之後我覺得CS-Align項目主要是為那些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CS知識匱乏想要概念職業方向的人開設的項目。不過這個項目並不是隻招收那些有工作經驗的人,那些本科不是CS專業希望通過碩士項目轉碼的同學也可以申請這個項目,因為這個項目對於申請同學的專業背景幾乎可以說是零要求,對轉專業非常友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項目的錄取的大頭還是在Seattle那邊的,因此項目在錄取的時候兩個校區的同學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我們在申請Boston校區的項目時,當我們的硬體條件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後就會被錄取,不過錄取結果會出的比較晚,而且有可能最終被調整到Seattle校區。這個時候大家是可以和學校argue的,我們只要可以說明自己的理由,最終還是很有機會到Boston的。如果大家直接申請的就是Seattle的話,可能結果會出的早一些,但是能不能argue就不好說了。

在說完了項目的錄取整體情況之後,下面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項目在錄取時對於硬性條件的要求,以便同學們在申請準備的時候更好地進行準備工作。align申請要求上寫的是託福需要在100分以上,我當時的託福成績是101分,所以我覺得大家只要達到項目100+的要求基本就可以了。

有些同學可能會擔心自己的託福成績不夠高,不能適應這邊的學習和生活,我覺得這個大可不必擔心。交流上我感覺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身邊國內的同學比較多,所以英語用的其實並不是很多,一開始我們可以比較快地適應這邊的學習和生活。之後在這邊學習和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大家的英語也會慢慢提升,所以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但是因為這邊我基本上都是和國內的同學交流,所以我感覺我的英語甚至比出國之前還要差了,大家千萬不要像我這樣,而是要多多和當地的同學交流,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項目學習情況

說完了項目的錄取情況,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項目平時的學習狀態,cs align這個項目理論上最快可以兩年就畢業,但是這需要其中一個summer上課,而最慢則可以三年再畢業,這些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選擇。不過因為這邊很多美國的同學都是part-time的,所以都是在晚上上課,這也是項目的特點。

首先介紹一下項目的課程設置情況,因為這個項目是針對轉專業同學申請的,所以課程的設計也會照顧那些沒有專業背景的同學,第一年的四門課全部都是bridge-course,這也是項目的特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課程中只有最後一節課OOD是算在master學分中的。從第二年開始的選課就很general完全一樣了,課程的難度也會提升很多,但是因為有之前一年課程的學習作為過渡和鋪墊,所以就算在申請之前沒有基礎,這個時候也是可以跟上學習進度的,但是學習壓力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很多同學每天都被due趕著走。

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項目的學習情況,我雖然是align項目的,但是我的室友都是cs general的,所以我對兩個項目的學習情況也都有一定的瞭解。我覺得這個Boston校區最大的優勢就是本校教學資源比較豐富,可以選擇的課程非常齊全,因此無論同學們未來想要就業還是想要從事科研都可以選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比方說畢業後想要就業的同學可以選擇web dey,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這些課程,因為這些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刷項目,這可以幫助同學們豐富自己的專業經歷。

除此之外項目中也有不同方向的課程,像數據方向有data mining、information retrieval、Mapreduce-parallel data processing可以選擇,AI方向則有fundamentals of AI、Machine learning、NLP等課程可以選擇,除此之外像algorithm、management of software dev等老生常談的neu核心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覺得項目的課程設置還是很合理的。

雖然我是轉專業申請的這個項目,在之前也沒有CS方面的基礎,不過我覺得除了最後的OOD之外其他的bridge課程對我來說基本沒有什麼難度。而對於那些之前有CS基礎的同學來說,這部分的課程學習是非常輕鬆的,所以在這段時間同學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會太多,大家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同學們可以結合自己的需要去進行合理的利用,也能很好地幫助同學們完成從本科到碩士的過渡與轉變。相較之下cs general一上來就是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很少的,尤其是fall入學的同學更是一進來就要著手準備找實習,所以壓力也是更大的。

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項目中的具體課程,從而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瞭解項目的學習情況。首先是Align課程,這些課程基本都是照顧轉專業的同學,所以難度並不是很大。第一年需要選的兩門課CS5001是編程基礎,CS5002則是離散數學與數據結構。大家不要看CS5002這門課的名字裡面有數據結構,事實上課程中基本沒有什麼coding內容,課程主要講的還是離散數學,這也是為了照顧那些轉專業的同學,不過對於那些之前在本科學過一些相關知識的同學來說,這樣的課程顯得太過簡單和基礎,所以大家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確定自己要不要申請align。

接下來就是general的課程了,我下面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學過的課程,希望可以給同學們一些參考。

首先是algorithmBoston的algorithm課堂上的內容以理論證明為主,作業和考試則是各種語言描述以及偽代碼解演算法題,同學們在刷題之後再來上這門課會輕鬆不少。這門課在我看來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一開始刷題的時候像dp和一些graph的題都是以積累經驗為主,理解並不是很深,而在上了algorithm課之後,我也學會了通過理論來進行總結,這樣再結合之前的經驗會讓我們對同類問題的認識更加的透徹,這對於我們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接下來是database這門課,最初的時候我身邊很多人都說這門課是水課,平心而論這門課的確還是有些水的,因為和其他科目比起來,這門課給的分數的確偏高。但是這門課對於轉專業的同學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在我看來這是一門良心課。我當時上的database是Jose教的,課程的內容會涉及sql到nosql的技術,而在這門課中主要介紹的後端有Java、jdbc、javax-rs,在最後還會介紹orm。在課程最後會有一個大作業,作業的內容是圍繞搭建一個web項目的後端進行的完整web項目,因為其中還包括了前端的內容,同學們在項目中可以選擇任意的tech stack,還是可以得到很多鍛煉的。

Jose還帶了另外一門課web用的是MEAN,後端noqsl,和db的tech stack正好是互補的。不過我上的web是tuck帶的,後端用的是elixir/phoenix,這個框架有些冷門,不過用過之後大家對它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但冷門框架放到簡歷上其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而且學習一門函數式語言elixir需要的花費時間也很多,加上這門課每次作業都要求deploy到server上,所以每週都要準備應付一些deploy config的問題,會有些麻煩,總之這門課我不是很推薦大家選擇。

下面我要介紹的是mirek教的MapReduce,在這門課中也是會講到一些saprk方面的知識的,所以我覺得這門課也是很值得同學們選擇的。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老師講課非常的細緻認真,而在讓同學們瞭解分散式系統應用的基礎之上,老師還會介紹一些常見的並行計算演算法。這門課的作業以coding為主,這可以幫助同學們積累hands-on經驗並鍛煉自己的能力,非常的實用。不過這門課老師每節課都會搖號請同學們回答問題,導致我上課十分緊張,這也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吧。在這裡我還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那就是mirek之外另一個老師帶的MapReduce是一個大坑,千萬不要選,我的室友當時選的就是另一個老師的課,結果他上課完全不講課還沒有講義,需要自己讀文獻,還要做coding的作業,如果同學們想要挑戰自己可以嘗試一下。

對於那些轉專業之前沒有太多CS項目經歷的同學來說,為了讓自己的簡歷顯得更加的豐富,我建議大家除了核心的課程之外,在前期階段可以選一些比較偏重於項目的課程,例如Web Dev/Mobile Dev、Database等等,並儘可能地將自己的開發項目部署在伺服器之上。這樣我在找coop之前可以讓自己的簡歷上有一些項目開發的內容,從而提高自己簡歷通過篩選的幾率,另外我們也可以在面試的時候向面試官展示自己之前做過的項目,就算我們的項目比較簡單,也能在對方心中留下我們熱愛項目同時敢於展示的印象,我當時在面試coop的時候就展示了自己在web dev課上開發的web application,並解釋了自己使用的框架和調整。

後期的課程我建議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興趣以及自己對未來發展的規劃來進行調整,可以靈活一些。像那些想要就業但是沒有好的實習經歷或是沒有拿到return offer的同學,最好選一些相對簡單的課程,盡量減少學業上的壓力,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求職中去。還有就是大家在coop那個學期也一定要合理分配課程,多選一點水一些的課程,我當時就太過自信,只選了一門水課,結果那些學期我壓力巨大,同學們千萬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因為CS-align這個項目是以就業為主的,因此來到這個項目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希望可以更好地就業,想要做科研的同學比較少,平時也不怎麼會主動和教授聯繫。但是如果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科研感興趣,這邊是有做RA的機會的。不過有些教授是很懶的,他們不會把自己手頭在做的項目po在proj list上,所以同學們要自己去了解各個教授的研究課題,在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教授之後,大家可以主動找教授套磁,一般來說這樣是可以得到做RA的機會的。

另外還有一種做RA的途徑,那就是research fellowship欽定,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在某節課上表現比較突出,或者GPA達到了4.0,那麼我們就有可能被nominated送進committee,被nominated的同學會收到一個proj list,上面寫著當前學期所有available的proj和負責的教授,大家也可以隨意申請自己喜歡或者對應度比較高的,之後教授會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麪試,不過這個面試很水,想要通過的話還是很輕鬆的。我當時是20小時的part time的RA,每小時20美金,除此之外還上著兩門課,結果壓力非常大。

不過如果要做fellowship的話,就必須選一節independent study的課程,這門課的學費是由學院來出。所謂的fellowship其實就是跟著教授做項目,為期一個學期,而在和教授商量之後,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轉成一個full time的coop,這樣既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科研經驗,同時也可以用這個填補cpt。因為RA coop一般是四個月,正好可以跟6/8個月的industrial coop形成互補。我覺得這個fellowship是一個很好的進入lab以及申請PhD的方法,所以如果同學們想要讀博的話,最好可以保持自己的GPA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同時和授課的教授搞好關係。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項目的整體學習情況,因為這個項目要照顧那些轉專業的同學,所以前期bridge的課程難度是很小的,學起來也很輕鬆。之後的課程雖然難度增加了不少,但是在前面課程鋪墊之後,同學們學習起來壓力也不是很大。而且這邊給成績的還是比較松的,只要同學們在平時認真聽課並完成學習任務,課下多花一些時間在學習上面,想要拿到A也是比較容易的。

coop情況

說完了項目的學習情況,接下和大家說一下項目的coop情況,這也是NEU項目的特色所在,同時也是很多同學比較關注的部分。NEU的coop基本都是通過學校系統投遞的,align的學生需要在第三個學期上完coop seminar後獲得coop db的許可權,並在第四個學期正式進入coop投遞。這是因為NEU的同學想要申請coop必須要修滿16個學分纔行,而在bridge課程中只有最有一門課是算作grad課程的,所以就算秋季學期再上兩門課也只有12學分,達不到16學分的標準,同學們也只能在第四學期才能申請coop。不過如果同學們在summer選課的話理論上可以提前申請coop,不過我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都沒有選擇這麼做,大家還是會按部就班地在第四學期申請。

NEU的coop db中主要還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公司,FLAG中Facebook和Amazon也在上面,此外也有高盛這樣紐約的公司。在我看來coop對於那些之前經歷不是很豐富的同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因為在其中那些中型公司在面試的時候問的問題比較高頻,要麼就很簡單,也容易準備一些,這很適合我們拿來練手。我這一屆我認識的同學基本都是在coop db上拿到面試機會最終coop上岸。但是如果同學們一心想要進大廠的話,db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的,首先這邊大廠比較少,大廠的篩選也比較嚴格,對轉專業的同學不是那麼友好,我當時就直接被簡歷拒了,同學們想要進大廠的話還是內推靠譜一些。

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找coop的途徑,在找coop之前,首先需要上一門coop session課程,上完這門課之後會給同學們分配一個coop advisor來幫我們處理coop的相關事宜。

第一種找coop的途徑就是利用NEU的coop系統,這也是比較容易找到coop的方式,效率也很高。不過想使用這個系統需要在上完coop session的課程同時滿足了找coop的條件之後,找coop advisor約談一下,之後他會給我們登陸coop系統的許可權,這這之後我們才能順利登陸。在那之後同學們需要準備好coop申請需要的簡歷、成績單、cover letter等文件,在這之後再將這些做成一個申請的package,這樣後面申請coop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專門準備了,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NEU的coop系統裡面有很多的公司,其中也有不少面向CS的崗位,我覺得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我覺得這邊最大的優勢還是投遞簡歷非常的方便,同學們在coop上只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企業,然後一鍵投遞就可以了,系統會將我們之前做好的package投遞過去,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還有就是這邊大家申請的成功率會比較高,在我看來到NEU的coop系統發布招聘信息的公司很大概率是想要在NEU這裡招人的,因此和海投相比,在這邊拿到面試以及offer的機會將會大上很多。而且這邊的公司很多來招coop實習生都是希望同學之後可以轉為全職,因此同學們比較容易拿到return offer,這點也是很好的。

第二種找coop的方式是自己給招coop的負責人發郵件自薦,這種方式的難點在於找到途徑,不過我的第一個coop就是這樣找到的。我第一次找coop的時候因為還在上coop session,advisor不給我提前開coop系統,但是我想要下個學期一開始就做coop不希望耽誤太多時間,於是自己開始找公司網站海投coop,但是對方基本都沒有什麼回應。當時我的一個同學已經開始利用coop系統投遞了,於是我請他幫忙讓他在收到coop公司回復的郵件之後把coop招聘HR或是manager的聯繫郵件告訴我。我在拿到對方的聯繫方式之後會主動發郵件聯繫對方,後來我收到了幾個公司的回復,對方安排了電話面試或者在線測試,最終我拿到了一個公司的onsite和offer。不過在我看來這種方式主要還是靠機遇,我當時發送的大部分郵件都沒有得到HR的回復,但是這種方式較之於海投其成功率還是會高上不少的,畢竟如果coop公司開始聯繫學生安排面試,就說明這個公司開始coop招聘流程了,聯繫你的機會也會大不少。

最後一種找coop的方式就是我們自己去公司的網站上投簡歷了,有很多的公司都會把coop的信息發布在自己公司的招聘網頁之上,同學們都可以直接去投簡歷。這種方式就和正常找暑期實習以及全職工作的流程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這裡我也就不贅述了。

項目求職情況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求職部分了,在我看來CS項目在求職的過程中學校和項目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幫助同學們通過最初的簡歷篩選,想要最終找到心儀的工作,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能力,所以打磨簡歷是很有必要的。雖然coop可以幫助我們的簡歷變得更有競爭力一些,不過刷題纔是現在提升我們在求職中競爭力的最主要途徑,因此想要就業的同學一定要重視刷題,所以在介紹項目的就業情況之前,我先和同學們說一下我對刷題的看法,並分享一些建議。

首先需要大家需要清楚的是現在CS項目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求職的競爭十分的激烈,這對同學們刷題的數量和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家也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刷題上纔行。我建議同學們最好在剛剛來到align項目之後就開始大量刷題,這是因為開始的bridge課程難度比較低,學習的壓力小,同學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後面隨著課程難度的提升,同學們學習的壓力會變大很多,那個時候再想刷題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另外在開始找coop的時候,我覺得最好可以刷個200-300道題左右,這對我們同樣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我們找大廠的時候,刷題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在我看來這樣的好處其實是連鎖的,我們在coop或者實習的時候如果可以進入大廠,那麼我們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即便多加班也可以,因為這可以提升我們拿到return offer的幾率,可以省掉很多招全職工作的事情,我們畢業前的壓力也不至於太大。

事實上我在刷題這件事上犯了不少錯誤,沒少走彎路,我當時在第一年的時候就沒有認真刷題,因為我當時是希望自己先打好基礎,之後開始學習graduate level的科恆之後再開始刷題,假期的時候我還回去玩了一圈。雖然我沒有刷題也找到了coop實習,但是因為我的刷題數量不多,專業背景也不是很好,所以我沒有找到太好的企業,最終只是進入了一家初創公司。因為那個公司的規模太小,我覺得自己比較難拿到return offer,所以我需要為後續求職做準備,在coop期間我不得不大量刷題。

coop期間我白天上完班之後晚上還要回到學校在圖書館刷題目,那段時間我除了睡覺在公寓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和圖書館度過的,而在有了題目量之後我的心裡也變得有底氣了很多。不過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所以大家還是要儘早刷題,這樣後面不僅會輕鬆而且找工作的時候也會更有優勢。像我的一個align同學在入學之前就在國內刷了200道題,等到找實習的時候就已經刷了600道了,他在去面試fb的時候就很穩,並且順利拿到了return offer,因此早刷題還是會有很多好處的。

刷題的時候最好可以組織幾個人一起刷,這樣的話大家在刷題的時候可以互相監督,同時大家還能互相約定時間進行mock review,因為面試的時候第一步都是要將自己的思路說清,讓面試官理解之後再開始寫。和同學mock,如果你能把演算法思路和非英語母語的國內同學說清楚,那麼我們的英文交流能力就基本可以滿足面試的需求了。

說到組隊刷題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了,據我瞭解本校校區的刷題氛圍和Seattle的氛圍是有很大差距的,我身邊刷題的同學數量並不多,因此一開始我只能一個人默默刷題,而Seattle那邊基本都是組隊刷題的。我覺得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那邊的同學找工作的態度會更加堅決一些,而這邊那些想要學習知識的同學會鄙視刷題的同學,導致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不是很好。

不過我覺得面試轉化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我們的刷題數量成正比的,而且刷題最大的用處就是提升我們在面試過程中的容錯率。因為面試的時候我們運氣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刷題的意義就是我們在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把握住機會,因此刷題是非常關鍵的。另外現在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也變好了不少,大家在對此不用太過擔心。

同學們在刷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也要開始注重速度的練習,大家可以用leetcode的那個mock interview來練習,因為這個是帶有計時功能的。我覺得速度在面試的時候是很重要的,因為一般每一輪的面試時間只有45-60分鐘,如果遇到比較難的題,出來和麪試官的寒暄後要在這段時間裡把思路理清同時寫出代碼還是有難度的。另外有些公司還會要求我們自己寫test case,還可能有follow-up問題,這樣時間上更會變得很緊,所以熟練度就顯得很重要了,我們也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提升自己的速度。

在說完了有關刷題的內容之後,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項目的就業情況,我在來到這邊之前對於Boston校區的就業情況幾乎是一無所知,相信大家也是如此。據我所知項目中的同學基本上都可以拿到實習offer的,只不過拿到offer的早晚會有一些差別。我身邊有兩個同學去了Facebook實習,Google和Amazon也分別有一人,其餘的同學也都找到了不錯的實習而且拿到了return offer。不過這邊的就業情況還是稍遜於Seattle校區的,那邊我瞭解到一屆拿到了20個Facebook。

雖然這邊的就業情況不如Seattle校區,但是我覺得學校對於同學們的就業情況還是很重視的,也提供了很多的幫助。首先這邊每年的10月和2月會有兩次學校組織的career fair,不過在我看來career fair的作用不是太大,因為這邊來的基本都是一些本地的公司,大廠來的比較少。還有一點我覺得不是很好的就是會場比較小,導致進入會場的同學是有人數限制的,而且本校區同學數量很多,很難註冊到名額,我就曾經遇到過註冊失敗的情況。而且就算可以進入career fair會場裡面,排隊的人數也是很多的,排到之後基本就是和對方聊幾句就結束了,意義不是太大。

而Seattle那邊的情況就要好很多了,我瞭解到那是因為在那邊有一個很負責的老師,在校招的時候可以保證項目中的同學百分百拿到亞馬遜的面試,通過率則可以達到9成以上,所以那邊的同學基本都會拿亞馬遜的實習做保底,光是這一項就已經比Boston校區強很多了。另外那邊同學靠校友基本也可以100%拿到面試,通過率在7成左右,去其他地方的人會少不少。

我覺得Boston的career fair不給力也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關係,波士頓相對於西部IT的機會是會少一些,不過在東部來看還是不錯的,相對有名的我瞭解的就有Mathwork、TripAdvisor、Wayfair和HubSpot總部設在Boston,然後也有很多中小型的IT startup在這邊,FLAG也是有分部的,只是規模可能比較小招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求職的途徑主要還是找內推、公司官網投遞以及第三方求職網站投遞,我用過的就有LinkedIn、jumpstart、handshake以及hired。

關於求職我還有一個建議,那就是大家在找工作的時候可以多和身邊的同學聊天,因為align比正常項目晚一年找工作,所以我們在這一年中可以積累經驗,同時身邊很多同學也會給我一些建議和幫助,同學們在找工作的時候要重視networking,這樣我們才能在找工作的時候佔據有利的位置。

最後我想要和大家說的是這個項目的同學在就業時的認可度問題,這也是很多同學非常關心的部分。我覺得影響其實不是太大。首先如果同學們可以申請到top30級別的MSCS項目,那麼基本都不會申請NEU的CS項目。而這那些強校的擦邊項目相比,NEU的CS項目還是很有優勢,因為這個項目中同學們的確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與技能,我覺得學到東西對於同學們來說纔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現在NEU正處於上升階段,所以這個項目在未來也會變得更好,因此大家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只要我們提升自己的能力,那麼就業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生活狀態

最後我來和同學們介紹一下這邊的生活狀態,首先是開銷,align總學費是6萬美金,並不是太高,而生活費大約一年是10萬人民幣左右。接下來先說住宿的問題,這邊宿舍給研究生的位子還是很少的,我之前申請過但是沒有成功,而住學校宿舍比較麻煩的一點就是申請完只能住一個學期,假期是不能住的,後面的學期都要再申請。而在學校周圍住一般一個房間的租金是1200+,而高一點的公寓差不多要1400+。

接下來是出行的部分,波士頓畢竟是大城市,所以這邊的出行還是比較方便的。Boston的地鐵範圍覆蓋比較廣,如果大家住在學校附近的話,橙線地鐵和綠線地鐵在學校都有站,平時上課和出行坐地鐵就可以,用不著買車。加上NEU的校區就在城裡面,生活上各個方面也是很便捷的。

接下來就是喫飯的問題了,我還是建議大家最好自己做飯,這樣不僅方便而且開銷會小上不少。但是一開始的識貨大家做飯會有些不習慣,慢慢就會適應了。在這邊做飯大家一定要注意油煙的問題,因為美國不是每個公寓都是有油煙機的,就算有抽力也是比較小的。所以大家如果喜歡爆炒這種做法,那麼很容易起煙並引發煙霧報警,我也建議大家最好可以用煮、蒸等做法來做菜。在波士頓這裡生活有一件事讓我覺得有些獨特,那就是這裡的超市是不賣酒的,得去專門的liquor store買酒。另外這裡靠近龍蝦的產地maine,這裡的龍蝦也是特色,唐人街的龍蝦十分的好喫,平時不想做飯的話來這裡喫一頓也是很過癮的。

最後就是這裡的安全問題了,我覺得Boston的安全還是很不錯的,這裡也是為數不多downtown也比較安全的大城市,像我住在學校附近,室友很多次都是在夜裡1、2點鐘走回家,這也是因為這附近學校比較多,所以治安不錯,不過如果住在roxbury或者jamaican plain的話最好不要這樣,晚上也不要到處亂走,那裡的治安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好,大家也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最後吐槽一下Boston這個城市,雖然這裡的夏天很舒服,城市裡總是有風,但是冬天太難熬了,因為靠海所以冬天也總是有風,被風吹一會兒臉上就沒有知覺了,一旦來了暴風雪就是整天整天不出門。而且Boston的冬季還很漫長,我覺得從11月到來年的三月都算是冬天,因此那些喜歡生活在溫暖地方的同學來這裡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

以上這些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想要申請這個項目的同學,最後我祝願同學們都可以順利申請到自己心儀的項目。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發佈於 2020-06-24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AdmitWrite留學中心AdmitWrite留學中心?

