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最大的噱頭就是「你永遠不知道誰會死」可真正的主角幾乎一個沒死。比如奈德,羅伯/凱特琳,奧伯倫,泰溫死前都有很長的鋪墊,而且在書中這些人里也就奈德和凱特琳是pov。像什麼喬佛里,耶格瑞特,雪伊從一開始就是配角更談不上反轉了。反而像艾莉亞,布蘭這種十歲左右在兵荒馬亂世界裡到處沖闖一點事沒有。至於小惡魔,龍媽,雪諾這種就更說了。你說如果艾莉亞在赫倫堡被魔山一刀劈了或者布蘭被小剝皮抓住剝皮了,抑或是龍媽因為馴龍失敗被龍甩下來摔死了,那我承認這反轉確實牛。可問題是這劇主角光環明明很明顯,卻為何以反轉出名呢?


我覺得大部分讀者在認真讀完《冰與火之歌》至少一遍後,感受到的不是所謂的「出人意料的大反轉」「不按套路出牌的死主角」,而是恰恰相反的,驚嘆於馬丁寫作的草蛇灰線。

反轉死主角之類的噱頭確實應該是電視劇帶出來的。正如另一位答主所說,電視劇因為本身時長的限制,不可能把小說的所有內容都一一拍攝,因此他們選擇了改編,壓縮了事件的過程,「大致」保留事件的結果。由於缺乏足夠的線索,因此顯得整個故事「出人意料」,令人大呼過癮。但是只有真正認真看過電視劇的人,都會發現,這種出人意料是建立在毀滅故事邏輯的基礎之上的。在編劇DD心目中,權游成功的秘訣就是:出人意料。這種強行的出人意料在前期有原著把控節奏的情況下還能「自圓其說」,但後期純原創的情況下,就變成了災難。

而小說中大部分的事件都是有動機與過程的。但馬大爺也說過,不是每件事最終都會水落石出,總會有大量的過程始終隱藏在幕後,馬丁希望保留這種寫法,僅給出某些線索,這也應當是POV寫法的一個特點――讀者所得到的信息,和角色是一樣是。

話歸原題,讀者為何驚嘆於馬丁的草蛇灰線呢?在小說中,幾十章之前的一句話可能劇透了幾十章之後的故事,這種綿延幾十萬字的伏筆不止一處,而是幾十上百甚至成百上千處。大量的預言,雙關,一語成讖,馬丁的這種寫法讓沒有新書看的讀者也不至於閑著,卷五出版至今已近10年,但讀者仍然會有各種新發現,當然,也有過度解讀的狀況,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出讀者是怎樣的瘋狂,恨不得將冰火中的每句話每個字都找出對應來。

拿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大反轉「紅色婚禮」來舉例。比較顯而易見的伏筆是在卷二丹妮莉絲在不朽之殿中所看見的預言幻象(這個場景發生在紅色婚禮情節的幾十萬字前),一場死人的盛宴,主位上坐著一個頭戴王冠的狼頭死人。以及補丁臉所唱的童謠(兒童邪典),「傻子血,國王血,處女大腿也流血,鏈子栓賓客啊,大人,鏈子栓新郎啊,我知道,我知道,噢噢噢」,明顯的暗示,但同樣發生於幾十萬字前。而同一個事件中另一個比較難以發覺的伏筆是「過河遊戲」,這個伏筆發生在紅色婚禮的近百萬字前。此外,整本卷三都充斥著壓抑的基調,一場連綿的大雨貫穿整本卷三,馬丁以劍喻雨,讓人頓覺有大事將生。

所以,我們說冰火的情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非莫名其妙讓人不明覺厲的大反轉和諸如此類的神必情節。


那個噱頭是評論者加的。並不是《冰與火之歌》原著的「噱頭」。

這個「你永遠不知道誰會死」的噱頭,也基本上是《權力的遊戲》美劇中艾德史塔克的死造成的。肖恩·賓確實是一張忠義主角臉,再加上艾德性格就很符合大眾對中世紀領主的想像,才會在艾德被砍頭的前一秒還抱有「會不會突然衝出來一個遊俠救下他」或「那臭小子會叫停」的「反轉」希望。

感覺不到反轉強,那就沒錯了。因為《冰火》壓根就沒有按照一般編劇套路中的的「引人入勝的反轉」節奏來創作。電影因為時間短,所以需要的反轉較強烈;脫口秀節奏更快,所以基本3句就有一個反轉在製造笑點。電視劇倒可以一季才來一個反轉。

《冰火》最大的反轉是地圖。七國地圖,是英國地圖左右翻轉的。

在《冰火》的情節上,大量參考了玫瑰戰爭,因此在情節上的反轉,肯定沒有那麼戲劇化。在人物上,馬丁在做加工上體現「性格決定命運」,這是客觀歷史規律,也是史詩的特點之一。

關羽張飛之死,陳壽評價「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就是這個意思。以性格上的短板取敗,這是客觀規律。古代也好,現代也好,中國人也好,歐洲人也好,非酋也好,大家都是這樣的。

