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

以前覺得好聽的老歌,

現在依然動聽,

這些老歌,

承載了太多的回憶與過往。

不知不覺中,我好像可以聽懂這些歌了,

如果可以選擇,真希望可以永遠,聽不懂,

那何嘗不是一種最大的幸運?

一切只是因為,我們有故事了,

某句歌詞,某段旋律,

總會觸動心底最隱祕,也最柔軟的地方。

也許是某段難忘的回憶,

或者某個深埋心底的人,

抑或是,某個定格的畫面。

這些舊歌單裏的老歌啊,

以前是,唱的人心醉,

後來是,唱的人心碎……


我發現我歌單灰了一大半


發現裡面全是自己近兩年的過往:

喜悅、感動、寂寞、厭世

渴望溫暖

渴望孤獨

渴望一無所有

又渴望感情豐足。

《心期》是我今年五月建的歌單,意思是心的期限或者是曾經的喜悅。放的是曾經單曲循環或者喜歡。七個月的時間就聽了上千次。足以說明我對音樂多麼依賴、上癮。有時候我真想把聽音樂給戒掉,畢竟太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也不好。
期待有一天會捨得,畢竟,我也想不存在一次。

LOVE Theme from TIGA


發現了時間的祕密,也是一個人的心路歷程

小學的時候,小屁孩一個,不怎麼聽歌,聽歌的也只是動畫片的片尾曲,《葫蘆娃》、《霞光》、《奇蹟再現》什麼的。

初中的時候,在別人的感染下,開始接觸許嵩、徐良、張傑的歌,《素顏》、《客官不可以》什麼的聽了很多遍,當然,初一的時候有個英文歌比賽,就聽了不少遍的《God is a girl》,然後初三的時候實在是沒什麼娛樂時間了,就沒怎麼聽了。

高一的時候,學校下課給高三的學子們放著汪峯的勵志歌曲,《怒放的生命》、《春天裡》、《飛得更高》、《勇敢的心》。

高二的時候,因為寄宿學校中午不允許回寢室睡覺,就集體在教室裏趴著,然後老師就讓幾個同學放歌聽著,喊我們醒來,Eason的歌就聽了不少,《十年》,《紅玫瑰》,還有周傑倫的,《稻香》,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喜歡上英文歌了。後來有了英文歌比賽,喜歡上了邁克爾傑克遜的《Heal the world》。

高三的時候,因為學校管控的嚴,放假很少,於是就蹭著歌聽,然後喜歡上了《小情歌》、《再遇見》、《不再聯繫》,高考前偷偷帶著手機,晚上循環播放這幾首歌,那時候,感覺能有機會聽一些歌是最大的放鬆。

高考結束後,因為沒什麼朋友,也和他們並沒什麼聯繫,於是就在牀上躺了兩個月。期間扒拉了許多人的歌單,找到許多以前想聽但是還沒有聽的歌,《紅日》、《不再猶豫》、《光輝歲月》。當時也看了不少電影,也重燃了對蘇聯的迷戀,於是就聽了《蘇維埃進行曲》、《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因為高中的時候沒什麼朋友,加上在縣裡上高中被擠兌,學習沒學好,於是勉強過了本科線,去省城上了個大學。

大一上學期軍訓,搞聯歡,於是就聽起了《小幸運》,室友放歌,聽起了《多幸運》和《沒有什麼不同》。後來玩上了王者榮耀,放寒假就到了王者的過年賽季,皮膚是虞姬的凱爾特女王。當時感覺Bgm很好聽,於是就把《王者戰歌》聽了好多遍。

大一下學期,想談戀愛了,和一個當時聊得來的女生就相互成了彼此的初戀。受她的感染,聽了蔡健雅的《紅色高跟鞋》、陳小春的《獨家記憶》、薛之謙的《認真的雪》。

大二的時候抖音火了,那個時候的抖音還是技術流的時候,聽了《Friendships》、《非酋》、《最美情侶》之類的。

大三的時候喫雞火了,沒少聽《Handclap》。之後的那段時間沒少玩和平精英的體驗服,刺激戰場。後來體驗服關停,正式上線和平精英,當時的BGM是《Sing me to sleep》,然後就徹底喜歡上了Alan Walker。因為大一的時候好多BGM都是Alan的,所以有所瞭解,現在就比較喜歡他的了,尤其是《All falls down》。

大三下學期和大四上學期的時候,古風歌流行,就聽了一陣《出山》、《下山》什麼的,也聽了《春嬌與志明》之類的。再後來就外出實習,沒有了自己的時間,純粹靠抖音聽歌。《最甜情歌》、《把回憶拼好給你》就是那個時候聽的。

大四畢業後,徹底淪為打工人,喜歡上了老歌,越聽越有滋味,頗有一番,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意味。李宗盛的《鬼迷心竅》、《問》,周傳雄的《再出發》、《藍色土耳其》,越聽越有味道。

現在聽的,也不過是些抖音的快餐式歌曲,《迷失幻境》、《執迷不悟》等等。

但是現在恰恰是很少聽的那些老歌,越聽越有感覺。

回頭想想,不也是這些歌陪著自己慢慢長大嗎?

青蔥歲月,花樣年華,輕蹄快馬,看盡天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