已認證的官方帳號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學平臺入駐導師 Rice University 顏學長 提供

(註:導師學歷已通過平臺審核,真實可查)

前言

我的留學之路並不像那些學霸級別的人物那樣十分順利,我是從大一開始有了想要出國留學的念想,從大一到大四,這四年的期間,也有過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也有過壓力太大撐不下去的時候,但好在每次我都靠著信念堅持了下來,最後的錄取結果也十分滿意。

如果你要問我曾經為留學努力到什麼程度,那麼我應該是在我能力範圍內,盡了最大的努力,不為別的,只為在最後拿到offer的時候,自己不會後悔。

雖然我的留學經歷不是最豐富多彩的,但是申請準備留學的那個過程,的確是我漫漫人生路的一段珍貴的經歷。我可以根據我之前的留學準備經歷,來和題主分享一下如何準備留學美國CS master,希望可以解答題主的一些疑惑,也希望可以給題主帶來一些幫助。

背景簡述

我的本科是上海交通大學,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GPA成績為3.85分;

託福總分為106分,其中聽力27分,寫作26分,閱讀30分;

GRE總分為323+3.5分,其中語文153分,數學170分,寫作3.5分。

申請結果:

本科學了四年的CS,感覺CS還是比較有趣的,所以碩士申請的都是CS項目。最後拿到了以下幾所大學的CS offer以及AD:

New York Univers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 at St. Louis Ric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大一——留學之初

在我大一的時候,我接觸到了留學這個領域,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我便萌生了想要出國留學的想法。

我和很多剛上大學的同學一樣,剛入學的時候,結束了黑暗漫長的高三高強度的生活,懷著對未來的好奇和嚮往,來到了大學的校園,希望可以在新的學校中感受到不一樣的學習和生活體驗,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探索未知領域的機會。

剛剛已經介紹了,我的本科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往年畢業的學長和學姐,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也算是一次巧合吧,有一次我和一位學長閑聊的時候,他問我:「我們這個專業很多畢業生都會考慮出國留學,你呢?畢業之後有出國留學的打算嗎?」

學長的一個問題讓我陷入沉思,也就是這隨口一問,讓我對留學這個未知的領域有樂了一定的興趣。

我這個人好奇心比較強,對任何好奇的領域和事物,都會立刻著手去了解。後續我也參加了很多有關留學的講座,大概對去美國留學需要注意的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個整體的瞭解。

現在回看的話,其實讓我最終決定出國留學理由就是想要出去看看外邊的世界,感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體驗。我十分羨慕那些海歸CS畢業生,回國之後可以憑著鍍金的學歷,找到自己心儀的高薪工作。同時也希望自己可以通過留學,綜合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未來可以成為他們那個隊伍中的一員。

你可以說,我之前準備去留學的決定,是年輕時頭腦一熱的衝動。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份衝動,才讓我有機會深入接觸到留學這個領域,讓我漸漸從陌生到了解。留學這件事,應該是人生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換句話說,如果我幾年前的那個申請季,我沒有留學,那麼就沒有今天的我。

大二和大三——努力纔是成功拿到offer的王牌

我的大學四年,其實還是比較有規劃的。

大一,確定了想要出國留學的目標;

大二和大三,就立刻為了目標,開始著手準備。

大二和大三這兩個學年,應該是我整個申請季中很關鍵的兩年,甚至也可以說,是我整個人生中很關鍵的兩年。留學這條路,並不是康莊大道,你會在努力的過程中,各種碰壁,承受各種壓力,遇到各種阻礙,你需要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心臟去應對這些困難。

之前在準備的時候,我一直問自己這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出國留學?」我會思考自己的未來,從而更加堅定我的目標,不斷的自我調整,不斷的提升自我,更加從容地面對每個挑戰。

最後我拿到了offer和AD的時候,我還是很欣慰的,努力了這麼久,承受過考試失利,很多次複習到凌晨,感受過無數個夜晚的涼意,好在最後得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時至今日,我仍舊很感謝我自己之前的決定,通過準備留學、真正去國外留學,讓我收穫了很多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最開始我身邊也有過一羣跟我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他們畢業後也打算出國留學,大家一起備考一起努力。不過在準備的途中,很多朋友因為自身原因,最後還是選擇了其他的路,沒有堅持到最後。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不能去評判他們的選擇是對是錯,我也無法保證出國這件事對每個人都有深遠的影響。不過就我個人來說,出國留學對我未來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我很慶幸,這一路都熬了過來,如果沒有之前的堅持,我最後也沒有辦法收穫拿到offer的喜悅,感受不到國外那些極具特色的美麗景色和風土人情。

1. 語言考試

語言考試,其實是每個留學生必過的一道難關,備考中的痛苦,漫長的備考期間,折磨著每個學子的心。

語言考試包括託福/雅思、GRE/GMAT,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強項,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考試。

GT考試是硬性規定,儘可能地考高分,但是要注意成績的有效期。GMAT和GRE的成績有效期是5年,託福雅思成績有效期是2年,要保證在提交網申的時候,你的成績還在有效期內。對於先考哪個,其實看個人,GRE和GMAT的難度會高於託福雅思,有些人喜歡先易後難,有些人喜歡先難後易。

我之前的GT備考,我感覺託福和GRE相比,備考託福的那段時間更難熬,我應該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段時間的。

單說GT考試的考試內容,GRE主要是考察學生的邏輯能力以及數學能力,託福主要是考察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最好均衡發展,不要偏科。

我從高中開始,數學成績就一直不錯,邏輯能力也還可以,所以GRE對我來說,會更容易一點。在數學和寫作這兩個單項上,我的數學能力和邏輯能力可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最後的成績是最好的說明,我數學單項拿到了170分的成就。

在備考GRE的時候,我側重單項複習一下語文就可以了。語文的複習也就是以背單詞為主,只要專心複習一段時間,多背單詞,多練習填空,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我一共考了2次GRE,首戰分數稍稍有些不理想,二戰GRE成功拿到了理想的分數。

GRE的備考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但是託福顯然就沒那麼容易了。從我首戰託福,到第五次考託福,這期間一共間隔了差不多20個月左右的時間。託福我一共考了5次,成績提高了36分,每次有學弟學妹問我怎麼準備留學的時候,我肯定會和他們講我備考託福的艱難過程。

剛剛我已經提到了託福會考察四個單項——聽說讀寫,考察的內容還是很全面的。而且在我準備託福的時候,不能每次考一項,分數也不能保留到下次,也就是說,在一次托福考試中,你必須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全部發揮正常,纔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任何一個單項發揮失常,都可能會導致你二戰、三戰,甚至四戰託福。

個人感覺,在託福這個考試中,重中之重的單項就是聽力。不僅聽力單項有30分的佔比,而且在寫作和口語的單項考試中,也會考察你的聽力能力。

我的聽力能力比較弱,從初中高中開始,一直到大學都沒有很明顯的改善。大一的時候,也嘗試過一些經驗貼的訓練方法,不過也沒有特別顯著的效果。所以,在大二備考託福期間,我薄弱的聽力能力立刻顯現出來,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所以只能一直刷TPO的聽力原題,試圖可以總結一些經驗和出題方向。刷了很多原題,不能說一點進步都沒有,但提升的幅度並不是特別大。因為聽力單項的薄弱,造成我託福首戰失敗,不過也在意料之中。

首戰失利之後,我對自己當時的狀態進行了反思和總結,為了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聽力能力,我打算結合自己首戰的備考和失利原因,分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

我在首戰聽力考試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很多內容都是聽不懂的,之所以會聽不懂,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原因導致的:第一,聽力中的單詞我之前應該是背過,但是在快速對話的這個情況下,我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這個單詞的意思;第二,聽力中出現的單詞我本身就沒有背過,就算是以書面的方式展現在我面前,我也不知道它的含義。

既然找到了原因,就要針對問題,去解決問題。於是,我開始進行第一步驟——背單詞。

在平時的做題和訓練中,碰到生詞,我都會記錄下來,同時做到不僅要把單詞的拼寫和含義背下來,還要不斷地聽它的讀音,爭取做到聽到這個讀音,我就可以潛意識地在大腦中反映出來它的拼寫和含義;碰到之前背過,但是不熟悉的單詞,我會加強聽寫,反覆訓練讀音,自己也會進行模仿,不斷地重複,提高熟練度。

通過以上的方法,我前後大概訓練了一個學期,然後開始了第二次托福考試。雖然二戰的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多了19分,但這個成績離我的目標還是有一定距離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後來的半年中,我又報名考了兩次託福,這半年的備考期間,是真的道不出其中的辛酸淚,付出了那麼多,熬了那麼多的夜,但是成績仍舊沒有大幅度的提升,基本上還是在原地踏步。我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怪圈,就是不管怎麼付出,都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成績,不管我怎麼堅持,好像都無法完成出國留學的那個目標。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開始極度的不自信。

現在研究已經成功入學之後再回望,那段託福的備考期間,應該算是我準備留學期間中最難熬的一段時光了,沒有之一。

從本質上來說,大學和高中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高中的話,絕大部分同學都只有高考這一條路選擇,換句話說,但凡你想要一個還不錯的未來,高考絕對是你最佳的選擇。

但大學並不是隻有出國留學這一條路可以選擇,畢業後,你可以選擇在國內讀研讀博,也可以選擇直接就業,甚至有些學霸在沒有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高校保研的名額,加上出國留學,四選一,選擇範圍還是比較廣的。

託福備考期間,我的心態有時候也不太好,承受的壓力也很大,身邊的朋友和家裡人看到這樣的我,心裡也不好受,都勸我要不然畢業後直接找工作吧,如果不想找工作,保研或者國內考研也可以的,不要在出國留學這一棵樹上弔死,心態放鬆一些,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有句話說的沒錯——人總是可以在極限的時候,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或許,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有時候你有太多的備選計劃,很可能會讓你自己變得懶惰,會感覺就算這條路行不通,還有後路可以選,從而鬆懈下來。

我對當時堅定的自己還是十分感謝的,幸虧當時沒有放棄,不然也就沒有現在的我。那時候的想法,的確是有一些偏執的,而且還帶有著一些不甘心:就算畢業後我選擇直接就業,或者是考研、保研,我都要先把托福考出來,我就不信我考不過!就算最後我沒有申請出國,但沒有出國的原因,絕對是因為我個人感覺出國不適合我,我找到了更合適的出國,絕對不可能是因為我託福成績不夠,所以才放棄出國!

我逼了自己一把,一定要把托福考出來,一定要出國留學,而當下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托福考出理想的成績。在大三的第二個學期,我切斷了自己所有的退路,逼著自己往前沖,希望自己可以心無雜念地備考託福,準備留學。

最後一次備考託福的時候,我很注重調整自己的心態,有了前四年的備考經驗,備考狀態也變得越來越好。在做閱讀單項的時候,我會要求自己盡量提前5分鐘到10分鐘完成,避免在考試的時候,出現意外情況答不完題;聽力訓練的時候,我會開1.25倍速進行訓練,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在正常倍速的時候,我會聽得挺清晰;口語單項專攻的時候,我會準備很多萬能句子和詞語庫,豐富自己的素材;最後一個單項,也就是寫作,我自己練習了很多遍速寫,不斷地突破自己的思維敏捷度和寫作速度,訓練成果也很顯著,我最後可以很輕鬆地完成500次的作文。

我始終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只是時間問題。托福考試也用成績向我證明,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最後一次託福我全程都很輕鬆。當時在考試的時候,我做的是閱讀加試,之前的訓練方法有了很顯著的效果,四篇閱讀,我差不多花了三篇的時間就全都做完了。聽說寫這三項,我也沒有發揮失常,最後成績出來的時候,106分。雖然沒有很高,但已經達到了我的目標,也算是給我GT備考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算是對我這麼長時間的努力的一個交代。

託福可以成功考出自己想要的成績,應該算是我整個準備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了。很多同學都感覺託福其實沒有什麼難的,我也理解有些同學的想法,畢竟每個人的能力和強項各有不同。我主要想分享給題主的是,我學習和收穫到的東西。通過備考託福,我的心智和想法變得更加成熟,讓我深刻的感受到,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不應該是逃避,而應該是如何克服並戰勝困難。我在備考的時候,問過自己很多次「你為什麼要出國留學,你一定要出國留學嗎?」,也正是這一次又一次地直擊內心,才讓我堅定了想要出國留學的想法,後面我也斷了自己其他的退路。到現在我已經開始讀研了,我有時還會回憶起那段難熬的託福備考階段,雖然很苦,但的確是我本科期間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時間,我為我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感到自豪和驕傲。

2. GPA

GT考試說完了,我來說一說GPA。我相信題主應該也知道GPA在留學申請的重要性,甚至在有些大學和項目的材料審查中,GPA屬於最重要的考覈指標,所以請務必重視。

我個人而言,GPA成績單應該是準備材料中的一個優勢,不管是大一期間難度很高的數學分析(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此類專業基礎課程,還是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編譯原理、資料庫等大三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我都拿到了90分以上的成績,也就是A以上。

我大二上學期的課程成績有些低,那時候一方面學習的科目有些多,另外一方面,我還要分心抽時間備考託福。托福考試的頻頻失利,讓我心態有些慌,沒有很好的安排好學習和備考的時間,那個學期的GPA稍微有一些低。在後來和學弟學妹們分享出國留學經驗的時候,我也會提到我大二上學期的事情,如果當時我可以有效、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可能GPA還會更加出色一些,應該也可以在後續的申請季中,申請到更好的大學。同時也會告誡學弟學妹們,要注意合理的分配時間。

不過沒有那麼多如果,人生不就是這樣嗎,不會事事如你所願,總會有一點遺憾。我們能做的,不是追悔過去,而是活在當下,盡量做到不會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大四——申請進行時

申請季的開始是在大四上學期的時候,在剛開學的時候,我簽訂了學院的放棄保研協議,協議的簽署,代表著我真正斷了自己的後路,只剩下出國留學這一個選擇了,所以只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衝刺申請到最好的大學。

從最開始是的選校,再到後來的準備個人簡歷、文書以及找推薦人撰寫推薦信,還有最後的填寫網申表格,進行網申,等待offer,選擇offer,每一個步驟對我而言,都是初體驗,也是一個考驗。

雖然我並不建議題主在申請中,完全都扔給中介去做,畢竟這是你自己的申請,你自己都不上心,怎麼可能拿到你滿意的結果呢?我感覺你可以找一些外界或者第三方的幫助,但要有限度。

畢竟大部分同學都是第一次申請留學,所以很多地方肯定都不是很懂,事無巨細都要自己來的話,肯定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有其他人的幫助,可以讓你踩一些累,省時省力,何樂而不為呢?

我大概是在申請的時候,是找了一位中介機構的學長幫忙,那位學長在我選校和撰寫文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前期選校的時候,他根據他之前的申請經歷,還有對國外大學的瞭解,結合我自身的能力和情況,給我推薦了幾所大學;後期撰寫文書的時候,我寫好了初稿,然後他會很耐心地幫助提出建議和修改、潤色。

文書和簡歷這兩項材料,是真的很需要有經驗的人進行輔導,哪怕只有一個小時,對你的文書進行點撥一下,絕對比你自己在家苦思冥想一天的效率還要高。畢竟他們知道招生官喜歡看什麼樣的文書,有一個撰寫的方向,自然事半功倍。

文書應該是申請材料中最重要的一項材料了,如果你可以寫出一份特別出色的文書,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已經拿到了一半的offer。好的文書可以讓你在一眾水平差不多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我個人感覺,如果有條件、有人脈的話,你自己寫好文書之後,一定要找有留學經驗的前輩或者老師幫你看一下,同時多修改和潤色幾遍,修改十遍都是很正常的,一定要有耐心。

總結

寫了這麼多,這就是我的全部的留學經驗分享了,希望題主可以在我的分享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準備中少走一些彎路,順利完成自己的留學申請。

女神校其實並不是一個夢想,只要你願意努力,還是有希望拿到offer的,也祝你可以拿到自己女神校的offer,開始專屬於自己的留學旅程。

導師背景

Rice University計算機科學碩士,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DIY完成研究生申請,方向為計算機科學,專註以就業為導向的留學申請。目前在美國全職工作,公司是FLAG之一,業內巨頭企業,擁有豐富的互聯網行業求職經驗和工作經歷。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發佈於 2020-05-2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美國留學君美國留學君

本人是屬於轉專業申請USC CS37項目,所以本篇文章大部分是以轉專業的角度來介紹的,題主可以大致作為一個參考,包含但不限於就讀體驗、實習就業等,接下來根據我親身經歷,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體會,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

語言問題

之前GRE拿到了320+,託福拿到了100+,日常的交流可以cover,當然碰到那些口音很重的人,理解起來可能有點費勁。如果想要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多和同學、老師溝通就好了,平時多和lyft的司機聊聊天也可以。而且USC的印度同學還是很多的,雖然有些同學有口音,但最起碼人家溝通沒有障礙。如果平時沒事的話,可以多和他們交流和溝通。當然,如果有機會接觸到native speaker那更好。

上課的話,大概可以理解80%到90%左右,有時候也會不適應,但每個留學生都會有個過渡期的,慢慢習慣應該就好了。

選課問題

我的本科專業是機械專業,碩士申請的是精密儀器,碩士畢業後,又申請轉到了USC的CS項目,成為了37學分項目其中的一員。這個項目會把CS的基礎核心課程都學習一遍。

第一學期,我一共選了3門課程:

CSCI 585 Database Systems

這門課的知識面涵蓋得很廣,不過內容沒什麼意思,就是單純的記憶知識點而已,整個課程會有四個大作業,作業的實務性還是很強的。編程主要涉及到sql、sml、spatial sql以及xquery,學完之後,倒是對搭建工作環境有了一定的瞭解。

這門課的成績平均很高,我本身資料庫領域的知識相對匱乏,學了一個學期,最後只拿到了A-,也就是90分,要95分纔是A,還是有點遺憾的。雖然課程內容不難,但如果你沒有基礎,想拿高分,還是需要花一點心思的。

CSCI 455 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 Systems Design

這門課是第一學期的必修課,教學內容主要就是Java的基礎知識,比如說C++鏈表,後續的學習中會涉及到數據結構,應該是考慮到了轉專業的同學普遍基礎一般,所以難度不高。

個人感覺,這門課的性價比不高,學不到什麼東西。自學head first java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要用一門大課來解決,我感覺有點浪費時間。不過對於CS基礎一般的同學而言,應該是個優勢。

Lab和大作業,如果用心的話,還是有很多收穫的,而且上課的時候也很輕鬆。作業設計得比較不錯,通篇做下來,可以對編程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如果你有一點Java基礎的話,作業難度其實並不高。

每次考試之前,老師會給你大概十套的考題,你可以根據這些考題去複習。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不用太慌,只要你把歷年考試做熟了,基本上問題不大。

EE 450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Networks

這門課程也是37學分項目的必修課,也可以選EE 457 計算機架構這門課替代。

但我感覺計算機架構的難度偏高,我沒有選。而且這門課的授課老師是位印度老師,說話口音也比較重,可能是因為年紀大的事,說話聲音也有點小。作業很多,有時還會安排隨堂測試。

這門課是Introduction課程,是Zahid教授的課,在第一節的時候,他就會和同學們說,他會在接下來的授課中注意知識點的細節,並不會被課程級別所限制。通過學習,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這門課並不是簡單的Introduction。

作業量還是有點多的,還需要提交5個實驗報告以及一個socket編程。這門課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難度偏高,不僅題量大,而且出題的點也有點偏,和作業的難度不太匹配。儘管如此,拿A-或者A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教授人比較不錯,並不會curve分數,一般都會給到8分。

其實作為一個轉專業選手,第一學期我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之前CS領域瞭解得並不多,擔心自己學不好,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但學習了一個學期之後,我發現自己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變得自信了一些。未來的學習,我會繼續一步一步來,打好基礎,認真鑽研和學習。雖然過程是可預見的坎坷,但只要努力,總會成功的。

個人感覺USC的CS項目還是很不錯的,課程設置合理,教授講的知識涵蓋面很廣,大作業的設計也很實用。而且工學院的選課會有講課視頻,如果課上沒跟上,下課了還可以看視頻複習。

錄取問題

37學分項目,有很多轉專業的同學,很多同學會拿這個項目當成一個找工作的跳板。

CS項目招收名額達到了幾百個,而且專業背景各不相同,化學、物理、土木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年齡涵蓋面也比較廣,我認識的一位是工作了七八年來讀碩的。如果你有工作經驗的話,入學之後就可以在校內找兼職了。如果有技術的話,那掙錢會更容易。經常會收到很多校內兼職的郵件,只要你有能力,還是有很多賺外快的機會的。錄取的標準,其實並沒有確定的門檻,只要你把要求的材料都準備好了,問題不大。

找工作和實習這個問題,我的兩個室友都是2014年 fall的,37學分項目,目前都在谷歌實習,實習待遇聽說還不錯,7000+刀再加3000刀的房租補貼。所以你沒必要擔心由企業會歧視37學分項目,這個項目只是要求同學多修一門課而已,其他方面和別的項目相差無幾。上課的話,也都一樣,要非說不一樣,那就是學費貴一點吧。

進組問題

因為轉專業到CS的,之前的專業和CS相關度並不大,因此沒有太多相關的科研項目背景。之前問過教授能否進組,不過並不順利。身邊具備CS相關背景的同學,進lab還是相對順利的,其中不乏去ISI工作的同學。

社交圈問題

沒參加過party。平時最多就是和朋友們喫個飯什麼的,在外邊聚過兩次,一共27個人左右,兩屆校友簡單喫喫飯而已。和前輩們聊聊天,打聽一下哪些課性價比高,哪些課好拿高分,還是可以收穫很多實質性信息的。多和前輩聊天是有幫助的,我在喫完飯之後,就換了一位教授。

實習/工作問題

我大致對我身邊的小夥伴的實習情況統計了一下,不過我的圈子並不大,所以肯定不完全,僅供參考。

USC的學生多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我大概問了60.70個人,具體拿到offer的情況如下:

谷歌5個,Facebook 1個,雅虎2個,eBay/Paypal 3個,Oracle 3個,亞馬遜21個,其他公司21個。

大概是從2015年秋季開始吧,拿到實習或者工作offer的難度增加,如果我們把亞馬遜這個公司排除掉,還是很容易看出問題的。我剛入學的時候,感覺能不能拿到實習offer對後續找全職工作沒有太大影響,但瞭解了一些情況之後,感覺還是需要實習的。我本身的圈子不大,所以上述數據並不能代表整個USC的CS項目。可能是因為我的圈子裡沒有學霸吧,也不排除有些大神可以拿到FLG以及USAD的offer。以上數據,只是想給各位學弟學妹們一個參考而已。個人感覺,在校期間要好好學習,各方位全面發展,有實習或者工作的機會要勇於把握,天上不會掉餡餅。

在全職offer上,37學分項目中,我認識一個同學拿到了Facebook的offer,7個亞馬遜,2個谷歌,2個Indeed以及1個VMware,當然只是我的圈子裡的人,不能以偏概全。今年出了一個新政策,CPT和RCL不能一起用,所以你要用RCL的話,要慎重考慮,後續就用不了OPT了。

客觀來講,雖然CS 37學分的這個項目的熱度很高,對轉專業的同學很友好,但其實第一學年的實習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很多想要轉碼的同學,放棄了duke、umich,還有的放棄了gatech的ECE,選擇了37學分項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比較容易找工作。但你有對比過這個項目和其他項目的各方面的優勢劣勢嗎?

我個人感覺,還是要深入地瞭解之後,再做決定會更好。選校和選項目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未來發展方向,還是要謹慎決定。

找實習和找工作這個事情,還是看個人。CS是國內外的熱門行業,但也並不是所有CS背景的畢業生都可以找到工作。本科是CS背景的同學都未必可以百分百保證拿到實習機會,作為一個轉專業的你,更不能保證拿到心儀的offer了。我之前問了一下和我一屆的同學的面試情況,面試的題目主要包括OS、網路、MVC等等方面的知識。雖然是轉專業大戶,但這個項目中並非所有同學都是零基礎,有些同學大三的時候就開始做科研,還有的已經在大學期間學完了十幾門CS的基礎核心專業課,還有的同學有著大公司的CS方向的實習經歷,這個項目優秀的人還是很多的。這樣證明瞭,能不能找到實習說到底還是看個人。

機會很多,但競爭壓力也大,能拿到getech、rice以及umich offer的同學,肯定不會差。如果你是零基礎轉專業,肯定要花比旁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你要考慮你是否有這個恆心和耐心。而且目前CS行業的需求和之前相比已經有一定規模的縮減,面試門檻也是水漲船高,你要提前考慮你能否接受最差的結果,如果可以,在申請轉專業也不遲。誰都說不準,下一個十年量子計算機會不會被突破,然後編程模式被重新洗牌,EE項目反而熱度更高。這裡再提一件比較好玩的事情,跟我一屆來美國讀碩的同學,轉專業CS項目的同學都沒有找到實習,土木項目的一個同學倒是找到了2個還不錯的實習,一個在歐洲,一個在澳洲。

如果是你學霸,那麼學校的career service還是比較適合的,一般的選手機會不大。我當時也是不瞭解情況,早知道如此,我這種轉碼的肯定不去湊熱鬧,排隊排了那麼久也沒啥效果。當時想著如果可以拿到oci就可以了,不過後來也沒有拿到。

轉專業這條路並不簡單,但若你有心,肯定會有所收穫。希望上述的分享,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學弟學妹。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學平臺入駐導師 Rice University 顏學長 提供

(註:導師學歷已通過平臺審核,真實可查)

前言

我的留學之路並不像那些學霸級別的人物那樣十分順利,我是從大一開始有了想要出國留學的念想,從大一到大四,這四年的期間,也有過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也有過壓力太大撐不下去的時候,但好在每次我都靠著信念堅持了下來,最後的錄取結果也十分滿意。

如果你要問我曾經為留學努力到什麼程度,那麼我應該是在我能力範圍內,盡了最大的努力,不為別的,只為在最後拿到offer的時候,自己不會後悔。

雖然我的留學經歷不是最豐富多彩的,但是申請準備留學的那個過程,的確是我漫漫人生路的一段珍貴的經歷。我可以根據我之前的留學準備經歷,來和題主分享一下如何準備留學美國CS master,希望可以解答題主的一些疑惑,也希望可以給題主帶來一些幫助。

背景簡述

我的本科是上海交通大學,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GPA成績為3.85分;

託福總分為106分,其中聽力27分,寫作26分,閱讀30分;

GRE總分為323+3.5分,其中語文153分,數學170分,寫作3.5分。

申請結果:

本科學了四年的CS,感覺CS還是比較有趣的,所以碩士申請的都是CS項目。最後拿到了以下幾所大學的CS offer以及AD:

New York Univers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 at St. Louis Ric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大一——留學之初

在我大一的時候,我接觸到了留學這個領域,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我便萌生了想要出國留學的想法。

我和很多剛上大學的同學一樣,剛入學的時候,結束了黑暗漫長的高三高強度的生活,懷著對未來的好奇和嚮往,來到了大學的校園,希望可以在新的學校中感受到不一樣的學習和生活體驗,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探索未知領域的機會。

剛剛已經介紹了,我的本科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往年畢業的學長和學姐,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也算是一次巧合吧,有一次我和一位學長閑聊的時候,他問我:「我們這個專業很多畢業生都會考慮出國留學,你呢?畢業之後有出國留學的打算嗎?」

學長的一個問題讓我陷入沉思,也就是這隨口一問,讓我對留學這個未知的領域有樂了一定的興趣。

我這個人好奇心比較強,對任何好奇的領域和事物,都會立刻著手去了解。後續我也參加了很多有關留學的講座,大概對去美國留學需要注意的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個整體的瞭解。

現在回看的話,其實讓我最終決定出國留學理由就是想要出去看看外邊的世界,感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體驗。我十分羨慕那些海歸CS畢業生,回國之後可以憑著鍍金的學歷,找到自己心儀的高薪工作。同時也希望自己可以通過留學,綜合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未來可以成為他們那個隊伍中的一員。

你可以說,我之前準備去留學的決定,是年輕時頭腦一熱的衝動。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份衝動,才讓我有機會深入接觸到留學這個領域,讓我漸漸從陌生到了解。留學這件事,應該是人生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換句話說,如果我幾年前的那個申請季,我沒有留學,那麼就沒有今天的我。

大二和大三——努力纔是成功拿到offer的王牌

我的大學四年,其實還是比較有規劃的。

大一,確定了想要出國留學的目標;

大二和大三,就立刻為了目標,開始著手準備。

大二和大三這兩個學年,應該是我整個申請季中很關鍵的兩年,甚至也可以說,是我整個人生中很關鍵的兩年。留學這條路,並不是康莊大道,你會在努力的過程中,各種碰壁,承受各種壓力,遇到各種阻礙,你需要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心臟去應對這些困難。

之前在準備的時候,我一直問自己這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出國留學?」我會思考自己的未來,從而更加堅定我的目標,不斷的自我調整,不斷的提升自我,更加從容地面對每個挑戰。

最後我拿到了offer和AD的時候,我還是很欣慰的,努力了這麼久,承受過考試失利,很多次複習到凌晨,感受過無數個夜晚的涼意,好在最後得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時至今日,我仍舊很感謝我自己之前的決定,通過準備留學、真正去國外留學,讓我收穫了很多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最開始我身邊也有過一羣跟我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他們畢業後也打算出國留學,大家一起備考一起努力。不過在準備的途中,很多朋友因為自身原因,最後還是選擇了其他的路,沒有堅持到最後。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不能去評判他們的選擇是對是錯,我也無法保證出國這件事對每個人都有深遠的影響。不過就我個人來說,出國留學對我未來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我很慶幸,這一路都熬了過來,如果沒有之前的堅持,我最後也沒有辦法收穫拿到offer的喜悅,感受不到國外那些極具特色的美麗景色和風土人情。

1. 語言考試

語言考試,其實是每個留學生必過的一道難關,備考中的痛苦,漫長的備考期間,折磨著每個學子的心。

語言考試包括託福/雅思、GRE/GMAT,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強項,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考試。

GT考試是硬性規定,儘可能地考高分,但是要注意成績的有效期。GMAT和GRE的成績有效期是5年,託福雅思成績有效期是2年,要保證在提交網申的時候,你的成績還在有效期內。對於先考哪個,其實看個人,GRE和GMAT的難度會高於託福雅思,有些人喜歡先易後難,有些人喜歡先難後易。

我之前的GT備考,我感覺託福和GRE相比,備考託福的那段時間更難熬,我應該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段時間的。

單說GT考試的考試內容,GRE主要是考察學生的邏輯能力以及數學能力,託福主要是考察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最好均衡發展,不要偏科。