比起客觀規律,「反轉」輕如鴻毛。有反轉,趣味性也許強一些,但沒有也罷。

喬弗里、伊哥瑞特火吻、雪姨,這幾個雖然沒有自己的POV,但《冰火》既然沒有主角,也談不上他們是配角,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因為就算「憂鬱的」艾迪,人物塑造都十分成功,在我看來他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或者是那個死了7次的貝里·唐德利恩,每死一次,他都會掉一些記憶,他那句「我只記得遠方有一座城堡,裡面有一位少女等我回去娶她,可是我忘了她是誰,也忘了她的樣子」直接點到了《冰火》精神內核之一。

不過,讀者認為埋下全書最大懸疑的瓊恩·雪諾是主角,或者認為坐擁全書最強大坐騎的丹妮是主角,或者認為形象與面貌反差最大的提里昂·蘭尼斯特是主角,或者認為睡了最多人的多恩親王紅毒蛇是主角,或者認為胖山姆威爾塔利是馬丁的投影所以是主角,都無可厚非。

《權游》因為進度太快,2個編劇的改編到後面沒了遵循,所以第八季的結尾強行按照公式套入了「反轉」,結果效果如何,你也看到了。


說明你看劇認真,超越大多數無腦觀眾。(真心讚揚不是黑)

從奶德被砍到血婚紫婚,都有詳細完整的鋪墊。之所以「以反轉聞名」是因為國內大部分觀眾對世界觀不太了解所以看不出鋪墊,最為典型的便是血婚,知乎有許多解說蘿蔔如何贏下每一場戰役卻輸掉整場戰爭的,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但紅毒蛇這事真的沒啥鋪墊,親王陣前必喝酒,他對自己的槍術和用毒都有自信,誰都沒想到魔山能中了魔法改造過的毒後依然能殘血反殺。

猴哥,不蛇哥沒想到魔山那麼肉啊

著名的「獅氏石室屎時食矢逝世」事件也並無太多鋪墊,基本都發生在詹姆決定「還債」之後。至於那些說紅毒蛇下毒的小朋友麻煩認真看謝謝。

以上。


你說了,那只是個噱頭,權游書劇本身就不是以反轉出名。耐德被砍頭根本算不上反轉,只不過第一季他一直是主角番,觀眾下意識以為他死不了會刀下留人罷了。

其實當時看書的時候我經常上貼吧上看權游粉絲的撕,雖然說話難聽但勝在有理有據,五王之戰整個過程都有分析和站隊,根本沒有什麼所謂莫名其妙的反轉。

反轉,就是出奇制勝,最大的反轉是紫色婚禮還有泰溫被殺,因為這都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言的,主謀稍微變下腦筋就能改變的情況。

比如要是荊棘女王變個思路,「瘋就瘋吧,等我孫女懷孕我再乾死你」(書中當時甚至都沒明說是荊棘女王乾的,一個位高權重頭戴王冠的帶惡人莫名其妙被毒死了,確實夠得上反轉),小惡魔說句「好的爸爸您慢點拉」,那一切都改變了。

血色婚禮在書中劇中人的世界裡是最大反轉,因為他們那個世界沒人想到居然有人敢這麼干。但在觀眾來看其實不算反轉,詹姆os:「可憐的孩子,在戰場上贏的他馬上就要從這兒輸回去了」簡直都快把答案喂到嘴裡了。

這個噱頭其實就是失去書的儀仗,只能靠炒這個來維持生活罷了。就說瑟曦炸教堂,這算啥反轉?這是亂寫!

當年綠黨王后只是墜樓,君臨民眾懷疑是被謀殺的都能一怒之下暴動,把五條龍全殺了。

(說都是鎖著的注意,有一條龍是飛著的,王子騎出來想平亂,結果龍不認這個主人把他摔下去摔死了。這條龍是自由的小小龍,還是被殺掉了)

你炸教堂更是把人家信仰摁在地上摩擦,惡劣程度比當年還惡劣百倍,就不說教堂里還有一堆大小貴族了,你把凱馮都殺了,你當蘭尼斯特家族沒脾氣的嗎?

詹姆已經「還俗」了,蘭尼斯特封君就是詹姆,你一不是攝政王太厚(太厚的權力就是比王后小),二不是蘭尼斯特封君(凱馮還被你殺了),你親兒子(同時還是你操控政治的唯一儀仗)還被你逼死了,你哪來的法理稱Queen?哪來的勇氣?當年五條龍都殺了,你當魔山野火就是核武器嗎?

