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机械硬碟不在内部碟片间组RAID?现在NVME的固态传输速率都快到4GB/s了,机械硬碟还挣扎在200MB/s。有的机械硬碟已经有9个碟片了,18个盘面组RAID速率应该很可观啊!RAID0不行,RAID5也行啊!工艺问题吗,还是技术问题?


有的,还没面世而已。希捷西数都在研发双电机双读写臂的硬碟,就是磁碟内部RAID0


因为raid0容易出故障,raid1会降低可用容量,而且raid1的目标是一个盘坏了换块盘就能用,在同一块盘里组盘内raid1没有任何意义;raid5/6又过于复杂,以碟片为单位如果碟片坏了一两个怎么换碟片?所以为了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恢复时的方便,手动滑稽),单硬碟里的碟片不组阵列,我基本上也不推荐多盘组阵列,想要速度买ssd去,hdd仅用来做备份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raid是独立硬碟的冗余阵列,而一块硬碟的碟片间并不独立,这可不像ssd的那些晶元每一颗都能独立读写,因为电机只有一个,哪怕每个碟片都装一个独立的磁头,顺序读写也许能加加速,但随机读写时还是得每个碟片加一个寻道时间,并不能提升随机读写的性能

另外ssd里面可是广泛运用raic技术的,只要多于一块nand flash的固态基本上都可以并行读写,实现不了的主控是辣鸡


要在盘内组raid,那主控要多牛,需要有一个硬体raid卡的处理性能,不然占cpu。要是可靠一些,设计上还要加上非易失缓存,或者加电池,这要多大成本。即使如此,在单盘中集成raid也不利于分散风险。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一下,希捷将会有一款两组磁头的硬碟,还没面试。内部相当于raid0。

什么?你要raid5?再见!


集成raid控制器?两个碟片分别要有fw,为啥不独立成硬碟?


补充以上回答~

由于品质问题,在通过自适应密度处理后,各个碟片容量不同,密度不同~内部RAID会导致整体成本上涨


有双碟甚至三碟的,但是没用。原因是碟片大小没变,转速没变,相同容量的盘,碟越多,单碟容量越小,数据密度越低。打个比方,最外圈转一圈能存1g,变成双碟,一个碟的最外圈就成0.5g了,家用硬碟转速是7200,单位时间数据没变。所以一般先行的大容量的是多碟,然后尽可能的压到单碟。而且多碟故障概率升高。


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个是使用两组磁头,这个希捷已经在研究了,还没有正式发售.

第二个是一组磁头,同一个柱面读取时在不同碟片上同时读取,这个技术上太贵太困难.磁轨对准非常精细,比如1号磁头对准目标磁轨后,2号磁头由于安装误差,热胀冷缩之类的原因不一定对准相同柱面2号盘上相应的磁轨,要保证所有磁头都对齐太贵了.


因为即使多碟片多磁头也是用一个伺服电力驱动一个磁头臂,数据同时从多碟片读取的话,会因为非同步继而寻道,造成效率下降


9个碟片,一个电机,组成raid并不能提高读写速度,要想实现raid,需要在硬碟内部安装9个电机,或者18个电机,以及对应的18个读头,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类raid0,很多人提到了,希捷西数都在研究。

raid1以上的,带有数据冗余的raid对于盘内没有意义,因为坏掉一块碟片或者磁头之后你没办法把它拆了换掉,那这个数据冗余没什么意义。

另外,盘内「raid」有些独特的优势,一个碟片的同一个扇区可以被两个磁头访问,也就是一个磁头如果坏了,固件支持的话,可以用另一个磁头把数据读出来,而不会直接掉数据。


那需要两套磁头+两套驱动机构+两套机电控制电路+一套RAID电路。

那你买两块硬碟不就得了?


技术理论上可行,成本高、不便捷和数据冗余是这种方案的缺点


上古时代的可以拆装碟片的硬碟就是每个面有独立控制的磁头,那时候硬碟虽然容量小、速度慢,寻道速度可是快得很。后来整体封装的温式盘出现,为了缩小体积,才改成一个电机同时驱动多个磁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