我從高中開始,數學成績就一直不錯,邏輯能力也還可以,所以GRE對我來說,會更容易一點。在數學和寫作這兩個單項上,我的數學能力和邏輯能力可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最後的成績是最好的說明,我數學單項拿到了170分的成就。

在備考GRE的時候,我側重單項複習一下語文就可以了。語文的複習也就是以背單詞為主,只要專心複習一段時間,多背單詞,多練習填空,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我一共考了2次GRE,首戰分數稍稍有些不理想,二戰GRE成功拿到了理想的分數。

GRE的備考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但是託福顯然就沒那麼容易了。從我首戰託福,到第五次考託福,這期間一共間隔了差不多20個月左右的時間。託福我一共考了5次,成績提高了36分,每次有學弟學妹問我怎麼準備留學的時候,我肯定會和他們講我備考託福的艱難過程。

剛剛我已經提到了託福會考察四個單項——聽說讀寫,考察的內容還是很全面的。而且在我準備託福的時候,不能每次考一項,分數也不能保留到下次,也就是說,在一次托福考試中,你必須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全部發揮正常,纔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任何一個單項發揮失常,都可能會導致你二戰、三戰,甚至四戰託福。

個人感覺,在託福這個考試中,重中之重的單項就是聽力。不僅聽力單項有30分的佔比,而且在寫作和口語的單項考試中,也會考察你的聽力能力。

我的聽力能力比較弱,從初中高中開始,一直到大學都沒有很明顯的改善。大一的時候,也嘗試過一些經驗貼的訓練方法,不過也沒有特別顯著的效果。所以,在大二備考託福期間,我薄弱的聽力能力立刻顯現出來,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所以只能一直刷TPO的聽力原題,試圖可以總結一些經驗和出題方向。刷了很多原題,不能說一點進步都沒有,但提升的幅度並不是特別大。因為聽力單項的薄弱,造成我託福首戰失敗,不過也在意料之中。

首戰失利之後,我對自己當時的狀態進行了反思和總結,為了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聽力能力,我打算結合自己首戰的備考和失利原因,分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

我在首戰聽力考試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很多內容都是聽不懂的,之所以會聽不懂,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原因導致的:第一,聽力中的單詞我之前應該是背過,但是在快速對話的這個情況下,我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這個單詞的意思;第二,聽力中出現的單詞我本身就沒有背過,就算是以書面的方式展現在我面前,我也不知道它的含義。

既然找到了原因,就要針對問題,去解決問題。於是,我開始進行第一步驟——背單詞。

在平時的做題和訓練中,碰到生詞,我都會記錄下來,同時做到不僅要把單詞的拼寫和含義背下來,還要不斷地聽它的讀音,爭取做到聽到這個讀音,我就可以潛意識地在大腦中反映出來它的拼寫和含義;碰到之前背過,但是不熟悉的單詞,我會加強聽寫,反覆訓練讀音,自己也會進行模仿,不斷地重複,提高熟練度。

通過以上的方法,我前後大概訓練了一個學期,然後開始了第二次托福考試。雖然二戰的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多了19分,但這個成績離我的目標還是有一定距離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後來的半年中,我又報名考了兩次託福,這半年的備考期間,是真的道不出其中的辛酸淚,付出了那麼多,熬了那麼多的夜,但是成績仍舊沒有大幅度的提升,基本上還是在原地踏步。我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怪圈,就是不管怎麼付出,都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成績,不管我怎麼堅持,好像都無法完成出國留學的那個目標。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開始極度的不自信。

現在研究已經成功入學之後再回望,那段託福的備考期間,應該算是我準備留學期間中最難熬的一段時光了,沒有之一。

從本質上來說,大學和高中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高中的話,絕大部分同學都只有高考這一條路選擇,換句話說,但凡你想要一個還不錯的未來,高考絕對是你最佳的選擇。

但大學並不是隻有出國留學這一條路可以選擇,畢業後,你可以選擇在國內讀研讀博,也可以選擇直接就業,甚至有些學霸在沒有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高校保研的名額,加上出國留學,四選一,選擇範圍還是比較廣的。

託福備考期間,我的心態有時候也不太好,承受的壓力也很大,身邊的朋友和家裡人看到這樣的我,心裡也不好受,都勸我要不然畢業後直接找工作吧,如果不想找工作,保研或者國內考研也可以的,不要在出國留學這一棵樹上弔死,心態放鬆一些,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有句話說的沒錯——人總是可以在極限的時候,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或許,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有時候你有太多的備選計劃,很可能會讓你自己變得懶惰,會感覺就算這條路行不通,還有後路可以選,從而鬆懈下來。

我對當時堅定的自己還是十分感謝的,幸虧當時沒有放棄,不然也就沒有現在的我。那時候的想法,的確是有一些偏執的,而且還帶有著一些不甘心:就算畢業後我選擇直接就業,或者是考研、保研,我都要先把托福考出來,我就不信我考不過!就算最後我沒有申請出國,但沒有出國的原因,絕對是因為我個人感覺出國不適合我,我找到了更合適的出國,絕對不可能是因為我託福成績不夠,所以才放棄出國!

我逼了自己一把,一定要把托福考出來,一定要出國留學,而當下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托福考出理想的成績。在大三的第二個學期,我切斷了自己所有的退路,逼著自己往前沖,希望自己可以心無雜念地備考託福,準備留學。

最後一次備考託福的時候,我很注重調整自己的心態,有了前四年的備考經驗,備考狀態也變得越來越好。在做閱讀單項的時候,我會要求自己盡量提前5分鐘到10分鐘完成,避免在考試的時候,出現意外情況答不完題;聽力訓練的時候,我會開1.25倍速進行訓練,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在正常倍速的時候,我會聽得挺清晰;口語單項專攻的時候,我會準備很多萬能句子和詞語庫,豐富自己的素材;最後一個單項,也就是寫作,我自己練習了很多遍速寫,不斷地突破自己的思維敏捷度和寫作速度,訓練成果也很顯著,我最後可以很輕鬆地完成500次的作文。

我始終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只是時間問題。托福考試也用成績向我證明,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最後一次託福我全程都很輕鬆。當時在考試的時候,我做的是閱讀加試,之前的訓練方法有了很顯著的效果,四篇閱讀,我差不多花了三篇的時間就全都做完了。聽說寫這三項,我也沒有發揮失常,最後成績出來的時候,106分。雖然沒有很高,但已經達到了我的目標,也算是給我GT備考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算是對我這麼長時間的努力的一個交代。

託福可以成功考出自己想要的成績,應該算是我整個準備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了。很多同學都感覺託福其實沒有什麼難的,我也理解有些同學的想法,畢竟每個人的能力和強項各有不同。我主要想分享給題主的是,我學習和收穫到的東西。通過備考託福,我的心智和想法變得更加成熟,讓我深刻的感受到,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不應該是逃避,而應該是如何克服並戰勝困難。我在備考的時候,問過自己很多次「你為什麼要出國留學,你一定要出國留學嗎?」,也正是這一次又一次地直擊內心,才讓我堅定了想要出國留學的想法,後面我也斷了自己其他的退路。到現在我已經開始讀研了,我有時還會回憶起那段難熬的託福備考階段,雖然很苦,但的確是我本科期間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時間,我為我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感到自豪和驕傲。

2. GPA

GT考試說完了,我來說一說GPA。我相信題主應該也知道GPA在留學申請的重要性,甚至在有些大學和項目的材料審查中,GPA屬於最重要的考覈指標,所以請務必重視。

我個人而言,GPA成績單應該是準備材料中的一個優勢,不管是大一期間難度很高的數學分析(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此類專業基礎課程,還是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編譯原理、資料庫等大三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我都拿到了90分以上的成績,也就是A以上。

我大二上學期的課程成績有些低,那時候一方面學習的科目有些多,另外一方面,我還要分心抽時間備考託福。托福考試的頻頻失利,讓我心態有些慌,沒有很好的安排好學習和備考的時間,那個學期的GPA稍微有一些低。在後來和學弟學妹們分享出國留學經驗的時候,我也會提到我大二上學期的事情,如果當時我可以有效、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可能GPA還會更加出色一些,應該也可以在後續的申請季中,申請到更好的大學。同時也會告誡學弟學妹們,要注意合理的分配時間。

不過沒有那麼多如果,人生不就是這樣嗎,不會事事如你所願,總會有一點遺憾。我們能做的,不是追悔過去,而是活在當下,盡量做到不會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大四——申請進行時

申請季的開始是在大四上學期的時候,在剛開學的時候,我簽訂了學院的放棄保研協議,協議的簽署,代表著我真正斷了自己的後路,只剩下出國留學這一個選擇了,所以只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衝刺申請到最好的大學。

從最開始是的選校,再到後來的準備個人簡歷、文書以及找推薦人撰寫推薦信,還有最後的填寫網申表格,進行網申,等待offer,選擇offer,每一個步驟對我而言,都是初體驗,也是一個考驗。

雖然我並不建議題主在申請中,完全都扔給中介去做,畢竟這是你自己的申請,你自己都不上心,怎麼可能拿到你滿意的結果呢?我感覺你可以找一些外界或者第三方的幫助,但要有限度。

畢竟大部分同學都是第一次申請留學,所以很多地方肯定都不是很懂,事無巨細都要自己來的話,肯定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有其他人的幫助,可以讓你踩一些累,省時省力,何樂而不為呢?

我大概是在申請的時候,是找了一位中介機構的學長幫忙,那位學長在我選校和撰寫文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前期選校的時候,他根據他之前的申請經歷,還有對國外大學的瞭解,結合我自身的能力和情況,給我推薦了幾所大學;後期撰寫文書的時候,我寫好了初稿,然後他會很耐心地幫助提出建議和修改、潤色。

文書和簡歷這兩項材料,是真的很需要有經驗的人進行輔導,哪怕只有一個小時,對你的文書進行點撥一下,絕對比你自己在家苦思冥想一天的效率還要高。畢竟他們知道招生官喜歡看什麼樣的文書,有一個撰寫的方向,自然事半功倍。

文書應該是申請材料中最重要的一項材料了,如果你可以寫出一份特別出色的文書,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已經拿到了一半的offer。好的文書可以讓你在一眾水平差不多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我個人感覺,如果有條件、有人脈的話,你自己寫好文書之後,一定要找有留學經驗的前輩或者老師幫你看一下,同時多修改和潤色幾遍,修改十遍都是很正常的,一定要有耐心。

總結

寫了這麼多,這就是我的全部的留學經驗分享了,希望題主可以在我的分享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準備中少走一些彎路,順利完成自己的留學申請。

女神校其實並不是一個夢想,只要你願意努力,還是有希望拿到offer的,也祝你可以拿到自己女神校的offer,開始專屬於自己的留學旅程。

導師背景

Rice University計算機科學碩士,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DIY完成研究生申請,方向為計算機科學,專註以就業為導向的留學申請。目前在美國全職工作,公司是FLAG之一,業內巨頭企業,擁有豐富的互聯網行業求職經驗和工作經歷。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發佈於 2020-05-2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美國留學君美國留學君

本人是屬於轉專業申請USC CS37項目,所以本篇文章大部分是以轉專業的角度來介紹的,題主可以大致作為一個參考,包含但不限於就讀體驗、實習就業等,接下來根據我親身經歷,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體會,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

語言問題

之前GRE拿到了320+,託福拿到了100+,日常的交流可以cover,當然碰到那些口音很重的人,理解起來可能有點費勁。如果想要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多和同學、老師溝通就好了,平時多和lyft的司機聊聊天也可以。而且USC的印度同學還是很多的,雖然有些同學有口音,但最起碼人家溝通沒有障礙。如果平時沒事的話,可以多和他們交流和溝通。當然,如果有機會接觸到native speaker那更好。

上課的話,大概可以理解80%到90%左右,有時候也會不適應,但每個留學生都會有個過渡期的,慢慢習慣應該就好了。

選課問題

我的本科專業是機械專業,碩士申請的是精密儀器,碩士畢業後,又申請轉到了USC的CS項目,成為了37學分項目其中的一員。這個項目會把CS的基礎核心課程都學習一遍。

第一學期,我一共選了3門課程:

CSCI 585 Database Systems

這門課的知識面涵蓋得很廣,不過內容沒什麼意思,就是單純的記憶知識點而已,整個課程會有四個大作業,作業的實務性還是很強的。編程主要涉及到sql、sml、spatial sql以及xquery,學完之後,倒是對搭建工作環境有了一定的瞭解。

這門課的成績平均很高,我本身資料庫領域的知識相對匱乏,學了一個學期,最後只拿到了A-,也就是90分,要95分纔是A,還是有點遺憾的。雖然課程內容不難,但如果你沒有基礎,想拿高分,還是需要花一點心思的。

CSCI 455 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 Systems Design

這門課是第一學期的必修課,教學內容主要就是Java的基礎知識,比如說C++鏈表,後續的學習中會涉及到數據結構,應該是考慮到了轉專業的同學普遍基礎一般,所以難度不高。

個人感覺,這門課的性價比不高,學不到什麼東西。自學head first java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要用一門大課來解決,我感覺有點浪費時間。不過對於CS基礎一般的同學而言,應該是個優勢。

Lab和大作業,如果用心的話,還是有很多收穫的,而且上課的時候也很輕鬆。作業設計得比較不錯,通篇做下來,可以對編程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如果你有一點Java基礎的話,作業難度其實並不高。

每次考試之前,老師會給你大概十套的考題,你可以根據這些考題去複習。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不用太慌,只要你把歷年考試做熟了,基本上問題不大。

EE 450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Networks

這門課程也是37學分項目的必修課,也可以選EE 457 計算機架構這門課替代。

但我感覺計算機架構的難度偏高,我沒有選。而且這門課的授課老師是位印度老師,說話口音也比較重,可能是因為年紀大的事,說話聲音也有點小。作業很多,有時還會安排隨堂測試。

這門課是Introduction課程,是Zahid教授的課,在第一節的時候,他就會和同學們說,他會在接下來的授課中注意知識點的細節,並不會被課程級別所限制。通過學習,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這門課並不是簡單的Introduction。

作業量還是有點多的,還需要提交5個實驗報告以及一個socket編程。這門課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難度偏高,不僅題量大,而且出題的點也有點偏,和作業的難度不太匹配。儘管如此,拿A-或者A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教授人比較不錯,並不會curve分數,一般都會給到8分。

其實作為一個轉專業選手,第一學期我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之前CS領域瞭解得並不多,擔心自己學不好,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但學習了一個學期之後,我發現自己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變得自信了一些。未來的學習,我會繼續一步一步來,打好基礎,認真鑽研和學習。雖然過程是可預見的坎坷,但只要努力,總會成功的。

個人感覺USC的CS項目還是很不錯的,課程設置合理,教授講的知識涵蓋面很廣,大作業的設計也很實用。而且工學院的選課會有講課視頻,如果課上沒跟上,下課了還可以看視頻複習。

錄取問題

37學分項目,有很多轉專業的同學,很多同學會拿這個項目當成一個找工作的跳板。

CS項目招收名額達到了幾百個,而且專業背景各不相同,化學、物理、土木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年齡涵蓋面也比較廣,我認識的一位是工作了七八年來讀碩的。如果你有工作經驗的話,入學之後就可以在校內找兼職了。如果有技術的話,那掙錢會更容易。經常會收到很多校內兼職的郵件,只要你有能力,還是有很多賺外快的機會的。錄取的標準,其實並沒有確定的門檻,只要你把要求的材料都準備好了,問題不大。

找工作和實習這個問題,我的兩個室友都是2014年 fall的,37學分項目,目前都在谷歌實習,實習待遇聽說還不錯,7000+刀再加3000刀的房租補貼。所以你沒必要擔心由企業會歧視37學分項目,這個項目只是要求同學多修一門課而已,其他方面和別的項目相差無幾。上課的話,也都一樣,要非說不一樣,那就是學費貴一點吧。

進組問題

因為轉專業到CS的,之前的專業和CS相關度並不大,因此沒有太多相關的科研項目背景。之前問過教授能否進組,不過並不順利。身邊具備CS相關背景的同學,進lab還是相對順利的,其中不乏去ISI工作的同學。

社交圈問題

沒參加過party。平時最多就是和朋友們喫個飯什麼的,在外邊聚過兩次,一共27個人左右,兩屆校友簡單喫喫飯而已。和前輩們聊聊天,打聽一下哪些課性價比高,哪些課好拿高分,還是可以收穫很多實質性信息的。多和前輩聊天是有幫助的,我在喫完飯之後,就換了一位教授。

實習/工作問題

我大致對我身邊的小夥伴的實習情況統計了一下,不過我的圈子並不大,所以肯定不完全,僅供參考。

USC的學生多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我大概問了60.70個人,具體拿到offer的情況如下:

谷歌5個,Facebook 1個,雅虎2個,eBay/Paypal 3個,Oracle 3個,亞馬遜21個,其他公司21個。

大概是從2015年秋季開始吧,拿到實習或者工作offer的難度增加,如果我們把亞馬遜這個公司排除掉,還是很容易看出問題的。我剛入學的時候,感覺能不能拿到實習offer對後續找全職工作沒有太大影響,但瞭解了一些情況之後,感覺還是需要實習的。我本身的圈子不大,所以上述數據並不能代表整個USC的CS項目。可能是因為我的圈子裡沒有學霸吧,也不排除有些大神可以拿到FLG以及USAD的offer。以上數據,只是想給各位學弟學妹們一個參考而已。個人感覺,在校期間要好好學習,各方位全面發展,有實習或者工作的機會要勇於把握,天上不會掉餡餅。

在全職offer上,37學分項目中,我認識一個同學拿到了Facebook的offer,7個亞馬遜,2個谷歌,2個Indeed以及1個VMware,當然只是我的圈子裡的人,不能以偏概全。今年出了一個新政策,CPT和RCL不能一起用,所以你要用RCL的話,要慎重考慮,後續就用不了OPT了。

客觀來講,雖然CS 37學分的這個項目的熱度很高,對轉專業的同學很友好,但其實第一學年的實習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很多想要轉碼的同學,放棄了duke、umich,還有的放棄了gatech的ECE,選擇了37學分項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比較容易找工作。但你有對比過這個項目和其他項目的各方面的優勢劣勢嗎?

我個人感覺,還是要深入地瞭解之後,再做決定會更好。選校和選項目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未來發展方向,還是要謹慎決定。

找實習和找工作這個事情,還是看個人。CS是國內外的熱門行業,但也並不是所有CS背景的畢業生都可以找到工作。本科是CS背景的同學都未必可以百分百保證拿到實習機會,作為一個轉專業的你,更不能保證拿到心儀的offer了。我之前問了一下和我一屆的同學的面試情況,面試的題目主要包括OS、網路、MVC等等方面的知識。雖然是轉專業大戶,但這個項目中並非所有同學都是零基礎,有些同學大三的時候就開始做科研,還有的已經在大學期間學完了十幾門CS的基礎核心專業課,還有的同學有著大公司的CS方向的實習經歷,這個項目優秀的人還是很多的。這樣證明瞭,能不能找到實習說到底還是看個人。

機會很多,但競爭壓力也大,能拿到getech、rice以及umich offer的同學,肯定不會差。如果你是零基礎轉專業,肯定要花比旁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你要考慮你是否有這個恆心和耐心。而且目前CS行業的需求和之前相比已經有一定規模的縮減,面試門檻也是水漲船高,你要提前考慮你能否接受最差的結果,如果可以,在申請轉專業也不遲。誰都說不準,下一個十年量子計算機會不會被突破,然後編程模式被重新洗牌,EE項目反而熱度更高。這裡再提一件比較好玩的事情,跟我一屆來美國讀碩的同學,轉專業CS項目的同學都沒有找到實習,土木項目的一個同學倒是找到了2個還不錯的實習,一個在歐洲,一個在澳洲。

如果是你學霸,那麼學校的career service還是比較適合的,一般的選手機會不大。我當時也是不瞭解情況,早知道如此,我這種轉碼的肯定不去湊熱鬧,排隊排了那麼久也沒啥效果。當時想著如果可以拿到oci就可以了,不過後來也沒有拿到。

轉專業這條路並不簡單,但若你有心,肯定會有所收穫。希望上述的分享,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學弟學妹。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本人是屬於轉專業申請USC CS37項目,所以本篇文章大部分是以轉專業的角度來介紹的,題主可以大致作為一個參考,包含但不限於就讀體驗、實習就業等,接下來根據我親身經歷,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體會,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

語言問題

之前GRE拿到了320+,託福拿到了100+,日常的交流可以cover,當然碰到那些口音很重的人,理解起來可能有點費勁。如果想要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多和同學、老師溝通就好了,平時多和lyft的司機聊聊天也可以。而且USC的印度同學還是很多的,雖然有些同學有口音,但最起碼人家溝通沒有障礙。如果平時沒事的話,可以多和他們交流和溝通。當然,如果有機會接觸到native speaker那更好。

上課的話,大概可以理解80%到90%左右,有時候也會不適應,但每個留學生都會有個過渡期的,慢慢習慣應該就好了。

選課問題

我的本科專業是機械專業,碩士申請的是精密儀器,碩士畢業後,又申請轉到了USC的CS項目,成為了37學分項目其中的一員。這個項目會把CS的基礎核心課程都學習一遍。

第一學期,我一共選了3門課程:

CSCI 585 Database Systems

這門課的知識面涵蓋得很廣,不過內容沒什麼意思,就是單純的記憶知識點而已,整個課程會有四個大作業,作業的實務性還是很強的。編程主要涉及到sql、sml、spatial sql以及xquery,學完之後,倒是對搭建工作環境有了一定的瞭解。

這門課的成績平均很高,我本身資料庫領域的知識相對匱乏,學了一個學期,最後只拿到了A-,也就是90分,要95分纔是A,還是有點遺憾的。雖然課程內容不難,但如果你沒有基礎,想拿高分,還是需要花一點心思的。

CSCI 455 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 Systems Design

這門課是第一學期的必修課,教學內容主要就是Java的基礎知識,比如說C++鏈表,後續的學習中會涉及到數據結構,應該是考慮到了轉專業的同學普遍基礎一般,所以難度不高。

個人感覺,這門課的性價比不高,學不到什麼東西。自學head first java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要用一門大課來解決,我感覺有點浪費時間。不過對於CS基礎一般的同學而言,應該是個優勢。

Lab和大作業,如果用心的話,還是有很多收穫的,而且上課的時候也很輕鬆。作業設計得比較不錯,通篇做下來,可以對編程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如果你有一點Java基礎的話,作業難度其實並不高。

每次考試之前,老師會給你大概十套的考題,你可以根據這些考題去複習。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不用太慌,只要你把歷年考試做熟了,基本上問題不大。

EE 450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Networks

這門課程也是37學分項目的必修課,也可以選EE 457 計算機架構這門課替代。

但我感覺計算機架構的難度偏高,我沒有選。而且這門課的授課老師是位印度老師,說話口音也比較重,可能是因為年紀大的事,說話聲音也有點小。作業很多,有時還會安排隨堂測試。

這門課是Introduction課程,是Zahid教授的課,在第一節的時候,他就會和同學們說,他會在接下來的授課中注意知識點的細節,並不會被課程級別所限制。通過學習,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這門課並不是簡單的Introduction。

作業量還是有點多的,還需要提交5個實驗報告以及一個socket編程。這門課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難度偏高,不僅題量大,而且出題的點也有點偏,和作業的難度不太匹配。儘管如此,拿A-或者A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教授人比較不錯,並不會curve分數,一般都會給到8分。

其實作為一個轉專業選手,第一學期我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之前CS領域瞭解得並不多,擔心自己學不好,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但學習了一個學期之後,我發現自己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變得自信了一些。未來的學習,我會繼續一步一步來,打好基礎,認真鑽研和學習。雖然過程是可預見的坎坷,但只要努力,總會成功的。

個人感覺USC的CS項目還是很不錯的,課程設置合理,教授講的知識涵蓋面很廣,大作業的設計也很實用。而且工學院的選課會有講課視頻,如果課上沒跟上,下課了還可以看視頻複習。

錄取問題

37學分項目,有很多轉專業的同學,很多同學會拿這個項目當成一個找工作的跳板。

CS項目招收名額達到了幾百個,而且專業背景各不相同,化學、物理、土木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年齡涵蓋面也比較廣,我認識的一位是工作了七八年來讀碩的。如果你有工作經驗的話,入學之後就可以在校內找兼職了。如果有技術的話,那掙錢會更容易。經常會收到很多校內兼職的郵件,只要你有能力,還是有很多賺外快的機會的。錄取的標準,其實並沒有確定的門檻,只要你把要求的材料都準備好了,問題不大。

找工作和實習這個問題,我的兩個室友都是2014年 fall的,37學分項目,目前都在谷歌實習,實習待遇聽說還不錯,7000+刀再加3000刀的房租補貼。所以你沒必要擔心由企業會歧視37學分項目,這個項目只是要求同學多修一門課而已,其他方面和別的項目相差無幾。上課的話,也都一樣,要非說不一樣,那就是學費貴一點吧。

進組問題

因為轉專業到CS的,之前的專業和CS相關度並不大,因此沒有太多相關的科研項目背景。之前問過教授能否進組,不過並不順利。身邊具備CS相關背景的同學,進lab還是相對順利的,其中不乏去ISI工作的同學。

社交圈問題

沒參加過party。平時最多就是和朋友們喫個飯什麼的,在外邊聚過兩次,一共27個人左右,兩屆校友簡單喫喫飯而已。和前輩們聊聊天,打聽一下哪些課性價比高,哪些課好拿高分,還是可以收穫很多實質性信息的。多和前輩聊天是有幫助的,我在喫完飯之後,就換了一位教授。

實習/工作問題

我大致對我身邊的小夥伴的實習情況統計了一下,不過我的圈子並不大,所以肯定不完全,僅供參考。

USC的學生多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我大概問了60.70個人,具體拿到offer的情況如下:

谷歌5個,Facebook 1個,雅虎2個,eBay/Paypal 3個,Oracle 3個,亞馬遜21個,其他公司21個。

大概是從2015年秋季開始吧,拿到實習或者工作offer的難度增加,如果我們把亞馬遜這個公司排除掉,還是很容易看出問題的。我剛入學的時候,感覺能不能拿到實習offer對後續找全職工作沒有太大影響,但瞭解了一些情況之後,感覺還是需要實習的。我本身的圈子不大,所以上述數據並不能代表整個USC的CS項目。可能是因為我的圈子裡沒有學霸吧,也不排除有些大神可以拿到FLG以及USAD的offer。以上數據,只是想給各位學弟學妹們一個參考而已。個人感覺,在校期間要好好學習,各方位全面發展,有實習或者工作的機會要勇於把握,天上不會掉餡餅。

在全職offer上,37學分項目中,我認識一個同學拿到了Facebook的offer,7個亞馬遜,2個谷歌,2個Indeed以及1個VMware,當然只是我的圈子裡的人,不能以偏概全。今年出了一個新政策,CPT和RCL不能一起用,所以你要用RCL的話,要慎重考慮,後續就用不了OPT了。

客觀來講,雖然CS 37學分的這個項目的熱度很高,對轉專業的同學很友好,但其實第一學年的實習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很多想要轉碼的同學,放棄了duke、umich,還有的放棄了gatech的ECE,選擇了37學分項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比較容易找工作。但你有對比過這個項目和其他項目的各方面的優勢劣勢嗎?

