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探春和薛家姐妹、黛玉湘雲出來以後,南安太妃與湘雲比較熟悉,所以先和湘雲說話,過後:

因一手拉著探春,一手拉著寶釵,問幾歲了,又連聲誇讚。因又鬆了他兩個,又拉著黛玉寶琴,也著實細看,極誇一回。

這個順序說明瞭什麼?


請百度鬼隱,這位是霹靂布袋戲裡的一個角色,有四隻手。如果南安太妃和鬼隱一樣的話,就可以同時拉著四個姑娘看了。

笑話到此為止。

賈母生日來的這些女客們,南安太妃地位很高,她要看小輩的孩子,自然要亮出來最優秀最得體大方的,才合適。否則弄出賈環來,外形丟人不說,一句話說不好衝撞了太妃,賈家賠不起。賈母只叫了自家的探春也是這個道理,迎春太老實懦弱,惜春太小經驗不足,只有探春精明大方,再配上其他幾位同樣優秀的親戚小姐,在太妃面前有禮數又好看。

太妃和湘雲最熟悉,所以先和她說笑兩句。接下來為了表示對賈家的尊重,自然要看探春,剩下三個親戚小姐寶釵最大,所以拉著寶釵。看完探春寶釵,再看年紀小的黛玉寶琴。順序合適,場面優雅。

說完話,賞完東西,客套兩句,走人回府。

南安太妃的一場應酬就這樣結束了。


瀉藥。全部原文如下:

安太妃因問寶玉,賈母笑道:「今日幾處廟裡念『保安延壽經』,他跪經去了。」又問眾小姐們,賈母笑道:「他們姊妹們病的病,弱的弱,見人靦腆,所以叫他們給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戲子,傳了一班在那邊廳上陪著他姨娘家姊妹們也看戲呢。」南安太妃笑道:「既這樣,叫人請來。」賈母回頭命鳳姐兒去把史、薛、林帶來,「再只叫你三妹妹陪著來罷。」

鳳姐答應了,來至賈母這邊,只見他姊妹們正喫果子看戲,寶玉也才從廟裡跪經回來。

鳳姐兒說了話。寶釵姊妹與黛玉探春湘雲五人來至園中,大家見了,不過請安問好讓坐等事。眾人中也有見過的,還有一兩家不曾見過的,都齊聲誇讚不絕。其中湘雲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這裡,聽見我來了還不出來,還只等請去。我明兒和你叔叔算帳。」因一手拉著探春,一手拉著寶釵,問幾歲了,又連聲誇讚。因又鬆了他兩個,又拉著黛玉寶琴,也著實細看,極誇一回。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誇那一個的是。」早有人將備用禮物打點出五分來:金玉戒指各五個,腕香珠五串。南安太妃笑道:「你姊妹們別笑話,留著賞丫頭們罷。」五人忙拜謝過。北靜王妃也有五樣禮物,餘者不必細說。

重要宴會,探春從來都是陪客。然而,賈母在吩咐請小姐們時,特意用原話把「三姑娘探春」單宣出來,而南安太妃拉手,探春又是第一個。作者意圖很明顯,本次會見,探春纔是命運的主角,而史、薛、林反而是陪客。

緊接的下一回:便有官媒婆前來提親,因賈政感嘆骨肉完聚而後延,又有賈璉因要送南安王府的禮而發愁,可以說,這些都是探春婚姻的伏筆,而南安王妃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動和影響。


樓上有些回答,有點想太多了,曹雪芹不是每一處都在埋伏線,書中更多的地方,是對人物形象的深刻反應。好的小說家,不是在主宰故事的劇情,他不是小說人物的上帝,他其實是人物經歷的記敘者,小說家創造出筆下的人物,這些人物就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發展歷程,而不被作者個人情感喜好所左右。

