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客觀看待別人評價的情況下仍然會心理不平衡,天生的心態不好,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太容易受他人觀點影響,如何改變這個局面?如何調節與提升心態?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與經歷。


謝邀

願力可以敵過業力。他人對你的看法習慣性的推動了你的人生,那麼這就是一種業力。你每個決定都要討好別人,而別人的看法卻一直在變。這樣就容易六神無主。你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發一個願,有一個夢想,這樣你就不會過於在乎別人了。至於這個想做的事情是什麼,需要你長期的思考、讀書、實踐才能慢慢知道。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經常讀書,讀聖賢書,然後記錄你的心路歷程。


感謝師兄 @Zongyuan Wang 邀請!

這是一個事間法的題,但是被師兄一邀請,反而不知如何去答了。

所以,以下回答只針對:於佛學還有一點兒了解,或者有一點兒興趣的朋友,如果對行陰、十二因緣這些詞兒連聽都沒聽過,或者聽到佛這個字都反感的不行,那麼大可不必在此浪費時間啦(^_^)

1.

經常向內觀察內心的朋友,可能都會發現這個問題:道理上都明白,甚至也做過一些功夫,但是內心遇到某些情境時,還是會不自覺的「動念」,升起各種情緒和感受,比如憤怒、不舒服、某些慾念等等……

這都是正常的,因為大家都是人,完全不必因此內疚,要真做到了「對境無心、逢緣不動」,那還了得,那已經接近華嚴境界了!

我們雖然不可能完全做到對境心不動,但是通過一定的練習,適當弱化這種「條件反射」一般的起心動念,還是有可能的。

具體來說,也就是要依十二因緣而修。十二因緣指: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十二因緣,從識往後都好理解,但其深刻之處也正在於此,問題就是如何理解有「識之前」的東西存在?!因為無論我們怎麼觀察,觀察者本身都是在用「第六:意識」在觀察,前五識分別為眼耳鼻舌身,那意識又怎麼可能突破「自己」,觀察到意識之前的「東西」?

當然,從理論上來說自然是可能的,比如學習過楞嚴內容的朋友,一定知道,如果「觀察力」強大到可以深入「行陰區宇」,自然可以知道「識之前」是怎樣運作的,但是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不現實的。

要知道即使是很多如雷貫耳的祖師大德,其境界也只達到了「色陰區宇」,甚或「受陰區宇」,那已經超牛了,要知道「受陰區宇」已經可以很輕鬆的做到坐脫立亡了。

所以直接觀察行陰本身,是不現實的,連佛也說過:「齊識而還,不能過彼」,我們都是在用第六意識觀察,又怎麼能過的了呢?

但是,行陰如果真的完全不可察,那十二因緣也就沒法修了,這個世界上一個辟支佛也產生不了。

2.

那麼問題來了:直接觀察不可能,又要去了解它,當如何做呢?

方法:就是觀察行陰透過識所產生的影響和現象。注意這個現象一定是在我們的主觀意志之外,自己冒出來的東西。

就像題主問的,我已經客觀看待了呀,為什麼心理還是會不舒服?

客觀看待的那個,是我們的意識和思維理性層面的能力。而不受我們控制的那個、自己冒出來的那些感受,就是行陰在作怪了。

用這個的方法,我們雖然依然觀察不到行陰,卻也可以通過觀察到它的影響,對其一窺其豹了,比如:

南師舉的例子,有些漢地高僧脾氣特別大,修行越好,脾氣越大,眼裡完全柔不了沙子——行陰!

題主列舉的現象,看到他人的評價,包括語言、文字、面部表情等等,內心就升起某種不舒服的感覺,甚至生出嚴重的嗔怒與煩惱——行陰!

還有個別南傳行者,本身也想擺脫嗔恨,可耐不住心裡就是想懟大乘,不停的冒出很多情緒和想法,懟完了才能爽——行陰!

再如我輩普通人,自認為是「好人」,絕不想傷害任何人,但是坐公交車碰到一個美麗的姑娘坐在旁邊,從她的胳膊搭在我們身上的那一刻,心裡還是翻江倒海,甚至想入非非——行陰!

……

所以,要想觀察「行陰」造成的影響,就是要多觀察這些深層的「頑固知見」或者「條件反射」,「頑固知見」甚至比「條件反射」更難去除,因為你根本就不會認識到自己是有問題的!

