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別人聊天總容易尬住,,555是我真的太直了麼,,,有沒有人可以教教我怎麼聊天555


首先你要知道和你說話的人想要什麼,想聽什麼,再以此為基礎進行交談。思考,學習,改變,捷徑應該是沒有的。


會說話是一種技能,一個優點。在營銷中講究說話策略,會帶來好生意;在談判中使用說話技巧,會辦事順利;在交際中說話好聽,也會贏得人心,生活順心。

道理誰都懂,廢話不多說,我目前所知的說話好使技巧也不多,分享一下:

1.向下級提要求,先苦後甜法:忽略付出,強調得到。如,寫完作業後盡情玩遊戲。而不說,沒寫完作業休想玩遊戲。

2.向上級提申請,動機優秀法:明明在幹壞事,聽起來像想做好事。如,玩的時候可以寫作業嗎?而不說,寫作業的時候可以玩嗎?

3.推銷貌似讓利法:如,成本漲價10元,所以產品漲價10元。變成:成本漲價20元,商家讓利10元,產品只漲10元。

4.親友交往,不管閑事法:

這條我要重點分析,因為人是感情動物,容易當局者迷感情用事。一個摔摔打打早就在人際交往中撞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的人用自己的慘痛教訓錘鍊出以下經驗,你有興趣就看一看吧:

1.瞭解別人行為背後的動機。

看到別人行為時,不說話比說話安全。

比如一個人搬了條凳子,原因可能是想給自己坐,也可能是想給別人坐,還可能是拿去墊高拿東西,你猜不準,那就先不說話。對待他人的行為,我們要暫緩下定論,不靠想像力說話。如果猜錯了,尷尬的往往是自己。這個大家肯定多多少少遇到過,不舉例說明瞭。

當別人主動找你時,人家問多少就說多少,別自行補充人家原本不打算知道也不打算要的。

比如一個人主動問你借錢,借一萬,你不要主動說,一萬大概太少,給你兩萬吧?看起來是你比一般人慈悲。但細思極恐:對方會心想,媽呀我的經濟水平人家已經看不上眼了,首先是自卑,並且這時很可能自卑已經打敗了感激。然後時間一長,如果對方還錢有困難,又會心想,沒事沒事,反正人家錢多,要不就當他救濟我了,我反正早就已經低人一等,乾脆不在乎再低人家幾等。

再比如一個人問你教技術,讓你協助搞定作品之類的。一篇演講稿,他本來只是想讓你給他教教語氣,而你呢,順帶把稿子給修改升級了。他一想,哇,意外驚喜!估計此人做事不費吹灰之力,而且樂於助人,多做事也不需要更多酬勞,下次不如直接呼叫他幫忙寫稿吧!於是下次,呵呵呵,你等著編一大堆理由努力拒絕白嫖吧。

2.瞭解別人環境背後的心理狀態。

一個很有想法但很懶惰不行動的人,往往喜歡指教不如他有見識有思想的人。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幹則已,一干驚人,一旦發現別人說的什麼話和做的什麼事不如他曾見過的好,就想急著透露一下自己的遠見卓識,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得到低頭摸索者的崇拜和認可。

這就需要迴避一個雷區,那就是不能隨便給那些埋頭苦幹的人提建議。原因——

一個很實在很專註,懂多少就做多少的人,往往討厭被人指教,尤其不願意被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人指教。因為他希望自己的辛苦先得到關懷,自己眼下的一點點小成果先得到認可,還有如果他做的事是為了集體利益的,還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感謝。並且他深知,許多看起來簡單的事,真正做起來並不容易。那麼,給這類人提意見的時候,你得先說一句,你現在做的事不容易,辛苦得很,你真有毅力。然後再分享你自己的見聞,給出建議,完了還要不忘補充一句,這個方案也許很難實現,僅供參考。

反之,幹了很多事的人,也要規避和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因為別人會感到慚愧,也就沒有能量再表揚你,再表揚你能幹的話,豈不等於是貶低他自己沒用?所以,事情做了就做了,自己認為好就行了,憋著,必須憋著。比你做得好的人看見了,會擔心你超越上來,更努力跑;比你做得不好的人,又會以為你故意來嘚瑟嘲笑他。

這往往是交流的隱形導火索,夫妻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尤其要注意。不要以為自家人是利益共同體,不要以為家人都希望你好,希望你棒。實際上,你和家人只有溫飽物質方面是利益共同體,精神方面,自我價值方面,很有可能是競爭對手,是敵人。因為你們會比誰對家貢獻大,比誰付出的愛更多,誰的生存能力強,誰的思想境界高。比來比去爭來爭去也不是為了什麼,而是為了讓對方更喜歡自己一點。都以為贏過對方就能得到喜愛,實際上你只要肯一輸,對方就終於捨得喜歡你了。你說這隱形不隱形?難不難?

3.留意自己的需求和別人的需求是否有一致,如果有衝突,如何維護自己的需求又不冒犯別人的需求。

注意事項(1):

對身邊人提建議,必須先肯定他人的付出和努力,說完主體後,還要補充一句,方案很難,不容易可以不這麼做。不然老實一點的人就會以為,我不照做你是不是會很鬱悶?你知不知道對方多糾結多為難。

注意事項(2):

發現一個祕密,你分享,對你有好處,但也要考慮一下對別人有沒有壞處。

狗仔隊曝光明星隱私,狗仔隊有錢賺,明星呢?你曝光別人家醜,顯得你家美了,別人家呢?——後邊發生的情況將是因果輪迴式的倒黴,別人也不會讓你得意多久的。為什麼都說向善好,因為算來算去算自己。

發生一個情況,你處理,對你有好處,對別人有沒有壞處?

單位水龍頭壞了,你可以私下向後勤部反饋,不要擅自修,你修的時候被領導看見,被同事看見,你受表揚了,後勤部呢?等著挨批嗎?——然後你可能想不通,怎麼後勤部的人好像無緣無故對我有意見了?

看來,不多管閑事不是不崇高偉大,而是一種處世智慧。

寫完這篇,我細思極恐,我感覺自己曾經多麼忽略這些人際規則,不講究處世之道,無意間埋下地雷,導致人生道路坎坷萬分。

認真思考後給你回答,也是升級我自己,謝謝邀請。

說話是一門藝術,沒有人天生就會,那些情商高的人,要麼父母和親友給營造的人際環境好,榜樣多,要麼自己摸爬滾打闖過來,總之都是「後來」情商變高了。


看過一個節目片段,劉天池對宋軼說:用角色跟觀眾對話就好了,不必學會那麼多的迎來送往。下邊有個評論說:大家或許不知道不必學會那麼多迎來送往這句話對內向的人來說是多麼大的鼓勵。

我覺得只要在禮貌內就行了,沒必要一定要變成什麼樣,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樣子,或許如果你變成那個樣子後還會懷念從前的樣子,所以接受每個階段的自己,這就是自己最好的樣子。


變得會說話,要有一顆善於發現美的心。

如果一坨狗屎,你也能從中發現美,

並且讚美它。

就算踩到,

你也能笑道,

噢!今天運氣真好,

看來我要走狗屎運了。


多聊 再尬也要多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