我個人感覺,還是要深入地瞭解之後,再做決定會更好。選校和選項目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未來發展方向,還是要謹慎決定。

找實習和找工作這個事情,還是看個人。CS是國內外的熱門行業,但也並不是所有CS背景的畢業生都可以找到工作。本科是CS背景的同學都未必可以百分百保證拿到實習機會,作為一個轉專業的你,更不能保證拿到心儀的offer了。我之前問了一下和我一屆的同學的面試情況,面試的題目主要包括OS、網路、MVC等等方面的知識。雖然是轉專業大戶,但這個項目中並非所有同學都是零基礎,有些同學大三的時候就開始做科研,還有的已經在大學期間學完了十幾門CS的基礎核心專業課,還有的同學有著大公司的CS方向的實習經歷,這個項目優秀的人還是很多的。這樣證明瞭,能不能找到實習說到底還是看個人。

機會很多,但競爭壓力也大,能拿到getech、rice以及umich offer的同學,肯定不會差。如果你是零基礎轉專業,肯定要花比旁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你要考慮你是否有這個恆心和耐心。而且目前CS行業的需求和之前相比已經有一定規模的縮減,面試門檻也是水漲船高,你要提前考慮你能否接受最差的結果,如果可以,在申請轉專業也不遲。誰都說不準,下一個十年量子計算機會不會被突破,然後編程模式被重新洗牌,EE項目反而熱度更高。這裡再提一件比較好玩的事情,跟我一屆來美國讀碩的同學,轉專業CS項目的同學都沒有找到實習,土木項目的一個同學倒是找到了2個還不錯的實習,一個在歐洲,一個在澳洲。

如果是你學霸,那麼學校的career service還是比較適合的,一般的選手機會不大。我當時也是不瞭解情況,早知道如此,我這種轉碼的肯定不去湊熱鬧,排隊排了那麼久也沒啥效果。當時想著如果可以拿到oci就可以了,不過後來也沒有拿到。

轉專業這條路並不簡單,但若你有心,肯定會有所收穫。希望上述的分享,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學弟學妹。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美國TOP50沒什麼問題你需要做的 科研背景多努力===還有一個,需要做的就是儘早申請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學平臺入駐導師 Rice University 顏學長 提供

(註:導師學歷已通過平臺審核,真實可查)

前言

我的留學之路並不像那些學霸級別的人物那樣十分順利,我是從大一開始有了想要出國留學的念想,從大一到大四,這四年的期間,也有過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也有過壓力太大撐不下去的時候,但好在每次我都靠著信念堅持了下來,最後的錄取結果也十分滿意。

如果你要問我曾經為留學努力到什麼程度,那麼我應該是在我能力範圍內,盡了最大的努力,不為別的,只為在最後拿到offer的時候,自己不會後悔。

雖然我的留學經歷不是最豐富多彩的,但是申請準備留學的那個過程,的確是我漫漫人生路的一段珍貴的經歷。我可以根據我之前的留學準備經歷,來和題主分享一下如何準備留學美國CS master,希望可以解答題主的一些疑惑,也希望可以給題主帶來一些幫助。

背景簡述

我的本科是上海交通大學,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GPA成績為3.85分;

託福總分為106分,其中聽力27分,寫作26分,閱讀30分;

GRE總分為323+3.5分,其中語文153分,數學170分,寫作3.5分。

申請結果:

本科學了四年的CS,感覺CS還是比較有趣的,所以碩士申請的都是CS項目。最後拿到了以下幾所大學的CS offer以及AD:

New York Univers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 at St. LouisRic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大一——留學之初

在我大一的時候,我接觸到了留學這個領域,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我便萌生了想要出國留學的想法。

我和很多剛上大學的同學一樣,剛入學的時候,結束了黑暗漫長的高三高強度的生活,懷著對未來的好奇和嚮往,來到了大學的校園,希望可以在新的學校中感受到不一樣的學習和生活體驗,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探索未知領域的機會。

剛剛已經介紹了,我的本科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往年畢業的學長和學姐,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也算是一次巧合吧,有一次我和一位學長閑聊的時候,他問我:「我們這個專業很多畢業生都會考慮出國留學,你呢?畢業之後有出國留學的打算嗎?」

學長的一個問題讓我陷入沉思,也就是這隨口一問,讓我對留學這個未知的領域有樂了一定的興趣。

我這個人好奇心比較強,對任何好奇的領域和事物,都會立刻著手去了解。後續我也參加了很多有關留學的講座,大概對去美國留學需要注意的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個整體的瞭解。

現在回看的話,其實讓我最終決定出國留學理由就是想要出去看看外邊的世界,感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體驗。我十分羨慕那些海歸CS畢業生,回國之後可以憑著鍍金的學歷,找到自己心儀的高薪工作。同時也希望自己可以通過留學,綜合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未來可以成為他們那個隊伍中的一員。

你可以說,我之前準備去留學的決定,是年輕時頭腦一熱的衝動。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份衝動,才讓我有機會深入接觸到留學這個領域,讓我漸漸從陌生到了解。留學這件事,應該是人生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換句話說,如果我幾年前的那個申請季,我沒有留學,那麼就沒有今天的我。

大二和大三——努力纔是成功拿到offer的王牌

我的大學四年,其實還是比較有規劃的。

大一,確定了想要出國留學的目標;

大二和大三,就立刻為了目標,開始著手準備。

大二和大三這兩個學年,應該是我整個申請季中很關鍵的兩年,甚至也可以說,是我整個人生中很關鍵的兩年。留學這條路,並不是康莊大道,你會在努力的過程中,各種碰壁,承受各種壓力,遇到各種阻礙,你需要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心臟去應對這些困難。

之前在準備的時候,我一直問自己這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出國留學?」我會思考自己的未來,從而更加堅定我的目標,不斷的自我調整,不斷的提升自我,更加從容地面對每個挑戰。

最後我拿到了offer和AD的時候,我還是很欣慰的,努力了這麼久,承受過考試失利,很多次複習到凌晨,感受過無數個夜晚的涼意,好在最後得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時至今日,我仍舊很感謝我自己之前的決定,通過準備留學、真正去國外留學,讓我收穫了很多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最開始我身邊也有過一羣跟我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他們畢業後也打算出國留學,大家一起備考一起努力。不過在準備的途中,很多朋友因為自身原因,最後還是選擇了其他的路,沒有堅持到最後。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不能去評判他們的選擇是對是錯,我也無法保證出國這件事對每個人都有深遠的影響。不過就我個人來說,出國留學對我未來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我很慶幸,這一路都熬了過來,如果沒有之前的堅持,我最後也沒有辦法收穫拿到offer的喜悅,感受不到國外那些極具特色的美麗景色和風土人情。

1. 語言考試

語言考試,其實是每個留學生必過的一道難關,備考中的痛苦,漫長的備考期間,折磨著每個學子的心。

語言考試包括託福/雅思、GRE/GMAT,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強項,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考試。

GT考試是硬性規定,儘可能地考高分,但是要注意成績的有效期。GMAT和GRE的成績有效期是5年,託福雅思成績有效期是2年,要保證在提交網申的時候,你的成績還在有效期內。對於先考哪個,其實看個人,GRE和GMAT的難度會高於託福雅思,有些人喜歡先易後難,有些人喜歡先難後易。

我之前的GT備考,我感覺託福和GRE相比,備考託福的那段時間更難熬,我應該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段時間的。

單說GT考試的考試內容,GRE主要是考察學生的邏輯能力以及數學能力,託福主要是考察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最好均衡發展,不要偏科。

我從高中開始,數學成績就一直不錯,邏輯能力也還可以,所以GRE對我來說,會更容易一點。在數學和寫作這兩個單項上,我的數學能力和邏輯能力可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最後的成績是最好的說明,我數學單項拿到了170分的成就。

在備考GRE的時候,我側重單項複習一下語文就可以了。語文的複習也就是以背單詞為主,只要專心複習一段時間,多背單詞,多練習填空,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我一共考了2次GRE,首戰分數稍稍有些不理想,二戰GRE成功拿到了理想的分數。

GRE的備考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但是託福顯然就沒那麼容易了。從我首戰託福,到第五次考託福,這期間一共間隔了差不多20個月左右的時間。託福我一共考了5次,成績提高了36分,每次有學弟學妹問我怎麼準備留學的時候,我肯定會和他們講我備考託福的艱難過程。

剛剛我已經提到了託福會考察四個單項——聽說讀寫,考察的內容還是很全面的。而且在我準備託福的時候,不能每次考一項,分數也不能保留到下次,也就是說,在一次托福考試中,你必須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全部發揮正常,纔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任何一個單項發揮失常,都可能會導致你二戰、三戰,甚至四戰託福。

個人感覺,在託福這個考試中,重中之重的單項就是聽力。不僅聽力單項有30分的佔比,而且在寫作和口語的單項考試中,也會考察你的聽力能力。

我的聽力能力比較弱,從初中高中開始,一直到大學都沒有很明顯的改善。大一的時候,也嘗試過一些經驗貼的訓練方法,不過也沒有特別顯著的效果。所以,在大二備考託福期間,我薄弱的聽力能力立刻顯現出來,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所以只能一直刷TPO的聽力原題,試圖可以總結一些經驗和出題方向。刷了很多原題,不能說一點進步都沒有,但提升的幅度並不是特別大。因為聽力單項的薄弱,造成我託福首戰失敗,不過也在意料之中。

首戰失利之後,我對自己當時的狀態進行了反思和總結,為了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聽力能力,我打算結合自己首戰的備考和失利原因,分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

我在首戰聽力考試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很多內容都是聽不懂的,之所以會聽不懂,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原因導致的:第一,聽力中的單詞我之前應該是背過,但是在快速對話的這個情況下,我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這個單詞的意思;第二,聽力中出現的單詞我本身就沒有背過,就算是以書面的方式展現在我面前,我也不知道它的含義。

既然找到了原因,就要針對問題,去解決問題。於是,我開始進行第一步驟——背單詞。

在平時的做題和訓練中,碰到生詞,我都會記錄下來,同時做到不僅要把單詞的拼寫和含義背下來,還要不斷地聽它的讀音,爭取做到聽到這個讀音,我就可以潛意識地在大腦中反映出來它的拼寫和含義;碰到之前背過,但是不熟悉的單詞,我會加強聽寫,反覆訓練讀音,自己也會進行模仿,不斷地重複,提高熟練度。

通過以上的方法,我前後大概訓練了一個學期,然後開始了第二次托福考試。雖然二戰的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多了19分,但這個成績離我的目標還是有一定距離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後來的半年中,我又報名考了兩次託福,這半年的備考期間,是真的道不出其中的辛酸淚,付出了那麼多,熬了那麼多的夜,但是成績仍舊沒有大幅度的提升,基本上還是在原地踏步。我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怪圈,就是不管怎麼付出,都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成績,不管我怎麼堅持,好像都無法完成出國留學的那個目標。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開始極度的不自信。

現在研究已經成功入學之後再回望,那段託福的備考期間,應該算是我準備留學期間中最難熬的一段時光了,沒有之一。

從本質上來說,大學和高中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高中的話,絕大部分同學都只有高考這一條路選擇,換句話說,但凡你想要一個還不錯的未來,高考絕對是你最佳的選擇。

但大學並不是隻有出國留學這一條路可以選擇,畢業後,你可以選擇在國內讀研讀博,也可以選擇直接就業,甚至有些學霸在沒有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高校保研的名額,加上出國留學,四選一,選擇範圍還是比較廣的。

託福備考期間,我的心態有時候也不太好,承受的壓力也很大,身邊的朋友和家裡人看到這樣的我,心裡也不好受,都勸我要不然畢業後直接找工作吧,如果不想找工作,保研或者國內考研也可以的,不要在出國留學這一棵樹上弔死,心態放鬆一些,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有句話說的沒錯——人總是可以在極限的時候,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或許,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有時候你有太多的備選計劃,很可能會讓你自己變得懶惰,會感覺就算這條路行不通,還有後路可以選,從而鬆懈下來。

我對當時堅定的自己還是十分感謝的,幸虧當時沒有放棄,不然也就沒有現在的我。那時候的想法,的確是有一些偏執的,而且還帶有著一些不甘心:就算畢業後我選擇直接就業,或者是考研、保研,我都要先把托福考出來,我就不信我考不過!就算最後我沒有申請出國,但沒有出國的原因,絕對是因為我個人感覺出國不適合我,我找到了更合適的出國,絕對不可能是因為我託福成績不夠,所以才放棄出國!

我逼了自己一把,一定要把托福考出來,一定要出國留學,而當下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托福考出理想的成績。在大三的第二個學期,我切斷了自己所有的退路,逼著自己往前沖,希望自己可以心無雜念地備考託福,準備留學。

最後一次備考託福的時候,我很注重調整自己的心態,有了前四年的備考經驗,備考狀態也變得越來越好。在做閱讀單項的時候,我會要求自己盡量提前5分鐘到10分鐘完成,避免在考試的時候,出現意外情況答不完題;聽力訓練的時候,我會開1.25倍速進行訓練,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在正常倍速的時候,我會聽得挺清晰;口語單項專攻的時候,我會準備很多萬能句子和詞語庫,豐富自己的素材;最後一個單項,也就是寫作,我自己練習了很多遍速寫,不斷地突破自己的思維敏捷度和寫作速度,訓練成果也很顯著,我最後可以很輕鬆地完成500次的作文。

我始終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只是時間問題。托福考試也用成績向我證明,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最後一次託福我全程都很輕鬆。當時在考試的時候,我做的是閱讀加試,之前的訓練方法有了很顯著的效果,四篇閱讀,我差不多花了三篇的時間就全都做完了。聽說寫這三項,我也沒有發揮失常,最後成績出來的時候,106分。雖然沒有很高,但已經達到了我的目標,也算是給我GT備考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算是對我這麼長時間的努力的一個交代。

託福可以成功考出自己想要的成績,應該算是我整個準備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了。很多同學都感覺託福其實沒有什麼難的,我也理解有些同學的想法,畢竟每個人的能力和強項各有不同。我主要想分享給題主的是,我學習和收穫到的東西。通過備考託福,我的心智和想法變得更加成熟,讓我深刻的感受到,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不應該是逃避,而應該是如何克服並戰勝困難。我在備考的時候,問過自己很多次「你為什麼要出國留學,你一定要出國留學嗎?」,也正是這一次又一次地直擊內心,才讓我堅定了想要出國留學的想法,後面我也斷了自己其他的退路。到現在我已經開始讀研了,我有時還會回憶起那段難熬的託福備考階段,雖然很苦,但的確是我本科期間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時間,我為我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感到自豪和驕傲。

2. GPA

GT考試說完了,我來說一說GPA。我相信題主應該也知道GPA在留學申請的重要性,甚至在有些大學和項目的材料審查中,GPA屬於最重要的考覈指標,所以請務必重視。

我個人而言,GPA成績單應該是準備材料中的一個優勢,不管是大一期間難度很高的數學分析(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此類專業基礎課程,還是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編譯原理、資料庫等大三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我都拿到了90分以上的成績,也就是A以上。

我大二上學期的課程成績有些低,那時候一方面學習的科目有些多,另外一方面,我還要分心抽時間備考託福。托福考試的頻頻失利,讓我心態有些慌,沒有很好的安排好學習和備考的時間,那個學期的GPA稍微有一些低。在後來和學弟學妹們分享出國留學經驗的時候,我也會提到我大二上學期的事情,如果當時我可以有效、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可能GPA還會更加出色一些,應該也可以在後續的申請季中,申請到更好的大學。同時也會告誡學弟學妹們,要注意合理的分配時間。

不過沒有那麼多如果,人生不就是這樣嗎,不會事事如你所願,總會有一點遺憾。我們能做的,不是追悔過去,而是活在當下,盡量做到不會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大四——申請進行時

申請季的開始是在大四上學期的時候,在剛開學的時候,我簽訂了學院的放棄保研協議,協議的簽署,代表著我真正斷了自己的後路,只剩下出國留學這一個選擇了,所以只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衝刺申請到最好的大學。

從最開始是的選校,再到後來的準備個人簡歷、文書以及找推薦人撰寫推薦信,還有最後的填寫網申表格,進行網申,等待offer,選擇offer,每一個步驟對我而言,都是初體驗,也是一個考驗。

雖然我並不建議題主在申請中,完全都扔給中介去做,畢竟這是你自己的申請,你自己都不上心,怎麼可能拿到你滿意的結果呢?我感覺你可以找一些外界或者第三方的幫助,但要有限度。

畢竟大部分同學都是第一次申請留學,所以很多地方肯定都不是很懂,事無巨細都要自己來的話,肯定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有其他人的幫助,可以讓你踩一些累,省時省力,何樂而不為呢?

我大概是在申請的時候,是找了一位中介機構的學長幫忙,那位學長在我選校和撰寫文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前期選校的時候,他根據他之前的申請經歷,還有對國外大學的瞭解,結合我自身的能力和情況,給我推薦了幾所大學;後期撰寫文書的時候,我寫好了初稿,然後他會很耐心地幫助提出建議和修改、潤色。

文書和簡歷這兩項材料,是真的很需要有經驗的人進行輔導,哪怕只有一個小時,對你的文書進行點撥一下,絕對比你自己在家苦思冥想一天的效率還要高。畢竟他們知道招生官喜歡看什麼樣的文書,有一個撰寫的方向,自然事半功倍。

文書應該是申請材料中最重要的一項材料了,如果你可以寫出一份特別出色的文書,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已經拿到了一半的offer。好的文書可以讓你在一眾水平差不多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我個人感覺,如果有條件、有人脈的話,你自己寫好文書之後,一定要找有留學經驗的前輩或者老師幫你看一下,同時多修改和潤色幾遍,修改十遍都是很正常的,一定要有耐心。

總結

寫了這麼多,這就是我的全部的留學經驗分享了,希望題主可以在我的分享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準備中少走一些彎路,順利完成自己的留學申請。

女神校其實並不是一個夢想,只要你願意努力,還是有希望拿到offer的,也祝你可以拿到自己女神校的offer,開始專屬於自己的留學旅程。

導師背景

Rice University計算機科學碩士,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DIY完成研究生申請,方向為計算機科學,專註以就業為導向的留學申請。目前在美國全職工作,公司是FLAG之一,業內巨頭企業,擁有豐富的互聯網行業求職經驗和工作經歷。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發佈於 2020-08-2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AdmitWrite留學教育AdmitWrite留學教育?

已認證的官方帳號

前言

留學在我看來,其實是一場磨鍊。在之前的申請季中,我經歷過備考到天亮,看到了凌晨五點的太陽;也經歷過一篇文書反覆修改十幾遍,最後才得以定稿;也經歷過提心弔膽、焦慮不安的等待offer;以及最後拿到了offer,在幸福的苦惱中選擇到底要去哪一個。不過雖然申請準備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礙,最後還是拿到了我的女神校的offer。在此,就根據我之前的申請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體會。

一、個人背景

本科是UESTC

專業為Software Engineer GPA為3.94分 Rank 1/97 託福分數為104分 GRE分數為328+3.5分三封推薦信中兩封是來源於大學的授課老師,一封是來源於實習公司的上級。

我的本科背景、三維以及軟性背景還是比較OK的。

申請的項目都是CS項目,拿到了如下大學的AD:

UCLA MSCS

CMU MOB/MSIN/MSIT-Pe/MITS/EBIZ UIUC MCSGatech MSCSUCSB MSCSChicago MSCSUSC CS-general Rice MCS Columbia MSCS

當然也收到了下列大學的拒信:

UCI MSCS

UPenn SCMPUCB EECS MEng CMU MIIS/BIC/MSIT-seBrown MSCS UT Austin MSCS UCSD MSCS Stanford MSEE

以下是Pending名單:

Cornell CS MEng

Umich MSCS CMU SE-sv

參考了很多建議之後,結合了我的申請需求和未來規劃,我最後選擇了UCLA的offer。

眾所周知,CS項目一直都是留學申請的熱門項目,在這樣一個不太容易的申請環境中,我還是可以斬獲這麼多所大學的offer,甚至有好幾所都是我的女神校,這些offer也算是對我之前的付出和努力給了一個交代。我承認,留學申請這件事最重要的肯定還是看你的綜合實力和個人背景,但肯定也會有一定運氣的成分,我的運氣整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我本科並不是CS背景,但Software Engineering這個專業也算是和CS項目有些相關度,和其他轉專業申請的同學相比,我的本科背景還是稍微有點優勢的。

二、各項成績

成績單是每個留學生都要準備的意向材料,包括三類,一是GPA成績,二是語言考試成績單,也就是託福或者雅思成績單,三是GRE或者GMAT成績單。

我們先來說說GPA成績單,個人認為這是申請中最重要的成績單。如果你是申請MS項目,一定要注意本科期間的GPA成績;不過如果申請學術型項目,那對科研背景的要求會更高一點,比如說CMU的MSCV項目以及UIUC的MSCS項目,對GPA成績的要求並沒有其他CS項目要求得那麼嚴格。

GPA成績的計算,我是按照浙江大學的計算方法計算的,浙大的演算法會更準一些。單從總分來看,我的GPA成績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在申請上沒有拖後腿,還有一點小小的優勢。但沒在畢業之前刷到90分以上,也算是一個遺憾了。

GPA成績越高越好,成績排名越靠前越好,我的成績在年級是排第一的,個人感覺這個專排第一的名次在申請中還是有一定加分的。如果你本科是清北復交這種國內一流大學,那麼GPA儘可能拿高分就好;如果你的本科大學並不是清北復交,建議跨專業申請的同學把GPA成績刷到90分以上,CS專業的同學達到88分以上。

GRE和託福這兩門考試,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有些人認為託福要比GRE重要,有些人認為GRE比託福重要。其實我感覺兩門考試沒有孰輕孰重,最好都考得高一些,申請才會更多穩妥。如果你的託福沒有達到100分,GRE沒有達到320分,可能會拖後腿。如果你的能力一般,又沒有太多時間刷分的話,最起碼要拿到最低門檻,能達到平均錄取分數那更好。

最好GRE可以達到330分,託福可以達到110分,這樣的成績在申請中還是很加分的。我的英語水平其實很一般,在備考GT考試時,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刷了很多次最後纔拿到理想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無數次地想要放棄,好在熬過來堅持過來了。我刷了很多次分,是因為我一直拿不到我的目標成績,如果你本身成績就已經很不錯,託福達到105分,GRE達到325分,個人感覺是沒必要再刷分了,為了每門考試提高5分,浪費一兩個月的寶貴時間,是真的沒必要,當然如果你時間充裕的話,還是可以刷刷看的。那麼肯定會有同學疑惑,GT考試這兩座大山,要怎樣才能順利翻過去呢?GT考試應該如何備考呢?接下來,我就根據我的備考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不過英語大神可以直接跳過這一段。

首先是GRE備考,我是先備考的GRE,然後才考的託福。我的GRE備考經歷,還是比較有趣的。大三下學期的時候,學校安排了實習,我就一邊實習一遍備考GRE。不得不說,老祖宗說的一心不可二用,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分心備考GRE,效率真的很差,白天忙著實習,累得要死,晚上回到家只想放鬆,根本沒有學習的心思,3000核心辭彙,我一共也會背了一遍多,最後成績可想而知,肯定不高,只拿到了318分。

大四開學後,我又考了一次GRE,但因為在考試過程中身體不是特別舒服,最後成績319分,並不是特別理想,如果發揮正常的話,應該是可以達到320分以上的。不過感覺319分這個成績應該可以達到申請項目的門檻的,就打消了繼續刷分的想法,緊接著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託福的備考中。不過在備考託福的時候,感覺還是比較輕鬆的,同時在11月的時候,我心血來潮又報了一次GRE。其實在11月那次GRE考試之前,我已經有三個月左右沒有複習過GRE,之前的要你命3000辭彙,該忘的也忘得差不多了,考試之前也沒有碰過模擬卷,整體來看,算是一種裸考的狀態了。但最後看到成績的時候,我真的驚了,328分?What???

後來冷靜下來之後,我思考了一下,為什麼最後可以達到328的高分,個人感覺,應該是語感和以前相比有所提升,因為在備考託福的時候,我很注重語感的培養。GRE這座大山,雖然難翻,尤其是3000核心詞,背單詞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我相信只要你願意耐下性子,把3000核心詞多背幾遍,好好培養語感,還是有機會拿到高分的

仔細來分享一下我的託福刷分過程,GRE的328分來之不易,託福的104分也是如此。我個人感覺,和GRE的備考相比,託福的備考更讓我身心疲憊,前後考了五次,最後纔拿到我理想的分數。這裡主要說一下第三次好了,在考試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發揮得還是可以的,自認為最起碼100分總是可以拿到的,但現實很骨感,最後只拿到了98分。那時已經是10月份了,看著離申請時間越來越近,我卻還沒有拿到應拿到的成績,我已經開始慌了。11月的時候,我開始了託福四戰,因為考完了之後感覺自己發揮得一般,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成績,所以在第四次成績出來之前,我又報了第五次考試。成績出來後,達到了100分,也算是了了我的一樁心願。後續參加第五次考試的時候,我就沒有那麼緊張了,反正已經考到了100分以上,也就比較佛系和隨性了,考試之前也沒有複習,完全輕裝上陣,成績竟然考到了104分,我自己看到成績的時候也愣了一下。

我的GT備考過程還是很坎坷的,個人感覺考試前的心態很重要,心態越好,越放鬆地去考,越容易考出好成績。還有就是,不要最後絕對不要放棄,就像我,我也不知道隨便「裸考」的一次GRE,竟然拿到了328的好成績,人生的旅途中,還是會有很多小驚喜的。緊要關頭不放棄,絕望就會變成希望。

三、選校

每個申請留學的同學,都需要面臨選校這個問題,畢竟這是你未來要生活和學習一年/兩年的地方,好的大學對你的未來規劃會起到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想大家應該都瞭解。

我在申請季的選校標準就是,感興趣的彩票校一定都要申,但可以不要保底,因為我感覺保底大學之所以成為是保底,就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既然我要出國深造,我為什麼要選擇一個自己不是特別心儀的大學呢?從我剛開篇的錄取和拒信介紹,各位應該都能看到,我還是申請了蠻多大學的,為了保證可以成功留學,美國Top30的大學,我基本上都申請了一遍。

最開始確定選校list的時候,我把一些不符合自己的申請需求的大學先整體的排除掉,比如說地理位置不好的,沒有碩士項目的,然後整理出一個最初的申請list。再根據自己的未來規劃,確定一個最後的申請list。我的理想大學是CMU,單單是CMU的項目,我前前後後就申請了有9個這麼多。當然,我的申請list中,也有一個保底大學list,一共有兩所,一所是NEU,還有一所是OSU。不過真的開始網申之後,我發現我申的項目有些太多了,主申和衝刺梯隊的大學如果給我發了offer,我也不會考慮保底大學,好像沒有必要浪費申請費,後來我就沒有申請保底大學。

我請教了一些上屆的學長學姐和老師,據我瞭解,上屆的申請情況並不是很理想,申請了加州的大學的同學收到的基本上都是拒信,有幾個申請CMU的學長學姐,但拿到offer的項目都不是自己心儀的項目。我當時感覺UC系應該並不是很喜歡我們大學出來的申請者的。

在網申階段最開始,我沒有打算申請UCI的,因為UCI和我的申請需求並不是特別匹配。但我朋友跟我說,我們學校上屆有個學長,三維還不錯,GPA成績有90分,軟性背景也說得過去,對自己很自信,所以申請的大學差不多都是UC系的,但最後結果一點都不理想,全聚德...

