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滿6個月是誰規定的?我家寶寶七個月開始爬,十一個月開始學走,一歲就不肯爬了,怎麼算最多也就爬了五個月,沒滿六個月怎麼破?寶寶盡量多爬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做父母的也就是創造爬的環境,寶寶不會走時只能爬,會走之後帶他玩小滑梯,鑽隧道,更大一點遊樂場小攀巖館,或者帶回老家時上樹掏鳥窩,也都是爬啊。小朋友只要環境合適都很願意爬的,完全沒有爬行的寶寶主要還是環境不夠合適,老人直接抱到了會走的月齡吧,後期父母多帶著活動,也能改善的,但父母自己也覺得這個危險那個臟,那確實沒有改善的空間了,也會把臟和不能爬的意識傳遞給孩子。


問題問的有點不清晰。

我不太明白你說的爬滿6個月是什麼意思?沒有任何規定嬰兒必須爬滿6個月纔可以呀啊。

按照一般程序,寶寶是先會爬,然後再扶著東西挪步,然後就慢慢會走,會跑,會跳。

但是,仔細觀察身邊的寶寶,你會發現,每個寶寶都是特別的,並不是每一個都會按照這種標準程序來的。

我家寶寶一直偏瘦,所以活動很靈活。從五六個月開始爬,但是他的爬,不是標準的四肢著地的那種爬,而是那種士兵匍匐前進的狀態,且速度超快,像一條蛇。我和我媽媽剛開始還很擔心,一直教他四肢著地那種教科書式標準爬,然而他就是拒絕。帶他去體檢,也沒啥問題。後來這樣匍匐爬了一段時間,大概到一歲時,有一天自己就突然走了。沒有經歷扶著東西挪步的階段。現在他2歲,有時候我回想起來,他為啥不會標準爬姿勢,突然就明白了,因為我娃特別瘦,膝蓋著地會硌得疼,所以他不願意那樣爬。當然,這也是我猜的。

我姐的孩子比我娃大一歲,她說,他家寶寶更是沒經歷爬這一階段,到了一歲多,就直接開走了。

看很多育兒書籍,會說三四個月翻身,六個月開始爬行,一歲左右走路。

爬行有利於孩子四肢協調之類

我相信這些也是正確的,但那種經歷過爬階段和沒怎麼爬的孩子,目前我看著,也沒啥大區別。

當然,前提是你的孩子一直在定期做二保,沒有啥身體上的不適。那種因為各種疾病原因不會爬行的娃不在這個範圍內。

所以,養娃嘛,知識一定要學,但不要太拘泥於各種理論,媽媽多觀察自己的孩子,定期給他體檢,身體沒啥問題,有時候跟別的孩子或者書本不一樣,那也是沒問題的。


讓寶寶鍛煉爬行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而且還可以豐富大小腦的神經聯繫。另外寶寶經常爬行的話,還可以鍛煉四肢的靈活性。當寶寶爬行的時候,全身的肌肉都處於運動的狀態,所以還可以增強寶寶的體質。不僅能夠練習四肢的力量,還可以練習腹肌和胸肌等其他部位的力量。平時多讓寶寶爬行,還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交流,爬行的過程中一般是有家人在旁邊指引的,所以能夠增加寶寶跟家長的感情。


謝邀!寶寶爬行的時間越久,對寶寶的益處越大!爬行訓練對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的發展及平衡感的發展都有很大的益處,爬行少或沒爬行的孩子容易感覺統合失調。

首先爬行促進寶寶的各部位的發育及大小腦、神經系統之間的聯繫,爬行訓練是全方位的感覺綜合訓練,如:視覺、聽覺等。

其次爬行能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家長可以用玩具在前方逗引,幫助寶寶感知距離、方向。

最後爬行可以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鍛煉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如:四肢、腰背、胸腹等。可以為寶寶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注意:爬行的方式有很多,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一起體能遊戲。如:匍匐練習、鑽:「隧道」、翻越障礙。

以上就是寶寶多爬行的好處,所以建議寶寶多多爬行!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寶媽有所幫助!


爬行主要是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動作發展和智力發育是沒有區別的,但是寶寶經過爬行,會對未來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腳協調能力、粗細動作發展等都大有好處。雖然沒有數據表明經歷過爬的孩子一定比沒有經歷過的孩子聰明,但爬能促進寶寶腦部發育已被醫學界公認。爬行訓練可以加強前庭與感覺系統的統合,使身體感覺靈活,促進腦的發育。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於思維和記憶的訓練。爬行也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健體活動,並且為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