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是以樂景襯哀情

老師說基本沒見過哀景襯樂情


哀景襯樂情沒見過,倒是在袁枚《隨園詩話》中見過一則「哀韻賀新婚」,原文如下:

六七康熙中年,金陵詩人有三布衣:一馬秋田,一袁古香,一芮瀛客。古香年老,在都中館康親王府。芮年少後至,意頗輕之,常短袁於王前。一日,王命宦者封一紙出付客,題是《賀人新婚》,韻限「階」、「乖」、「骸」、「埋」四字,外銀二封,一重一輕,能作此詩者取重封,留邸;不能者持輕封,作路費歸。芮辭不能;而袁獨詠雲:「裴航得踐遊仙約,簇擁紅燈上綠階。此夕雙星成好會,百年偕老莫相乖。芝蘭氣吐香為骨,冰雪心清玉作骸。更喜來宵明月滿,團圓不為白雲埋。」王大欣賞。芮慚沮,即日辭歸。馬客中有句雲:「二更聞雁月在水,半夜打鐘天有霜。」


李白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哀景寫樂】 以悽涼景物烘托愉悅心情的反襯手法。心情愁苦的人,對美好景物,無心欣賞;甚或加深他的愁情。所謂對月流淚,見花傷心。杜甫《遣懷》:「愁眼看霜露,寒城自菊花。」物美我愁,了不相干。宋葛立夫《韻語陽秋》引趙子常的話說:「人當適意時則情與景會,而物之美若為我設;一有不慊則景物與我漠不相干。」唐劉禹錫《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是哀景寫樂的佳作。首句寫前人逢秋感嘆寂寥,次句寫自己秋勝於春的獨特感受。末二句寫獨特感受的具體表現:天高氣爽與自己坦蕩胸懷融合,更有一鶴排雲上飛萬裏晴空與自己曠遠詩情又相一致。從而襯托出詩人愉悅心情。正如清王夫之《姜齋詩話》所云:「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燕巢危幕,魚遊釜底,殆此之謂?吳偉業《圓圓曲》:

江山漂泊腰肢細,一斛珠連萬斛愁。

……換羽移宮萬裏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不用問,跳舞和觀舞的都很樂,萬裏愁的只是黎民和國家,陪襯著他們的尋歡作樂,成了個背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