聽完這個故事,我立刻開始慌了,立刻決定申請UCI,還專門註冊了個郵箱,同時申請了MCS和MSCS兩個項目,不過後續真的申請了,我才發現都是坑...不過自己挖的坑,也只能自己受著了。

我這個人還是比較保守的,比較害怕拿不到offer,申請的項目總數很多,申請的部分大學綜排雖在Top30中,但申請的項目和我的申請需求並不是特別符合,甚至有些項目我壓根就沒有什麼興趣,就算我拿到offer,可能也並不會接受。但有一說一,雖然申請了這麼多,浪費了不少申請費,但後續一封接著一封的offer發過來的時候,的確可以減少你在等待過程中的焦慮。個人感覺,其實沒必要通過這種方法來減少焦慮,在申請項目和選校的時候,最好還是根據你的申請需求,做到有針對性地申請,一方面會提升匹配度,對你的未來規劃有好處,另外一方面也比較省錢。

在選校的時候,還是要有夢想的。只要是你感興趣的大學和項目,就算申請成功的概率不大,我也建議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有關係,至少我們嘗試過,人生不就是在失敗中前進嗎?我還是那個原則:保底院校可以pass,但彩票院校一定要申。

招生官會很注重申請者的本科背景嗎?很多留學生都會擔心這個問題,有些同學本身學習能力和綜合實力還是很不錯的,但因為高考失利,從而錯失了清北復交此類高校的就讀機會。但申請留學項目的時候,還是想去名校就讀的,所以比較擔心本科背景會不會影響到錄取。

本科背景的影響,應該怎麼說呢,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這也是審核的材料之一,但我個人感覺GPA成績的重要性要比本科背景更高一些。我聽說過那種畢業於清華北大,GPA分數只有3.0分,最後並沒有拿到過什麼名校offer的同學的故事;我也聽說過那種雖然本科背景不是特別出彩,但硬體成績和軟性背景都很強,最後拿到了Top10大學offer的同學的故事。本科背景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從大一入學之後,就已經成了既定事實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大學期間加強自己的軟性背景,同時維持良好的三維成績。我認識的一個學姐之前跟我說過,雖然我並不是清北復交的畢業生,但我的本科大學和國內一個985高校相比,還是沒啥差別的,後來在申請的時候,也證明瞭我雖然不是清北復交的畢業生,但照樣拿到了女神校的offer。所以本科不是清北復交的同學們,如果硬體成績和軟性背景都比較不錯的話,還是可以嘗試申請一下名校的,萬一就拿到了offer呢。

四、選擇offer

選擇offer這個事情,應該是一個幸福的煩惱了。如果你已經到了選擇offer這個階段,那麼你的申請季已經接近尾聲了。因為每所大學的AD不會固定在一段時間內全部發給你,很可能你剛猶豫完選擇哪個大學,又突然蹦出來一個新的AD,你又要重新開始糾結,所以還是比較耗費時間的。

開始選擇offer的時候,我把一些不太想去的大學都pass掉,最後留下來Yale、CMU以及UCLA這三所大學。

最開始我很想選擇Yale,畢竟Yale的名號在國內是真的很不錯,如果這次放棄Yale的offer,可能後邊真的會很後悔很後悔。不過後來還是理智佔了上風,Yale的確很好,但並不是特別適合我。我是陸本,本身就沒有海本的優勢,雖然個人背景還可以,但和外邊那些學霸級別的人物相比,肯定就是個小透明。而且我本身是個工科生,Yale並不是純理工的學校。

Yale和CMU這兩所大學到底選擇哪個,我糾結了好一陣,那段時間我閑下來就會思考這個問題。我對自己又深入剖析了一遍,從申請需求,到未來規劃,再到項目本身和我的匹配度,考慮了很多因素,最後我選擇了CMU。選擇CMU的主要原因是因為CMU的教學導向,我本身是個工科生,而CMU的教學導向是Tech導向的,跟我還是比較符合的

剛在我決定選擇CMU的時候,UCLA的offer突然蹦了出來(UCLA的CS項目申請成功的難度真的很高,我在申請的時候,完全是當成彩票校申請的)。收到UCLA的offer之後,那顆堅定想去CMU的心開始動搖了。

我向老師和一些留學經驗豐富的學長學姐請教了一番,也徵求了一下父母的建議,他們都感覺其實CMU和UCLA這兩所大學差別不是特別大,項目本身也沒什麼差距,接受哪個,拒絕哪個,跟著自己的第一感覺走就好。

加州的天氣是大家公認的好,我還是很嚮往加州溫暖的陽光的,雖然後來就選擇UCLA。不得不說,放棄CMU的時候,我還是很糾結,畢竟CMU的課程質量是真的很不錯,不過既然已經選擇了UCLA,那麼就要一心一意地走下去,我相信UCLA的課程應該也不會讓我失望。

選擇offer,並不是單純地選個大學就結束了,我認為這件事情的主要參考因素,還是你的未來規劃,你想要什麼,你喜歡什麼纔是最重要的。Offer其實並不難選,只要你清楚自己的申請需求,選擇一個跟你的申請需求最匹配的一個offer就好。拿我來說,我喜歡技術導向型的大學和項目,UCLA可以給我提供Tech方向的課程,那麼我就選擇它。我本身想要出國,僅僅是想要深造一下,學習一些專業知識而已,UCLA可以幫助我實現我的目的,那麼我就選擇它。

真的建議各位在選擇offer的時候,不要太過糾結。糾結幾個選項,浪費大量的時間,倒不如想想如何入學之後,好好利用學校資源,怎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學校只是你提升的一個平臺而已,最重要的還是要靠你自己。未來的路還有很長,絕對不會因為一個offer的選擇,從而影響到你的未來走向。

我認識的很多同學在選擇offer時,都會著重考慮項目的就業前景和學校的認可度。認可度這個方面無可厚非,畢竟花那麼多錢,去讀一個國內國外都不認的野雞大學,實在是沒有必要。但項目的就業前景和就業數據這個因素,我個人感覺可以參考一下,但最好不要直接拿這個因素去決定接受或者拒絕一個offer。的確,通過瞭解這些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畢業後的就業前景,但找工作這個事情,根源還是要看你的專業技能和綜合實力。如果你本身能力很強,我相信肯定很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而且有一說一,你只能看到數據,並不能切實地去了解具體情況。說不准你瞭解到的那屆同學大部分都是學霸,學霸找工作自然會比學渣容易得多,就業數據自然也就好看很多了。打個比方,Yale CS項目的就業數據就很不錯,就業率很高,絕大部分同學都在畢業後拿到了offer,但究竟是入學的同學本身能力一般,通過在Yale的學習,提升了專業技能找到了工作,還是入學的同學本身就是學霸,學習能力很強,最後拿到了心儀公司的offer,其實我們都無從知曉。所以還是那句話,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要太依賴於就業數據。

有些同學會關注起薪點,其實起薪點只是個數字,並不能代表長遠的規劃和發展。就拿法律這行來說吧,剛畢業的律師助理,每個月工資室友3k多,但是長遠來看,年薪百萬的律師並不是鳳毛麟角。如果你在選擇offer的時候,把就業當成唯一的參考因素,有些過於片面了。

個人感覺,你要讀的項目,可以具備不錯的就業數據,但不能只具備不錯的就業數據。課程質量含金量高,學術資源和機會豐富,有平臺也有資源讓你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實力的項目,纔是最適合你的項目。對於CS這個行業,就算你花了很多時間去刷題,最後拿到了FLAG的offer,但你能力跟不上的話,最後還是會被淘汰。而且我身邊很多CS學霸都不會選擇去FLAG,甚至連簡歷都懶得投,因為他們對FLAG並不是特別感興趣。

就像我,對Flag的執念就沒有那麼多,我最後還是要回國的,打算在美國呆個3年到5年,多積累一些實務經驗,然後回國回報我的中國母親,我還是很喜歡我的祖國的,希望可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她變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了,希望可以對大學有所啟發。

最後我想提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玄學。我感覺申請這件事,還是比較玄學的,因為我們雖然可以知道大學往年的平均錄取分數,但每年的錄取標準我們是無法完全掌握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對項目有一個整體的瞭解,然後按部就班地準備各項材料,爭取把每部都做到完美。

個人感覺,在準備的過程中,絕對不能抱有僥倖心理。我之前認識幾個小夥伴,他們的GT成績的確很不錯,但他們不是特別注意維持GPA成績,想著反正GT成績那麼高了,就算GPA偏低,成了短板也是可以彌補的。這種想法真的很危險,三維成績一定要盡自己全力,能考多高考多高,你的任何疏忽和僥倖,都可能讓你錯失女神校的offer。

申請還是比較看運氣的,也就是玄學,其實在申請的時候,我也沒想過我能拿這麼多彩票校的offer。申請的時候,還是多做好事多積德,讓自己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和放鬆的心態。雖然這種玄學並不能完全保證你拿到心儀的offer,但每天都心情愉快,未嘗也不是件好事。

我個人感覺,我通過準備留學,有了很大的改變。我開始學著去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先確定一個大目標,然後分解成小目標,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走向夢想。我在努力的過程中,變得更加成熟和文中,變得願意去嘗試一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就算心裡明白成功率不高,但也勇於放手一搏。

在留學準備期間,我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我發現,那些原本不認識的小夥伴,竟然跟我的三觀是如此地契合,有人理解是這麼幸福的事情。其實結果真的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只要你努力的過程中有所改變,有很多收穫,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就算你現在沒有拿到女神校的offer,我相信,只是時間問題,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所回報。

在這裡,希望各位在準備的過程中,都可以找尋到自己的初心,確定自己的夢想,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成功拿到你喜歡的大學的offer,學習你喜歡學習的知識,雖然去的是一個陌生的國度,但可以感受到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豐富多彩。我相信,留學這條路,會讓你獲益良多。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發佈於 2020-07-0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AdmitWrite留學申請平臺AdmitWrite留學申請平臺?

已認證的官方帳號

NEU坐落於富有歷史底蘊、古老與現代並存的波士頓市中心,在全球具有很高的聲譽。本人也很幸運的進入到這裡就讀NEU Align CS項目。今天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希望能讓你大致瞭解到NEU,也希望為想轉專業申請CS項目的同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項目錄取情況

有一種說法是這個項目錄取的同學幾乎全部都是中國和印度的同學,可事實並非如此,這個項目中中國學生的人數每年不等,大約在十幾個到三十左右浮動,而印度的學生幾乎沒有,主要都是美國本土的學生。不過這些美國的同學在入學之前基本上都有過和CS不相關的工作經歷,有些同學的工作經歷還很久,在這裡我還看到過40多歲的美國同學。我覺得boston校區在招生的時候應該是會優先招收那些本土的學生,因此國內的同學在申請的時候會覺得offer比較難拿。

CS Align是針對那些轉專業同學設立的課程,因此我身邊同學們之前的專業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不過大多還是以文商科為主。雖然他們的專業背景不是很強,但是這些同學的學校背景卻都是很優秀的,不少同學之前都已經有了碩士乃至博士學位,一開始著實讓我大喫一驚。就拿國內的同學來說,其中六七成都是海外教育背景,而且大家主要來自海外名校。我身邊不乏來自Duke、USC、GT、UW、PSU等名校的碩士,其中甚至還有一位牛津的博士,那些國內的同學則都來自於那幾個著名的985,可見大家的實力都是很強的。項目中那些美國的同學主要都是來自Brown、Washington Lee、SJSU等高校,同樣非常的優秀。儘管大家之前的專業有音樂、教育、生物、土木,彼此之間的差異很大,不過大家到了Align之後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這種氛圍也讓人感覺非常好。

相較之下CS-general的錄取情況就顯得正常很多了,項目中主要都是應屆的畢業生,而且那邊基本都是印度和中國的同學,人數七三開左右。對比之後我覺得CS-Align項目主要是為那些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CS知識匱乏想要概念職業方向的人開設的項目。不過這個項目並不是隻招收那些有工作經驗的人,那些本科不是CS專業希望通過碩士項目轉碼的同學也可以申請這個項目,因為這個項目對於申請同學的專業背景幾乎可以說是零要求,對轉專業非常友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項目的錄取的大頭還是在Seattle那邊的,因此項目在錄取的時候兩個校區的同學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我們在申請Boston校區的項目時,當我們的硬體條件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後就會被錄取,不過錄取結果會出的比較晚,而且有可能最終被調整到Seattle校區。這個時候大家是可以和學校argue的,我們只要可以說明自己的理由,最終還是很有機會到Boston的。如果大家直接申請的就是Seattle的話,可能結果會出的早一些,但是能不能argue就不好說了。

在說完了項目的錄取整體情況之後,下面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項目在錄取時對於硬性條件的要求,以便同學們在申請準備的時候更好地進行準備工作。align申請要求上寫的是託福需要在100分以上,我當時的託福成績是101分,所以我覺得大家只要達到項目100+的要求基本就可以了。

有些同學可能會擔心自己的託福成績不夠高,不能適應這邊的學習和生活,我覺得這個大可不必擔心。交流上我感覺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身邊國內的同學比較多,所以英語用的其實並不是很多,一開始我們可以比較快地適應這邊的學習和生活。之後在這邊學習和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大家的英語也會慢慢提升,所以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但是因為這邊我基本上都是和國內的同學交流,所以我感覺我的英語甚至比出國之前還要差了,大家千萬不要像我這樣,而是要多多和當地的同學交流,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項目學習情況

說完了項目的錄取情況,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項目平時的學習狀態,cs align這個項目理論上最快可以兩年就畢業,但是這需要其中一個summer上課,而最慢則可以三年再畢業,這些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選擇。不過因為這邊很多美國的同學都是part-time的,所以都是在晚上上課,這也是項目的特點。

首先介紹一下項目的課程設置情況,因為這個項目是針對轉專業同學申請的,所以課程的設計也會照顧那些沒有專業背景的同學,第一年的四門課全部都是bridge-course,這也是項目的特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課程中只有最後一節課OOD是算在master學分中的。從第二年開始的選課就很general完全一樣了,課程的難度也會提升很多,但是因為有之前一年課程的學習作為過渡和鋪墊,所以就算在申請之前沒有基礎,這個時候也是可以跟上學習進度的,但是學習壓力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很多同學每天都被due趕著走。

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項目的學習情況,我雖然是align項目的,但是我的室友都是cs general的,所以我對兩個項目的學習情況也都有一定的瞭解。我覺得這個Boston校區最大的優勢就是本校教學資源比較豐富,可以選擇的課程非常齊全,因此無論同學們未來想要就業還是想要從事科研都可以選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比方說畢業後想要就業的同學可以選擇web dey,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這些課程,因為這些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刷項目,這可以幫助同學們豐富自己的專業經歷。

除此之外項目中也有不同方向的課程,像數據方向有data mining、information retrieval、Mapreduce-parallel data processing可以選擇,AI方向則有fundamentals of AI、Machine learning、NLP等課程可以選擇,除此之外像algorithm、management of software dev等老生常談的neu核心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覺得項目的課程設置還是很合理的。

雖然我是轉專業申請的這個項目,在之前也沒有CS方面的基礎,不過我覺得除了最後的OOD之外其他的bridge課程對我來說基本沒有什麼難度。而對於那些之前有CS基礎的同學來說,這部分的課程學習是非常輕鬆的,所以在這段時間同學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會太多,大家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同學們可以結合自己的需要去進行合理的利用,也能很好地幫助同學們完成從本科到碩士的過渡與轉變。相較之下cs general一上來就是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很少的,尤其是fall入學的同學更是一進來就要著手準備找實習,所以壓力也是更大的。

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項目中的具體課程,從而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瞭解項目的學習情況。首先是Align課程,這些課程基本都是照顧轉專業的同學,所以難度並不是很大。第一年需要選的兩門課CS5001是編程基礎,CS5002則是離散數學與數據結構。大家不要看CS5002這門課的名字裡面有數據結構,事實上課程中基本沒有什麼coding內容,課程主要講的還是離散數學,這也是為了照顧那些轉專業的同學,不過對於那些之前在本科學過一些相關知識的同學來說,這樣的課程顯得太過簡單和基礎,所以大家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確定自己要不要申請align。

接下來就是general的課程了,我下面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學過的課程,希望可以給同學們一些參考。

首先是algorithmBoston的algorithm課堂上的內容以理論證明為主,作業和考試則是各種語言描述以及偽代碼解演算法題,同學們在刷題之後再來上這門課會輕鬆不少。這門課在我看來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一開始刷題的時候像dp和一些graph的題都是以積累經驗為主,理解並不是很深,而在上了algorithm課之後,我也學會了通過理論來進行總結,這樣再結合之前的經驗會讓我們對同類問題的認識更加的透徹,這對於我們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接下來是database這門課,最初的時候我身邊很多人都說這門課是水課,平心而論這門課的確還是有些水的,因為和其他科目比起來,這門課給的分數的確偏高。但是這門課對於轉專業的同學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在我看來這是一門良心課。我當時上的database是Jose教的,課程的內容會涉及sql到nosql的技術,而在這門課中主要介紹的後端有Java、jdbc、javax-rs,在最後還會介紹orm。在課程最後會有一個大作業,作業的內容是圍繞搭建一個web項目的後端進行的完整web項目,因為其中還包括了前端的內容,同學們在項目中可以選擇任意的tech stack,還是可以得到很多鍛煉的。

Jose還帶了另外一門課web用的是MEAN,後端noqsl,和db的tech stack正好是互補的。不過我上的web是tuck帶的,後端用的是elixir/phoenix,這個框架有些冷門,不過用過之後大家對它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但冷門框架放到簡歷上其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而且學習一門函數式語言elixir需要的花費時間也很多,加上這門課每次作業都要求deploy到server上,所以每週都要準備應付一些deploy config的問題,會有些麻煩,總之這門課我不是很推薦大家選擇。

下面我要介紹的是mirek教的MapReduce,在這門課中也是會講到一些saprk方面的知識的,所以我覺得這門課也是很值得同學們選擇的。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老師講課非常的細緻認真,而在讓同學們瞭解分散式系統應用的基礎之上,老師還會介紹一些常見的並行計算演算法。這門課的作業以coding為主,這可以幫助同學們積累hands-on經驗並鍛煉自己的能力,非常的實用。不過這門課老師每節課都會搖號請同學們回答問題,導致我上課十分緊張,這也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吧。在這裡我還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那就是mirek之外另一個老師帶的MapReduce是一個大坑,千萬不要選,我的室友當時選的就是另一個老師的課,結果他上課完全不講課還沒有講義,需要自己讀文獻,還要做coding的作業,如果同學們想要挑戰自己可以嘗試一下。

對於那些轉專業之前沒有太多CS項目經歷的同學來說,為了讓自己的簡歷顯得更加的豐富,我建議大家除了核心的課程之外,在前期階段可以選一些比較偏重於項目的課程,例如Web Dev/Mobile Dev、Database等等,並儘可能地將自己的開發項目部署在伺服器之上。這樣我在找coop之前可以讓自己的簡歷上有一些項目開發的內容,從而提高自己簡歷通過篩選的幾率,另外我們也可以在面試的時候向面試官展示自己之前做過的項目,就算我們的項目比較簡單,也能在對方心中留下我們熱愛項目同時敢於展示的印象,我當時在面試coop的時候就展示了自己在web dev課上開發的web application,並解釋了自己使用的框架和調整。

後期的課程我建議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興趣以及自己對未來發展的規劃來進行調整,可以靈活一些。像那些想要就業但是沒有好的實習經歷或是沒有拿到return offer的同學,最好選一些相對簡單的課程,盡量減少學業上的壓力,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求職中去。還有就是大家在coop那個學期也一定要合理分配課程,多選一點水一些的課程,我當時就太過自信,只選了一門水課,結果那些學期我壓力巨大,同學們千萬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因為CS-align這個項目是以就業為主的,因此來到這個項目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希望可以更好地就業,想要做科研的同學比較少,平時也不怎麼會主動和教授聯繫。但是如果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科研感興趣,這邊是有做RA的機會的。不過有些教授是很懶的,他們不會把自己手頭在做的項目po在proj list上,所以同學們要自己去了解各個教授的研究課題,在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教授之後,大家可以主動找教授套磁,一般來說這樣是可以得到做RA的機會的。

另外還有一種做RA的途徑,那就是research fellowship欽定,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在某節課上表現比較突出,或者GPA達到了4.0,那麼我們就有可能被nominated送進committee,被nominated的同學會收到一個proj list,上面寫著當前學期所有available的proj和負責的教授,大家也可以隨意申請自己喜歡或者對應度比較高的,之後教授會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麪試,不過這個面試很水,想要通過的話還是很輕鬆的。我當時是20小時的part time的RA,每小時20美金,除此之外還上著兩門課,結果壓力非常大。

不過如果要做fellowship的話,就必須選一節independent study的課程,這門課的學費是由學院來出。所謂的fellowship其實就是跟著教授做項目,為期一個學期,而在和教授商量之後,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轉成一個full time的coop,這樣既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科研經驗,同時也可以用這個填補cpt。因為RA coop一般是四個月,正好可以跟6/8個月的industrial coop形成互補。我覺得這個fellowship是一個很好的進入lab以及申請PhD的方法,所以如果同學們想要讀博的話,最好可以保持自己的GPA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同時和授課的教授搞好關係。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項目的整體學習情況,因為這個項目要照顧那些轉專業的同學,所以前期bridge的課程難度是很小的,學起來也很輕鬆。之後的課程雖然難度增加了不少,但是在前面課程鋪墊之後,同學們學習起來壓力也不是很大。而且這邊給成績的還是比較松的,只要同學們在平時認真聽課並完成學習任務,課下多花一些時間在學習上面,想要拿到A也是比較容易的。

coop情況

說完了項目的學習情況,接下和大家說一下項目的coop情況,這也是NEU項目的特色所在,同時也是很多同學比較關注的部分。NEU的coop基本都是通過學校系統投遞的,align的學生需要在第三個學期上完coop seminar後獲得coop db的許可權,並在第四個學期正式進入coop投遞。這是因為NEU的同學想要申請coop必須要修滿16個學分纔行,而在bridge課程中只有最有一門課是算作grad課程的,所以就算秋季學期再上兩門課也只有12學分,達不到16學分的標準,同學們也只能在第四學期才能申請coop。不過如果同學們在summer選課的話理論上可以提前申請coop,不過我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都沒有選擇這麼做,大家還是會按部就班地在第四學期申請。

NEU的coop db中主要還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公司,FLAG中Facebook和Amazon也在上面,此外也有高盛這樣紐約的公司。在我看來coop對於那些之前經歷不是很豐富的同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因為在其中那些中型公司在面試的時候問的問題比較高頻,要麼就很簡單,也容易準備一些,這很適合我們拿來練手。我這一屆我認識的同學基本都是在coop db上拿到面試機會最終coop上岸。但是如果同學們一心想要進大廠的話,db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的,首先這邊大廠比較少,大廠的篩選也比較嚴格,對轉專業的同學不是那麼友好,我當時就直接被簡歷拒了,同學們想要進大廠的話還是內推靠譜一些。

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找coop的途徑,在找coop之前,首先需要上一門coop session課程,上完這門課之後會給同學們分配一個coop advisor來幫我們處理coop的相關事宜。

第一種找coop的途徑就是利用NEU的coop系統,這也是比較容易找到coop的方式,效率也很高。不過想使用這個系統需要在上完coop session的課程同時滿足了找coop的條件之後,找coop advisor約談一下,之後他會給我們登陸coop系統的許可權,這這之後我們才能順利登陸。在那之後同學們需要準備好coop申請需要的簡歷、成績單、cover letter等文件,在這之後再將這些做成一個申請的package,這樣後面申請coop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專門準備了,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NEU的coop系統裡面有很多的公司,其中也有不少面向CS的崗位,我覺得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我覺得這邊最大的優勢還是投遞簡歷非常的方便,同學們在coop上只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企業,然後一鍵投遞就可以了,系統會將我們之前做好的package投遞過去,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還有就是這邊大家申請的成功率會比較高,在我看來到NEU的coop系統發布招聘信息的公司很大概率是想要在NEU這裡招人的,因此和海投相比,在這邊拿到面試以及offer的機會將會大上很多。而且這邊的公司很多來招coop實習生都是希望同學之後可以轉為全職,因此同學們比較容易拿到return offer,這點也是很好的。

第二種找coop的方式是自己給招coop的負責人發郵件自薦,這種方式的難點在於找到途徑,不過我的第一個coop就是這樣找到的。我第一次找coop的時候因為還在上coop session,advisor不給我提前開coop系統,但是我想要下個學期一開始就做coop不希望耽誤太多時間,於是自己開始找公司網站海投coop,但是對方基本都沒有什麼回應。當時我的一個同學已經開始利用coop系統投遞了,於是我請他幫忙讓他在收到coop公司回復的郵件之後把coop招聘HR或是manager的聯繫郵件告訴我。我在拿到對方的聯繫方式之後會主動發郵件聯繫對方,後來我收到了幾個公司的回復,對方安排了電話面試或者在線測試,最終我拿到了一個公司的onsite和offer。不過在我看來這種方式主要還是靠機遇,我當時發送的大部分郵件都沒有得到HR的回復,但是這種方式較之於海投其成功率還是會高上不少的,畢竟如果coop公司開始聯繫學生安排面試,就說明這個公司開始coop招聘流程了,聯繫你的機會也會大不少。

最後一種找coop的方式就是我們自己去公司的網站上投簡歷了,有很多的公司都會把coop的信息發布在自己公司的招聘網頁之上,同學們都可以直接去投簡歷。這種方式就和正常找暑期實習以及全職工作的流程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這裡我也就不贅述了。

項目求職情況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求職部分了,在我看來CS項目在求職的過程中學校和項目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幫助同學們通過最初的簡歷篩選,想要最終找到心儀的工作,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能力,所以打磨簡歷是很有必要的。雖然coop可以幫助我們的簡歷變得更有競爭力一些,不過刷題纔是現在提升我們在求職中競爭力的最主要途徑,因此想要就業的同學一定要重視刷題,所以在介紹項目的就業情況之前,我先和同學們說一下我對刷題的看法,並分享一些建議。

首先需要大家需要清楚的是現在CS項目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求職的競爭十分的激烈,這對同學們刷題的數量和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家也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刷題上纔行。我建議同學們最好在剛剛來到align項目之後就開始大量刷題,這是因為開始的bridge課程難度比較低,學習的壓力小,同學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後面隨著課程難度的提升,同學們學習的壓力會變大很多,那個時候再想刷題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另外在開始找coop的時候,我覺得最好可以刷個200-300道題左右,這對我們同樣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我們找大廠的時候,刷題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在我看來這樣的好處其實是連鎖的,我們在coop或者實習的時候如果可以進入大廠,那麼我們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即便多加班也可以,因為這可以提升我們拿到return offer的幾率,可以省掉很多招全職工作的事情,我們畢業前的壓力也不至於太大。