紅樓夢毫無疑問是這麼一部優秀的作品,瞭解一下五個女孩兒的性格,就可以發現這個順序是由五個女孩離南安王妃的距離決定的。

南安王妃最先拉湘雲的手,是因為她和湘雲最熟,當我們見一羣人的時候,先和自己認識的人打招呼,這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見南安太妃是一個非常正式非常隆重的社交場合,南安太妃要見賈家的女孩兒,這五位代表的是賈母在皇室跟前的形象。記得秦可卿喪禮一節,賈珍要進內闈請鳳姐,內闈的很多媳婦兒聽到是族長來了,很多沒見過世面的媳婦就慌了,羞手羞腳,不知怎麼辦,唯有鳳姐落落大方的站起來,從容應對,這一細節當然是在寫阿鳳的不讓鬚眉的氣概,另一方面作者也是領悟到,從容的應對社交場合,這是一種能力。有的人天生就有一定的天賦,有的人經過鍛煉也能做到,探春是"二奶奶也要讓她兩分"的厲害人物,她本身又有渴望入仕,像男子一樣立一番事業的志向,她渴望這樣的場合,表現自己為自己的家族做一點貢獻,寶釵是所有姐妹的姐姐,她因家庭變故過早的承擔家族的責任,幫助母親打理薛家的內外事務,為薛家出謀劃策,這種類似的社交場合她應該也是聽過見過,所以這兩位比林、琴二人站得更靠前一些,或者說,她們不自覺的就站成了前後排,黛玉本來身體就弱,不願意湊熱鬧,生性喜散不喜聚,她只是基於賈母的要求和自己貴族的教養出席,就像完成公務一樣,前面有探春和寶姐姐出頭,還有熟客湘雲出面接洽,自己樂得躲在後面混時間。寶琴也還小,想來在薛家,也是習慣了跟在寶釵後面。而且,寶琴和黛玉是很要好的,書中說,寶琴年輕心熱,看出黛玉是姐妹中一等一的人物,所以和她格外親密。所以合理推測,出席這種陌生、隆重、正式的場合,寶琴因為和黛玉親近也好,或要給黛玉壯膽也好,自然的和黛玉一起站在了後面。所以南安太妃走下來,先和熟人湘雲聊天,再拉起手就是寶釵和探春,後纔是黛玉和寶琴。

另外此處在寶釵探春李紈三人理家之後,探、釵二人有理家的經歷和職責,凡事走在眾姐妹之前也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吧。

ps:我認為這次的社交,和探春遠嫁可能是有關係。但要說這五個女孩兒的拉手順序和他們的命運有啥關係就有點扯淡了。


一念成讖。

賈母回頭命鳳姐兒去把史、薛、林帶來,「再只叫你三妹妹陪著來罷。」

南安太妃在這時候是不是來挑人和親的不知道,但是很奇怪一開始賈母只叫了不是自己家的女孩兒出來。其實這些姑娘裡面,只有探春的命運是賈母可以做主的。

眾人中也有見過的,還有一兩家不曾見過的。

到底哪家見過哪家沒見過,作者沒有交代。

史湘雲跟南安太妃本來就認識,不能不見,後面的寶釵寶琴,還有黛玉,就算南安太妃要人,賈母也是做不了主的,因為是薛家和林家的姑娘,他們的婚事賈家是沒有置喙的餘地的。

最後再囑咐叫探春,不知道是賈母覺得一個賈家的姑娘都沒有不大好,還是真的覺得探春是最拿得出手的?

或者賈母知道,自己家要出個女兒,是免不了的?

賈母八十歲了,那個時候活八十歲是高壽,還耳聰目明,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各家女眷之間肯定也有溝通,她心裡到底知道多少呢?賈府日益衰微的情況她又知道多少呢?一個探春如果能給賈府續命,那她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呢?如果那時候她沒有叫探春出來,那探春和賈府的命運又會怎樣?

我倒是覺得最後補的那一句,最耐人尋味。


沒什麼特殊的含義,就是尋常的禮儀順序排列。

小姐們先在門外排好順序然後依次進來的,賈探春姓賈,是主人,理所應當排第一位。其餘幾位外姓小姐按年齡順序排,薛寶釵,林黛玉,史湘雲,薛寶琴最後一個。

而史湘雲和南安太妃早就認識,所以太妃先問湘雲,然後按順序和另外幾位打招呼。

南安太妃孃家應該也姓史,是賈母的同輩姐妹,認識湘雲那說明太妃以前去過史家,而且不止一次。

至於迎春惜春,都算笨嘴拙舌的,不讓她們進來是怕冷場。


找相同,前兩位終身所託非人,後兩位婚事橫生變故。

也有可能,太妃初定探春和親後,又想加幾個保險,如果這個探春不行(比如賈府反對或本人有瑕),就從另外幾個挑,所以才「著實細看」。


她看到的順序是賈母想讓她看到的順序


謝邀。

探春是賈家姑娘,南安太妃到賈府做客,不能把本家姑娘晾在一邊專門誇親戚家姑娘,所以當然跟最熟悉的湘雲說兩句之後要重點跟賈探春聊聊。

寶釵大姑娘了,站在那裡神態舉止都要成熟些,當然也引人注目些。

黛玉寶琴當然也要看,也得誇。

這些順序說明瞭南安太妃只有兩隻手,為表親切一次只能拉兩個。

題主是不是覺得林妹妹這麼好,卻沒有被第一時間表揚有點替她委屈?那寶琴小姑娘全書最美最可愛,跟林妹妹排在一起,這麼看是不是就覺得開心了,最好的姑娘留到最後慢慢誇。


嗯。只是可惜紅樓夢後40回沒有傳世,這個順序也許真的有寓意吧。

這個順序也合乎常情。面對熟人和陌生人在一起的人羣,我們自然先和熟人打招呼。然後再應對陌生人。

而她先選擇探春,寶釵,自然是對探春的印象尤為深刻。那麼這也是一種喜愛的表示吧。這種喜愛裏到底埋了什麼伏線?我覺得,探春命運後來和這個王妃真的有千絲萬縷的牽扯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