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機又叫「run in」又叫老化,不管是在機械行業還是電子行業都是普遍存在的,時間根據產品種類不同多少有區別。像自己以前做軍工產品,需要老化20%總壽命時間才能投入使用。

至於老化有沒有用呢。統計認為老化的作用之一是電子機械產品剛開使使用時是比較容易壞,因此通過老化就可以挑出相當部分有潛在問題的產品;另一個作用是很多產品一開始性能會不穩定,過一段時間使用後性能會穩定下來,機械產品這種情況更常見些,喇叭和耳機也屬於這類。

耳機根據材料的不同,所需老化的時間也不盡相同。但其變化並不會反應到頻響上,我觀察到的情況是失真上區別更明顯一些。不過,居然是變大,主要是在在低頻上,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低頻失真會稍微變大一些,從聽感上講會略糊或軟一點。

對於喇叭單元來說,煲機會帶來f0上的明顯差別,一般會有3Hz。另外Q值也會有明顯差別。所以我們測量單元參數用於設計音箱前,一般會用中等音量放24小時左右的低頻聲音再測量,這樣參數會更準確一些。

小聲說一下,實際上一二十個小時正常使用對耳機和揚聲器就可以了。很多人喜歡大音量放音樂來進行所謂的煲機,而連續不斷的大音量放音樂往往會讓振膜損傷,失真會變得很大,在1000hz左右會容易出現失真尖峰,對聲音並不好。所以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讓用戶煲機了,而是讓人正常使用。

煲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振膜的順性,因此也會帶來一些變化,但是,所謂天差地別是不存在的。它一般也不會帶來三頻比例的大變化,一般只會讓低頻略松一點,高頻也更順一點……而已吧。


在討論有用無用之前,先明白什麼是有用,而你又期待什麼樣的變化。

各種材料老化過程都是不一樣的,而並非耳機只用一種材料。

常見的pet可能不顯著,peek可能會比較顯著,一些複合材料可能會更顯著。

但這個顯著是哪方面的呢?很多時候只是順性的變化,可能降低了一點非線性失真,可能讓諧振頻率產生一點變化,可能讓Q值降低一點,也可能讓線性衝程變得更長。

但能化腐朽為神奇么?我覺得不能。

從我們做產品經驗主義來講,老化是會產生性能變化的,但為什麼沒有先煲再賣呢?可能更昂貴的產品會這麼做,但是平常的產品這麼做是降低產能,延長出貨周期,那不值得。產品的大部分性能在設計的時候就確定了,這個時候是不怎麼考慮老化產生的那點變化的。

雖然現在很多複合膜老化之後順性提升帶來的主觀聽感變化我們的經驗來看是比較明顯的,但這種老化一般就幾個小時或者是十幾二十小時就很顯著了,並不需要太久。實驗?這個還真沒有做過,我也跟羅某人聊過要不我們做個這個實驗吧設置多個實驗和對比項然後把數據記錄下來寫個論文啥的,統計學的實驗做起來是最沒有難度,但……也許是業務繁忙,總之就一直沒去做。

我們的產品說明書里經常建議100小時煲機,但經驗來看一般用不了那麼久,這個100小時只是一個慣例,就像一輛車實際上可以裝5噸但是限載1噸一樣只是給出的寬泛的值,要說來源的話,可能是基於揚聲器雜訊實驗額定100小時,認為主要的材料會在100小時雜訊實驗後性能趨於穩定這個吧……我們是推薦用戶進行一定程度的煲機,可以自然聽就好,能體驗到改善當然好,聽不出變化也沒損失。

有利益論說煲機是js為了讓耳機煲機時間結束就過了七天退貨周期的套路,雖然說利益論是最不靠譜的邏輯陷阱,但還真確實就有很多js是這麼做的。什麼行業都有老鼠屎一樣的存在,消費品裡面也是很多的,說什麼1500小時之後聲音才會好的那種,那是真的憨憨。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計算,假設耳機播放的是1khz正弦波信號(實際上是更高頻和更低頻都有的複雜模擬信號),也就是每秒來回形變1000次,一小時就是3600000次,一百小時就是360000000次,任你什麼材料在那麼多次彈性形變之後也應該趨於穩定了吧(我並不深入了解材料,還請材料大佬指正)。