事實上我在刷題這件事上犯了不少錯誤,沒少走彎路,我當時在第一年的時候就沒有認真刷題,因為我當時是希望自己先打好基礎,之後開始學習graduate level的科恆之後再開始刷題,假期的時候我還回去玩了一圈。雖然我沒有刷題也找到了coop實習,但是因為我的刷題數量不多,專業背景也不是很好,所以我沒有找到太好的企業,最終只是進入了一家初創公司。因為那個公司的規模太小,我覺得自己比較難拿到return offer,所以我需要為後續求職做準備,在coop期間我不得不大量刷題。

coop期間我白天上完班之後晚上還要回到學校在圖書館刷題目,那段時間我除了睡覺在公寓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和圖書館度過的,而在有了題目量之後我的心裡也變得有底氣了很多。不過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所以大家還是要儘早刷題,這樣後面不僅會輕鬆而且找工作的時候也會更有優勢。像我的一個align同學在入學之前就在國內刷了200道題,等到找實習的時候就已經刷了600道了,他在去面試fb的時候就很穩,並且順利拿到了return offer,因此早刷題還是會有很多好處的。

刷題的時候最好可以組織幾個人一起刷,這樣的話大家在刷題的時候可以互相監督,同時大家還能互相約定時間進行mock review,因為面試的時候第一步都是要將自己的思路說清,讓面試官理解之後再開始寫。和同學mock,如果你能把演算法思路和非英語母語的國內同學說清楚,那麼我們的英文交流能力就基本可以滿足面試的需求了。

說到組隊刷題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了,據我瞭解本校校區的刷題氛圍和Seattle的氛圍是有很大差距的,我身邊刷題的同學數量並不多,因此一開始我只能一個人默默刷題,而Seattle那邊基本都是組隊刷題的。我覺得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那邊的同學找工作的態度會更加堅決一些,而這邊那些想要學習知識的同學會鄙視刷題的同學,導致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不是很好。

不過我覺得面試轉化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我們的刷題數量成正比的,而且刷題最大的用處就是提升我們在面試過程中的容錯率。因為面試的時候我們運氣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刷題的意義就是我們在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把握住機會,因此刷題是非常關鍵的。另外現在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也變好了不少,大家在對此不用太過擔心。

同學們在刷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也要開始注重速度的練習,大家可以用leetcode的那個mock interview來練習,因為這個是帶有計時功能的。我覺得速度在面試的時候是很重要的,因為一般每一輪的面試時間只有45-60分鐘,如果遇到比較難的題,出來和麪試官的寒暄後要在這段時間裡把思路理清同時寫出代碼還是有難度的。另外有些公司還會要求我們自己寫test case,還可能有follow-up問題,這樣時間上更會變得很緊,所以熟練度就顯得很重要了,我們也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提升自己的速度。

在說完了有關刷題的內容之後,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項目的就業情況,我在來到這邊之前對於Boston校區的就業情況幾乎是一無所知,相信大家也是如此。據我所知項目中的同學基本上都可以拿到實習offer的,只不過拿到offer的早晚會有一些差別。我身邊有兩個同學去了Facebook實習,Google和Amazon也分別有一人,其餘的同學也都找到了不錯的實習而且拿到了return offer。不過這邊的就業情況還是稍遜於Seattle校區的,那邊我瞭解到一屆拿到了20個Facebook。

雖然這邊的就業情況不如Seattle校區,但是我覺得學校對於同學們的就業情況還是很重視的,也提供了很多的幫助。首先這邊每年的10月和2月會有兩次學校組織的career fair,不過在我看來career fair的作用不是太大,因為這邊來的基本都是一些本地的公司,大廠來的比較少。還有一點我覺得不是很好的就是會場比較小,導致進入會場的同學是有人數限制的,而且本校區同學數量很多,很難註冊到名額,我就曾經遇到過註冊失敗的情況。而且就算可以進入career fair會場裡面,排隊的人數也是很多的,排到之後基本就是和對方聊幾句就結束了,意義不是太大。

而Seattle那邊的情況就要好很多了,我瞭解到那是因為在那邊有一個很負責的老師,在校招的時候可以保證項目中的同學百分百拿到亞馬遜的面試,通過率則可以達到9成以上,所以那邊的同學基本都會拿亞馬遜的實習做保底,光是這一項就已經比Boston校區強很多了。另外那邊同學靠校友基本也可以100%拿到面試,通過率在7成左右,去其他地方的人會少不少。

我覺得Boston的career fair不給力也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關係,波士頓相對於西部IT的機會是會少一些,不過在東部來看還是不錯的,相對有名的我瞭解的就有Mathwork、TripAdvisor、Wayfair和HubSpot總部設在Boston,然後也有很多中小型的IT startup在這邊,FLAG也是有分部的,只是規模可能比較小招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求職的途徑主要還是找內推、公司官網投遞以及第三方求職網站投遞,我用過的就有LinkedIn、jumpstart、handshake以及hired。

關於求職我還有一個建議,那就是大家在找工作的時候可以多和身邊的同學聊天,因為align比正常項目晚一年找工作,所以我們在這一年中可以積累經驗,同時身邊很多同學也會給我一些建議和幫助,同學們在找工作的時候要重視networking,這樣我們才能在找工作的時候佔據有利的位置。

最後我想要和大家說的是這個項目的同學在就業時的認可度問題,這也是很多同學非常關心的部分。我覺得影響其實不是太大。首先如果同學們可以申請到top30級別的MSCS項目,那麼基本都不會申請NEU的CS項目。而這那些強校的擦邊項目相比,NEU的CS項目還是很有優勢,因為這個項目中同學們的確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與技能,我覺得學到東西對於同學們來說纔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現在NEU正處於上升階段,所以這個項目在未來也會變得更好,因此大家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只要我們提升自己的能力,那麼就業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生活狀態

最後我來和同學們介紹一下這邊的生活狀態,首先是開銷,align總學費是6萬美金,並不是太高,而生活費大約一年是10萬人民幣左右。接下來先說住宿的問題,這邊宿舍給研究生的位子還是很少的,我之前申請過但是沒有成功,而住學校宿舍比較麻煩的一點就是申請完只能住一個學期,假期是不能住的,後面的學期都要再申請。而在學校周圍住一般一個房間的租金是1200+,而高一點的公寓差不多要1400+。

接下來是出行的部分,波士頓畢竟是大城市,所以這邊的出行還是比較方便的。Boston的地鐵範圍覆蓋比較廣,如果大家住在學校附近的話,橙線地鐵和綠線地鐵在學校都有站,平時上課和出行坐地鐵就可以,用不著買車。加上NEU的校區就在城裡面,生活上各個方面也是很便捷的。

接下來就是喫飯的問題了,我還是建議大家最好自己做飯,這樣不僅方便而且開銷會小上不少。但是一開始的識貨大家做飯會有些不習慣,慢慢就會適應了。在這邊做飯大家一定要注意油煙的問題,因為美國不是每個公寓都是有油煙機的,就算有抽力也是比較小的。所以大家如果喜歡爆炒這種做法,那麼很容易起煙並引發煙霧報警,我也建議大家最好可以用煮、蒸等做法來做菜。在波士頓這裡生活有一件事讓我覺得有些獨特,那就是這裡的超市是不賣酒的,得去專門的liquor store買酒。另外這裡靠近龍蝦的產地maine,這裡的龍蝦也是特色,唐人街的龍蝦十分的好喫,平時不想做飯的話來這裡喫一頓也是很過癮的。

最後就是這裡的安全問題了,我覺得Boston的安全還是很不錯的,這裡也是為數不多downtown也比較安全的大城市,像我住在學校附近,室友很多次都是在夜裡1、2點鐘走回家,這也是因為這附近學校比較多,所以治安不錯,不過如果住在roxbury或者jamaican plain的話最好不要這樣,晚上也不要到處亂走,那裡的治安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好,大家也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最後吐槽一下Boston這個城市,雖然這裡的夏天很舒服,城市裡總是有風,但是冬天太難熬了,因為靠海所以冬天也總是有風,被風吹一會兒臉上就沒有知覺了,一旦來了暴風雪就是整天整天不出門。而且Boston的冬季還很漫長,我覺得從11月到來年的三月都算是冬天,因此那些喜歡生活在溫暖地方的同學來這裡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

以上這些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想要申請這個項目的同學,最後我祝願同學們都可以順利申請到自己心儀的項目。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發佈於 2020-08-1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吳振宇吳振宇賓大小碩 | 不涉及專業談留學就是耍流氓創新項目和研究項目不明確。但從基本的成績來看,如果科研或實習項目能做好,你的目標不是很難。社會實踐對申研究生一般不太有價值。加州系的碩士招國際生招的太少了。即便是歐文這樣排到中等的加州院校也是及其挑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cs及相關專業的就業太好,加州本身又比較喜歡加州系列的學生。另一方面如果也考慮其他州的其他學校,比如卡梅,去申請的話cs主專業其實競爭壓力不小,一般來說非清華學生沒到3.8的GPA也挺難拿到的,但是卡梅裡面還有很多計算機相關的專業,這些專業學的也是計算機和coding,但方向更窄一些,同時競爭壓力要小很多。但是如果你是想在美國就業,卡梅跟計算機相關的任何一個專業都非常好就業!所以你不妨多瞭解瞭解。

前言

留學在我看來,其實是一場磨鍊。在之前的申請季中,我經歷過備考到天亮,看到了凌晨五點的太陽;也經歷過一篇文書反覆修改十幾遍,最後才得以定稿;也經歷過提心弔膽、焦慮不安的等待offer;以及最後拿到了offer,在幸福的苦惱中選擇到底要去哪一個。不過雖然申請準備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礙,最後還是拿到了我的女神校的offer。在此,就根據我之前的申請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體會。

一、個人背景

本科是UESTC

專業為Software Engineer GPA為3.94分 Rank 1/97 託福分數為104分 GRE分數為328+3.5分三封推薦信中兩封是來源於大學的授課老師,一封是來源於實習公司的上級。

我的本科背景、三維以及軟性背景還是比較OK的。

申請的項目都是CS項目,拿到了如下大學的AD:

UCLA MSCS

CMU MOB/MSIN/MSIT-Pe/MITS/EBIZ UIUC MCSGatech MSCSUCSB MSCSChicago MSCSUSC CS-general Rice MCS Columbia MSCS

當然也收到了下列大學的拒信:

UCI MSCS

UPenn SCMPUCB EECS MEng CMU MIIS/BIC/MSIT-seBrown MSCS UT Austin MSCS UCSD MSCS Stanford MSEE

以下是Pending名單:

Cornell CS MEng

Umich MSCS CMU SE-sv

參考了很多建議之後,結合了我的申請需求和未來規劃,我最後選擇了UCLA的offer。

眾所周知,CS項目一直都是留學申請的熱門項目,在這樣一個不太容易的申請環境中,我還是可以斬獲這麼多所大學的offer,甚至有好幾所都是我的女神校,這些offer也算是對我之前的付出和努力給了一個交代。我承認,留學申請這件事最重要的肯定還是看你的綜合實力和個人背景,但肯定也會有一定運氣的成分,我的運氣整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我本科並不是CS背景,但Software Engineering這個專業也算是和CS項目有些相關度,和其他轉專業申請的同學相比,我的本科背景還是稍微有點優勢的。

二、各項成績

成績單是每個留學生都要準備的意向材料,包括三類,一是GPA成績,二是語言考試成績單,也就是託福或者雅思成績單,三是GRE或者GMAT成績單。

我們先來說說GPA成績單,個人認為這是申請中最重要的成績單。如果你是申請MS項目,一定要注意本科期間的GPA成績;不過如果申請學術型項目,那對科研背景的要求會更高一點,比如說CMU的MSCV項目以及UIUC的MSCS項目,對GPA成績的要求並沒有其他CS項目要求得那麼嚴格。

GPA成績的計算,我是按照浙江大學的計算方法計算的,浙大的演算法會更準一些。單從總分來看,我的GPA成績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在申請上沒有拖後腿,還有一點小小的優勢。但沒在畢業之前刷到90分以上,也算是一個遺憾了。

GPA成績越高越好,成績排名越靠前越好,我的成績在年級是排第一的,個人感覺這個專排第一的名次在申請中還是有一定加分的。如果你本科是清北復交這種國內一流大學,那麼GPA儘可能拿高分就好;如果你的本科大學並不是清北復交,建議跨專業申請的同學把GPA成績刷到90分以上,CS專業的同學達到88分以上。

GRE和託福這兩門考試,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有些人認為託福要比GRE重要,有些人認為GRE比託福重要。其實我感覺兩門考試沒有孰輕孰重,最好都考得高一些,申請才會更多穩妥。如果你的託福沒有達到100分,GRE沒有達到320分,可能會拖後腿。如果你的能力一般,又沒有太多時間刷分的話,最起碼要拿到最低門檻,能達到平均錄取分數那更好。

最好GRE可以達到330分,託福可以達到110分,這樣的成績在申請中還是很加分的。我的英語水平其實很一般,在備考GT考試時,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刷了很多次最後纔拿到理想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無數次地想要放棄,好在熬過來堅持過來了。我刷了很多次分,是因為我一直拿不到我的目標成績,如果你本身成績就已經很不錯,託福達到105分,GRE達到325分,個人感覺是沒必要再刷分了,為了每門考試提高5分,浪費一兩個月的寶貴時間,是真的沒必要,當然如果你時間充裕的話,還是可以刷刷看的。那麼肯定會有同學疑惑,GT考試這兩座大山,要怎樣才能順利翻過去呢?GT考試應該如何備考呢?接下來,我就根據我的備考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不過英語大神可以直接跳過這一段。

首先是GRE備考,我是先備考的GRE,然後才考的託福。我的GRE備考經歷,還是比較有趣的。大三下學期的時候,學校安排了實習,我就一邊實習一遍備考GRE。不得不說,老祖宗說的一心不可二用,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分心備考GRE,效率真的很差,白天忙著實習,累得要死,晚上回到家只想放鬆,根本沒有學習的心思,3000核心辭彙,我一共也會背了一遍多,最後成績可想而知,肯定不高,只拿到了318分。

大四開學後,我又考了一次GRE,但因為在考試過程中身體不是特別舒服,最後成績319分,並不是特別理想,如果發揮正常的話,應該是可以達到320分以上的。不過感覺319分這個成績應該可以達到申請項目的門檻的,就打消了繼續刷分的想法,緊接著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託福的備考中。不過在備考託福的時候,感覺還是比較輕鬆的,同時在11月的時候,我心血來潮又報了一次GRE。其實在11月那次GRE考試之前,我已經有三個月左右沒有複習過GRE,之前的要你命3000辭彙,該忘的也忘得差不多了,考試之前也沒有碰過模擬卷,整體來看,算是一種裸考的狀態了。但最後看到成績的時候,我真的驚了,328分?What???

後來冷靜下來之後,我思考了一下,為什麼最後可以達到328的高分,個人感覺,應該是語感和以前相比有所提升,因為在備考託福的時候,我很注重語感的培養。GRE這座大山,雖然難翻,尤其是3000核心詞,背單詞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我相信只要你願意耐下性子,把3000核心詞多背幾遍,好好培養語感,還是有機會拿到高分的

仔細來分享一下我的託福刷分過程,GRE的328分來之不易,託福的104分也是如此。我個人感覺,和GRE的備考相比,託福的備考更讓我身心疲憊,前後考了五次,最後纔拿到我理想的分數。這裡主要說一下第三次好了,在考試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發揮得還是可以的,自認為最起碼100分總是可以拿到的,但現實很骨感,最後只拿到了98分。那時已經是10月份了,看著離申請時間越來越近,我卻還沒有拿到應拿到的成績,我已經開始慌了。11月的時候,我開始了託福四戰,因為考完了之後感覺自己發揮得一般,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成績,所以在第四次成績出來之前,我又報了第五次考試。成績出來後,達到了100分,也算是了了我的一樁心願。後續參加第五次考試的時候,我就沒有那麼緊張了,反正已經考到了100分以上,也就比較佛系和隨性了,考試之前也沒有複習,完全輕裝上陣,成績竟然考到了104分,我自己看到成績的時候也愣了一下。

我的GT備考過程還是很坎坷的,個人感覺考試前的心態很重要,心態越好,越放鬆地去考,越容易考出好成績。還有就是,不要最後絕對不要放棄,就像我,我也不知道隨便「裸考」的一次GRE,竟然拿到了328的好成績,人生的旅途中,還是會有很多小驚喜的。緊要關頭不放棄,絕望就會變成希望。

三、選校

每個申請留學的同學,都需要面臨選校這個問題,畢竟這是你未來要生活和學習一年/兩年的地方,好的大學對你的未來規劃會起到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想大家應該都瞭解。

我在申請季的選校標準就是,感興趣的彩票校一定都要申,但可以不要保底,因為我感覺保底大學之所以成為是保底,就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既然我要出國深造,我為什麼要選擇一個自己不是特別心儀的大學呢?從我剛開篇的錄取和拒信介紹,各位應該都能看到,我還是申請了蠻多大學的,為了保證可以成功留學,美國Top30的大學,我基本上都申請了一遍。

最開始確定選校list的時候,我把一些不符合自己的申請需求的大學先整體的排除掉,比如說地理位置不好的,沒有碩士項目的,然後整理出一個最初的申請list。再根據自己的未來規劃,確定一個最後的申請list。我的理想大學是CMU,單單是CMU的項目,我前前後後就申請了有9個這麼多。當然,我的申請list中,也有一個保底大學list,一共有兩所,一所是NEU,還有一所是OSU。不過真的開始網申之後,我發現我申的項目有些太多了,主申和衝刺梯隊的大學如果給我發了offer,我也不會考慮保底大學,好像沒有必要浪費申請費,後來我就沒有申請保底大學。

我請教了一些上屆的學長學姐和老師,據我瞭解,上屆的申請情況並不是很理想,申請了加州的大學的同學收到的基本上都是拒信,有幾個申請CMU的學長學姐,但拿到offer的項目都不是自己心儀的項目。我當時感覺UC系應該並不是很喜歡我們大學出來的申請者的。

在網申階段最開始,我沒有打算申請UCI的,因為UCI和我的申請需求並不是特別匹配。但我朋友跟我說,我們學校上屆有個學長,三維還不錯,GPA成績有90分,軟性背景也說得過去,對自己很自信,所以申請的大學差不多都是UC系的,但最後結果一點都不理想,全聚德...

聽完這個故事,我立刻開始慌了,立刻決定申請UCI,還專門註冊了個郵箱,同時申請了MCS和MSCS兩個項目,不過後續真的申請了,我才發現都是坑...不過自己挖的坑,也只能自己受著了。

我這個人還是比較保守的,比較害怕拿不到offer,申請的項目總數很多,申請的部分大學綜排雖在Top30中,但申請的項目和我的申請需求並不是特別符合,甚至有些項目我壓根就沒有什麼興趣,就算我拿到offer,可能也並不會接受。但有一說一,雖然申請了這麼多,浪費了不少申請費,但後續一封接著一封的offer發過來的時候,的確可以減少你在等待過程中的焦慮。個人感覺,其實沒必要通過這種方法來減少焦慮,在申請項目和選校的時候,最好還是根據你的申請需求,做到有針對性地申請,一方面會提升匹配度,對你的未來規劃有好處,另外一方面也比較省錢。

在選校的時候,還是要有夢想的。只要是你感興趣的大學和項目,就算申請成功的概率不大,我也建議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有關係,至少我們嘗試過,人生不就是在失敗中前進嗎?我還是那個原則:保底院校可以pass,但彩票院校一定要申。

招生官會很注重申請者的本科背景嗎?很多留學生都會擔心這個問題,有些同學本身學習能力和綜合實力還是很不錯的,但因為高考失利,從而錯失了清北復交此類高校的就讀機會。但申請留學項目的時候,還是想去名校就讀的,所以比較擔心本科背景會不會影響到錄取。

本科背景的影響,應該怎麼說呢,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這也是審核的材料之一,但我個人感覺GPA成績的重要性要比本科背景更高一些。我聽說過那種畢業於清華北大,GPA分數只有3.0分,最後並沒有拿到過什麼名校offer的同學的故事;我也聽說過那種雖然本科背景不是特別出彩,但硬體成績和軟性背景都很強,最後拿到了Top10大學offer的同學的故事。本科背景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從大一入學之後,就已經成了既定事實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大學期間加強自己的軟性背景,同時維持良好的三維成績。我認識的一個學姐之前跟我說過,雖然我並不是清北復交的畢業生,但我的本科大學和國內一個985高校相比,還是沒啥差別的,後來在申請的時候,也證明瞭我雖然不是清北復交的畢業生,但照樣拿到了女神校的offer。所以本科不是清北復交的同學們,如果硬體成績和軟性背景都比較不錯的話,還是可以嘗試申請一下名校的,萬一就拿到了offer呢。

四、選擇offer

選擇offer這個事情,應該是一個幸福的煩惱了。如果你已經到了選擇offer這個階段,那麼你的申請季已經接近尾聲了。因為每所大學的AD不會固定在一段時間內全部發給你,很可能你剛猶豫完選擇哪個大學,又突然蹦出來一個新的AD,你又要重新開始糾結,所以還是比較耗費時間的。

開始選擇offer的時候,我把一些不太想去的大學都pass掉,最後留下來Yale、CMU以及UCLA這三所大學。

最開始我很想選擇Yale,畢竟Yale的名號在國內是真的很不錯,如果這次放棄Yale的offer,可能後邊真的會很後悔很後悔。不過後來還是理智佔了上風,Yale的確很好,但並不是特別適合我。我是陸本,本身就沒有海本的優勢,雖然個人背景還可以,但和外邊那些學霸級別的人物相比,肯定就是個小透明。而且我本身是個工科生,Yale並不是純理工的學校。

Yale和CMU這兩所大學到底選擇哪個,我糾結了好一陣,那段時間我閑下來就會思考這個問題。我對自己又深入剖析了一遍,從申請需求,到未來規劃,再到項目本身和我的匹配度,考慮了很多因素,最後我選擇了CMU。選擇CMU的主要原因是因為CMU的教學導向,我本身是個工科生,而CMU的教學導向是Tech導向的,跟我還是比較符合的

剛在我決定選擇CMU的時候,UCLA的offer突然蹦了出來(UCLA的CS項目申請成功的難度真的很高,我在申請的時候,完全是當成彩票校申請的)。收到UCLA的offer之後,那顆堅定想去CMU的心開始動搖了。

我向老師和一些留學經驗豐富的學長學姐請教了一番,也徵求了一下父母的建議,他們都感覺其實CMU和UCLA這兩所大學差別不是特別大,項目本身也沒什麼差距,接受哪個,拒絕哪個,跟著自己的第一感覺走就好。

加州的天氣是大家公認的好,我還是很嚮往加州溫暖的陽光的,雖然後來就選擇UCLA。不得不說,放棄CMU的時候,我還是很糾結,畢竟CMU的課程質量是真的很不錯,不過既然已經選擇了UCLA,那麼就要一心一意地走下去,我相信UCLA的課程應該也不會讓我失望。

選擇offer,並不是單純地選個大學就結束了,我認為這件事情的主要參考因素,還是你的未來規劃,你想要什麼,你喜歡什麼纔是最重要的。Offer其實並不難選,只要你清楚自己的申請需求,選擇一個跟你的申請需求最匹配的一個offer就好。拿我來說,我喜歡技術導向型的大學和項目,UCLA可以給我提供Tech方向的課程,那麼我就選擇它。我本身想要出國,僅僅是想要深造一下,學習一些專業知識而已,UCLA可以幫助我實現我的目的,那麼我就選擇它。

真的建議各位在選擇offer的時候,不要太過糾結。糾結幾個選項,浪費大量的時間,倒不如想想如何入學之後,好好利用學校資源,怎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學校只是你提升的一個平臺而已,最重要的還是要靠你自己。未來的路還有很長,絕對不會因為一個offer的選擇,從而影響到你的未來走向。

我認識的很多同學在選擇offer時,都會著重考慮項目的就業前景和學校的認可度。認可度這個方面無可厚非,畢竟花那麼多錢,去讀一個國內國外都不認的野雞大學,實在是沒有必要。但項目的就業前景和就業數據這個因素,我個人感覺可以參考一下,但最好不要直接拿這個因素去決定接受或者拒絕一個offer。的確,通過瞭解這些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畢業後的就業前景,但找工作這個事情,根源還是要看你的專業技能和綜合實力。如果你本身能力很強,我相信肯定很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而且有一說一,你只能看到數據,並不能切實地去了解具體情況。說不准你瞭解到的那屆同學大部分都是學霸,學霸找工作自然會比學渣容易得多,就業數據自然也就好看很多了。打個比方,Yale CS項目的就業數據就很不錯,就業率很高,絕大部分同學都在畢業後拿到了offer,但究竟是入學的同學本身能力一般,通過在Yale的學習,提升了專業技能找到了工作,還是入學的同學本身就是學霸,學習能力很強,最後拿到了心儀公司的offer,其實我們都無從知曉。所以還是那句話,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要太依賴於就業數據。

有些同學會關注起薪點,其實起薪點只是個數字,並不能代表長遠的規劃和發展。就拿法律這行來說吧,剛畢業的律師助理,每個月工資室友3k多,但是長遠來看,年薪百萬的律師並不是鳳毛麟角。如果你在選擇offer的時候,把就業當成唯一的參考因素,有些過於片面了。

個人感覺,你要讀的項目,可以具備不錯的就業數據,但不能只具備不錯的就業數據。課程質量含金量高,學術資源和機會豐富,有平臺也有資源讓你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實力的項目,纔是最適合你的項目。對於CS這個行業,就算你花了很多時間去刷題,最後拿到了FLAG的offer,但你能力跟不上的話,最後還是會被淘汰。而且我身邊很多CS學霸都不會選擇去FLAG,甚至連簡歷都懶得投,因為他們對FLAG並不是特別感興趣。

就像我,對Flag的執念就沒有那麼多,我最後還是要回國的,打算在美國呆個3年到5年,多積累一些實務經驗,然後回國回報我的中國母親,我還是很喜歡我的祖國的,希望可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她變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了,希望可以對大學有所啟發。

最後我想提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玄學。我感覺申請這件事,還是比較玄學的,因為我們雖然可以知道大學往年的平均錄取分數,但每年的錄取標準我們是無法完全掌握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對項目有一個整體的瞭解,然後按部就班地準備各項材料,爭取把每部都做到完美。

個人感覺,在準備的過程中,絕對不能抱有僥倖心理。我之前認識幾個小夥伴,他們的GT成績的確很不錯,但他們不是特別注意維持GPA成績,想著反正GT成績那麼高了,就算GPA偏低,成了短板也是可以彌補的。這種想法真的很危險,三維成績一定要盡自己全力,能考多高考多高,你的任何疏忽和僥倖,都可能讓你錯失女神校的offer。

申請還是比較看運氣的,也就是玄學,其實在申請的時候,我也沒想過我能拿這麼多彩票校的offer。申請的時候,還是多做好事多積德,讓自己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和放鬆的心態。雖然這種玄學並不能完全保證你拿到心儀的offer,但每天都心情愉快,未嘗也不是件好事。

我個人感覺,我通過準備留學,有了很大的改變。我開始學著去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先確定一個大目標,然後分解成小目標,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走向夢想。我在努力的過程中,變得更加成熟和文中,變得願意去嘗試一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就算心裡明白成功率不高,但也勇於放手一搏。

在留學準備期間,我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我發現,那些原本不認識的小夥伴,竟然跟我的三觀是如此地契合,有人理解是這麼幸福的事情。其實結果真的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只要你努力的過程中有所改變,有很多收穫,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就算你現在沒有拿到女神校的offer,我相信,只是時間問題,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所回報。

在這裡,希望各位在準備的過程中,都可以找尋到自己的初心,確定自己的夢想,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成功拿到你喜歡的大學的offer,學習你喜歡學習的知識,雖然去的是一個陌生的國度,但可以感受到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豐富多彩。我相信,留學這條路,會讓你獲益良多。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發佈於 2020-07-0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AdmitWrite留學申請平臺AdmitWrite留學申請平臺?

