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為現在大多國產劇是流水線產品,你要是遇到《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你的未來已簽收》《危險的她》,你不僅不會不想看,你甚至還想再來十幾集。沒錯,除了《與惡》,這幾部都是冷門高分的。加上《隱秘的角落》吧,不過它大火了現在。


有5個原因

我會從觀眾角度和電視劇產業及其本身發展性質擺出我認為的可能原因。肯定還有其他的原因,歡迎補充完善答案。

1. 因為懶。所謂追劇是要有耐心等著網上或者電視上播出的。也就是說,人家投喂,我們等食。這種關係明顯不自由。加之人們本性是探究真相,而電視劇吸引人的往往也是一些吊胃口的情節。所以耐性不夠的人,就懶得追了。

2. 現在生活壓力大,自己的生活就夠電視劇的格了,就不必再添堵了。大部分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時段的位置都是三點一線,無非家校(辦公室)和其他地方(也就是介於家校辦公的路上,或者超市商場)。但人口分布的大部分還都是有工作有學上的,也就是說在能看的了電視劇這種娛樂活動方式的社會和時代,絕大多數是有事做的。所以追劇很分散主要精力。(說白了主要目的就是掙錢養家糊口,掙錢不易,社畜們各個身心俱疲,能好好休息就不錯了,抖音快手不香嗎?其實自媒體時代的小荷才露也印證了第四條理由)

3. 追劇的體驗感不強。這也間接指向了當今電視劇的質量(不要光說國產,這點原因我們稍後在電視劇本身和額外的第六條原因再做分析。)觀眾們的心理預期是不斷膨脹的。虛高的期待往往換來失望的掃興。就是因為曾經出現了高質量的作品,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劇作神作使得我們茶飯不思寢食難安朝思暮想。一旦追完之後還有那種久久不能釋懷與抽離的感覺。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或者某些作品已經讓人體驗高潮了,當後續其他同類作品出來的時候,相應的感官體驗與心理預期會產生一個不匹配,從而造成失望的錯覺。編劇導演演員和幕後等重主創們也都是人,他們也得有一個緩衝和沉澱去打磨作品提高質量,殊不知現在社會太過浮躁,講究高效和資本化,拉高了觀眾的胃口同時也拉低了劇目的質量。

4. 生活節奏快,可選的娛樂項目豐富,使得追劇沒有曾經電視時代那種感覺了。以往都是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天氣預報之後終於盼來的每晚兩集的一些國產劇。那種學生時代的等候與期盼,現在很難再有了。你看看現在,嘿呦,好傢夥,那自媒體,那公眾號運營的,哇哦,真的井噴式爆發,人人都可以當網紅,只要你有網有平台。所以群眾認知的整體性社會大發展,與環境和歷史因素密不可分。提到這個,我聯想到一個看似不搭嘎(相關)的問題,為什麼如今渣男渣女變多了,其實不是變多了,而是以前車馬很慢,追一個人的成本很高。古代的聯姻手續複雜,本來見面接觸機會就不多(比如傳統的男女授受不親,女子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宵禁令和只有元宵節中秋節等燈會遊園會才能有社交,等等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吧)言而總之,過去追人的成本太高了,所以導致人們對對象的心理預期也相應的被自我解釋給拉高了。總得給自己的辛苦付出有一個合理解釋,那就是這個人值得追。而且過去信息交通均不發達,所能認識的異性也較為有限,本來環境因素就已經給相親(更直白一些找配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更加深固化了自我對待另一半的價值感。所以現在社會,追一個人的成本遠不如以前高,況且這個不成thank you next。 替代品多了,可獲得信息與目標廣了,手段花樣多了,自然而然以為渣男渣女多了。可這和追劇有什麼關係呢?