而且經常越是忽悠,越是把數字說的誇張越是流傳很開。

所以討論一個觀點的時候,要考慮持有這個觀點的人也是不一樣的,有人確實是認真看待這個事情,但也有人就是想忽悠你。

認為煲機無用的也一樣,有的是辯證的認為煲機在大多時候用處不會像一些商家宣揚得那麼大,而有的,也只是在博取眼球。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需要明確,即使煲機是有變化的,並且某天有人以非常嚴謹的實驗證明了(我記得AES上應該有),那也不代表煲機的變化一定是讓耳機變好聽,更不代表能化腐朽為神奇。

大多時候按照經驗來說,煲機可以讓聽起來緊的聲音變得鬆弛,可能可以讓動態得到一點提升,也可能讓略微發悶的聲音變得舒展一點……這些都是力順增大之後有可能產生的效果。但一般來說,煲機不可能讓糊的耳機變得清晰,更不可能消除某個6khz諧振峰帶來的不良聽感,也不會讓過於泛濫的低頻變得清晰可聞,這從原理上來說都是不太現實的。

ps.在圈子裡曾經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說索尼EX1000由於液晶振膜特殊性,煲機3000小時之後會順滑無比,在此之後會因為老化而越來越難聽。首先液晶振膜其材料液晶聚合物本質是一種工程塑料,在彈性形變的範疇內不至於說振久了就徹底軟掉了吧。所以幾年前我曾經收了兩條EX1000,一條當時很新,一條當時很舊,然後我發現新的反而頻響上6kHz左右的峰更低,這個是版本差異帶來的,新版本的可能有意無意間有所改良。再後來我聽到一條號稱煲機很長時間的EX1000,聽起來悶悶的,我摘下來仔細觀察,只見導管里的海綿堵滿了耳油……

————以下更新對於某些其他回復內容糾錯————

耳機沒有彈波但有類似於懸邊的結構或者直接就有懸邊。音箱也有懸邊,也有彈波,彈波是定心支片(準確稱呼為定位支片)的通俗叫法,其作用是防止偏心振動,而音箱揚聲器老化主要考慮的是懸邊。

振膜上當然是有膠水的,不然音圈是用怎麼粘合上去的,大多數耳機還有劃線膠,位於引線位置。

有些人放再多圖邏輯也是無法自恰的,雖然知乎這個平台總有引用越多圖越多感覺越牛逼的現象,但實際上這種簡單的問題……

實際上大型揚聲器老化在頻響測試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f0位置,這方面在某些教材上是有寫明的,原因則是順性差異。這麼小的f0變化是否可聞另說,但並不是不可測。入耳式耳機處於壓力場,通常的測量是不會體現出f0的,除非你放在自由場下測,但是自由場測量入耳式耳機f0的誤差是非常大的,也就測hires高頻頻寬會這樣測。

我是非常討厭以這種近乎欺騙的方式博眼球的人,和那些抹黑韓紅的傢伙有什麼兩樣。

(拿AES沒有相關文獻來說的,是正好沒有看到這些?)


我以一個過來人告訴你為啥,通常是心理作用以及不穩定的聽音能力。

人總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很難達到想測試儀器那樣的穩定度和可重複性。對於沒有經過特殊訓練或者主觀調音經歷的人來說,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感覺」煲機會有變化,亦或是儀式感。

最diao的是做K545的大師是我現在的領導。

做主觀調音的基本能力之一就是有一定的能力判斷前後兩種聲音沒區別。如果任何先驗都會讓你「感覺」聲音有變化有提升,那麼最後項目驗收的時候肯定被diao死。有時是所調的東西方向錯了感知不強,有時是軟體有bug。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有一次調音軟體有bug,我還以為載入了參數「一耳朵提升」,結果發現根本沒載入進去才明白自己是在「意淫」。

這個東西需要經驗和訓練,到後來我可以聽出第二天早上載入參數失敗的聲音和前一天晚上的沒什麼區別,再到後來可以聽出今天去供應商聽得新樣品和昨天時隔24小時去供應商聽得舊樣品沒什麼明顯區別——測試結果也顯示區別微乎其微。供應商覺得我耳朵太diao了,我笑了笑,基本操作,畢竟靠這個吃飯。天天聽這麼幾首歌,你跺你也麻。如果別人隨便給你個樣品並且沒什麼明顯變化你卻跟別人說「一耳朵區別」,那人可丟大了。

煲機大多數情況是對聲音沒什麼可聞改變的,即便有改變(例如人肉煲機頭戴式耳機耳罩憋了),方向也是未知的,也許會更差。所以正常聽就好。即便有區別,也偏離的廠商原本想表達的聲音,做產品時都是全新組裝的產品去調音和驗收,不會做什麼幾千小時老化的樣品去簽Gold Sample,那樣研發上市進度要退多久?黃花菜都涼了!