已認證的官方帳號

NEU坐落於富有歷史底蘊、古老與現代並存的波士頓市中心,在全球具有很高的聲譽。本人也很幸運的進入到這裡就讀NEU Align CS項目。今天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希望能讓你大致瞭解到NEU,也希望為想轉專業申請CS項目的同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項目錄取情況

有一種說法是這個項目錄取的同學幾乎全部都是中國和印度的同學,可事實並非如此,這個項目中中國學生的人數每年不等,大約在十幾個到三十左右浮動,而印度的學生幾乎沒有,主要都是美國本土的學生。不過這些美國的同學在入學之前基本上都有過和CS不相關的工作經歷,有些同學的工作經歷還很久,在這裡我還看到過40多歲的美國同學。我覺得boston校區在招生的時候應該是會優先招收那些本土的學生,因此國內的同學在申請的時候會覺得offer比較難拿。

CS Align是針對那些轉專業同學設立的課程,因此我身邊同學們之前的專業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不過大多還是以文商科為主。雖然他們的專業背景不是很強,但是這些同學的學校背景卻都是很優秀的,不少同學之前都已經有了碩士乃至博士學位,一開始著實讓我大喫一驚。就拿國內的同學來說,其中六七成都是海外教育背景,而且大家主要來自海外名校。我身邊不乏來自Duke、USC、GT、UW、PSU等名校的碩士,其中甚至還有一位牛津的博士,那些國內的同學則都來自於那幾個著名的985,可見大家的實力都是很強的。項目中那些美國的同學主要都是來自Brown、Washington Lee、SJSU等高校,同樣非常的優秀。儘管大家之前的專業有音樂、教育、生物、土木,彼此之間的差異很大,不過大家到了Align之後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這種氛圍也讓人感覺非常好。

相較之下CS-general的錄取情況就顯得正常很多了,項目中主要都是應屆的畢業生,而且那邊基本都是印度和中國的同學,人數七三開左右。對比之後我覺得CS-Align項目主要是為那些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CS知識匱乏想要概念職業方向的人開設的項目。不過這個項目並不是隻招收那些有工作經驗的人,那些本科不是CS專業希望通過碩士項目轉碼的同學也可以申請這個項目,因為這個項目對於申請同學的專業背景幾乎可以說是零要求,對轉專業非常友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項目的錄取的大頭還是在Seattle那邊的,因此項目在錄取的時候兩個校區的同學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我們在申請Boston校區的項目時,當我們的硬體條件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後就會被錄取,不過錄取結果會出的比較晚,而且有可能最終被調整到Seattle校區。這個時候大家是可以和學校argue的,我們只要可以說明自己的理由,最終還是很有機會到Boston的。如果大家直接申請的就是Seattle的話,可能結果會出的早一些,但是能不能argue就不好說了。

在說完了項目的錄取整體情況之後,下面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項目在錄取時對於硬性條件的要求,以便同學們在申請準備的時候更好地進行準備工作。align申請要求上寫的是託福需要在100分以上,我當時的託福成績是101分,所以我覺得大家只要達到項目100+的要求基本就可以了。

有些同學可能會擔心自己的託福成績不夠高,不能適應這邊的學習和生活,我覺得這個大可不必擔心。交流上我感覺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身邊國內的同學比較多,所以英語用的其實並不是很多,一開始我們可以比較快地適應這邊的學習和生活。之後在這邊學習和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大家的英語也會慢慢提升,所以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但是因為這邊我基本上都是和國內的同學交流,所以我感覺我的英語甚至比出國之前還要差了,大家千萬不要像我這樣,而是要多多和當地的同學交流,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項目學習情況

說完了項目的錄取情況,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項目平時的學習狀態,cs align這個項目理論上最快可以兩年就畢業,但是這需要其中一個summer上課,而最慢則可以三年再畢業,這些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選擇。不過因為這邊很多美國的同學都是part-time的,所以都是在晚上上課,這也是項目的特點。

首先介紹一下項目的課程設置情況,因為這個項目是針對轉專業同學申請的,所以課程的設計也會照顧那些沒有專業背景的同學,第一年的四門課全部都是bridge-course,這也是項目的特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課程中只有最後一節課OOD是算在master學分中的。從第二年開始的選課就很general完全一樣了,課程的難度也會提升很多,但是因為有之前一年課程的學習作為過渡和鋪墊,所以就算在申請之前沒有基礎,這個時候也是可以跟上學習進度的,但是學習壓力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很多同學每天都被due趕著走。

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項目的學習情況,我雖然是align項目的,但是我的室友都是cs general的,所以我對兩個項目的學習情況也都有一定的瞭解。我覺得這個Boston校區最大的優勢就是本校教學資源比較豐富,可以選擇的課程非常齊全,因此無論同學們未來想要就業還是想要從事科研都可以選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比方說畢業後想要就業的同學可以選擇web dey,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這些課程,因為這些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刷項目,這可以幫助同學們豐富自己的專業經歷。

除此之外項目中也有不同方向的課程,像數據方向有data mining、information retrieval、Mapreduce-parallel data processing可以選擇,AI方向則有fundamentals of AI、Machine learning、NLP等課程可以選擇,除此之外像algorithm、management of software dev等老生常談的neu核心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覺得項目的課程設置還是很合理的。

雖然我是轉專業申請的這個項目,在之前也沒有CS方面的基礎,不過我覺得除了最後的OOD之外其他的bridge課程對我來說基本沒有什麼難度。而對於那些之前有CS基礎的同學來說,這部分的課程學習是非常輕鬆的,所以在這段時間同學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會太多,大家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同學們可以結合自己的需要去進行合理的利用,也能很好地幫助同學們完成從本科到碩士的過渡與轉變。相較之下cs general一上來就是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很少的,尤其是fall入學的同學更是一進來就要著手準備找實習,所以壓力也是更大的。

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項目中的具體課程,從而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瞭解項目的學習情況。首先是Align課程,這些課程基本都是照顧轉專業的同學,所以難度並不是很大。第一年需要選的兩門課CS5001是編程基礎,CS5002則是離散數學與數據結構。大家不要看CS5002這門課的名字裡面有數據結構,事實上課程中基本沒有什麼coding內容,課程主要講的還是離散數學,這也是為了照顧那些轉專業的同學,不過對於那些之前在本科學過一些相關知識的同學來說,這樣的課程顯得太過簡單和基礎,所以大家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確定自己要不要申請align。

接下來就是general的課程了,我下面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學過的課程,希望可以給同學們一些參考。

首先是algorithmBoston的algorithm課堂上的內容以理論證明為主,作業和考試則是各種語言描述以及偽代碼解演算法題,同學們在刷題之後再來上這門課會輕鬆不少。這門課在我看來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一開始刷題的時候像dp和一些graph的題都是以積累經驗為主,理解並不是很深,而在上了algorithm課之後,我也學會了通過理論來進行總結,這樣再結合之前的經驗會讓我們對同類問題的認識更加的透徹,這對於我們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接下來是database這門課,最初的時候我身邊很多人都說這門課是水課,平心而論這門課的確還是有些水的,因為和其他科目比起來,這門課給的分數的確偏高。但是這門課對於轉專業的同學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在我看來這是一門良心課。我當時上的database是Jose教的,課程的內容會涉及sql到nosql的技術,而在這門課中主要介紹的後端有Java、jdbc、javax-rs,在最後還會介紹orm。在課程最後會有一個大作業,作業的內容是圍繞搭建一個web項目的後端進行的完整web項目,因為其中還包括了前端的內容,同學們在項目中可以選擇任意的tech stack,還是可以得到很多鍛煉的。

Jose還帶了另外一門課web用的是MEAN,後端noqsl,和db的tech stack正好是互補的。不過我上的web是tuck帶的,後端用的是elixir/phoenix,這個框架有些冷門,不過用過之後大家對它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但冷門框架放到簡歷上其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而且學習一門函數式語言elixir需要的花費時間也很多,加上這門課每次作業都要求deploy到server上,所以每週都要準備應付一些deploy config的問題,會有些麻煩,總之這門課我不是很推薦大家選擇。

下面我要介紹的是mirek教的MapReduce,在這門課中也是會講到一些saprk方面的知識的,所以我覺得這門課也是很值得同學們選擇的。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老師講課非常的細緻認真,而在讓同學們瞭解分散式系統應用的基礎之上,老師還會介紹一些常見的並行計算演算法。這門課的作業以coding為主,這可以幫助同學們積累hands-on經驗並鍛煉自己的能力,非常的實用。不過這門課老師每節課都會搖號請同學們回答問題,導致我上課十分緊張,這也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吧。在這裡我還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那就是mirek之外另一個老師帶的MapReduce是一個大坑,千萬不要選,我的室友當時選的就是另一個老師的課,結果他上課完全不講課還沒有講義,需要自己讀文獻,還要做coding的作業,如果同學們想要挑戰自己可以嘗試一下。

對於那些轉專業之前沒有太多CS項目經歷的同學來說,為了讓自己的簡歷顯得更加的豐富,我建議大家除了核心的課程之外,在前期階段可以選一些比較偏重於項目的課程,例如Web Dev/Mobile Dev、Database等等,並儘可能地將自己的開發項目部署在伺服器之上。這樣我在找coop之前可以讓自己的簡歷上有一些項目開發的內容,從而提高自己簡歷通過篩選的幾率,另外我們也可以在面試的時候向面試官展示自己之前做過的項目,就算我們的項目比較簡單,也能在對方心中留下我們熱愛項目同時敢於展示的印象,我當時在面試coop的時候就展示了自己在web dev課上開發的web application,並解釋了自己使用的框架和調整。

後期的課程我建議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興趣以及自己對未來發展的規劃來進行調整,可以靈活一些。像那些想要就業但是沒有好的實習經歷或是沒有拿到return offer的同學,最好選一些相對簡單的課程,盡量減少學業上的壓力,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求職中去。還有就是大家在coop那個學期也一定要合理分配課程,多選一點水一些的課程,我當時就太過自信,只選了一門水課,結果那些學期我壓力巨大,同學們千萬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因為CS-align這個項目是以就業為主的,因此來到這個項目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希望可以更好地就業,想要做科研的同學比較少,平時也不怎麼會主動和教授聯繫。但是如果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科研感興趣,這邊是有做RA的機會的。不過有些教授是很懶的,他們不會把自己手頭在做的項目po在proj list上,所以同學們要自己去了解各個教授的研究課題,在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教授之後,大家可以主動找教授套磁,一般來說這樣是可以得到做RA的機會的。

另外還有一種做RA的途徑,那就是research fellowship欽定,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在某節課上表現比較突出,或者GPA達到了4.0,那麼我們就有可能被nominated送進committee,被nominated的同學會收到一個proj list,上面寫著當前學期所有available的proj和負責的教授,大家也可以隨意申請自己喜歡或者對應度比較高的,之後教授會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麪試,不過這個面試很水,想要通過的話還是很輕鬆的。我當時是20小時的part time的RA,每小時20美金,除此之外還上著兩門課,結果壓力非常大。

不過如果要做fellowship的話,就必須選一節independent study的課程,這門課的學費是由學院來出。所謂的fellowship其實就是跟著教授做項目,為期一個學期,而在和教授商量之後,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轉成一個full time的coop,這樣既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科研經驗,同時也可以用這個填補cpt。因為RA coop一般是四個月,正好可以跟6/8個月的industrial coop形成互補。我覺得這個fellowship是一個很好的進入lab以及申請PhD的方法,所以如果同學們想要讀博的話,最好可以保持自己的GPA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同時和授課的教授搞好關係。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項目的整體學習情況,因為這個項目要照顧那些轉專業的同學,所以前期bridge的課程難度是很小的,學起來也很輕鬆。之後的課程雖然難度增加了不少,但是在前面課程鋪墊之後,同學們學習起來壓力也不是很大。而且這邊給成績的還是比較松的,只要同學們在平時認真聽課並完成學習任務,課下多花一些時間在學習上面,想要拿到A也是比較容易的。

coop情況

說完了項目的學習情況,接下和大家說一下項目的coop情況,這也是NEU項目的特色所在,同時也是很多同學比較關注的部分。NEU的coop基本都是通過學校系統投遞的,align的學生需要在第三個學期上完coop seminar後獲得coop db的許可權,並在第四個學期正式進入coop投遞。這是因為NEU的同學想要申請coop必須要修滿16個學分纔行,而在bridge課程中只有最有一門課是算作grad課程的,所以就算秋季學期再上兩門課也只有12學分,達不到16學分的標準,同學們也只能在第四學期才能申請coop。不過如果同學們在summer選課的話理論上可以提前申請coop,不過我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都沒有選擇這麼做,大家還是會按部就班地在第四學期申請。

NEU的coop db中主要還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公司,FLAG中Facebook和Amazon也在上面,此外也有高盛這樣紐約的公司。在我看來coop對於那些之前經歷不是很豐富的同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因為在其中那些中型公司在面試的時候問的問題比較高頻,要麼就很簡單,也容易準備一些,這很適合我們拿來練手。我這一屆我認識的同學基本都是在coop db上拿到面試機會最終coop上岸。但是如果同學們一心想要進大廠的話,db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的,首先這邊大廠比較少,大廠的篩選也比較嚴格,對轉專業的同學不是那麼友好,我當時就直接被簡歷拒了,同學們想要進大廠的話還是內推靠譜一些。

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找coop的途徑,在找coop之前,首先需要上一門coop session課程,上完這門課之後會給同學們分配一個coop advisor來幫我們處理coop的相關事宜。

第一種找coop的途徑就是利用NEU的coop系統,這也是比較容易找到coop的方式,效率也很高。不過想使用這個系統需要在上完coop session的課程同時滿足了找coop的條件之後,找coop advisor約談一下,之後他會給我們登陸coop系統的許可權,這這之後我們才能順利登陸。在那之後同學們需要準備好coop申請需要的簡歷、成績單、cover letter等文件,在這之後再將這些做成一個申請的package,這樣後面申請coop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專門準備了,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NEU的coop系統裡面有很多的公司,其中也有不少面向CS的崗位,我覺得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我覺得這邊最大的優勢還是投遞簡歷非常的方便,同學們在coop上只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企業,然後一鍵投遞就可以了,系統會將我們之前做好的package投遞過去,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還有就是這邊大家申請的成功率會比較高,在我看來到NEU的coop系統發布招聘信息的公司很大概率是想要在NEU這裡招人的,因此和海投相比,在這邊拿到面試以及offer的機會將會大上很多。而且這邊的公司很多來招coop實習生都是希望同學之後可以轉為全職,因此同學們比較容易拿到return offer,這點也是很好的。

第二種找coop的方式是自己給招coop的負責人發郵件自薦,這種方式的難點在於找到途徑,不過我的第一個coop就是這樣找到的。我第一次找coop的時候因為還在上coop session,advisor不給我提前開coop系統,但是我想要下個學期一開始就做coop不希望耽誤太多時間,於是自己開始找公司網站海投coop,但是對方基本都沒有什麼回應。當時我的一個同學已經開始利用coop系統投遞了,於是我請他幫忙讓他在收到coop公司回復的郵件之後把coop招聘HR或是manager的聯繫郵件告訴我。我在拿到對方的聯繫方式之後會主動發郵件聯繫對方,後來我收到了幾個公司的回復,對方安排了電話面試或者在線測試,最終我拿到了一個公司的onsite和offer。不過在我看來這種方式主要還是靠機遇,我當時發送的大部分郵件都沒有得到HR的回復,但是這種方式較之於海投其成功率還是會高上不少的,畢竟如果coop公司開始聯繫學生安排面試,就說明這個公司開始coop招聘流程了,聯繫你的機會也會大不少。

最後一種找coop的方式就是我們自己去公司的網站上投簡歷了,有很多的公司都會把coop的信息發布在自己公司的招聘網頁之上,同學們都可以直接去投簡歷。這種方式就和正常找暑期實習以及全職工作的流程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這裡我也就不贅述了。

項目求職情況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求職部分了,在我看來CS項目在求職的過程中學校和項目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幫助同學們通過最初的簡歷篩選,想要最終找到心儀的工作,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能力,所以打磨簡歷是很有必要的。雖然coop可以幫助我們的簡歷變得更有競爭力一些,不過刷題纔是現在提升我們在求職中競爭力的最主要途徑,因此想要就業的同學一定要重視刷題,所以在介紹項目的就業情況之前,我先和同學們說一下我對刷題的看法,並分享一些建議。

首先需要大家需要清楚的是現在CS項目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求職的競爭十分的激烈,這對同學們刷題的數量和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家也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刷題上纔行。我建議同學們最好在剛剛來到align項目之後就開始大量刷題,這是因為開始的bridge課程難度比較低,學習的壓力小,同學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後面隨著課程難度的提升,同學們學習的壓力會變大很多,那個時候再想刷題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另外在開始找coop的時候,我覺得最好可以刷個200-300道題左右,這對我們同樣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我們找大廠的時候,刷題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在我看來這樣的好處其實是連鎖的,我們在coop或者實習的時候如果可以進入大廠,那麼我們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即便多加班也可以,因為這可以提升我們拿到return offer的幾率,可以省掉很多招全職工作的事情,我們畢業前的壓力也不至於太大。

事實上我在刷題這件事上犯了不少錯誤,沒少走彎路,我當時在第一年的時候就沒有認真刷題,因為我當時是希望自己先打好基礎,之後開始學習graduate level的科恆之後再開始刷題,假期的時候我還回去玩了一圈。雖然我沒有刷題也找到了coop實習,但是因為我的刷題數量不多,專業背景也不是很好,所以我沒有找到太好的企業,最終只是進入了一家初創公司。因為那個公司的規模太小,我覺得自己比較難拿到return offer,所以我需要為後續求職做準備,在coop期間我不得不大量刷題。

coop期間我白天上完班之後晚上還要回到學校在圖書館刷題目,那段時間我除了睡覺在公寓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和圖書館度過的,而在有了題目量之後我的心裡也變得有底氣了很多。不過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所以大家還是要儘早刷題,這樣後面不僅會輕鬆而且找工作的時候也會更有優勢。像我的一個align同學在入學之前就在國內刷了200道題,等到找實習的時候就已經刷了600道了,他在去面試fb的時候就很穩,並且順利拿到了return offer,因此早刷題還是會有很多好處的。

刷題的時候最好可以組織幾個人一起刷,這樣的話大家在刷題的時候可以互相監督,同時大家還能互相約定時間進行mock review,因為面試的時候第一步都是要將自己的思路說清,讓面試官理解之後再開始寫。和同學mock,如果你能把演算法思路和非英語母語的國內同學說清楚,那麼我們的英文交流能力就基本可以滿足面試的需求了。

說到組隊刷題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了,據我瞭解本校校區的刷題氛圍和Seattle的氛圍是有很大差距的,我身邊刷題的同學數量並不多,因此一開始我只能一個人默默刷題,而Seattle那邊基本都是組隊刷題的。我覺得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那邊的同學找工作的態度會更加堅決一些,而這邊那些想要學習知識的同學會鄙視刷題的同學,導致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不是很好。

不過我覺得面試轉化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我們的刷題數量成正比的,而且刷題最大的用處就是提升我們在面試過程中的容錯率。因為面試的時候我們運氣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刷題的意義就是我們在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把握住機會,因此刷題是非常關鍵的。另外現在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也變好了不少,大家在對此不用太過擔心。

同學們在刷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也要開始注重速度的練習,大家可以用leetcode的那個mock interview來練習,因為這個是帶有計時功能的。我覺得速度在面試的時候是很重要的,因為一般每一輪的面試時間只有45-60分鐘,如果遇到比較難的題,出來和麪試官的寒暄後要在這段時間裡把思路理清同時寫出代碼還是有難度的。另外有些公司還會要求我們自己寫test case,還可能有follow-up問題,這樣時間上更會變得很緊,所以熟練度就顯得很重要了,我們也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提升自己的速度。

在說完了有關刷題的內容之後,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項目的就業情況,我在來到這邊之前對於Boston校區的就業情況幾乎是一無所知,相信大家也是如此。據我所知項目中的同學基本上都可以拿到實習offer的,只不過拿到offer的早晚會有一些差別。我身邊有兩個同學去了Facebook實習,Google和Amazon也分別有一人,其餘的同學也都找到了不錯的實習而且拿到了return offer。不過這邊的就業情況還是稍遜於Seattle校區的,那邊我瞭解到一屆拿到了20個Facebook。

雖然這邊的就業情況不如Seattle校區,但是我覺得學校對於同學們的就業情況還是很重視的,也提供了很多的幫助。首先這邊每年的10月和2月會有兩次學校組織的career fair,不過在我看來career fair的作用不是太大,因為這邊來的基本都是一些本地的公司,大廠來的比較少。還有一點我覺得不是很好的就是會場比較小,導致進入會場的同學是有人數限制的,而且本校區同學數量很多,很難註冊到名額,我就曾經遇到過註冊失敗的情況。而且就算可以進入career fair會場裡面,排隊的人數也是很多的,排到之後基本就是和對方聊幾句就結束了,意義不是太大。

而Seattle那邊的情況就要好很多了,我瞭解到那是因為在那邊有一個很負責的老師,在校招的時候可以保證項目中的同學百分百拿到亞馬遜的面試,通過率則可以達到9成以上,所以那邊的同學基本都會拿亞馬遜的實習做保底,光是這一項就已經比Boston校區強很多了。另外那邊同學靠校友基本也可以100%拿到面試,通過率在7成左右,去其他地方的人會少不少。

我覺得Boston的career fair不給力也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關係,波士頓相對於西部IT的機會是會少一些,不過在東部來看還是不錯的,相對有名的我瞭解的就有Mathwork、TripAdvisor、Wayfair和HubSpot總部設在Boston,然後也有很多中小型的IT startup在這邊,FLAG也是有分部的,只是規模可能比較小招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求職的途徑主要還是找內推、公司官網投遞以及第三方求職網站投遞,我用過的就有LinkedIn、jumpstart、handshake以及hired。

關於求職我還有一個建議,那就是大家在找工作的時候可以多和身邊的同學聊天,因為align比正常項目晚一年找工作,所以我們在這一年中可以積累經驗,同時身邊很多同學也會給我一些建議和幫助,同學們在找工作的時候要重視networking,這樣我們才能在找工作的時候佔據有利的位置。

最後我想要和大家說的是這個項目的同學在就業時的認可度問題,這也是很多同學非常關心的部分。我覺得影響其實不是太大。首先如果同學們可以申請到top30級別的MSCS項目,那麼基本都不會申請NEU的CS項目。而這那些強校的擦邊項目相比,NEU的CS項目還是很有優勢,因為這個項目中同學們的確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與技能,我覺得學到東西對於同學們來說纔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現在NEU正處於上升階段,所以這個項目在未來也會變得更好,因此大家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只要我們提升自己的能力,那麼就業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生活狀態

最後我來和同學們介紹一下這邊的生活狀態,首先是開銷,align總學費是6萬美金,並不是太高,而生活費大約一年是10萬人民幣左右。接下來先說住宿的問題,這邊宿舍給研究生的位子還是很少的,我之前申請過但是沒有成功,而住學校宿舍比較麻煩的一點就是申請完只能住一個學期,假期是不能住的,後面的學期都要再申請。而在學校周圍住一般一個房間的租金是1200+,而高一點的公寓差不多要1400+。

接下來是出行的部分,波士頓畢竟是大城市,所以這邊的出行還是比較方便的。Boston的地鐵範圍覆蓋比較廣,如果大家住在學校附近的話,橙線地鐵和綠線地鐵在學校都有站,平時上課和出行坐地鐵就可以,用不著買車。加上NEU的校區就在城裡面,生活上各個方面也是很便捷的。

接下來就是喫飯的問題了,我還是建議大家最好自己做飯,這樣不僅方便而且開銷會小上不少。但是一開始的識貨大家做飯會有些不習慣,慢慢就會適應了。在這邊做飯大家一定要注意油煙的問題,因為美國不是每個公寓都是有油煙機的,就算有抽力也是比較小的。所以大家如果喜歡爆炒這種做法,那麼很容易起煙並引發煙霧報警,我也建議大家最好可以用煮、蒸等做法來做菜。在波士頓這裡生活有一件事讓我覺得有些獨特,那就是這裡的超市是不賣酒的,得去專門的liquor store買酒。另外這裡靠近龍蝦的產地maine,這裡的龍蝦也是特色,唐人街的龍蝦十分的好喫,平時不想做飯的話來這裡喫一頓也是很過癮的。

最後就是這裡的安全問題了,我覺得Boston的安全還是很不錯的,這裡也是為數不多downtown也比較安全的大城市,像我住在學校附近,室友很多次都是在夜裡1、2點鐘走回家,這也是因為這附近學校比較多,所以治安不錯,不過如果住在roxbury或者jamaican plain的話最好不要這樣,晚上也不要到處亂走,那裡的治安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好,大家也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最後吐槽一下Boston這個城市,雖然這裡的夏天很舒服,城市裡總是有風,但是冬天太難熬了,因為靠海所以冬天也總是有風,被風吹一會兒臉上就沒有知覺了,一旦來了暴風雪就是整天整天不出門。而且Boston的冬季還很漫長,我覺得從11月到來年的三月都算是冬天,因此那些喜歡生活在溫暖地方的同學來這裡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

以上這些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想要申請這個項目的同學,最後我祝願同學們都可以順利申請到自己心儀的項目。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發佈於 2020-08-1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吳振宇吳振宇賓大小碩 | 不涉及專業談留學就是耍流氓創新項目和研究項目不明確。但從基本的成績來看,如果科研或實習項目能做好,你的目標不是很難。社會實踐對申研究生一般不太有價值。加州系的碩士招國際生招的太少了。即便是歐文這樣排到中等的加州院校也是及其挑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cs及相關專業的就業太好,加州本身又比較喜歡加州系列的學生。另一方面如果也考慮其他州的其他學校,比如卡梅,去申請的話cs主專業其實競爭壓力不小,一般來說非清華學生沒到3.8的GPA也挺難拿到的,但是卡梅裡面還有很多計算機相關的專業,這些專業學的也是計算機和coding,但方向更窄一些,同時競爭壓力要小很多。但是如果你是想在美國就業,卡梅跟計算機相關的任何一個專業都非常好就業!所以你不妨多瞭解瞭解。