所以這只是個噱頭,到了後期完全是亂寫。因為講不出好故事,只能一驚一乍撐場子


這得看你從哪個方面來討論了,我就按書來說了。

布蘭有梅拉和玖鍵保護,而且走的都不是人走的道,過長城之前就沒幾個人,過長城之後根本見不到人,所以當然活下來了,書里也提到過梅拉擅長野外找食物

喬佛里之死前面也有鋪墊,奧蓮娜在婚禮上故意摸了珊莎的鏈子,之後三傻感覺脖子「很輕鬆」

詹姆的POV中明確說過他不想要提利昂死,後邊兒救提利昂都是明理之中,倒看不出來有什麼主角光環

雪諾不是主角,他有點兒配角的意思,他只是長城線的一個眼線,他死了我倒不意外,只是感覺很可惜。

丹妮莉絲開的掛不怎麼厲害,三條幼龍很容易嗝屁,重型弩箭一下就死,而且還有活過血龍狂舞的貪食者和青銅之怒,這兩條怎麼也得七八十歲了,這兩條才是冰火里危險最大的東西。

泰溫之死沒有任何鋪墊,奧伯倫之死怎麼有鋪墊?反正我是一個都沒找著


首先,你一提「噱頭」、「反轉」,這話題就沒法說了。

三流作品玩懸念。劇情、人物都沒什麼值得提的,靠玩一些感官手段刺激收視

看的時候,你對人物劇情都沒什麼共鳴,完全是抱著類似「猜結局」的心態去看的。

二流作品堆人物。往往為了塑造人物而犧牲劇情。你對主要人物是有共鳴的,非常喜歡這種。

這類作品最大特點是主角(團)不能死,這都是血的教訓。死個主要人物往往導致收視率大滑,票房大跌。

一流作品工情節。不是說他不在乎人物和懸念,而是人物是活在有說服力情節網路中的人物,懸念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懸念。

你提這問題,說明你是在拿看三流片的方式去看一流劇。

你看人家美國觀眾看這劇一驚一乍的,不是因為人家智商有問題猜不出伏筆,而是人家把自己感情帶到劇中,把自己融進去了。這叫氣氛。


1 權游劇組把反轉作為噱頭來宣傳,是主打的宣傳點,太突出引起你的注意,又沒達到你的期望值

2 中國自古以來比權游里演的故事,要沒底線多了……哪怕是鴻門宴,快兩千年以前了吧?大家都知道去吃鴻門宴是會送命的。中國人碰到血婚這種事,不可能放鬆警惕、毫無後招地去赴宴的。

和中國上下五千年一比,權游裡面的人真的是太老實了。

因故從中國讀者的思維來說,你覺得權游並沒有啥反轉的,正常。

權游吸引我的反轉在於草蛇灰線,很多人在進退兩難中堅持了自我,以及各種求而不得,都是有原因的。命運始終把他們往一個方向指引,堅持做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例如:艾莉婭為屠夫小哥出頭,咬傷了喬佛里,後來不得不驅趕娜梅利亞;後來她流亡河間地,在赫倫堡殺了守門侍衛逃跑,被血戲班追殺,正是娜梅利亞攻擊了追殺者,艾莉婭才逃過一劫。前面我們還氣憤娜梅利亞被轟走、或者在想「如果當時對喬佛里服軟,也許屠夫小哥不會死、娜梅利亞也不會被趕走了」。但是艾莉婭就是艾莉婭,她性格決定她會闖這個禍,結局卻偏偏像是提前給自己上了個保險。

艾莉婭本可被黑衣人尤倫送回臨冬城,可是尤倫被詹德利拖累死掉了。如果這一路平安,艾莉婭回到了臨冬城,要麼被席恩打死,要麼跟著布蘭北上、毫無用處,要麼被小剝皮強娶。任何一條路於狼家復興都無益。

艾莉婭離開赫倫堡後,一心想要去找羅柏,不論遇到敵友,去找羅柏的過程都是曲折迂迴。看得讀者都替她著急!實際上這反而是對她最好的安排,因為她早早找到羅柏,她要麼死在血婚,要麼跟小剝皮結婚。

原著里艾莉婭的內心想法中,去布拉佛斯是最後一條路,她實在無路可走,才去的布拉佛斯。然而也正是她去了布拉佛斯,才學得一身本領。自己活了下來,殺了仇人,輔佐了珊莎,殺了夜王(提到第八季應有一句呵呵)

所以艾德一看就知道會死、羅柏一看就傻乎乎的太老實、狼家一看就是老實人會被團滅。然而艾莉婭這個到處闖禍、不知收斂的假小子,她每一次順從本心的選擇,才帶來了狼家復興的希望。她無力挽回狼家的頹勢,卻以一己之力復了仇。

從這個角度想想,還是很反轉的。


其實看多了就不覺得反轉強了,舉個例子,三國演義里蔣干盜書知道吧,先是曹操收了蔡冒等荊州水軍,然後周瑜用計騙蔣干盜書給曹操,原來蔡冒是姦細,這是一個反轉,然後曹操殺完醒悟中計又是一個反轉。蔣干見周瑜喝醉盜書是一個反轉,周瑜假裝喝醉又是一個反轉。這麼一個章節出了四個反轉


我覺得反轉比較強的原作中洋蔥騎士的線,本來我也很期待道朗的線,不過因為青蛙王子的線在劇里砍沒了(還有布龍王子,維克,古瓦蘭提斯等等所有和丹妮莉絲相關的支線),所以道朗的劇情實際上根本沒啥反轉,不明不白就過世了(悲

另外就是這些和預言相關的支線都沒了,所以丹妮莉絲的結局比較蒼白,有點令人摸不著頭腦。


終季那麼多反轉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