為什麼給小狗餵食時晃鈴鐺的次數多了,以後只要晃鈴鐺,哪怕沒有食物它也流口水?這種條件反射背後的理論原理,就是行陰,因為人們在它的深層意識中,種下了某些習氣,條件一出,自然引發,根本不經過大腦的。

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的很多行為,是否也是如此呢?

3.

很多行者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只要觀察到了、意識到了,問題也就存在了解決的可能性,悟性高的,覺察一起、心念一轉,當下自在解脫,悟性低的,通過一定的「脫敏練習」,比如白骨觀,或念經、持咒、念住呼吸等等,也可以有所改善。

所以,觀察到這些現象都並不可怕,相反,這是一個契機。

就像維摩詰經中的散華天女說的一樣,貪嗔痴就是戒定慧!這是一體的兩面,如果完全沒有貪嗔痴的生起,我們也就無從體驗他們的轉化,因為這個轉化的過程本身就是戒定慧。就好比,如果沒有飛機在天上飛,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航線」和「航線改變」,道理是一樣的。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當如何轉化呢?

言不可表。

其實也不是不能說,只不過說出來也沒什麼用。勉強去說的話,就是充分覺察並發現這些不可控的「條件反射」的發生規律,在它們發生的當下,就放下它們。逐漸做到在它們發生之前可以不讓其發生,當然如果需要也可以讓其發生,可以隨心而定,做得了主。

說完了,看了這段文字,您能做到嗎?所以,語言真的很無力……

好比堵車時,明知焦慮沒用,心裡還是冒出了很嚴重的焦慮情緒感受,怎麼放下它呢,嘗試一下,只要擺脫了無意識狀態、覺察力和離執力足夠,您也能做到的,只要覺察到了就能放下,沒什麼難的,也沒什麼玄的,誰都能做到。但是如果讓您把如何做到的細節完整的表述出來,恐怕您也做不到了,因為這根本不是語言能做到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覺悟的一天,只是他現在還沒有碰到覺悟的因緣(或因緣不具足),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迷惑過,現在也還在走向覺悟的途中,所以,今天不理解你的人,說不定明天就理解了。要給別人更多的時間。你終有一天會被別人理解。有時候,別人負面的評價,裡面也蘊藏著正面的能量,當願眾生不要像他一樣這麼主觀,當願自己以後不要學他,要發起這個心,來包容。這就有正能量了。


謝邀,有個小故事嫁接一下你的問題 從前,有爺孫倆進城趕集,天氣很熱,爺爺騎驢,小孫子牽著驢走。途中,一位過路人看見他們,便說:「這位老人只顧著自己享受,讓小孩子在地上走。」爺爺想想也是,趕緊從驢背上下來,讓小孫子騎驢,自己牽著驢走。沒走多遠,又一位過路人說:「這個小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騎著驢,讓老人跟著跑。」一聽此言,小孫子心中慚愧,二人決定一起騎著驢走。走不遠,一個老太太見爺孫倆共騎一頭驢,便說:「這爺倆的心真夠狠的,那麼一頭瘦驢,怎麼能禁得住兩個人騎呢?」爺孫二人一聽也是,就全都下得驢背來,誰也不騎了,二人乾脆牽著驢走。走了沒幾步,又碰到一個老頭,指著他們爺倆兒說:「這爺倆真夠蠢的,放著驢子不騎,卻願意走路。」最後爺孫倆決定抬著驢走,走了不遠就有路人哈哈大笑,說:「這兩個人真有思,有驢不騎牽著也行,何必抬著呢?」說明:一個人做事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里,「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所以說,這世界上,不管你做什麼,怎麼做,都會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果你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到最後,什麼都做不成,做什麼都是不對的。所以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何必太在乎別人怎麼想,你問心無愧就好了。

瀉藥。我們在接收一段信息時,需要分清以下三點:

1、客觀事實。

2、主觀情緒。3、垃圾信息。

然後就簡單了。客觀事實要認可、主觀情緒要共情、垃圾信息要反駁。

這個說起來簡單,應用起來就需要刻意練習了。少用直覺系統,多用理性系統。雖然會累,但不卑不亢離你越來越近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