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母,我難免小心翼翼,關注了崔玉濤,不斷地學習育兒知識。

寶寶現在三個月,15.2斤,體檢時醫生都說養得挺好。寶寶總出濕疹,看了很多資料,懷疑他過敏性體質,遺傳我,因此在哺乳期需要嚴格忌口,忌口後果然濕疹幾乎不發作了。但老公對此不以為意,總認為是我想太多。前幾日老公堅持要吃湘菜,並認為我少吃一點不會有事,於是我吃了一點剁椒魚頭,果然第二天寶寶又開始長濕疹,到今天也沒好,讓我後悔萬分。老公常親寶寶嘴巴,甚至把手放進寶寶嘴巴里讓他吮吸,阻止他他就說洗過手了…寶寶最近開始愛吃手,他剛玩完手機就去親去抓寶寶沾滿口水的手;母乳寶寶沒有特殊情況不需額外喝水,以免加重腎臟負擔,跟他說了無數遍,他才勉強接受;寶寶滿月那天在外面的餐廳吃飯,他拿起餐廳的勺子舀了點大麥茶就去碰寶寶的嘴巴,我阻止他他差點跟我吵起來;陽台曬滿了寶寶的衣服,他還在陽台抽煙;即使寶寶半小時內要在衛生間洗澡,他也要在衛生間抽煙…今天我看了一個人整理的崔玉濤育兒講座中提到的育兒知識,分享給他想讓他對一些知識有基本的了解,好在我照顧寶寶的時候能有一點認同和配合,結果催了一天他才看,看了個開頭說看不懂,再看到第三條關於何時添加輔食的時候就不看了,並說這些都沒道理,他從小就開始吃飯不照樣好好的,並舉例家裡的小孩子沒一個按照這些育兒知識去餵養不都長得挺好的…並且指責我太過緊張,沒必要這樣。

他對寶寶的疼愛不輸於我,但在這些問題上與我不能達成一致,我不期望他主動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我只是希望在我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他能不跟我對著干,而這也是奢望。都是些小事,但一件件累積起來,真心讓我心累,就在剛剛他玩了半天手機又準備去摸寶寶剛從嘴巴里拿開的手,我讓他別摸,手機上細菌太多,他明顯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真的是我太過緊張,還是他不夠重視?我擔心以後面臨小孩的教育問題,他同樣不在乎我的意見和做法,我本身是教師出身,大學學的專業也是教育,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自己的認識。我該如何處理這樣的事情?


我覺得你有點過於緊張了,我並不是說你老公就做得沒錯了,但你也不用那麼~那麼嚴苛的要求,比如「母乳寶寶沒有特殊情況不需額外喝水」這句話,我也見書上這麼寫過,結果我市一特別著名的醫院的婦產科醫生一臉淡定的說「喝點沒事的」,還有人建議孩子吃完奶給喝一小口水,以便清洗口腔(聽起來好像也有理哎╮(╯▽╰)╭),所以你真用不著為了一勺大麥茶就吵架。中國人喜歡講究保暖,日本人偏愛讓孩子冬天光著腿,大家各說各的理,最後孩子都長大了,其實孩子的「容錯性」很大的。

你說你老公和你對著干,我覺得你太高估他了吧,以我的觀察大多數家庭中的父親都是偶爾心血來潮逗一逗,其他時候能躲多遠躲多遠,沒有幾個上杆子非要追著照顧孩子的。你老公一天中真的和孩子接觸的時候很多嗎?——如果是真的,太羨慕你有這樣的好老公了。


新生兒對一個家庭的衝擊是非常大的。新手媽媽已經經歷了十月懷胎的過程,經歷了多負一個寶寶的體重到處走,經歷了懷孕後期尿頻甚至需要頻繁起夜等等,對照顧寶寶已經有了很多心理和生理上的準備。但是新手爸爸在這方面就差遠了,他們可能剛剛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會被這個寶寶改變多少——比如你說你老公不願意改變抽煙的習慣、不願意改變飲食習慣、不願意主動學習新知識等等,我覺得他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在拒絕這個孩子對他原本的生活帶來的改變吧。多讓他跟孩子相處,參與照顧孩子的過程,讓他給孩子喂餵奶換換尿布希么的,他的心態會慢慢改變過來的。不要總是說教他,肯定會打擊他的積極性。樓上說的很對,孩子的容錯率是很高的,能跟爸爸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可能比一時有沒有被照顧的很妥當要重要得多。可以定下幾條不能違反的規則,比如堅決不能讓孩子抽二手煙,或者不能做一些會危害到孩子安全的事情,其他的就放手讓爸爸去做吧。你說你自己的教師出身,我覺得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問題上,老師們要更小心一些。俗話說醫不自醫,教育問題上我覺得也是一樣,老師可能更容易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太苛求孩子、苛求自己和苛求身邊的人,最終的效果反而可能沒有非專業人士好——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知乎上有一個很熱門的問題,說學心理學專業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我覺得你可以參考參考,再來評判自己是不是「太緊張」了。

我是兒科醫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照理說我夠專業了吧,現在看病掛個號這麼難,而我是家裡現成的一個,也不相信我呀!

要是我把我們的專業書翻給家裡人看,他們會說:那都是理論,我才有經驗;要是我把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給他們看,那更不得了,說我崇洋媚外,外國人說的就是對的嗎?

有一次孩子晚上發燒,我在家裡,說了沒事的,家裡人還要讓我帶孩子去醫院看,好說歹說才沒去折騰,第二天也就自然好了。還有一次我不在家,孩子又發燒,打電話問了情況後,我也告訴了家裡人沒問題的,結果還是帶到家附近的一家醫院看,還告訴看病的醫生這是某某某的孩子,搞得人家還給我打電話,問是怎麼回事。

嗚嗚嗚。


確實是。一個人太緊張。一個人太放鬆。按你兩誰的方式來,其實都出不了什麼問題。夫妻倆,多溝通吧。注意態度,方式方法。

初為人母,完全可以理解作者的心思,同款老公簡直讓一個新手媽媽在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要防範幼稚無知的老公,心累的不止一點點,孩子乖巧可愛的時候湊到跟前,一哭起來就說是餓了,往當媽的懷裡一丟就閃到一旁去,娘家媽幫忙帶孩子還不聽老人的。但凡我說人家專家怎麼怎麼說的,就懟我,說那些所謂的專家的話不可信,一個孩子一個樣,專家的話都是忽悠人的,原來帶孩子沒有這些還不是一樣長大了,簡直氣死,以後教育開始了要解決面對的問題更多,說不聽就算了,連跟我溝通都不願意,感覺分分鐘想帶著孩子自己過去了


我覺得教師出身的你可能有點習慣於說教,且對於孩子的事過於敏感。說教式的教育對於一個成年男人來講是不太容易接受甚至讓人厭煩的,不妨換一種方式與他溝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