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易學講師患癌後樂觀無比,最後還是死了。有的事情你樂不樂觀都是一個結果,不會因為樂觀有所改變。


馬雲曾說,他以前覺得李嘉誠、比爾蓋茨、巴菲特這些人很了不起,但是認識他們之後覺得他們也是普通人,各有自己的特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對未來保持樂觀的態度。

這些年,我越發覺得樂觀對於生命的重要性。樂觀才是生命強盛的原動力,樂觀才是生命旺盛最該擁有的底色。這個世界屬於你,也屬於我,但它更屬於那些樂觀主義者,因為樂觀的人更容易成功,也活得更久,關於這些話,我有很多證據。

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學術論文【1】《Neural mechanisms mediating optimism bias》(樂觀偏見的神經機制)論文的作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The ambiguous nature of the future allowed optimists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negative constraints and approach positive outcomes, creating vivid colorful images in their mind.

未來的模糊性讓那些樂觀主義者遠離消極情緒的束縛,而不斷靠近積極正面的結果,這會在他們腦海中模擬出一個生動多彩的圖像。

而正是這個生動多彩圖像指引這些樂觀主義者最終走向了屬於他們的成功。

文獻【2】《Fit between future thinking and future orientation on creative imagination》(創造性想像中未來思維與未來取向的契合)研究就發現,如果一個人不斷地想像未來積極正面的結果,他這種想法越強烈,越具象,他現在就會越積極越努力,而且也會激發他更多創造性思維,這也預示著他將來更容易成功,樂觀主義者更容易有這種關於未來具象的樂觀的想像,這讓樂觀者更容易成功。

美國邁阿密大學心理學教授Charles S. Carver曾寫過一篇題為《Optimism》(樂觀主義)的心理學論文,在結論中他這樣寫道:

They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resource or resilience variables, because they represent the presence of motivational properties that permit people to sustain and even thrive under adversity.

樂觀主義通常被視為一種資源或一種韌性,因為它代表著一種激勵性的存在,使人們即便身處逆境也能夠維持或者茁壯成長。

文獻【3】《Beyond hubris: How highly confident entrepreneurs rebound to venture again》(超越狂想:高度自信的企業家如何東山再起)研究表明樂觀主義者在情感上更有韌性,他們往往關注自己是如何失敗的,為什麼會失敗,以及該如何避免下一次失敗,他們不會跌入失敗陷阱痛苦不堪,他們只會勇敢的開始下一次嘗試和冒險,直到他們腦海中關於成功的畫面逐漸成真。不難想像,樂觀主義者比悲觀的人更容易成功,不僅如此,樂觀主義者更健康也更長壽。

2019年發表論文【4】《Optimism is associated with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2 epidemiologic cohorts of men and women》(樂觀主義與兩項流行病學隊列研究中男女長壽的相關性)研究發現不論男女,最樂觀的那部分人比最消極的那部分人平均壽命要長14.9%,最樂觀的男人和女人能夠活到85歲的概率分別是最不樂觀的男人和女人的1.5和1.7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據是考慮男女身體狀況疾病情況調整後得到的數據,這說明樂觀主義本身就能讓人活得更久一些。

其實,早就有大量研究文獻發現:樂觀主義者得慢性病和過早死的概率比消極主義者更低。比如研究文獻【5】《Optimism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樂觀主義和特定病因死亡: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研究就表明,對於多種疾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最樂觀的女性(樂觀主義排名前四分之一)全因死亡的概率只有最不樂觀(樂觀主義排名後四分之一)者的0.71倍,這說明樂觀主義者健康狀態更好,也活得更久。

研究文獻【6】《Is the Glass Half Empty or Half Ful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Optimis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杯子是半空還是半滿的?一項樂觀主義情緒與冠心病在常態老齡化中的前瞻性研究)。

論文題目使用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短語:杯子是半空還是半滿的?同樣面對半杯水,樂觀主義者會說杯子是半滿的,好開心,我們還有半杯水可以喝,悲觀主義者卻會說杯子是半空的,好傷心,我們只剩下半杯水可用了。同樣的境況,完全不同的態度,可能也將面臨完全不同的結果。文獻研究發現,樂觀主義想法對避免老年人得冠心病大有裨益,悲觀消極者更容易得冠心病。

還有文獻【7】《Optimistic attitudes protect against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ealthy middle-aged women》(樂觀主義態度對保護健康中年女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研究就發現,態度消極的女性中年得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比樂觀主義者更高。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悲觀的人能從每一次機會中看到困難,而樂觀的人則能從每一次困難中找到機會。所以他還說,不要浪費人生的每一次危機。對樂觀者而言,危機代表了絕佳的機會,而這些機會也只能屬於樂觀者。

但樂觀絕不代表盲目的自信與虛假的希望,真正的樂觀主義更多是積極地行動和豁達的心態,這才是樂觀的核心價值。而我一直都是一名堅定的樂觀主義踐行者,卻常被那些玻璃心的悲觀人士誤以為是悲觀主義者,就因為我戳破了他們內心不切實際的虛妄。不過,我才不會浪費時間跟他們解釋,我相信,不論如何,未來我都會過得更好,內心也更加平靜。

參考文獻:

【1】Sharot T , Riccardi A M , Raio C M , et al. Neural mechanisms mediating optimism bias.[J]. Nature, 2007, 450(7166):102-5.

