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社會的發展方向,絕大多數人選擇的結果,肯定是利大於弊,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對每個人答案都不一樣 ,視角不同,但是我個人認為,人類天然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本性,城市化是這本性下的必然產物,是發展的趨勢,是你我都不能阻擋的。而從歐美城市化的經驗來看,城市化也分城市化、郊區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階段,這也正體現了人類生活選擇的多樣性


生活就像強,哦不,城市化就像強姦,你可以選擇享受或者反抗。

在可見的未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是只會前進不會後退的。畢竟城市的高人口密度可以提供更高的經濟運行效率。

學校,醫院,大型商超,火車站,通通都需要依託城市而存在。你可以在農村建學校醫院,可優質的教師醫生哪裡來?也可以在農村建立大型商超火車站,可足夠的消費者從哪兒來?

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擁抱城市化會比抗拒更好。雖然我常常也幻想能擁有獨棟小樓,安靜空曠的農村生活。但我也樂於享受著城市帶來的便利。我知道不遠處就有學校,大醫院,警察局,這些都讓我很安心。如果餓了,無論是叫外賣還是去餐館也都很方便。


我覺得還是弊大於利吧。

存在即是合理,城市化進度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體現,從經濟發展角度看,短期是利大於弊,那麼從環境角度考慮,城市化對環境生態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弊大於利。綜合來看,各有佔比重。


一切的利弊都有一個前提:你自己的屁股在哪裡?


熙熙攘攘皆為利往,逐利避害,萬物本能。

有利也有弊,具體是誰多誰少,就看你這掌舵者,讓船往哪裡去。


傳統的「城市公園」是城市基礎建設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休閑、遊覽的需要,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而「公園城市」是一個大的系統,是把建築、道路等城市設施用綠化、生態串聯起來,形成城市大景觀體系。

從前的「城市公園」只是城市中的綠色孤島,是一些被圈起來的綠地。而「公園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對未來城市的生態願景加以形象化的定義。讓我們從閑暇時間去「逛公園」的生活模式,轉變到生活在「公園城市」這個大環境里。

那麼,是什麼阻礙了「公園城市」概念的實施呢?是「圍牆」。

現在的城市規劃里,把城市土地劃分為各種功能類型。其中有道路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住宅用地、商業用地、形成辦公用地、教育醫療用地、公園綠地……等等。而這些用地都不是簡單的蓋房子,都要有必要的景觀綠化。可是現在這些綠化都被一圈一圈的圍牆隔離,圈成一個一個相對獨立的院子。如果能把這些院牆拆掉,將所有城市綠化景觀整合成大的綠地系統,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不新增綠化用地的情況下,實現生活在「公園城市」的美好願景。

「圍牆」是一個時期人們「安全感」的來源,從早期的部隊大院、機關大院……,到後來的居民小區。人們覺得有了圍牆就能阻止「壞人」來到我們身邊。認為圍牆裡面的都是跟我們自己一樣的「好人」,而圍牆外充滿了居心叵測「壞人」。

現實真的是這樣么?我們的安全感真的需要依賴一道並不嚴密的「圍牆」么?你們家小區里那幾個衣冠不整的「保安」,真的能守住那道圍牆,保證你們的安全么?

這個問題也許應該有城市管理部門先給出一個辦法,逐漸消除人們對圍牆的心裡依賴,才能使我們的城市更美,生活更好。


個人觀點還是利大於弊,城市化實質上是攪動了小農經濟的一潭死水的狀態。打破了原有的低級的平衡,讓人口動了起來,聚集到了一起,為了產業化各種行業模塊奠定了基礎。從個人角度來說,競爭壓力會變大,想做一條鹹魚更難了。


看過殭屍災難片嗎?沒有城市化,這個叫城鎮化,不然大家都吃空氣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