無論如何,即便再牛逼的「金耳朵」,也是人,也有可能出現不穩定的結果,所以客觀測試通常是必要的。


rtings之前剛剛做了一個煲機測試,在這個測試里他們選擇了四種耳機,進行了長達120小時的煲機測試,最後的結論是煲機有可能會帶來聲音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恰如我以前所說:你未必察覺得出來。

而且未必有你調整一下佩戴姿勢/換個套/打個噴嚏/張大嘴平衡一下耳道壓力來得改變更大。

rtings選擇的四款耳機分別是:

AKG Q701

Audeze LCD 2 Classic

Beyerdynamic DT 1770 Pro

Etymotic HF5

這裡面頻響曲線變化最為明顯的耳機是Q701,其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

大家研究了一下這種變化,最後得到的結論是這個變化很有可能是因為測試期間室溫跟耳墊壓力發生了變化,導致耳機在人工頭上的壓力發生了改變所引起的。

很有可能是因為測試期間室溫跟耳墊壓力發生了變化,導致耳機在人工頭上的壓力發生了改變所引起的。

很有可能是因為測試期間室溫跟耳墊壓力發生了變化,導致耳機在人工頭上的壓力發生了改變所引起的。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至於THD變化就更有意思了,所有四款耳機的THD都在煲機過程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Q701的變化尤其詭異,我給你們看看圖

在第100小時時,Q701的THD出現了一個顯著的改變,然後到120小時的時候又沒了……

最後大家研究了一下,認為:

這可能是環境噪音或者系統異常引起的。

同時rtings還指出,THD的變化最大,很可能是因為這個指標受環境影響(氣壓、氣溫、環境噪音等等)最顯著。

我以前在線材對耳機音質的影響被誇大了嗎? 這個回答里提到過:

音頻設備會引入很多類型的失真和噪音……但是最重要的是它們的大小,因為是否可聞取決於他們的量。如果所有失真的綜合低於音樂信號80dB或者更多,那麼在音樂播放時就是幾乎不可聞的。 不必在意這點失真,大部分揚聲器引入的失真是任何一台合格的放大器引入的失真的10~100倍以上——音頻手冊·Erhan Winer

考慮到耳機本身的失真,所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120小時的煲機所帶來的聲音變化,未必有你調整一下耳機佩戴方式、溫度波動(順便一提,你可以看看自己所在地的早晚溫差)、氣壓變化所帶來的聲音變化更大。我的意見是HIFI耳機沒必要煲機,傳說中煲機帶來的「一耳朵」差別,極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帶來的。

當然,我不排除某些特定型號的耳機可能採用了什麼奇奇怪怪的技術導致需要一定時間來讓工作狀態穩定下來,不過根據我的經驗,要是這有這樣的耳機廠家可能會在出廠前把這活就給你幹了。

順便原文在此,在文中作者還很貼心的放上了耳機剛開聲時和煲了120小時時的聲音對比,大家自信能聽出「一耳朵」差別的可以去聽聽。

Is Headphones Break-in Real? 120-hour Burn-in Test?

www.rtings.com圖標


其實從開始玩的時候,就沒怎麼煲過耳機,通常收到新耳機也只是用播放器或者手機用正常聲音放一個晚上,可能8-10個小時吧,之後就正常聽了。現在基本上都不會有這個動作了,開聲好聽就好聽,不好聽這個耳機通過煲機也不會有多大的起色,調音基本上就是通過濾網(阻尼)去調節,老化的只能是振膜,你認為濾網會被煲么#手動狗頭

知乎和微信上都會有很多人問我怎麼煲機的,我通常給的回答都是:自然聽就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