【2】Chiu F C . Fit Between Future Thinking and Future Orientation on Creative Imagination[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12, 7(3):234–244.

【3】Hayward M L A , Forster W R , Sarasvathy S D , et al. Beyond hubris: How highly confident entrepreneurs rebound to venture agai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0, 25(6):569-578.

【4】Lee L O , James P , Zevon E S , et al. Optimism is Associated with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2 Epidemiologic Cohorts of Men and Wome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116(37):201900712.

【5】Kim E S , Hagan K A , Francine G , et al. Optimism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21.

【6】Kubzansky L D , Sparrow D , Vokonas P , et al. Is the Glass Half Empty or Half Ful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Optimis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01, 63(6):910-916.

【7】Matthews K A , R?Ikk?Nen K , Sutton-Tyrrell K , et al. Optimistic attitudes protect against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ealthy middle-aged women.[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04, 66(5):640.


我是學臨床醫學的。

記得我們在大三學《診斷學》時,講到癌症轉移的表現,會出現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老師剛講完,所有同學不約而同都在做一個動作,摸自己的鎖骨淋巴結……

大家都笑了……

老師說,越是學醫的人,得病越容易緊張,因為懂一些,容易浮想聯翩,且總是往不好的方面想……

老師說得很對!

有時候,不懂醫,無知者無畏,找對好醫生,病就好得快!

樂觀對待疾病,的確更容易增強免疫力,有利於機體康復!

但是,知易行難!!!

我知道,有的人,骨子裡就是敏感脆弱悲觀的,有的人,大大咧咧,滿不在乎,樂觀豁達,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不願意選擇樂觀!

那麼,如果你天性不樂觀,怎麼辦呢?

一是靠自己調節心態——

告訴自己,樂觀一天賺一天!

可是,煩惱仍然存在啊!

比如最讓人悲觀的病痛,怎麼辦呢?

哈佛大學醫學院某醫生寫過一首打油詩——

天下疾病真不少!

有的治得好,

有的治不好!

如果治得好,

趕緊把葯找。

如果治不好,

不如就忘掉!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為了最珍貴的健康,你必須讓自己樂觀!

二是用行動讓自己忙起來,

做幫助別人又讓自己快樂的事。

整天蝸居在家裡,不接觸人,只想著自己的痛苦,就會更加消極悲觀!

你可以走出家門,去運動,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去幫助他人,做有價值的事,能讓你感到充實快樂!

反正人最多活百年,好多人還達不到,黃泉路上無老少,對吧?

樂觀,能讓並不漫長、充滿坎坷困難的人生,活得快樂些、輕鬆些!

所以,索性樂觀地活吧,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對嗎?


你吃糧食,得吃不壞的糧食,吃了雖沒鳥用,但是不吃,或者吃壞了的會病會死。

上面指的是物質食糧,

下面值得是精神食糧,

你活著得有精神,得有好的精神食糧,譬如樂觀,吃了當然也沒鳥用,但是吃了壞的精神食糧,譬如悲觀,或者不吃,沒有精神,會病會早死。

人生如在原始叢林徒步,除了保持身體健康,滿足每日必須的物質基礎,還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好的精神。否則你很快會被叢林壓垮。

總之,根本邏輯在於,社會是個叢林,人生是個長跑,人不僅是物質地還是精神地,個體生存和鬥爭需要足夠的力量,而焦慮/悲觀如同腐壞的食物一樣會帶來明顯的力量弱化,即疾病耗費,顯然是要不得地。

是否能增強個體力量,至少不弱化自己的力量,是一條對事物判斷的金標準,可以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力量即利益,利益即生存,生存即根本!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609917?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有句話叫,人生在世三萬天,快樂一天賺一天。

樂觀有什麼用?

它能讓你在有限的生命里,縮短痛苦的時長。


樂觀主義有用嗎?

這要從兩方面說起,

如果是單純的簡單性的工作或者行為,那是有用的

心理學家加布里埃爾.厄廷根研究發現

幻想可以幫助我們滿足某些簡單的任務,比如說,如果從沙漠中,你口渴,但是隨時攜帶的水源基本殆盡,你通過幻想,可以促使你在尋找其他水源時更加警醒一點,更加容易注意到附近的水源,更有動力一點,會更加積極快速的沖向面前的池塘,彎下腰去喝水,就像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

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是特別大,需要耗費特別多精力,努力,需要堅持不懈,很多技巧,能力和方法才能實現的,光靠樂觀的幻想卻是無效的,甚至是會反作用的

比如史泰龍第一次拿著自己寫的劇本面試1850次的經歷,以及其他各種勵志成功人士付出各種代價才完成他們夢想的經歷

就需要通過woop方法,我把我理解的方法進行表述:

1.激發願望,設定計劃及目標

2.持續行動,落地執行

3.記錄數據,並且檢查

4.經常反思,優化並調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