追劇成本近似於追人成本,那種漫長的等待和重重困難的阻撓拉高了獲得的成本,所以人們骨子裡的那種賤勁兒被調動,越有挑戰性的越被追逐。

5. 電視劇的質量良莠不齊。我上面提到的看似離題,但殊途同歸,和追劇一樣一樣的道理。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體娛樂活動也逐漸豐富,更多選擇更廣平台帶來的是更多的選擇。隨著可替代性帶來的流量及資本競爭,導致娛樂產業腐化嚴重,不過好在自有公道,整改之後有所好轉。但是時間是耽誤不起的,很多好作品好演員好編劇好劇本都被擱淺了。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市面上的現象是一部分,還有很多你看不到的。所以不要光顧著眼前所見。但是誰又能有那個閑工夫去謹慎思考,深挖探究一個與自身利益不相關的事呢?別說狗仔,他們也是拿錢辦事,除此以外,可能也就是和我一樣沒事兒閑的的吃瓜網民了吧。

哦對了,別說什麼近幾年國劇水平下降。其實,放眼全球,只要是經濟足以撐起全民刷劇可能的國家與地區,想必整體電視劇行業的質量應該也是有好有壞,參差不齊的。畢竟不是那麼高質量的劇目,那些傳媒影視及注重收視流量和話題的流媒體播放平台是不會選擇引進的。還是那句話,他只想讓你看到他想讓你看到的。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需求的話,生意也做不成啊。別光埋怨資本和利益,要不是因為人們愛看就好這口,他們怎麼會刻意研究大眾心理進而精準投喂呢?況且快節奏,逐漸資本化的,喜愛凡事都來量化以數據說事不考慮感官體驗和內在需求的,恐怕也不只是個別地區,也更不只是電視劇或者娛樂行業。

找補一下,也是有津津樂道的現象級+重量級作品的。其實站在創作者的角度講,創作一部老少咸宜的熱播大IP簡直難上加難。本來內容資源及可選題材素材就有限(存在一種好作品不過審的可能),加上人的想像空間有限且耗時(雖然面上說想像力是無限的,但是想像這個過程是艱難的,甚至從一開始就很難起步。),真正你呢個創作出來的有口皆碑的好作品都是十年磨一劍。

多說一個。這裡也是在為好的劇目正名。 因為這個可能不普遍,但就我個人而言,算作一個不願追劇的成分吧。其實上面也第三條也隱約提到了,就是看完精彩劇集之後無法自拔。人們都是很容易被環境所影響的,加上本來就製作精良身臨其境代入感超強的作品,欣賞完後很難短時間抽離。我們都知道劇是根據現實生活為載體基礎,通過藝術化處理和演員的理解整體合作塑造出來的。所以他們(這裡所指劇中人物及情節)是虛構的。進而這些虛構的內容會潛移默化影響我在現實生活中的感覺體驗與行為舉止甚至是思維邏輯。所以我盡量在手頭有要緊事務處理階段內,迴避一些代入感太過強烈的作品作為排解與放鬆壓力的方式。會另某它閑日,靜心觀賞之。


因為現在有比追劇更有意義的事,比如打遊戲,但是我連打遊戲的慾望都沒了,因為忙著談盆友,可是我甚至連談朋友的時間都沒有了,忙著掙錢呢


現在我都是找過去的老電視劇、老電影去看,哪怕是過去的偶像劇也比現在感覺要強,當然缺點就是畫質不如現在。

我只能說現在人只看臉,其它的都被無視了?我不喜歡吃快餐,我也不喜歡看臉,最主要現在編劇沒有生活嗎?最主要我不喜歡被當成白痴,邏輯性一點沒有簡直亂七八糟,甚至我都懷疑和我生活不是同一個世界,難道我還是編劇從另一個次元穿越過來的?


1、古裝劇服裝造型設計和劇情都贊的很少;

2、現代劇首先說視覺效果,美顏濾鏡開得太過,再加上我有臉盲症,總是認不出誰是誰;

3、都市劇的風格,多年前就是青春偶像劇、言情劇,騙我們結婚;多年之後又是家庭倫理劇來教導我們,結婚了要好好過日子,不然就沒好下場。廣電總局在推進婚育、維護婚姻家庭方面功不可沒。


因為沒有你喜歡的。或者說沒有讓你感同身受的


老劇太有年代感,視聽效果不佳,情節與現在年代不符;

新劇,看那些絢麗浮誇,脫離實際生活的談情說愛,有意思?

當然,《隱秘的角落》必須要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