NEU坐落於富有歷史底蘊、古老與現代並存的波士頓市中心,在全球具有很高的聲譽。本人也很幸運的進入到這裡就讀NEU Align CS項目。今天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希望能讓你大致瞭解到NEU,也希望為想轉專業申請CS項目的同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項目錄取情況

有一種說法是這個項目錄取的同學幾乎全部都是中國和印度的同學,可事實並非如此,這個項目中中國學生的人數每年不等,大約在十幾個到三十左右浮動,而印度的學生幾乎沒有,主要都是美國本土的學生。不過這些美國的同學在入學之前基本上都有過和CS不相關的工作經歷,有些同學的工作經歷還很久,在這裡我還看到過40多歲的美國同學。我覺得boston校區在招生的時候應該是會優先招收那些本土的學生,因此國內的同學在申請的時候會覺得offer比較難拿。

CS Align是針對那些轉專業同學設立的課程,因此我身邊同學們之前的專業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不過大多還是以文商科為主。雖然他們的專業背景不是很強,但是這些同學的學校背景卻都是很優秀的,不少同學之前都已經有了碩士乃至博士學位,一開始著實讓我大喫一驚。就拿國內的同學來說,其中六七成都是海外教育背景,而且大家主要來自海外名校。我身邊不乏來自Duke、USC、GT、UW、PSU等名校的碩士,其中甚至還有一位牛津的博士,那些國內的同學則都來自於那幾個著名的985,可見大家的實力都是很強的。項目中那些美國的同學主要都是來自Brown、Washington Lee、SJSU等高校,同樣非常的優秀。儘管大家之前的專業有音樂、教育、生物、土木,彼此之間的差異很大,不過大家到了Align之後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這種氛圍也讓人感覺非常好。

相較之下CS-general的錄取情況就顯得正常很多了,項目中主要都是應屆的畢業生,而且那邊基本都是印度和中國的同學,人數七三開左右。對比之後我覺得CS-Align項目主要是為那些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CS知識匱乏想要概念職業方向的人開設的項目。不過這個項目並不是隻招收那些有工作經驗的人,那些本科不是CS專業希望通過碩士項目轉碼的同學也可以申請這個項目,因為這個項目對於申請同學的專業背景幾乎可以說是零要求,對轉專業非常友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項目的錄取的大頭還是在Seattle那邊的,因此項目在錄取的時候兩個校區的同學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我們在申請Boston校區的項目時,當我們的硬體條件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後就會被錄取,不過錄取結果會出的比較晚,而且有可能最終被調整到Seattle校區。這個時候大家是可以和學校argue的,我們只要可以說明自己的理由,最終還是很有機會到Boston的。如果大家直接申請的就是Seattle的話,可能結果會出的早一些,但是能不能argue就不好說了。

在說完了項目的錄取整體情況之後,下面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項目在錄取時對於硬性條件的要求,以便同學們在申請準備的時候更好地進行準備工作。align申請要求上寫的是託福需要在100分以上,我當時的託福成績是101分,所以我覺得大家只要達到項目100+的要求基本就可以了。

有些同學可能會擔心自己的託福成績不夠高,不能適應這邊的學習和生活,我覺得這個大可不必擔心。交流上我感覺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身邊國內的同學比較多,所以英語用的其實並不是很多,一開始我們可以比較快地適應這邊的學習和生活。之後在這邊學習和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大家的英語也會慢慢提升,所以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但是因為這邊我基本上都是和國內的同學交流,所以我感覺我的英語甚至比出國之前還要差了,大家千萬不要像我這樣,而是要多多和當地的同學交流,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項目學習情況

說完了項目的錄取情況,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項目平時的學習狀態,cs align這個項目理論上最快可以兩年就畢業,但是這需要其中一個summer上課,而最慢則可以三年再畢業,這些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選擇。不過因為這邊很多美國的同學都是part-time的,所以都是在晚上上課,這也是項目的特點。

首先介紹一下項目的課程設置情況,因為這個項目是針對轉專業同學申請的,所以課程的設計也會照顧那些沒有專業背景的同學,第一年的四門課全部都是bridge-course,這也是項目的特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課程中只有最後一節課OOD是算在master學分中的。從第二年開始的選課就很general完全一樣了,課程的難度也會提升很多,但是因為有之前一年課程的學習作為過渡和鋪墊,所以就算在申請之前沒有基礎,這個時候也是可以跟上學習進度的,但是學習壓力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很多同學每天都被due趕著走。

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項目的學習情況,我雖然是align項目的,但是我的室友都是cs general的,所以我對兩個項目的學習情況也都有一定的瞭解。我覺得這個Boston校區最大的優勢就是本校教學資源比較豐富,可以選擇的課程非常齊全,因此無論同學們未來想要就業還是想要從事科研都可以選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比方說畢業後想要就業的同學可以選擇web dey,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這些課程,因為這些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刷項目,這可以幫助同學們豐富自己的專業經歷。

除此之外項目中也有不同方向的課程,像數據方向有data mining、information retrieval、Mapreduce-parallel data processing可以選擇,AI方向則有fundamentals of AI、Machine learning、NLP等課程可以選擇,除此之外像algorithm、management of software dev等老生常談的neu核心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覺得項目的課程設置還是很合理的。

雖然我是轉專業申請的這個項目,在之前也沒有CS方面的基礎,不過我覺得除了最後的OOD之外其他的bridge課程對我來說基本沒有什麼難度。而對於那些之前有CS基礎的同學來說,這部分的課程學習是非常輕鬆的,所以在這段時間同學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會太多,大家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同學們可以結合自己的需要去進行合理的利用,也能很好地幫助同學們完成從本科到碩士的過渡與轉變。相較之下cs general一上來就是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很少的,尤其是fall入學的同學更是一進來就要著手準備找實習,所以壓力也是更大的。

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項目中的具體課程,從而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瞭解項目的學習情況。首先是Align課程,這些課程基本都是照顧轉專業的同學,所以難度並不是很大。第一年需要選的兩門課CS5001是編程基礎,CS5002則是離散數學與數據結構。大家不要看CS5002這門課的名字裡面有數據結構,事實上課程中基本沒有什麼coding內容,課程主要講的還是離散數學,這也是為了照顧那些轉專業的同學,不過對於那些之前在本科學過一些相關知識的同學來說,這樣的課程顯得太過簡單和基礎,所以大家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確定自己要不要申請align。

接下來就是general的課程了,我下面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學過的課程,希望可以給同學們一些參考。

首先是algorithmBoston的algorithm課堂上的內容以理論證明為主,作業和考試則是各種語言描述以及偽代碼解演算法題,同學們在刷題之後再來上這門課會輕鬆不少。這門課在我看來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一開始刷題的時候像dp和一些graph的題都是以積累經驗為主,理解並不是很深,而在上了algorithm課之後,我也學會了通過理論來進行總結,這樣再結合之前的經驗會讓我們對同類問題的認識更加的透徹,這對於我們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接下來是database這門課,最初的時候我身邊很多人都說這門課是水課,平心而論這門課的確還是有些水的,因為和其他科目比起來,這門課給的分數的確偏高。但是這門課對於轉專業的同學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在我看來這是一門良心課。我當時上的database是Jose教的,課程的內容會涉及sql到nosql的技術,而在這門課中主要介紹的後端有Java、jdbc、javax-rs,在最後還會介紹orm。在課程最後會有一個大作業,作業的內容是圍繞搭建一個web項目的後端進行的完整web項目,因為其中還包括了前端的內容,同學們在項目中可以選擇任意的tech stack,還是可以得到很多鍛煉的。

Jose還帶了另外一門課web用的是MEAN,後端noqsl,和db的tech stack正好是互補的。不過我上的web是tuck帶的,後端用的是elixir/phoenix,這個框架有些冷門,不過用過之後大家對它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但冷門框架放到簡歷上其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而且學習一門函數式語言elixir需要的花費時間也很多,加上這門課每次作業都要求deploy到server上,所以每週都要準備應付一些deploy config的問題,會有些麻煩,總之這門課我不是很推薦大家選擇。

下面我要介紹的是mirek教的MapReduce,在這門課中也是會講到一些saprk方面的知識的,所以我覺得這門課也是很值得同學們選擇的。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老師講課非常的細緻認真,而在讓同學們瞭解分散式系統應用的基礎之上,老師還會介紹一些常見的並行計算演算法。這門課的作業以coding為主,這可以幫助同學們積累hands-on經驗並鍛煉自己的能力,非常的實用。不過這門課老師每節課都會搖號請同學們回答問題,導致我上課十分緊張,這也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吧。在這裡我還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那就是mirek之外另一個老師帶的MapReduce是一個大坑,千萬不要選,我的室友當時選的就是另一個老師的課,結果他上課完全不講課還沒有講義,需要自己讀文獻,還要做coding的作業,如果同學們想要挑戰自己可以嘗試一下。

對於那些轉專業之前沒有太多CS項目經歷的同學來說,為了讓自己的簡歷顯得更加的豐富,我建議大家除了核心的課程之外,在前期階段可以選一些比較偏重於項目的課程,例如Web Dev/Mobile Dev、Database等等,並儘可能地將自己的開發項目部署在伺服器之上。這樣我在找coop之前可以讓自己的簡歷上有一些項目開發的內容,從而提高自己簡歷通過篩選的幾率,另外我們也可以在面試的時候向面試官展示自己之前做過的項目,就算我們的項目比較簡單,也能在對方心中留下我們熱愛項目同時敢於展示的印象,我當時在面試coop的時候就展示了自己在web dev課上開發的web application,並解釋了自己使用的框架和調整。

後期的課程我建議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興趣以及自己對未來發展的規劃來進行調整,可以靈活一些。像那些想要就業但是沒有好的實習經歷或是沒有拿到return offer的同學,最好選一些相對簡單的課程,盡量減少學業上的壓力,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求職中去。還有就是大家在coop那個學期也一定要合理分配課程,多選一點水一些的課程,我當時就太過自信,只選了一門水課,結果那些學期我壓力巨大,同學們千萬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因為CS-align這個項目是以就業為主的,因此來到這個項目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希望可以更好地就業,想要做科研的同學比較少,平時也不怎麼會主動和教授聯繫。但是如果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科研感興趣,這邊是有做RA的機會的。不過有些教授是很懶的,他們不會把自己手頭在做的項目po在proj list上,所以同學們要自己去了解各個教授的研究課題,在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教授之後,大家可以主動找教授套磁,一般來說這樣是可以得到做RA的機會的。

另外還有一種做RA的途徑,那就是research fellowship欽定,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在某節課上表現比較突出,或者GPA達到了4.0,那麼我們就有可能被nominated送進committee,被nominated的同學會收到一個proj list,上面寫著當前學期所有available的proj和負責的教授,大家也可以隨意申請自己喜歡或者對應度比較高的,之後教授會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麪試,不過這個面試很水,想要通過的話還是很輕鬆的。我當時是20小時的part time的RA,每小時20美金,除此之外還上著兩門課,結果壓力非常大。

不過如果要做fellowship的話,就必須選一節independent study的課程,這門課的學費是由學院來出。所謂的fellowship其實就是跟著教授做項目,為期一個學期,而在和教授商量之後,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轉成一個full time的coop,這樣既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科研經驗,同時也可以用這個填補cpt。因為RA coop一般是四個月,正好可以跟6/8個月的industrial coop形成互補。我覺得這個fellowship是一個很好的進入lab以及申請PhD的方法,所以如果同學們想要讀博的話,最好可以保持自己的GPA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同時和授課的教授搞好關係。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項目的整體學習情況,因為這個項目要照顧那些轉專業的同學,所以前期bridge的課程難度是很小的,學起來也很輕鬆。之後的課程雖然難度增加了不少,但是在前面課程鋪墊之後,同學們學習起來壓力也不是很大。而且這邊給成績的還是比較松的,只要同學們在平時認真聽課並完成學習任務,課下多花一些時間在學習上面,想要拿到A也是比較容易的。

coop情況

說完了項目的學習情況,接下和大家說一下項目的coop情況,這也是NEU項目的特色所在,同時也是很多同學比較關注的部分。NEU的coop基本都是通過學校系統投遞的,align的學生需要在第三個學期上完coop seminar後獲得coop db的許可權,並在第四個學期正式進入coop投遞。這是因為NEU的同學想要申請coop必須要修滿16個學分纔行,而在bridge課程中只有最有一門課是算作grad課程的,所以就算秋季學期再上兩門課也只有12學分,達不到16學分的標準,同學們也只能在第四學期才能申請coop。不過如果同學們在summer選課的話理論上可以提前申請coop,不過我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都沒有選擇這麼做,大家還是會按部就班地在第四學期申請。

NEU的coop db中主要還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公司,FLAG中Facebook和Amazon也在上面,此外也有高盛這樣紐約的公司。在我看來coop對於那些之前經歷不是很豐富的同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因為在其中那些中型公司在面試的時候問的問題比較高頻,要麼就很簡單,也容易準備一些,這很適合我們拿來練手。我這一屆我認識的同學基本都是在coop db上拿到面試機會最終coop上岸。但是如果同學們一心想要進大廠的話,db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的,首先這邊大廠比較少,大廠的篩選也比較嚴格,對轉專業的同學不是那麼友好,我當時就直接被簡歷拒了,同學們想要進大廠的話還是內推靠譜一些。

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找coop的途徑,在找coop之前,首先需要上一門coop session課程,上完這門課之後會給同學們分配一個coop advisor來幫我們處理coop的相關事宜。

第一種找coop的途徑就是利用NEU的coop系統,這也是比較容易找到coop的方式,效率也很高。不過想使用這個系統需要在上完coop session的課程同時滿足了找coop的條件之後,找coop advisor約談一下,之後他會給我們登陸coop系統的許可權,這這之後我們才能順利登陸。在那之後同學們需要準備好coop申請需要的簡歷、成績單、cover letter等文件,在這之後再將這些做成一個申請的package,這樣後面申請coop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專門準備了,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NEU的coop系統裡面有很多的公司,其中也有不少面向CS的崗位,我覺得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我覺得這邊最大的優勢還是投遞簡歷非常的方便,同學們在coop上只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企業,然後一鍵投遞就可以了,系統會將我們之前做好的package投遞過去,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還有就是這邊大家申請的成功率會比較高,在我看來到NEU的coop系統發布招聘信息的公司很大概率是想要在NEU這裡招人的,因此和海投相比,在這邊拿到面試以及offer的機會將會大上很多。而且這邊的公司很多來招coop實習生都是希望同學之後可以轉為全職,因此同學們比較容易拿到return offer,這點也是很好的。

第二種找coop的方式是自己給招coop的負責人發郵件自薦,這種方式的難點在於找到途徑,不過我的第一個coop就是這樣找到的。我第一次找coop的時候因為還在上coop session,advisor不給我提前開coop系統,但是我想要下個學期一開始就做coop不希望耽誤太多時間,於是自己開始找公司網站海投coop,但是對方基本都沒有什麼回應。當時我的一個同學已經開始利用coop系統投遞了,於是我請他幫忙讓他在收到coop公司回復的郵件之後把coop招聘HR或是manager的聯繫郵件告訴我。我在拿到對方的聯繫方式之後會主動發郵件聯繫對方,後來我收到了幾個公司的回復,對方安排了電話面試或者在線測試,最終我拿到了一個公司的onsite和offer。不過在我看來這種方式主要還是靠機遇,我當時發送的大部分郵件都沒有得到HR的回復,但是這種方式較之於海投其成功率還是會高上不少的,畢竟如果coop公司開始聯繫學生安排面試,就說明這個公司開始coop招聘流程了,聯繫你的機會也會大不少。

最後一種找coop的方式就是我們自己去公司的網站上投簡歷了,有很多的公司都會把coop的信息發布在自己公司的招聘網頁之上,同學們都可以直接去投簡歷。這種方式就和正常找暑期實習以及全職工作的流程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這裡我也就不贅述了。

項目求職情況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求職部分了,在我看來CS項目在求職的過程中學校和項目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幫助同學們通過最初的簡歷篩選,想要最終找到心儀的工作,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能力,所以打磨簡歷是很有必要的。雖然coop可以幫助我們的簡歷變得更有競爭力一些,不過刷題纔是現在提升我們在求職中競爭力的最主要途徑,因此想要就業的同學一定要重視刷題,所以在介紹項目的就業情況之前,我先和同學們說一下我對刷題的看法,並分享一些建議。

首先需要大家需要清楚的是現在CS項目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求職的競爭十分的激烈,這對同學們刷題的數量和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家也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刷題上纔行。我建議同學們最好在剛剛來到align項目之後就開始大量刷題,這是因為開始的bridge課程難度比較低,學習的壓力小,同學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後面隨著課程難度的提升,同學們學習的壓力會變大很多,那個時候再想刷題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另外在開始找coop的時候,我覺得最好可以刷個200-300道題左右,這對我們同樣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我們找大廠的時候,刷題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在我看來這樣的好處其實是連鎖的,我們在coop或者實習的時候如果可以進入大廠,那麼我們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即便多加班也可以,因為這可以提升我們拿到return offer的幾率,可以省掉很多招全職工作的事情,我們畢業前的壓力也不至於太大。

事實上我在刷題這件事上犯了不少錯誤,沒少走彎路,我當時在第一年的時候就沒有認真刷題,因為我當時是希望自己先打好基礎,之後開始學習graduate level的科恆之後再開始刷題,假期的時候我還回去玩了一圈。雖然我沒有刷題也找到了coop實習,但是因為我的刷題數量不多,專業背景也不是很好,所以我沒有找到太好的企業,最終只是進入了一家初創公司。因為那個公司的規模太小,我覺得自己比較難拿到return offer,所以我需要為後續求職做準備,在coop期間我不得不大量刷題。

coop期間我白天上完班之後晚上還要回到學校在圖書館刷題目,那段時間我除了睡覺在公寓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和圖書館度過的,而在有了題目量之後我的心裡也變得有底氣了很多。不過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所以大家還是要儘早刷題,這樣後面不僅會輕鬆而且找工作的時候也會更有優勢。像我的一個align同學在入學之前就在國內刷了200道題,等到找實習的時候就已經刷了600道了,他在去面試fb的時候就很穩,並且順利拿到了return offer,因此早刷題還是會有很多好處的。

刷題的時候最好可以組織幾個人一起刷,這樣的話大家在刷題的時候可以互相監督,同時大家還能互相約定時間進行mock review,因為面試的時候第一步都是要將自己的思路說清,讓面試官理解之後再開始寫。和同學mock,如果你能把演算法思路和非英語母語的國內同學說清楚,那麼我們的英文交流能力就基本可以滿足面試的需求了。

說到組隊刷題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了,據我瞭解本校校區的刷題氛圍和Seattle的氛圍是有很大差距的,我身邊刷題的同學數量並不多,因此一開始我只能一個人默默刷題,而Seattle那邊基本都是組隊刷題的。我覺得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那邊的同學找工作的態度會更加堅決一些,而這邊那些想要學習知識的同學會鄙視刷題的同學,導致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不是很好。

不過我覺得面試轉化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我們的刷題數量成正比的,而且刷題最大的用處就是提升我們在面試過程中的容錯率。因為面試的時候我們運氣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刷題的意義就是我們在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把握住機會,因此刷題是非常關鍵的。另外現在Boston校區的刷題氛圍也變好了不少,大家在對此不用太過擔心。

同學們在刷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也要開始注重速度的練習,大家可以用leetcode的那個mock interview來練習,因為這個是帶有計時功能的。我覺得速度在面試的時候是很重要的,因為一般每一輪的面試時間只有45-60分鐘,如果遇到比較難的題,出來和麪試官的寒暄後要在這段時間裡把思路理清同時寫出代碼還是有難度的。另外有些公司還會要求我們自己寫test case,還可能有follow-up問題,這樣時間上更會變得很緊,所以熟練度就顯得很重要了,我們也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提升自己的速度。

在說完了有關刷題的內容之後,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項目的就業情況,我在來到這邊之前對於Boston校區的就業情況幾乎是一無所知,相信大家也是如此。據我所知項目中的同學基本上都可以拿到實習offer的,只不過拿到offer的早晚會有一些差別。我身邊有兩個同學去了Facebook實習,Google和Amazon也分別有一人,其餘的同學也都找到了不錯的實習而且拿到了return offer。不過這邊的就業情況還是稍遜於Seattle校區的,那邊我瞭解到一屆拿到了20個Facebook。

雖然這邊的就業情況不如Seattle校區,但是我覺得學校對於同學們的就業情況還是很重視的,也提供了很多的幫助。首先這邊每年的10月和2月會有兩次學校組織的career fair,不過在我看來career fair的作用不是太大,因為這邊來的基本都是一些本地的公司,大廠來的比較少。還有一點我覺得不是很好的就是會場比較小,導致進入會場的同學是有人數限制的,而且本校區同學數量很多,很難註冊到名額,我就曾經遇到過註冊失敗的情況。而且就算可以進入career fair會場裡面,排隊的人數也是很多的,排到之後基本就是和對方聊幾句就結束了,意義不是太大。

而Seattle那邊的情況就要好很多了,我瞭解到那是因為在那邊有一個很負責的老師,在校招的時候可以保證項目中的同學百分百拿到亞馬遜的面試,通過率則可以達到9成以上,所以那邊的同學基本都會拿亞馬遜的實習做保底,光是這一項就已經比Boston校區強很多了。另外那邊同學靠校友基本也可以100%拿到面試,通過率在7成左右,去其他地方的人會少不少。

我覺得Boston的career fair不給力也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關係,波士頓相對於西部IT的機會是會少一些,不過在東部來看還是不錯的,相對有名的我瞭解的就有Mathwork、TripAdvisor、Wayfair和HubSpot總部設在Boston,然後也有很多中小型的IT startup在這邊,FLAG也是有分部的,只是規模可能比較小招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求職的途徑主要還是找內推、公司官網投遞以及第三方求職網站投遞,我用過的就有LinkedIn、jumpstart、handshake以及hired。

關於求職我還有一個建議,那就是大家在找工作的時候可以多和身邊的同學聊天,因為align比正常項目晚一年找工作,所以我們在這一年中可以積累經驗,同時身邊很多同學也會給我一些建議和幫助,同學們在找工作的時候要重視networking,這樣我們才能在找工作的時候佔據有利的位置。

最後我想要和大家說的是這個項目的同學在就業時的認可度問題,這也是很多同學非常關心的部分。我覺得影響其實不是太大。首先如果同學們可以申請到top30級別的MSCS項目,那麼基本都不會申請NEU的CS項目。而這那些強校的擦邊項目相比,NEU的CS項目還是很有優勢,因為這個項目中同學們的確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與技能,我覺得學到東西對於同學們來說纔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現在NEU正處於上升階段,所以這個項目在未來也會變得更好,因此大家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只要我們提升自己的能力,那麼就業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生活狀態

最後我來和同學們介紹一下這邊的生活狀態,首先是開銷,align總學費是6萬美金,並不是太高,而生活費大約一年是10萬人民幣左右。接下來先說住宿的問題,這邊宿舍給研究生的位子還是很少的,我之前申請過但是沒有成功,而住學校宿舍比較麻煩的一點就是申請完只能住一個學期,假期是不能住的,後面的學期都要再申請。而在學校周圍住一般一個房間的租金是1200+,而高一點的公寓差不多要1400+。

接下來是出行的部分,波士頓畢竟是大城市,所以這邊的出行還是比較方便的。Boston的地鐵範圍覆蓋比較廣,如果大家住在學校附近的話,橙線地鐵和綠線地鐵在學校都有站,平時上課和出行坐地鐵就可以,用不著買車。加上NEU的校區就在城裡面,生活上各個方面也是很便捷的。

接下來就是喫飯的問題了,我還是建議大家最好自己做飯,這樣不僅方便而且開銷會小上不少。但是一開始的識貨大家做飯會有些不習慣,慢慢就會適應了。在這邊做飯大家一定要注意油煙的問題,因為美國不是每個公寓都是有油煙機的,就算有抽力也是比較小的。所以大家如果喜歡爆炒這種做法,那麼很容易起煙並引發煙霧報警,我也建議大家最好可以用煮、蒸等做法來做菜。在波士頓這裡生活有一件事讓我覺得有些獨特,那就是這裡的超市是不賣酒的,得去專門的liquor store買酒。另外這裡靠近龍蝦的產地maine,這裡的龍蝦也是特色,唐人街的龍蝦十分的好喫,平時不想做飯的話來這裡喫一頓也是很過癮的。

最後就是這裡的安全問題了,我覺得Boston的安全還是很不錯的,這裡也是為數不多downtown也比較安全的大城市,像我住在學校附近,室友很多次都是在夜裡1、2點鐘走回家,這也是因為這附近學校比較多,所以治安不錯,不過如果住在roxbury或者jamaican plain的話最好不要這樣,晚上也不要到處亂走,那裡的治安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好,大家也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最後吐槽一下Boston這個城市,雖然這裡的夏天很舒服,城市裡總是有風,但是冬天太難熬了,因為靠海所以冬天也總是有風,被風吹一會兒臉上就沒有知覺了,一旦來了暴風雪就是整天整天不出門。而且Boston的冬季還很漫長,我覺得從11月到來年的三月都算是冬天,因此那些喜歡生活在溫暖地方的同學來這裡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

以上這些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想要申請這個項目的同學,最後我祝願同學們都可以順利申請到自己心儀的項目。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發佈於 2020-08-1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吳振宇吳振宇賓大小碩 | 不涉及專業談留學就是耍流氓創新項目和研究項目不明確。但從基本的成績來看,如果科研或實習項目能做好,你的目標不是很難。社會實踐對申研究生一般不太有價值。加州系的碩士招國際生招的太少了。即便是歐文這樣排到中等的加州院校也是及其挑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cs及相關專業的就業太好,加州本身又比較喜歡加州系列的學生。另一方面如果也考慮其他州的其他學校,比如卡梅,去申請的話cs主專業其實競爭壓力不小,一般來說非清華學生沒到3.8的GPA也挺難拿到的,但是卡梅裡面還有很多計算機相關的專業,這些專業學的也是計算機和coding,但方向更窄一些,同時競爭壓力要小很多。但是如果你是想在美國就業,卡梅跟計算機相關的任何一個專業都非常好就業!所以你不妨多瞭解瞭解。
創新項目和研究項目不明確。但從基本的成績來看,如果科研或實習項目能做好,你的目標不是很難。社會實踐對申研究生一般不太有價值。加州系的碩士招國際生招的太少了。即便是歐文這樣排到中等的加州院校也是及其挑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cs及相關專業的就業太好,加州本身又比較喜歡加州系列的學生。另一方面如果也考慮其他州的其他學校,比如卡梅,去申請的話cs主專業其實競爭壓力不小,一般來說非清華學生沒到3.8的GPA也挺難拿到的,但是卡梅裡面還有很多計算機相關的專業,這些專業學的也是計算機和coding,但方向更窄一些,同時競爭壓力要小很多。但是如果你是想在美國就業,卡梅跟計算機相關的任何一個專業都非常好就業!所以你不妨多瞭解瞭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